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年月日
认识年月日
总课时:11
电教课时:11
教学内容:P17-18
教学目的: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时,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
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
几个月是小月,知道2005年全年有365天。
2.在从年历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
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政治思想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学生每人准备黄色、蓝色彩笔各一枝。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2005年的年历卡。
问:知道这是什么吗?人们用它来干什么的?你会认吗?老师圈个日子,你来认一
下吗?
师:刚才老师圈出的这个日子,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来猜一猜,
这一天可能是老师的什么日子?(生日)
问:你知道自己是在哪月哪日出生的吗?能在自己的年历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吗?
指名到讲台上交流,并在年历卡上指出自己的生日。
问:很好,大家都知道自己的生日,老师相信你们的妈妈也一定知道你的生日,你
们知道自己妈妈的生日吗?
进行思品教育,回家问一问妈妈的生日。
提问:你对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有哪些了解,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指名回答)
谈话: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有关年、月、日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吗?你还想了解
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活动后,组织全班交流。
谈话:同学们对年、月、日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我们进一
步研究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年、月、日”的有关问题。
(板书课题:认识年、月、日)
二、探究
1.初步认识年、月、日。
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年历卡,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充分地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如:1、3、5、7、8、10、12月都有31
天;4、6、9、11月都有30天;2月有28天„„)
2.认识大月和小月。
谈话: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从一张年历卡上发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那么
怎样把我们刚才发现的一些有用信息整理出来,以便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呢?先在小组
内议一议。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反馈: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方法。(如:把每个月的天数用表格的方式整理出来
等。)
提问: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都是可以的。请大家再比较,在这些方法中,用哪
种方法来整理最合适?
谈话:用列表的方法把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整理出来,简洁明了。教科书上已经为
我们设计好了表格,下面就请同学们在2005年的年历卡上,找出每个月的天数,填
在教科书第17页的表格里。填好表格后,再读一读表格下面的一段话,说一说你知
道了什么。
学生活动后反馈:
先说一说填表的结果,再说一说从表格下一段话里知道了什么。
小结: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朗、月。2005年的2
月有28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记住大月和小月。
谈话:请同学们再看自己填好的表格,在一年的12个月中,大月、小月和2月是怎
样排列的呢?请同学们拿出彩笔,在表格里把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再想一想,
有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组织交流:学生带着涂上色的表格到台上去说自己的记忆方法。
如果没有学生交流利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则组织拳头来帮助记忆的方法
的。然后让学生互相记一记,试一试,数一数。
4.计算全年的天数。
谈话:同学们,你们能计算出2005年全年的天数吗?
学生独立计算,并选择不同算法反馈。
5.新课小结。(略)
三、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组织交流。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在年历里圈出来。组织交流,并适时地进行
一些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年、月、日的有关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对
自己今天的学习怎样评价?还有什么疑问吗?
认识平年、闰年
总课时:12
电教课时:12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及季度;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
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培养数学应用的
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2004年和2005年的年历卡,1997—2008年2月的月历卡。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1.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年、月、日的哪些知识?(一年有
12个月,有3l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2.谈话:前不久,小明碰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想知道吗?
小明说:我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弟弟,他是2004年出生的,再过几天就满一周岁了。
全家人都在为弟弟准备过生日呢,我也为弟弟买了一份生日礼物,准备在弟弟生日
那天送给他。可2005年的年历上怎么没有弟弟的生日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怎
么回事吗?
提问:你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理解的?
二、主动建构
1.探究活动一。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2004年和2005年的年历卡,对比着找一找,小明的弟弟
应该是2004年的哪一天出生的?
反馈:找到了小明弟弟的生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小结:2004年2月的天数和2005年2月是不同的。小明的弟弟应该是2004年2月
29日出生的。可2005年的2月只有28天.没有29日,所以小明在2005年的年历
上找不到2月29日。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揭
示课题:认识平年、闰年)
谁来说一说2004年和2005年,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
活动:这样一来.平年和闰年的天数也是不一样的,你能很快算出像2004午这样的
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肯定"365一l=366天”的算法)
2.探究活动二。
拿出年历表观察1997—2008年2月的天数,完成下面的问题。
(1)先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闰年。
(2)你还有什么发现?将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交流: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反馈:谁来汇报一下,从1997—2008年2月的天数中,你发现了什么?
归纳: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提问:那么公历中哪些年是平年,哪些
年是闰年呢?各小组在1997-2008年这12个年份中找几个平年和几个闰年,分工计算
这些年份除以4,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各小组汇报计算结果和本组的发现。
归纳:除以4没有余数的数是4的倍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3.知
识链接:你知道吗?
录音配音乐解说:地球自转一圈为一天,地球绕太阳转动一周为一年。地球绕太阳
转动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这样每年就大约比365天多6小时,4
年累计下来大约就多了24小时,将多出的这一天放在2月.2月就有29天。所以,
通常每4年中就有一年的2月是29天,人们把这一年称为闰年。
三、应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提问:他们说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谈话:你还能像他们这样说一说一些值得纪
念的事件是在哪
一年发生的吗?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指名在全班交流。(学
生有可能说到整百年)
(2)讲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例如。8000年是闰年,而2100年是平年。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平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2)提问:闰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班内反馈。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课件出示题目。
(2)提问:看了这个问题后,你知道了什么?
(3)讲解:季度也是常用的时间单位。从每年的1月份起,3个月为一个季度,一年
有四个季度。
(4)谈话: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把每个季度的天数算出来,填在相应的括号里。学
生完成后反馈。
(5)讲述:一年有四个季度和通常所说的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不是一回事。
一年中的四个季度如何划分非常明确,而春、夏、秋、冬四季的划分,全国各地由
于地理位置不同差别很大,四季的长短和起止时间各不相同。气象部门提出了春、
夏、秋、冬四季划分的标准,大家可以阅读第21页“你知道吗”,了解有关的信息。,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指名读题。
(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3)提问:现在知道小明弟弟的生日问题是怎么回事了吗?
四、总结反思
谈话:今天的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年、月、日的有关
生日快乐
总课时:13
电教课时: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年、月、日和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
与和合作意识,培养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瞧,今天是小明的生日他的朋友都来为他祝贺。你们想对小明说
点什么?(板书课题:生日快乐)小明对前来祝贺的朋友表示感谢,并询问了他们是哪
一天过生日的,四位小朋友都没直接说出自己的生日,各说了一句有关自己生日的
话,你们乐意猜出他们的生日各是几月几日吗?
二、组织活动
1.猜课本中小朋友的生日。
(1)谈话:四位小朋友各说了一句什么话呢?老师来给你们提供信息,你们来猜他们
的生日,好吗7小芳的生日是一年的倒数第三天。
小刚的生日是第三季度的第一天。
小丽的生日是在教师节的前两天。
小亮的生日是八月的最后一天。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并确定是几月几日。然后全班交流。
2.让学生猜自己的生日。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很聪明,猜出了课本中四位小朋友的生日。你们能想办法
让同学猜猜你的生日吗?先编一句话,暗示自己的生日,要想办法增加一点儿难度,
使别人不那么容易猜出来。
(2)学生各自编一句话暗示自己的生日。
(3)以小组为单位互相猜生日,并把猜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3.统计全班学生的生日。
(1)谈话:下面我们统计全班同学的生日,请大家看课本第23页统计图,要求我们怎
样对同学们的生日分类?你们打算怎样收集数据?(用举手的办法最方便)请大家各自
画一张简单的统计表,记下各个月份出生的人数。
(2)在班长带领下收集数据,各自填写统计表。
(3)各自在课本上把统计图绘制完整——画出直条。
(4)提问:根据统计图,你们能回答出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
少吗?
(5)让学生算出每个季度出生的人数各是多少,并填人课本第23页的统计表中。
(6)提问:根据统计结果,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给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给大家说
一说。
三、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什么?通过活动我们知道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四、安排课外活动
谈话:你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和妈妈的生日吗?爸爸妈妈关爱着你们,你们也应该关爱
自己的爸爸妈妈。如果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回家后去问一问,并且要在年历卡
上圈出来,准备为爸爸妈妈庆祝生日。我想问一下,你们打算怎样为爸爸妈妈庆祝
生日?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14:23: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48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