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疆地方史知识要点
-1-
初中学业考试新疆地方史考点知识集
一、汉代西域
1.1西域地理概念
西域地名自汉代出现后,又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西域:包括新疆及中亚、西亚、北非、
地中海北岸及印度北部等地。狭义的西域: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葱岭以东,
以我国中央及地方政权所管辖的地方。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建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改
称西域为新疆。自此,新疆作为一个固定地名沿用至今。今天新疆境界,是近代资本—帝国主义侵
略我国大片疆土之后形成的。
1.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1.第一次:(1)时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时期)
(2)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3)结果:历时13年,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了解了西域的地理、物产和人民的生活情况,扩大
了汉朝的影响,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2.第二次:(1)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时期)
(2)目的:劝乌孙东归故地,与汉夹击匈奴,“断匈奴右臂”
(3)结果:未达到目的,但进一步密切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并导致后来乌孙与汉的联姻。
3.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原因和历史意义
(1)原因:公元前141年,刘彻即位皇帝,史称汉武帝。这时,汉朝内部稳定,社会经济不仅得到
了恢复,而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军事力量也得到了加强,汉武帝组织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因
此,对汉朝来讲,制止匈奴的侵扰,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总的历史
原因。其次是为了消除匈奴对中原北部边境的威胁,汉武帝除派军队正面进攻外,又决定联络大月
氏断匈奴右臂,以彻底战胜匈奴。于是,招募自愿出使西域的人,张骞“以郎应慕,使月氏”。这是
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原因。
(2)意义:张骞以高尚的献身精神和顽强的毅力,两次出使西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
贡献。①由于张骞的出使,加强了汉朝对西域诸国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密切了两地间政治、经济的
联系,扩大了汉朝在西域的影响,为汉朝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从而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
展与巩固。为②张骞通使西域后,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丰富了两地人民的经济、
文化生活。同时随着西域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往的增多,尤其是汉军在鄯善、车师等地的屯田,
是内地比较先进的农耕技术,逐渐在西域推广。③继张骞之后,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者“相望于道”,
西域各国的使节和商人接踵东来,丝绸之路由此而繁荣。
作用:张骞以高尚的献身精神和顽强的毅力,两次出使西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张骞出使西域加深了中原地区对西域的了解,密切了两地之间政治、经济的联系,导致了后来乌孙
与汉的联姻,扩大了汉朝在西域诸地的政治影响,为汉朝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继张骞之后,汉朝
派往西域的使者“相望于道”,西域各国的使节和商人接踵东来,丝绸之路由此而繁荣。
1.3乌孙与汉联姻
1.目的:与汉夹击匈奴
2.事件:汉武帝把细君公主嫁乌孙昆莫(昆莫是“王”的意思)猎骄靡:解忧公主嫁乌孙昆莫莫军
须靡。
3.意义:这种联姻既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政治目的,又对密切西域各国与汉朝的关系、促进西
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后来汉朝统一西域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1.4西域都护府的建立(西汉时期)自此,“汉之号令班西域矣”
1.时间:公元前60年
2019新疆地方史知识要点
-2-
2.建立:汉朝任命郑吉(第一任西域都护)为“西域都护”,统辖南北二道各地,都护府设在乌垒台
(今轮台东北策大雅)
3.意义:西域都护府是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域
正式归属汉朝版图,成为我们统一国家的多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今,新疆成为中国领土已
经2077年了。
注意:西汉在西域设立的最早的军政机构,也是最早的屯田管理机构是“使者校尉”。
1.5班超在西域(东汉时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进军天山东部,并派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使西域。使鄯善、于
阗归附中央。第二年又使疏勒归附东汉。
2.公元74年,东汉政府重设西域都护府,恢复对西域的统治。
3.班超一直留在西域,在西域各地人民大力帮助下,有力地稳定了西域的政治局势,使西域重新与
内地联为一体。
4.公元91年,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汉和帝为褒奖其功绩,封他为“定远侯”。
5.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使东西方之间交往联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6.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东汉,这是我国同欧洲国家第一次友好往来。
1.6丝绸之路的拓展
1.形成:张骞出使西域后,一条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建立起来。大批
的丝绸从内地运到西域,再贩运到印度、安息、希腊和罗马等地,从而形成著名的“丝绸之路”
2.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再分为南北两道,南道是出阳关西行,经鄯善,沿昆仑山的北
麓,经过于阗,逾葱岭,至大月氏、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或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北道是自玉门
关西行,经车师前国(今吐鲁番附近),沿天山南麓西行,经疏勒逾葱岭,至大宛、康居,或向西南
到大月氏、安息。
3.意义:汉代统一西域以及丝绸之路的拓展,不仅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同时也促进了中外与
东西方的政治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1.7汉朝治理西域的措施
①派遣官吏。西域都护是汉朝委派管理西域事务的最高官吏。②册封地方首领,颁发印绶。③实行
屯田。④修筑烽燧列亭。⑤派遣侍子制度。⑥纳贡制度及宽抚政策。
1.8汉代西域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1.原因:①自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西域与内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内地先进的生产工具如铁制工具和
先进农耕技术如代田法等传入西域,有力地推动了西域的经济发展。②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
汉朝正式统一了西域,它使天山南北与内地联为一体。西域都护府在稳定社会秩序,保障丝绸之路
畅通,组织西域社会经济建设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为西域各族人民发展社会经济提供了一个安定
的政治环境。③是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共同开发。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不仅使西域社会经济出现
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而且增进了西域与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2.交流:
(1)农业方面:西域传入中原:①农作物品种的苜蓿、胡麻、胡豆(蚕豆)、大蒜、葱、芫荽、石
榴、核桃等,丰富了内地各族人民的经济生活;②西域的良种马,成为军事、交通运输的重要工具,
既壮大了汉朝的军事力量,又促进了内地经济特别是养马事业的发展。
中原传入西域:先进的农具和耕作、开渠、凿井等技术,促进了西域农业生产的发展
(2)手工业方面:西域传入中原:毛纺织业发达,毡、毯等毛织品深受中原人民的喜爱
中原传入西域:先进的冶炼、铸造等手工业技术,促进西域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3)文化方面:西域传入中原:①乐器如竖箜篌、琵琶、唢呐等,丰富了中原人民的文化生活②
西汉末年,印度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原中原传入西域:汉朝的礼仪、制度、服装、建筑等,对西域
有很大影响各族人民相互学习语言、文字,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交往
2019新疆地方史知识要点
-3-
3.作用:随着丝绸之路的拓展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
印度文化都汇集到了新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成为世界闻名的交汇点。它不仅对新疆独特地
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隋、唐时期的西域
隋朝统一西域的努力
1.隋文帝在位时期,击败突厥汗国的进犯,加速了东、西突厥的分立。
2.隋炀帝派遣裴矩到张掖、武威主管与西域的互市贸易,调查了解西域情况。608年隋军进驻伊吾,
建筑新城。后设鄯善、且末、伊吾三郡,使西域的行政体制与中原统一起来。
2.1唐朝统一西域(表格)
时间事件
630年唐灭东突厥汗国,在伊吾设置西伊州,后改为伊州。为唐朝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
640年唐灭高昌,设置西州,又设置安西都护府,总领西州、伊州。这是唐朝在西域建
立的第一个军府。
647年唐朝打败西突厥。
648年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并设置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今吉尔吉斯坦托克马克)
四个军镇,史称“安西四镇”。意义:唐朝对西域各地的统一管理局面基本形成。
2.2唐朝在西域的军政建制
1.安西、北庭大都府的建立(最高统治机构)
(1)657年唐灭西突厥后,设昆陵、濛池二都护府归安西都护府所属。
(2)658年,安西都护府晋级为大都护府,管辖范围东起阳关、玉门关,西至中亚地区的咸海一带。
(3)702年,武则天在位时,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709年升格为北庭大都护府,与安西大都
护府分治南北。北庭大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及巴尔喀什湖一带的广大游经济区;天山南部,包括中
亚农业区在内的各地府、州,仍归西安大都护府节制。
2.都护府下的行政系统分为两种:一是州、县制,另一种是羁縻府、州制。受唐朝中央政府任命担
任大都护、都护、都督等官职的各级文武官吏,有汉人,也有各地方各族首领。
3.性质: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统治机构,它们是军政合一的统治机构,
既是军事指挥机关,又是行政管理机关。
4.意义:唐朝在西域实行的军政合一的大都护府制,系统完备,组织严密,号令统一,成绩显著,
有效地完成了治理西域和保卫祖国边疆的历史使命。
2.3回纥(维吾尔族祖先)汗国和回鹘西迁
1.回纥政权:回纥是今维吾尔族的祖先。唐与回纥的关系堪称和睦友好的典范。回纥是铁勒的一部,
原游牧在蒙古高原。
605年,铁勒中的回纥、仆骨、同罗等部结成同盟,总称回纥。646年,回纥首领吐迷度称可汗,同
年,回纥等13部首领请求归附唐朝。唐太宗亲自到灵州接受回纥各部归附。第二年,唐朝在回纥地
区设立瀚海都督府,册封吐迷度为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744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建立回纥汗
国,唐朝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2.回纥与唐的友好关系:回纥兴起后,和唐朝一直保持着隶属关系,唐朝支持回纥可汗的世袭制,
回纥帮助唐朝征战,安定边陲。
(1)历代回纥可汗都接受唐朝册封的汗号。
(2)回纥出兵协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帮助唐朝收复了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
(3)回纥(回鹘)与唐多次和亲。
(4)唐与回纥之间保持着绢马贸易。
3.回鹘西迁:
2019新疆地方史知识要点
-4-
840年,在天灾和战乱中灭亡,回鹘人大部分西迁,分别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和喀喇汗王朝(这
两支回鹘人同当地民族融合,逐渐演变成为新疆的主体民族——维吾尔族。),还有一支称甘州
回鹘或河西回鹘(今天甘肃裕固族的先祖。)
2.4隋唐时期西域的经济、文化
1.经济的发展
(1)农业:唐政府实施大规模屯田,设置专管水利的机构陶拓所,推广使用铁犁、铁斧等先进工具,
天山北路传统的游牧地区开始出现农业,改变了西域的经济格局;天山南路的农业在生产设施,规
模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
(2)手工业:丝织业、棉纺织业有很大发展;金属开采和冶炼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在西州还没有
造纸坊,说明西域已掌握造纸术。
(3)商业:西域与内地商业贸易往来频繁,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唐朝在沿途设置了大量驿站,过往
行人和商客经过检查点时要有官府发的“过所”方能通行。
2.多元文化的空前繁荣
(1)语言:多种语言、文字的流行反映了西域在当时国际文化交流中的显要地位,这一时期,汉文
化在西域各族中广泛传播,儒家文化及内地的道教典籍也传入西域,同时,一些地方还拥有了自己
独特的文字系统。
(2)西域的服饰、饮食、建筑风格传入中原,极大丰富了唐朝文化的内涵,而这一时期中原文坛中
出现的以边疆戎马生涯和颂咏西域大漠风情为内容的“边塞诗”则构成唐诗中的一朵奇葩。
(3)音乐:西域的音乐盛传中原。唐朝宫廷的十部乐中《龟兹乐》、《高昌乐》、《疏勒乐》都是
西域乐,《天竺乐》也从西域传入的。西域的歌舞也艳压群芳,出现了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等
刚柔各异的舞蹈。
(4)绘画:西域的绘画在许多方面受到内地的影响,如把画绘在绢上、纸上、布上,就是取法于内
地。西域的绘画艺术对内地产生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壁画创作中采用的凹凸画法,使得绘画层
次分明、富有立体感。
三、清代新疆
3.1清朝统一新疆
1.平定准噶尔康熙皇帝平定准噶尔首领噶尔丹三次叛乱:1690年,噶尔丹发动反对清朝中央政府
的战争。康熙帝御驾亲征。经过乌兰布通战役、昭莫多战役,摧毁了噶尔丹的主力。1697年,康熙
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兵败身亡。
2.清朝统一天山以北:1755年初,乾隆帝派兵征讨达瓦奇。6月,达瓦奇兵败被俘。1757年,清
朝政府发兵攻占伊犁,平定了阿睦尔撒纳等人的叛乱。经过长达数年的斗争,清朝政府终于平定了
长期割据西北的准噶尔政权,完全统一了天山以北地区。
3.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①1757年开始,1759年在当地维吾尔军民支持下,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清朝统一天山以南地区。②认识:大小和卓叛乱是少数维吾尔封建贵族、反动宗教头目所发动的一
场分裂祖国的叛乱,所以叛乱一开始就遭到了广大维吾尔族人民的反对。
4.阿睦尔撒纳和大小和卓的叛乱活动与清朝政府的平叛战争的性质:分裂和反分裂斗争。叛乱的平
定标志着新疆分裂割据局面的结束,从此天山南北归属清朝政府直接管辖。
5.清朝统一新疆的意义: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边陲的巩固和安定,有利于
各族人民的交往、合作和共同繁荣;②符合蒙古族、维吾尔族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3.2清朝设伊犁将军
1.时间:1762年2.地点:清政府在惠远城设伊犁将军府作为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机构。
3.管辖范围:代表清朝中央政府统一行使对天山南北各地包括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的军政管
辖。
2019新疆地方史知识要点
-5-
4.官员的设置:伊犁将军下设都统、参赞大臣等机构,主要官员从北京直接选派,并定期更换。
3.3土尔扈特部(蒙古族的一支)东归
1.原因:摆脱沙俄的奴役2.领导人:渥巴锡
3.经过:1770年,渥巴锡率土尔扈特各部近17万人离开伏尔加河流域东返祖国。他们多次粉碎俄
军的围追堵截,历尽艰险,克服了无数困难,余下7万人,终于在1771年8月进入新疆境内,回到
了祖国。乾隆皇帝召见渥巴锡等众首领,封渥巴锡为“卓里克图汗”意为“英雄汗”,把土尔扈特
编为若干盟、旗,划地驻牧,使得到妥善安置。
4.意义:土尔扈特部万里回归祖国,是我国历史上可歌可泣的大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壮举。
它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表现了
土尔扈特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3.4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新疆
1.不平等的《中俄伊塔通商章程》:①1851年,中俄签订《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简称)
《中俄伊塔通商章程》。②主要内容有:俄国在伊犁、塔尔巴哈台设立领事;俄商在上述两地通商免
税:俄国在新疆享有领事裁判权;俄国有权在两地建立贸易圈等。③影响:这是新疆地方史上第一
个不平等条约。
2.屈辱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签定,根据这个条约以及以后签订的三个勘界议定书,
沙俄共割去了我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3.新疆各族人民的抗俄斗争:①塔尔巴哈台群众火烧贸易圈:1855年,徐天尧、安玉贤带领塔尔巴
哈台各族群众五六百人烧毁了沙俄设在当地的贸易圈。这是新疆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馈外来
侵略的群众斗争。②1863年,当沙俄军队向伊犁地区发动进攻时,伊犁地区的满、汉、锡伯、蒙古
等各族军民英勇抗击,给入侵者以沉重打击。
4.意义:19世纪50年代,焚烧塔尔巴哈台沙俄贸易圈的斗争和19世纪60年代反入侵、反占领的
斗争,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沉重打击了沙俄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捍卫了国家主
权和民族尊严,表现了新疆各族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鼓舞了新疆和全国各族人民
的反帝爱国斗争精神。
3.5清朝阿古柏入侵新疆及各族军民的反入侵斗争
1、阿古柏入侵新疆的史实:①1865年1月,中亚浩罕军官阿古柏率军入侵喀什噶尔。此后,侵占
了天山南部和东部的许多城市。②1867年,阿古柏在南疆建立了伪“哲德沙尔”政权,对新疆各族
群众实行殖民统治。③1870年底,新疆大部分地区沦入了阿古柏侵略军之手。
2、各族军民的抗争:面对阿古柏匪帮的入侵和统治,新疆各族军民进行了不屈不饶的反侵略、反占
领、反奴役的斗争,并为此做出了重大牺牲。
3.6清朝沙俄强占伊犁与伊犁军民的抗俄斗争
1.1863年,当沙俄军对向伊犁地区发动进攻时,伊犁地区的满族、汗、锡伯、蒙古等各民族军民
英勇抗击,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1871年,沙俄强占了伊犁。
2.伊犁各族群众以各种方式开展反对占领者的斗争,并多次请求清朝政府尽早派兵收复伊犁。斗争
方式:抗粮抗税、不加入俄国国籍、冒险到其他地区谋生、到塔城清军营地屯田当兵。这是人民主
动抗击外来侵略的再一次斗争。
3.7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5月,清政府以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
速战”的方针。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便完全驱逐了阿古柏匪帮,取得
了收复新疆之战的重大胜利。这在中国近代反对外来侵略者的斗争历史上是少见的,左宗棠堪称民
族英雄。
3.8《中俄伊犁条约》的签订
2019新疆地方史知识要点
-6-
1880年7月,曾纪泽到达圣彼得堡与沙俄谈判交收伊犁问题。1882年2月24日签定了《中俄
伊犁条约》(又称《改订条约》或《圣彼得堡条约》)以及《改订陆路通商章程》,按条约规定,
清朝政府收复了被沙俄侵占11年之久的伊犁。至此,中国军民收复新疆的任务基本完成。
3.9新疆建省及其意义
1.新疆建省:1884年11月,清朝政府正式建立新疆省,刘锦棠为第一任巡抚;新疆军政中心由伊犁
移至迪化(今乌鲁木齐)。
2.意义:(1)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推动了新疆历史的发展。
(2)实现了新疆与其他各省行政制度划一,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祖国的统一。
(3)巩固了祖国边防,有利抵御了外地侵略。(4)为清末中央治理边疆制度的改革树立了榜样。
3.10帕米尔问题
1.帕米尔在古代称为葱岭,可以分为八帕。
2.帕米尔属于中国的证据:清朝在阿尔楚尔帕内立有记功碑;在各帕共建有八所卡伦;帕米尔是我
国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居住、游牧的地方,直到19世纪70年代一直属于中国。
3.沙俄侵占我国帕米尔的过程:沙俄伙同英国两次私自瓜分我国帕米尔地区,我国帕米尔的绝大部
分被俄、英强占。
4.清朝政府在帕米尔问题上坚持的原则立场:①帕米尔属于中国;②沙俄派兵强占并伙同英
国私分帕米尔是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强盗行为,是非法的、无效的,中国政府绝不承认;③
中俄两国在帕米尔地区的分界,只能以《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为根据,中国坚持此项权利,直
到关于帕米尔问题最终得到解决为止。
民国时期的新疆
4.1迪化起义和伊犁起义
迪化起义
1、背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日益高涨,一批革命党人来到新疆创办《伊犁白话报》,
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影响。
2、时间:1911年12月28日—29日。
3、领导人:刘先俊。
4、结果:起义失败,29岁的刘先俊和143位革命党人殉难。
5、失败原因:准备不充分;力量悬殊。
6、意义:揭开了辛亥革命在新疆的序幕,并后来的伊犁起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伊犁起义
1、时间:1912年1月7日,
2、领导人:杨缵绪、冯特民
3、伊犁起义结果:起义成功,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新伊大都督府,在新疆形成了两个新旧对立的
政权。
4、伊犁起义成功的条件:(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风暴影响新疆;(2)革命党人传播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积极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3)吸取迪化起义失败的教训,细致充分准
备,团结各民族各阶层的力量。
5、新疆巡抚袁大化对新伊大都督府的军事进攻多次失败,袁世凯任命杨增新为新疆都督,对革命
党人软硬兼施,迫使革命党人妥协,后杨增新利用大权分化瓦解和屠杀革命党人,1913年,冯
特民等人被杀害,辛亥革命在新疆失败。
迪化起义和伊犁起义的意义:
迪化起义和伊犁起义是辛亥革命的组成部分,革命推翻了清朝在新疆的统治,唤醒了新疆各族
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热情,因此,辛亥革命在新疆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4.2策勒村的抗俄烽火
2019新疆地方史知识要点
-7-
1.背景:迪化起义和伊犁起义后,沙俄以保护领事馆和侨民为借口,于1912年派遣军队侵入伊犁、
喀什噶尔,煽动中国居民加入俄国国籍,操纵所谓的“俄侨”闹事。
2.原因:“俄侨”色依提·阿吉在沙俄领事授意下,诱骗策勒村居民加入俄国国籍。霸占水渠,打
伤村民被于阗县政府关押,经沙俄领事庇护获释后在策勒村进行报复。
3.策勒村事件:1912年6月23日,以苏普尔格为首的各族人民,围攻并焚烧了色依提·阿吉的巢
穴,打死30人,这就是策勒村事件。
4.结果:袁世凯答应了沙俄道歉、惩凶、赔款的要求,葬送了策勒村人民的抗俄斗争。
5.意义:策勒村事件是一次规模较大的反帝爱国斗争,是新疆各族人民反抗沙俄侵略斗争的继续和
发展,策勒村人民为维护祖国主权,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立下了的不朽功勋,他们的反抗沙俄侵略斗
争的反帝爱国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
4.3新疆和平解放
1、新疆和平解放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的言行和光辉业绩。
2、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的具体工作措施:(1)中国共产党人大力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和共产党的方
针政策;(2)中国共产党人全力协助新疆各族人民发展经济;(3)中国共产党人全力协助新疆加
强民政建设,,改革行政机构,注重民族团结。(4)中国共产党人全力协助发展教育、文化、卫生
事业。
3、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的具体工作实施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的言行和光辉业绩,使新手
各族人民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政治影响和威望。
4、促成新疆和平解放的因素:(1)1949年在人民军队的打击下,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中共进出
和平解放新疆的方针;(2)1949年8月,共产党与三区革命政府和各族人民为和平解放新疆做出
的努力;(3)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兰州战役、西宁战役的胜利;(4)1949年9月25、26日,国
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汗发布通电起义,新疆和平解放。(5)1949年
10月,王震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进疆,与起义部队和三区民族军会师维护新疆
稳定,1949年12月17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新疆军区和新疆省人民政府成立,彭德怀为新疆
军区司令兼政委,王震、陶峙岳、赛福鼎分别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包尔汗为新疆人民政府
主席,高锦纯、赛福鼎为副主席。
5、新疆和平解放的意义:使新疆社会经济免受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免受损失,为解放后恢复和发展
生产、建设新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迅速使新疆建立了革命的新的社会秩序,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建
立和巩固、民主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新疆历史发展的一个重
要里程碑
2019新疆地方史知识要点
-8-
2017年历史中考知识点目录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84、林则徐虎门销烟八上P3-4
8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P4
86、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P5
87、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上P7
88、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八上P8-9
89、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八上P9-10
90、左宗棠收复新疆八上P13-14
91、黄海大战中的邓世昌八上P16-17
9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P17
9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P20
94、《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P21-22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95、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和民用工业八上P28-30
96、洋务运动的地位和作用八上P30
97、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八上P33
98、戊戌变法的影响
99、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八上P36-37
100、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P37-38
10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八上P38
102、主要代表人物八上P40-41
103、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八上P42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04、五四爱国运动八上P46-47
105、中共一大的召开八上P47-48
106、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八上P48
107、黄埔军校的建立八上P50
108、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八上P51-52
109、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八上P52
110、南昌起义八上P54
11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八上P55
112、井冈山会师八上P56
113、长征的开始八上P59
114、遵义会议八上P60
115、长征的胜利八上P62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16、九一八事变八上P70
117、西安事变八上P71-72
118、七七事变八上P75
119、南京大屠杀八上P76-77
120、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八上P79-81
2019新疆地方史知识要点
-9-
121、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八上P81-82
122、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八上P82-83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23、重庆谈判八上P88-89
124、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八上P90
125、三大战役八上P92-95
126、渡江战役八上P95
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
127、实业家张謇八上P100-101
12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八上P101-102
129、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八上P104-105
130、《申报》、商务印书馆八上P106
131、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P106-107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32、詹天佑、侯德榜及其代表性成就八上P112-113
133、魏源和严复的主要思想P113-114
134、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与科举制度的废除八上P117
135、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的代表作八上P118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3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八下P2-4
137、西藏和平解放八下P4
138、黄继光、邱少云八下P8-9
13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P12
140、土地改革的意义八下P13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4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P18-19
142、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八上P20-21
143、三大改造八下P23-25
14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P27-28
145、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P29
146、全国大动乱局面的出现P32-33
147、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P33-34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4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八下P38-39
149、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P39-40
15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42
151、经济特区的建立八下P43
152、国有企业改革八下P45
153、邓小平理论八下P49-50
2019新疆地方史知识要点
-10-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5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八下P56
155、“一国两制”八下P60
156、香港、澳门回归八下P61-62
157、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P65-67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58、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设八下P72-73
159、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八下P74
16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八下P76-77
161、万隆会议八下P78
162、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P81
163、中美建交八下P80
164、上海APEC会议八下P82-83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165、“两弹一星”八下P90-92
166、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P92
167、“863”计划八下P94
168、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八下P95-96
169、“科教兴国”战略八下P98
170、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八下P98
171、文化艺术和体育的成就八下P104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172、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八下P112-113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173、南方古猿九上P2
174、三大主要人种九上P2
175、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九上P7
176、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P9
177、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P11
178、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P14
179、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高峰P14
180、罗马共和国的兴衰P16-18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181、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九上P25
182、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九上P25-26
183、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P29
184、罗马教廷的统治九上P29-30
185、西欧城市的兴起九上P30
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186、希波战争九上P36
2019新疆地方史知识要点
-11-
187、亚历山大东征九上P37
188、罗马帝国的扩张九上P38-39
189、阿拉伯数字九上P41
190、《马可•波罗行记》九上P43
191、象形文字、楔形文字九上P46
192、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P47-49
193、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P51
194、《荷马史诗》、《俄底浦斯王》、《天方夜谭》九上P52
195、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P53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196、《神曲》、达·芬奇的代表作、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九上P59-60
197、哥伦布到达美洲九上P60-61
198、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意义九上P60-62
199、《权利法案》九上P69
20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九上P69
201、《独立宣言》九上P74
202、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九上P76
203、评价华盛顿九上P73-76
204、《人权宣言》九上P78
20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九上P79
206、评价拿破仑九上P80-81
207、珍妮机的发明、瓦特改进蒸汽机和“旅行者号”机车九上P88-90
208、工业革命的影响九上P90
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看子抗争
209、“三角贸易”九上P94-95
210、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九上P96
211、玻利瓦尔九上P101
212、章西女王九上P100
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213、英国宪章运动九上P106
214、《共产党宣言》九上P107-108
215、《国际歌》九上P109
216、林肯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九上P111-114
217、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影响P114
218、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及作用九上P117-118
219、明治维新的内容及作用九上P119-120
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220、电力的广泛使用、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爱迪生的主要发明九上P124-127
22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P124
22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P132
223、萨拉热窝事件九上P131
224、凡尔登战役九上P133
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
225、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九上P138
2019新疆地方史知识要点
-12-
226、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九上P139-140
227、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九上P143
228、梵高的《向日葵》九上P144
229、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九上P145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30、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九下P3
231、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九下P5
232、新经济政策九下P7
233、“斯大林模式”九下P9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234、《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九下P14-18
23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九下P18
236、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九下P21
237、罗斯福新政九下P22-23
238、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九下P26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239、慕尼黑阴谋九下P34
240、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九下P35-37
24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P39
242、雅尔塔会议九下P39-40
243、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战役、日本投降九下P40-42
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244、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九下P48-49
245、欧洲联盟九下P52-53
246、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P54-55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247、赫鲁晓夫改革九下P60-61
248、戈尔巴乔夫改革九下P61
249、苏联解体九下P62
250、匈牙利的改革九下P64-65
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251、印度独立九下P70
252、纳米比亚独立九下P72
253、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九下P73
254、巴以冲突九下P77
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255、杜鲁门主义九下P84
256、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九下P84
257、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P90
258、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P96
259、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九下P97
2019新疆地方史知识要点
-13-
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260、第三次科技革命九下P102
261、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P107
262、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九下P108
263、爵士乐九下P111
264、好莱坞九下P112-113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14:13: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47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