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口加麦念什么

更新时间:2022-11-15 13:40:36 阅读: 评论:0

初三作业写到几点正常-哪和那的区别


2022年11月15日发(作者:ktv必点歌曲排行榜)

手足口病疫情知识手口病疫情知识

近来国内部分地区出现手足口病疫情。我国已从20XX年5月2日起,手足

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因此,不少人都惊慌地询问,手足口病是不是“口蹄

疫”?会不会大范围流行?该怎样预防?下面为大家集中介绍一下相关资讯:

一、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a,HFMD)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流行过。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将该病命名为

“手足口病”。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A16型,1969年EV71

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

主要病原体。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临

床特征的EV71流行,1975年保加利亚报告病例750例,其中149人致瘫,44

人死亡。1994年英国发生一起由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患者大多为1-4

岁婴幼儿,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英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手足

口病流行的间隔期为2-3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东亚地区流行。1997

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人发病,

4-6月有29例病人死亡。

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此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

山东、湖北、青海和广东等10几个省份均有本病报道。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

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经过2年低水平散发后,

1986年再次暴发。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1998

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标本中分离出EV71。

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发生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

监测哨点共报告129106例病例。当年共发生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

为5岁以下的幼儿。重症病例的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

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

二、手足口病发病时是什么样

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

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

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

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临床诊断病例: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

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

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

症状。

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

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

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

肿等

三、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

发病较为少见。它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该

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主

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

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

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

成本病传播。

由于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

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在卫生部新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

南(20XX年版)》中介绍了个人预防控制措施:

1.个人预防措施

①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

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②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

污物;

③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④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

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⑤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

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

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2.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①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②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③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

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④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⑤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⑥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

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⑦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

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四、手足口病如何治疗

1.西医治疗

①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②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

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③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④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⑤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

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⑥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⑦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2.中医治疗

安徽省最近发布了《安徽省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现

选介如下: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毒时邪,内伤湿热蕴结,心

火炽盛;病位在肺、脾、心三脏。基本病机为外感时邪疫毒,卫表被遏,肺气失

宣,症见发热、头痛、身楚、咳嗽、流涕等,由于素体湿热内蕴、心经火盛,内

外交争,心经之火上蒸于口舌,脾胃湿热熏蒸于四肢,则发为疱疹;如果毒邪没

有及时祛除,耗伤气阴,可出现心悸、胸闷、气短;邪毒炽盛,逆传心包,内陷

厥阴,可出现壮热、神昏、抽搐等危象。

A.预防

在社区、公共场所、学校及普通健康人群,尤其是婴幼儿中,除了“洗净手,

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预防措施外,建议参考使用以下中药预防

措施:组方:金银花6g芦根10g淡竹叶3g生甘草3g。用法:水煎服,一日两

次。

适用对象: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3~6岁可服用本剂量;6岁以上者

可加量服用。

服用时间:连续服用7-10天。

本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生津化湿之功能,适用于易感人群预防。

B.治疗

在卫生部制定的《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XX版)》等防治技术

方案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建议临床医生根据实际情况,

参考使用以下中医药治疗方法。手足口病在发病初表现为发热、咽痛等外感症状,

随后表现为疱疹显现以及身热持续、烦躁口渴等里热证候,少数甚至可见心悸、

气促、胸闷,或高热、神昏、抽搐等危象,恢复期表现为疱疹渐消、身热渐退、

口唇干燥等一系列气阴两虚,余邪未尽证候,因此治疗时宜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

阶段,辨证用药,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还要根据病情变化,尤其对于危重变证,

适时调整治法治则,随症加减。

1.临床分证论治

1.1邪伤肺卫证:本证处于疾病早期阶段,以卫分证为主,全身症状不严重

为特征。

临床主要表现:发热、微恶风、头痛身楚、咳嗽、鼻塞流涕等,舌苔薄白,

脉浮数。

治法:清凉解表,疏散风热。

方剂:银翘散加减。

主要药物: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薄荷、豆豉、甘草、桔梗、

芦根等。

加减:可加升麻、葛根,促进疱疹早透;肌肤瘙痒甚者,可加蝉蜕、浮萍解

肌透表。

中成药可用精制银翘解毒胶囊、维C银翘片等。

1.2卫气同病证:本证处于疾病发疹阶段,且以发热、手足皮肤、口咽部出

现大量疱疹为特征。

临床主要表现:发热较甚,持续不解,口痛拒食,手足皮肤、口咽粘膜出现

大量疱疹,局部瘙痒,伴有烦躁不安、口干口渴、尿黄赤,大便干结或便溏,舌

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疹。

方剂:甘露消毒丹加减。

主要药物:金银花、连翘、黄芩、薄荷、白寇仁、藿香、石菖蒲、滑石、茵

陈、板蓝根、射干、贝母等。

可以根据临床表现,酌情加入野菊花、蒲公英、大青叶、茯苓、薏苡仁、紫

草等药物,以加强清热解毒,化湿透疹作用。

加减:恶心呕吐者加芦根、竹茹;高热不退者加葛根、柴胡、生石膏、知母;

肌肤搔痒甚者加蝉蜕、白藓皮。

中成药可用痰热清注射液等。

1.3气营两燔证:本证处于疾病发疹重症阶段,是病情演变关键时刻。

临床主要表现:壮热不解,夜晚尤甚,头痛剧烈,口痛剧烈难忍,手足甚至

四肢皮肤、臀部疱疹斑疹密集,色泽紫暗,或成簇出现,疱液混浊或脓液,伴有

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苔黄厚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透营祛湿。

方剂:清瘟败毒饮加减。

主要药物:黄连、黄芩、栀子、连翘、生石膏、知母、生地黄、赤芍、牡丹

皮、大青叶、板蓝根、紫草、水牛角、羚羊角等。

加减:大便干结难解者可加大黄;烦躁不安者可加莲子心;口渴甚者可加麦

冬、芦根等。

中成药可用痰热清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等药物。

1.4、变证上述经过积极治疗,可出现热退疹消,病情进入了恢复阶段。少

数病例如毒邪没有及时祛除,耗伤气阴,可出现心悸、胸闷、气短;或邪毒炽盛,

逆传心包,内陷厥阴,可出现壮热、神昏、抽搐等变证危象。本阶段应采取中西

医结合治疗。

1.4.1邪毒炽盛,内陷心包证:本证处于疾病出现脑炎、脑膜炎、脑水肿等

中枢系统改变的严重并发症阶段,死亡率高。

主要临床表现:出现壮热、神昏、抽搐等神志改变。

治法:清热解毒,醒脑开窍。

方药:清开灵注射液。

1.4.2气阴两伤,阴阳两竭证:本证处于疾病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

重并发症阶段,死亡率高。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口吐白色或粉红

色泡沫痰,或四肢不温,不能平卧,舌质红、苔黄,脉数或微欲绝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回阳救逆。

方药:参附汤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1.5气阴两虚,余邪未尽证:本证处于疾病恢复阶段。

临床主要表现:身热消退、神疲乏力、口渴、纳差、手足皮肤、口咽部疱疹

消退或未尽,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剂:沙参麦冬汤加减。

主要药物:沙参、麦冬、玉竹、桑叶、甘草、天花粉、白扁豆、生地黄、生

黄芪、太子参、茯苓等。

中成药可用生脉饮口服液等。

2.中医外治法

2.1口咽部疱疹治疗:西瓜霜、冰硼散、珠黄散等,选用一种吹敷口腔患处,

每日2次。

2.2手足皮肤疱疹治疗:冰硼散、金黄散、青黛散等,选用一种用蒸馏水稀

释溶化后用消毒棉签蘸此水涂患处,每日3-4次。

五、口蹄疫与手足口病不是一回事

口蹄疫与手足口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传染病,主要有以下区别:

1.疾病名称与疾病分类不同

口蹄疫(AphthaeEpizootic),在《国际疾病分类》(ICD)中,列为ICD-10

B08.802。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a),在《国际疾病分类》(ICD)

中,列为ICD-9074.3和ICD-10B08.401。

2.病原体不同

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人畜共患病原体。

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各地流行中常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

组16型(即CoxAl6)等。

3.传染源不同

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动物如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成为人患口

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属于人类疾病。

4.传播途径不同

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瘢,经皮肤黏膜感染的;偶尔

也有食用了病毒污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

为散在发生的。

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

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

5.发病人群不同

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

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和儿童传染病,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

6.症状体征不同

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均在口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

症状体征各有不同。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

害两大特征。

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仅有呼吸道感染和口腔黏膜疱疹及手指、足部、

臀部、膝部丘疹。

7.诊断依据不同

口蹄疫需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流行,并有与病畜接触机会,或饮用病

畜污染而未加热的奶等感染关系。

手足口病,患儿传染性明显,呈流行性传播,且临床表现有区别。口蹄疫、

手足口病都可在临床基础上诊断,必要时分离病毒做出病原学确诊。

(以上内容根据卫生部、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安徽省卫生厅相关资讯整理汇

编)

4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13:40: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46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重升记号
下一篇:大写g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