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岩脉

更新时间:2022-11-15 14:39:00 阅读: 评论:0

初三学生放假时间安排-厚字成语


2022年11月15日发(作者:二套房房贷政策)

第十章中性碱性岩、碱性岩、脉岩类

一、中性碱性侵入岩类

●以正长岩为代表,本类岩石的SiO2含量同闪长岩近似,但稍偏高,平均约60%。

●σ=3.3~9。

●与闪长岩的主要区别是Na2O和K2O含量高,可达10%,Al2O3含量也高,为15~2

0%,CaO含量很低。

●因而,它在矿物成分上的突出特点是出现大量碱性长石,斜长石和石英很少。暗色矿

物也不多,一般小于20%,有时可出现碱性暗色矿物。

(一)常见岩石类型

●1.正长岩除碱性长石外,可出现少量斜长石和石英,暗色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和辉

石,按石英含量分为两种:正长岩:石英含量0~5%。石英正长岩:石英含量5-20%。

另可据暗色矿物命名,如黑云母正长岩、角闪正长岩等。

●2.二长岩碱性长石和斜长石含量相近,石英与暗色矿物的含量和正长岩大致相同,因

而也可分为二长岩和石英二长岩。

●3.碱性正长岩长石全部为碱性长石,不含斜长石,其特点是出现碱性暗色矿物,如霓

石、霓辉石、碱性角闪石等。

●4.其它变种

正长斑岩:矿物成分与正长岩相同,仅以其具斑状结构区别之。

微晶正长岩:矿物成分与正长岩相同,但以其具细粒结构为特征。

(二)次生变化正长岩主要发生钠长石化、高岭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

化和帘石化等次生蚀变。

(三)产状、分布和矿产自然界产出很少,占岩浆岩总面积的0.6%。正长岩极少单

独产出,主要与花岗岩或碱性岩共生。

同花岗岩共生时,常作为花岗岩的边缘相存在;同碱性岩共生时,它们之间构成复杂的

碱性岩杂岩体。与正长岩有关的矿产不多,目前已知者有矽卡岩型铁矿。稀有、稀土和放

射性矿产则多与碱性正长岩有关。新鲜而较纯的(暗色矿物极少或无)可作为陶瓷原料,富

钾者可作为钾肥原料。

二、碱性中性喷出岩类

●1。粗面岩成分与正长岩相当。均为浅色,一般浅绿、灰或铁红色,多具斑状结构、

块状构造,斑晶中有钾长石也有斜长石,钾长石往往是透长石和正长石。基质是隐晶质。具

暗色矿物种类可命名为云母粗面岩、角闪粗面岩和辉石粗面岩。

●2。碱性粗面岩与碱性正长岩成分相当。同粗面岩的主要区别是,斑晶由碱性长石(钾

长石和钠长石)组成,含碱性暗色矿物,如霓辉石、钠闪石等。

●3。角斑岩浅绿、灰色,致密的角质状岩石。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钠长石和酸性斜

长石,原生暗色矿物几乎不存在,多已被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所交代。有时具杏仁构造。

是与细碧岩成因相似的富钠质岩石。并与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共同构成细碧角斑岩系。

三、碱性侵入岩类

碱性岩类K2O、Na2O含量高,σ>9,含较多富长石和碱性暗色矿物,不含石英。按Si

O2含量可分为:

●中性碱性侵入岩:霞石正长岩

●基性碱性侵入岩:霞斜岩

●超基性碱性侵入岩:霓霞岩本类岩石属稀少岩类,自然界少见。

本课程只介绍霞石正长岩类。

霞石正长岩:按SiO2含量属中性岩。SiO2平均为55.17%;FeO、MgO、CaO含量低;

K2O、Na2O含量很高,一般大于10%,可高达16%。大量出现副长石(主要是霞石),

含量常大于10%,可达20%。碱性长石含量在60%左右。碱性暗色矿物含量通常是15~2

0%。岩石色浅,多呈浅灰、肉红色,比重小,一般是半自形粒状结构,有时矿物成定向排

列而成流状构造。

(一)主要岩石类型及产地

●1.流霞正长岩主要矿物呈定向(流状)排列。是本类岩石中的常见类型。辽宁凤城、

云南个旧均有产出。

●2.云霞正长岩暗色矿物以黑云母为主。云南永平有产出。

●3.霓辉霞石正长岩暗色矿物为霓辉石。辽宁凤城、山西临县有产出。

●4.霞石正长斑岩具斑状结构,斑晶为钾长石。基质由霞石、钾长石和碱性暗色矿物组

成。山西临县有产出。

(二)次生变化

霞石不很稳定,多为沸石和钙霞石所替代。也可变成长石和绢云母的集合体。霞石次生

变化后常呈肉红色,使岩石具有一种‘“红疹状’“斑点;或者它被熔蚀后使岩石表面呈现出一

个个凹洞,颇具特色。

(三)产状、分布和矿产多呈岩床、岩盆、岩株及韵律层状侵入体,单独产出者少见,

大多构成碱性杂岩体。自然界少见,我国辽宁、云南、山西、河南、河北,以及前苏联科

拉半岛、瑞典阿尔诺岛、挪威奥斯陆、加拿大蒙特利尔、南非谢库库兰等地有产出。主要

与稀有、稀土及放射性矿产有关,还有磷灰石矿,长石、霞石是提练铝的原料。

四、碱性喷出岩类

●响岩是代表性岩石,成分与霞石正长岩相当。灰、浅灰或灰绿色,斑状或隐晶质

结构,在斑状结构的岩石中,斑晶主要是霞石和碱性长石,暗色矿物斑晶较少。

五、碳酸盐类

●成分以CaO和CO2为主,CaO平均41.96%,CO2平均37.87%,而SiO2极低,平均3.

86%。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可有白云石。有少量硅酸盐矿物(霞石、霓石等)。副矿

物有磷灰石、磁铁矿、锆石、独居石及其它稀有、稀土元素矿物。岩石呈粒状结构、块状构

造,有时呈条带构造。

●侵入岩常呈岩株、岩脉、岩墙,多数与碱性岩构成杂岩体。喷出岩则呈火山颈、熔岩

流等。

●极少见,我国四川南江、湖北竹山、山西临县有产出。挪威、瑞典、德国、南非、肯

尼亚、前苏联、美国、巴西和法国等国家有少量产出。

●含矿性与碱性岩相似。碳酸盐经一定处理后是良好的水泥原料。

六、脉岩类

●脉岩类是一种浅成侵入岩,因其呈岩脉、岩墙产出并常具有特殊的矿物成分和结构,

因而将它们单独归为一类。●脉岩在物质成分上和空间分布上常与一定的侵入岩有关。

●根据物质成分和结构特征,脉岩可分为三类:伟晶岩细晶岩煌斑岩

(一)伟晶岩类

●构成这类岩石的晶体都很粗大,个别的甚至以米或吨来计算。辉长岩、闪长岩、花岗

岩、正长岩等均有其对应的伟晶岩,但最常见的是花岗伟晶岩。

●花岗伟晶岩是由粗大的钾长石、石英、斜长石构成。常具文象结构。其附属矿物可达

300多种,化学成分复杂,特别富含稀有、稀土及放射性元素。

●伟晶岩常与岩基或岩株状侵入体相联系,可产于其内部,也可分布于邻近的围岩中。

伟晶岩常成群出现,构成一个大伟晶岩区。

●伟晶岩成因争议较大,一种认为是富含挥发组份的岩浆在封闭条件下结晶的产物;另

一种认为是来自深部的气化-热液或岩浆结晶后的残余热液沿围岩裂隙进行交代的结果。交

代过程中小晶粒长成大晶体,并有稀有、稀土元素沉淀。

(二)细晶岩类

●因岩石具细粒它形结构而得名。颜色较浅,不含或很少含暗色矿物。前述各大类岩石

常有与其成分相当的细晶岩,如辉长细晶岩、闪长细晶岩、花岗细晶岩等。其中以花岗细晶

岩最常见,主要由细粒石英和长石组成,又称长英岩。

●细晶岩含矿的可能性很小,我国仅在华南某地发现具工业价值的含钽细晶岩脉。

●关于细晶岩的成因,多数人认为它是岩浆结晶冷凝后所残余的岩浆结晶而成。因含挥

发份很少,这种残余岩浆中组份不易扩散,不利于晶体生长,故呈细粒它形结构。

(三)煌斑岩类富含暗色矿物,且以黑云母和角闪石最常见。多具斑状结构,斑晶为

自形的角闪石和黑云母,硅铝矿物(长石)少,且分布于基质中。有的也可为细粒结构。不

论基质或斑晶中的暗色矿物均成较完美的自形晶,此为煌斑岩所特有。常见类型如下:

●1.云煌岩:主要由黑云母、正长石组成,黑色,斑状结构,斑晶为自形的黑云母。新

鲜的黑云母斑晶辉煌发亮。正长石分布于基质中。

●2.斜云煌岩:与云煌岩的区别仅在于含斜长石,但二者肉眼不易区别,常统称云母煌

斑岩。

●3.斜闪煌斑岩:由角闪石、斜长石组成,斑状结构,角闪石为斑晶。

煌斑岩呈脉状或岩墙产出,规模不大,但分布很广,以酸性岩侵入体中分布最多,有

时呈岩脉群,多数在岩体顶部或边缘,少数在岩体附近的围岩中。

关于煌斑岩的成因,主要有两种观点:

●(1)煌斑岩由岩浆物质直接结晶而成,是岩浆分异的产物。甚至认为是地幔岩浆源

分异作用形成的,并推测在其中可能找到金刚石(地幔型煌斑岩)。

●(2)煌斑岩是岩浆同化围岩后形成的。例如,基性岩浆同化花岗岩后即可形成煌斑

岩。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14:3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48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英文名格式
下一篇:时尚的近义词
标签:岩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