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诗书传家

更新时间:2022-11-15 14:09:44 阅读: 评论:0

中考物理压轴填空-一个合一个龙


2022年11月15日发(作者:异宝)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读《三槐堂铭》有感

宋朝的大文学家苏轼,曾经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三槐堂铭》,文中记述了

三槐王氏祖先的事迹,正是一门忠义,百世流芳,历经千百年之后,他们忠厚仁恕的

浩然正气依然令人神往。

王氏先祖王祐,是北宋大名府莘县人,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王祐的祖父王

言和父亲王彻,都担任后唐的官职,一生忠厚勤勉,廉洁奉公。王祐少年时性情豪迈,

才气横溢,他的文章立意高远,文辞优美,被人们争相传诵。

步入仕途之后,王祐依然保持着真诚正直的本性。当时正处五代十国的乱世,军

阀掌权、战乱纷起,朝代频繁更替,许多将帅背叛君主,拥兵自立。王祐曾不顾个人

安危,力劝后晋元帅杜重威忠于朝廷,不要投降契丹,因此得罪了杜重威。遭到贬谪

后,王祐仍然撰写文章,以忠孝因果警示世人。

宋朝建立后,王祐曾任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等官职。当时有一位功臣符彦卿镇

守大名府,因为受到贪婪狡黠的手下人蒙蔽,致使政务腐败散乱。宋太祖命令王祐前

去代理大名府,调查符彦卿的情况,看他是否图谋不轨。当时如果符彦卿获罪,株连

坐牢的将达一千多人。王祐仔细查明真相后,把事实禀告皇上,并且愿以自己全家老

小一百多口的性命,来担保符彦卿无罪。他直言上疏给皇上:「过去五代十国的君主,

大多因为猜忌大臣,滥杀无辜,所以在位时间很短,希望陛下引以为戒。」符彦卿因

此免罪,许多无辜的生命得以保全。王祐在同僚有难时,不落井下石,而能仗义执言,

舍己救人,世人都称赞他积下深福厚德,必将荫蔽子孙。

王祐很有才干,而又品行端正,不攀附权贵。他文武忠孝的德行,被天下人赞叹,

许多人希望他能升任宰相。然而,王祐直道而行的个性,使得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忌惮

他,想方设法排挤他,因此王祐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晚年的时候,王祐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寄托在子孙后代身上,他满怀信心

地在庭院中种了三棵槐树,说:「我们家的后代子孙,一定有位列三公的,此树可以

作为见证。」果然,他的预言成为现实,次子王旦在宋真宗时当了宰相,前后辅佐真

宗十八年,当时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王旦被人称为「太平良相」。

王祐的三个儿子在父亲的严格教导和潜移默化之下,都不负父望,德才兼备,学

业有成。长子王懿,曾任江西袁州知府,政绩颇佳。三子王旭,也是著名的清官,先

后在缑氏(今河南偃师县)、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等地为官,都有卓越的政绩,最

后积劳成疾,病逝于任上。

作为三槐王氏最杰出的代表,王旦在幼年时就沉稳静默,勤奋好学,成年以后更

是胸襟博大,气宇非凡。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王旦考中进士之后,出任平江知县。

他体察民情、关心民众,以道德教化百姓,把平江县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安居乐业。

当时的转运使赵昌言到了平江县境内,赞赏王旦的善政,并把女儿嫁给了他。

一般人认为,朝中有人好做官。历朝历代,利用裙带关系攀附求高官厚禄的人确

实不少。但在王旦这里却是例外。后来,赵昌言作了参知政事,担任相当于副宰相的

职务,王旦也已经官至同判吏部流内铨,负责官员的考课。翁婿成为直属上下级,王

旦为了避嫌,主动提出来辞职,改在集贤殿做修改撰写的文字工作。王旦识大体、顾

大局,甘于淡泊的度量,深受宋太宗的嘉许。

等到真宗的时候,王旦作了宰相,他始终坚持亲属子弟们避嫌,不在朝廷担任重

要官职。他的三弟王旭很有才华,受到皇上的赞赏和群臣的推荐。自从王旦当宰相后,

就避嫌在家,不再任职。真宗知道后,就把王旦叫来,说:「以前的朝代,兄弟一起

在朝中做大官的很多,何况朝廷任人惟贤,怎么能因为您的缘故,使令弟怀才不用呢?」

真宗想任命王旭做京城的推官,掌管司法,王旦一再推辞,真宗只好让王旭改任有职

无权的南曹通判。

王旦有三个儿子,长子王雍、次子王冲都是品学兼优。但因为他们进入仕途时,

父亲在朝中担任要职,为了避嫌,兄弟二人一直未能晋升,直到王旦去世时,王冲仍

担任水部员外郎这样一个候补职务。唯有三子王素,从政时王旦已经去世,没受到避

嫌的影响,仕途比较顺利。

王旦不仅对子弟严格要求,对其他亲属也从不利用权势为他们谋官。他的女婿苏

耆通过了会试,参加皇上殿试的时候,真宗不知道苏耆和王旦的关系,问王旦此人可

否入选,王旦不置可否,结果苏耆落选。另一个女婿韩亿很有才华,真宗想召来加官,

王旦竭力推辞,韩亿被派往边远的蜀地任职。

王旦身为宰相,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任何事情都看得久远,不举亲眷,不谋私利,

就杜绝了任人唯亲的流弊。正己才能正人,所以,王旦为相十八年,家中常常宾客满

堂,但没有一个人敢为私利请求照顾的。王旦并非不爱才,经他举荐的人才很多。他

常常表面上不说什么,但是私底下发现真正的人才,绝不放过,一定会推荐给皇上。

因为他施恩不求回报,总是默默地这样做,所以很少有人知道。后来史官修订《真宗

实录》时,看到王旦的奏章,才知道许多大臣,包括众多建功立业的栋梁之材,都是

出自王旦的推荐。

作为当朝宰相,同时也是家族中的长者,王旦内修严谨,但又宽厚待人,对家人

关怀爱护。王氏族人众多,但在王旦以身示范的引领下,个个友爱笃实,好学勤俭,

使人们叹为观止。对于王旦要求他们避嫌居低位的安排,大家都欣然接受,而且从不

以官宦子弟夸耀,更不作威作福,盛气凌人。

王旦一生的德行,可以说是「八德」具足,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人。据传记记载,

他清正廉洁,除了皇上的赏赐之外,从未收过任何人的馈赠。家里的衣服被褥,家具

炊器,都朴实无华。不仅自己简朴,他也谆谆善诱,教导子弟。有一次,一位出售玉

带的商人上门推销,弟弟王旭觉得很好看,想购买一条。他拿着去请示王旦,王旦也

不说什么,只是让他系在腰上,然后问他:「现在还好看吗?」王旭说:「系在自己

腰上,怎么能看得见好看不好看?」王旦淡淡地说:「自己负载着重物,目的是让别

人说好看,不是太劳神了吗?」王旭恍然大悟,赶紧把玉带还给了商人。

真宗见王旦的住所过于简陋,多次提出帮他建新宅,王旦都以「这是先辈的旧居,

不忍拆除」为理由,多次推辞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置田宅,为什么不留些家产给子

孙经营?他回答道:「儿孙当要自立自强,如果父母留下这些田宅财产给他们,无非

就是要让他们造成不义之争而已。」王旦所重视的,不是钱财,而是优良家风的承传。

他十分注重对后代的教育,要求他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官者还要清清

白白做官。王旦深信,「根深枝自茂,源远流自长」,他要求子孙后代每六十年修一

次家谱,在家谱中要详细叙述先祖的德行和王氏仁恕忠厚的家风,以缅怀祖德,激励

后人。

后来,为了更好地承传家风家训,王旦的孙子王巩,在翻修故居、建立「三槐堂」

的时候,特意请苏轼撰写《三槐堂铭》,以此勉励王氏后人,效仿祖先的美好德行。

《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王旦的下一辈中,王家又出了王素、

王质、王端三个进士,都是德才兼备,孙辈、曾孙辈中也是人才辈出。在整个宋朝三

百余年的历史上,三槐王氏家族几乎代代都有人在朝廷为官,《宋史》上专门立有传

记者十一人。自宋以来,悠悠千百余年,虽然历尽人世沧桑,三槐王氏的后裔绵延不

息,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秉持先祖忠恕仁厚的精神,牢记先祖的教诲,都能做到为

民者勤劳生产,艰苦奋斗;为官者廉洁自持,秉公正直。

追溯先祖的德范,细思天地万物之至理,我们且反复吟咏其中的句子:「天可必

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善

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三槐王氏家族,以及许许多多广积阴德、以圣

贤之道德学问传家的古今世家,给予我们甚深的启示和教导。为人当以道德为根本,

行孝行善,其福泽荫庇,方能长润后世。而「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是古圣先

贤的殷殷训诫,历史已经无数次以惨痛的事实证明,我们不可不慎重省思,切勿懈怠

放肆,殃及自身和后代子孙啊!

三槐堂上那苍劲挺拔的老槐树,根深叶茂,充满活力,已成为根植于人们心中的

一种力量。透过它的枝干,把正直、坚强、忠厚、智慧传递;透过它的叶脉,将忠诚、

仁义、宽容、善良撒播。祖先将世世代代人生体验的精华,浓缩在一篇篇训诫中,这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瑰宝,是文明的源头活水。我们惟有秉承祖志,矢志不移,

才能面对任何挑战,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14:09: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47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刘禹锡字
下一篇:通解公式
标签:诗书传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