首页 > 试题

c2h4o2

更新时间:2022-11-15 15:29:56 阅读:14 评论:0

北京市小学使用的教材-风解落三秋叶


2022年11月15日发(作者:动漫美女大全)

第二课时乙酸

1.乙醇催化氧化的产物是乙醛,乙醛能否进一步被氧化?若能氧化,则其氧化产物是

什么?

提示:能;其氧化产物是乙酸。

2.酸的通性有哪些?

提示:①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色

②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H

2

③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④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⑤能与某些盐(如碳酸盐)反应

3.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仔细观察家中厨房中的食醋,总结乙酸有哪些物理性质?

提示: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易挥发的液体。

[新知探究]

探究1乙酸的分子式为C

2

H

4

O

2

,你能写出乙酸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吗?

提示:乙酸的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CH

3

COOH或

探究2甲醛、乙酸的最简式均为CH

2

O,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吗?

提示:不是;二者的分子式并不相同。

探究3决定乙醇、乙酸化学性质的官能团分别是什么?试分别写出其名称和符号。

提示:羟基(-OH)、羧基(-COOH)。

[必记结论]

1.乙酸的分子结构

2.官能团

(1)官能团:反映一类有机化合物共同特性的基团。

(2)常见官能团(写化学式):

羟基→—OH,醛基→—CHO,

羧基→—COOH,碳碳双键→。

[成功体验]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乙酸俗名醋酸,又叫冰醋酸。()

(2)乙酸结构简式为CH

3

COOH,官能团是OH。()

(3)乙酸分子可看作是CH

4

中的一个H被COOH取代。()

(4)乙酸是四元酸。()

答案:(1)√(2)×(3)√(4)×

2.写出下列有机物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

(1)乙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醛: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碳碳双键(2)碳碳叁键(3)羟基(4)醛基(5)羧基

[新知探究]

探究1当温度低于16.6℃时,乙酸就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故又称为冰醋酸,如何从

试剂瓶中取出少量冰醋酸?

提示:将冰醋酸浸泡在温水中,待其熔化后,倾倒出少量即可。

探究2乙酸和碳酸都呈弱酸性,,如何比较二者酸性强弱?

提示:向Na

2

CO

3

溶液中加入醋酸,若有气泡放出,则证明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探究3酯化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从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乙

酸乙酯?

提示: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酸分子在羧基上脱去羟基,醇分子脱去羟基氢,把饱和Na

2

CO

3

溶液加入混合溶液中充分振荡,然后用分液漏斗分液,分离出来的上层油状液体即是乙酸乙

酯。

[必记结论]

1.乙酸的物理性质

俗称醋酸,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温度低于16.6℃凝结成固体,纯净的乙酸又称为冰

醋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2.乙酸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

①乙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

3

COOHCH

3

COO-+H+。

②向乙酸溶液中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

③乙酸可与碳酸钠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2CH

3

COOH+Na

2

CO

3

―→2CH

3

COONa+H

2

O+CO

2

,由此可知,乙酸与碳酸相比,乙酸

的酸性更强一些。

(2)酯化反应

①酯化反应的概念:酸与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②酯化反应的原理: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

(3)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实验及注意事项

[成功体验]

3.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的是()

解析:选C酯化反应中的水是由酸脱羟基、醇脱氢原子形成。

[新知探究]

苏教版人教版

实验原理

CH

3

COOH+CH

3

CH

2

OH

+H

2

O

续表

苏教版人教版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

硫酸和2mL乙酸;按图示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

生的气体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现象及结论

实验现象:①饱和Na

2

CO

3

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

②Na

2

CO

3

溶液液面上的油状液体有香味。

实验结论:乙酸和乙醇在浓H

2

SO

4

的催化作用下能发生酯化反应,

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创新发掘

1.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导气兼冷凝回流。

2.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

和浓硫酸混合液的方法是什

么?

分析:先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

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

入浓硫酸,最后再加入乙酸。

3.实验中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小

心均匀地给试管加热?

分析:小火加热的目的是利于产

物的生成和蒸发,减少反应物的

挥发。

1.酯化反应的实验中,浓硫酸的

作用是什么?

分析:浓硫酸起催化剂和吸水剂

的作用。

2.试管中饱和Na

2

CO

3

溶液的作

用是什么?

分析:①与挥发出来的乙酸反

应,使之转化为乙酸钠而溶于

水。

②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

③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

度,便于分层得到乙酸乙酯。

3.竖立试管中的导气管能否伸

入到液面以下,其原因是什么?

分析:不能;目的是为了防止倒

吸。

个性评点

1.苏教版实验要求学生对比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分子结构,推

测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结合方式、并用不同颜色进行了

标记,引导学生探究酯化反应的实质。而人教版教材没有这一方面

的要求。

2.人教版教材习题中增加了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乙酸的方法,复

习巩固了混合物分离除杂的要求和方法,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苏

教版教材没有体现这一做法。

续表

苏教版人教版

思维引领

1.用示踪原子法可以探究酯化反应的实质:(乙醇中的氧原子用18O标

记),反应过程如下:即

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

2.为防止实验过程中倒吸现象的发生,可在导气管的末端连接干燥管

装置(见右图)由于干燥管的容积较大,可有效地防止倒吸。

[成功体验]

4.如图,在试管a中先加入3mL95%的乙醇,边摇动边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并充分

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mL冰醋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b

加入7mL饱和碳酸钠溶液。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试管a加热,当观察到试管b中

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1)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4)饱和Na

2

CO

3

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2)饱和Na

2

CO

3

溶液吸收乙酸乙酯蒸气后液体出现分层现象,其中上层为乙酸乙酯,是

无色油状液体。

(3)球形干燥管上部容积较大,能有效防止试管b中液体发生倒吸。

(4)饱和Na

2

CO

3

溶液既能吸收乙酸和乙醇,又能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其分层。

答案:(1)催化剂,吸水剂(2)上层出现无色油状液体(3)防倒吸(4)减少乙酸乙酯在

溶液中的溶解,除去乙酸,溶解乙醇

———————————————[关键语句小

结]————————————————

1.乙酸的结构简式:CH

3

COOH。官能团:COOH(羧基)。

2.鉴别乙酸的两种方法:

(1)滴加石蕊溶液变红色;

(2)滴加Na

2

CO

3

或NaHCO

3

溶液产生气泡。

3.乙酸的酯化反应:CH

3

COOH+HOCH

2

CH

3

――→

催化剂

CH

3

COOCH

2

CH

3

+H

2

O,

反应实质: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

4.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或乙醇的试剂为饱和Na

2

CO

3

溶液,其作用有三点:(1)溶解

乙醇;(2)反应乙酸;(3)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例1]下列关于乙酸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它可以与碳酸盐溶液反应,生成CO

2

气体

B.乙酸能与钠反应放出H

2

且比乙醇与钠的反应剧烈

C.乙酸与乙醇的反应是中和反应

D.乙酸在温度低于16.6℃时,就凝结成冰状晶体

解析:选C乙酸的官能团为羧基,能电离出H+,具有酸的通性,且比H

2

CO

3

酸性强,

能与Na

2

CO

3

反应产生CO

2

,能与Na反应产生H

2

(比乙醇与钠反应剧烈),A、B正确;乙酸

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的反应是酯化反应,C错误;乙酸在温度低于16.6℃时,会凝结成冰

一样的晶体,D正确。

(1)乙酸发生反应时的断键情况:

①表现酸性时断裂化学键①;

②发生酯化反应时断裂化学键②。

(2)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今有两瓶溶液标签模糊不清,已知为乙醇和乙酸,如何用简单的化学方法将它们鉴别

出来(至少写两种)?

答案:方法1:滴加少量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者为乙酸,另一为乙醇;

方法2:分别滴加少量NaHCO

3

溶液,产生无色气泡者为乙酸,另一为乙醇;

方法3:分别滴加少量新制Cu(OH)

2

溶液,蓝色絮状沉淀溶解者为乙酸,另一为乙醇。

[例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甲、乙两套装置(如图所示)进行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乙酸和乙醇进行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装置中长玻璃导管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冷凝水应该从__________进入。

(3)甲、乙两套装置中效果比较好的装置是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选用的用品及试剂有:

①碎瓷片,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酸、乙醇以及__________________,该试剂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试管A和锥形瓶B内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方程式为CH

3

COOH+

CH

3

CH

2

OH+H

2

O,乙装置中长玻璃导管c

的作用是平衡气压,冷凝回流。冷凝水从b口进,a口出冷凝效果好。甲、乙两装置相比较,

可看出乙装置更好,因为其冷凝效果好。液体加热时为防暴沸应加入碎瓷片,而反应的催化

剂和吸水剂为浓H

2

SO

4

。为了溶解乙醇,使乙酸充分反应,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而便于收

集较纯净的乙酸乙酯,所以试管A及锥形瓶B中盛放的是饱和Na

2

CO

3

溶液。

答案:(1)CH

3

COOH+HOCH

2

CH

3

――→

浓H

2

SO

4

CH

3

COOCH

2

CH

3

+H

2

O

(2)平衡气压、冷凝回流b

(3)乙其冷凝效果更好,同时减少酯的挥发

(4)①防暴沸

②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③饱和Na

2

CO

3

溶液溶解乙醇,反应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1)除杂试剂的选择及方法:

①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或乙醇应用饱和Na

2

CO

3

溶液,采用分液法分离生成的酯

和Na

2

CO

3

溶液。

②除去乙醇中的少量乙酸,应加入少量生石灰并蒸馏得到乙醇。

(2)制取乙酸乙酯时,为防止发生倒吸,可采用如图所示装置。

1.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正确的是()

解析:选A玻璃导管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以防止倒吸,不能用NaOH溶液,应使

用Na

2

CO

3

溶液。

[例3]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与过量Na反应得到V

1

L氢气,另取一份等量的该

有机物与足量NaHCO

3

反应得V

2

L二氧化碳,若V

1

=V

2

≠0,则有机物可能是()

A.B.HOOC-COOH

C.HOCH

2

CH

2

OHD.CH

3

COOH

解析:选A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n

1

、n

2

分别为该状况下所

得到的氢气、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设选项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则各物质与n

1

n

2

的对应关系为

由表中数据可知,若V

1

=V

2

≠0即n

1

=n

2

≠0,则有机物可能为

两类羟基氢反应的定量关系

2.某有机物ng,跟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VLH

2

,另取ng该有机物与足量碳酸氢钠

作用生成VLCO

2

(同一状况),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为()

A.含一个羧基和一个醇羟基

B.含两个羧基

C.只含一个羧基

D.含两个醇羟基

解析:选A羧基和醇羟基均与钠发生反应,羧基可与NaHCO

3

反应,羟基不能。由

2—COOH(或—OH)~2Na~H

2

、—COOH~NaHCO

3

~CO

2

和V(H

2

)=V(CO

2

)知:—COOH

与—OH的个数比为1∶1。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

2

H

6

、C

2

H

4

的沸点和熔点高

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不是可逆反应

解析:选D乙醇和乙酸是常用调味品——酒和醋的主要成分。乙醇和乙酸在常温下为

液态,C

2

H

6

、C

2

H

4

常温下为气态。乙醇和乙酸在空气中都能燃烧而发生氧化反应。乙酸和

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2.炒菜时,加一点酒和醋能使菜味香可口,原因是()

A.有盐类物质生成B.有酯类物质生成

C.有醇类物质生成D.有酸类物质生成

解析:选B酒中的乙醇和醋中的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有香味的酯类物质。

3.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乙酸和水B.溴苯和苯

C.己烷和水D.乙醇和水

解析:选C乙酸、乙醇均易溶于水,溴苯和苯均为有机物,互相溶解,均不能用分液

法分离,而己烷难溶于水且比水的密度小,可用分液法分离。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食醋能腐蚀大理石茶几

B.食醋可用作玻璃暖水瓶内壁的除垢剂

C.1L1mol·L-1醋酸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为1mol

D.丙醇(CH

3

CH

2

CH

2

OH)能与醋酸发生酯化反应

解析:选C大理石、水垢的重要成分为CaCO

3

,能溶于醋酸,A、B两项正确;醋酸

为弱酸,故C项中n(H+)<2mol,C项错误;丙醇中有-OH,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D

项正确。

5.常见有机物A、B、C、D、E有如下图转化关系,其中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

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E是具有水果香味的有机物,实验测得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请分析回答:

(1)写出C物质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机物D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反应②的反应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机物A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甲烷气体中混有的A可以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据题干信息和图示信息可推知:A为CH

2

===CH

2

,B为C

2

H

5

OH,C为CH

3

CHO,

D为CH

3

COOH,E为CH

3

COOC

2

H

5

答案:(1)CH

3

CHO(2)羧基氧化反应

(3)CH

3

COOH+CH

3

CH

2

OH――→

浓H

2

SO

4

CH

3

COOCH

2

CH

3

+H

2

O

(4)火焰明亮伴有黑烟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15:29: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51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牛的单位
标签:c2h4o2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