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和大国崛起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
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近代历史的进步潮流,但因各国实际情况和环境的不同,各国确
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道路也就明显不同。主要有三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例如
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
第二种途径: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例如
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
第三种途径: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逐步废除旧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的道
路。例如俄国1861年的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1868年的明治维新。
美国:
一、美国的建立——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评价:①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确立了民主制度(联邦共和政体和三权
分立原则)。②局限性——存在种族歧视,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
利,保留了奴隶制度;
第一届联邦政府的成立:1789年组成,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
二、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林肯美国内战(1861-1865)
评价: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又一障碍。
三、工业强国地位的确立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07年富尔顿发明汽船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主要发明:爱迪生(电灯泡、被誉为“发明大王”)、莱特兄弟(1903年飞机)
四、一战前后的美国
1、一战中
1917年,美国参战,成为主要战胜国之一;一战削弱了欧洲列强,美国的经济实力进
一步加强。
2、一战后
(1)代替欧洲,开始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2)对外关系:巴黎和会上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但由于未达目的而没有参加;在东亚
特别是中国,美国同日本争夺势力范围,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压制日本,获利最多。
五、二战前后的美国
1、二战前
罗斯福新政(1933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2、二战中
(1)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调整对外政策,参
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2)重大战事:中途岛海战、诺曼底登陆、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
3、二战后——确立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推行霸权政策
(1)美国的“冷战”政策和对亚洲的侵略(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2)美苏争霸
六、两极格局瓦解后的美国
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表现: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借助北约干涉别国内政,严重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日本:
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明治维新
影响:(1)积极方面:①使日本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
路。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消极方面:①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②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推行
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临国进行侵略扩张。
二、“一战”前后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经济的发展
原因:①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2、日本的军国主义政策
日本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对外侵略扩张(主要侵略朝鲜和中国):
1894—1895年挑起甲午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巴黎和会上参与瓜分德国的海
外殖民地,并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华盛顿会议上由于中国人民的斗争和
英美的压力,日本归还山东主权,胶济铁路赎回。(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在东亚和太
平洋地区抑制了日本势力的膨胀:《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三、“二战”期间
1、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发动法西斯侵略战争: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
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日军由进攻转为防御;1945年8
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四、二战后的日本
1、对日本法西斯的处理:日本在美军占领下实行非军事化政策,随着冷战的加剧,特
别是中国大陆形势的变化,美国开始扶植日本。
2、日本经济的发展――7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影响:①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希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②70年代
以来,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③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成
为美国重要的战略伙伴。
热点聚焦:近期随着《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大国崛起问题一时成为社会
议论的热门话题。
(1)结合17—18世纪的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概述英国成为世界大
国的原因。
政治上,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最早
进行工业革命,积极开拓世界市场;文化上,牛顿建立近代力学体系,瓦特改进蒸汽
机;外交上,在亚非拉地区进行殖民掠夺。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要说明美国大国地位的三个发展阶段。
19世纪末美国在经济上跨入大国行列,一战后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二战后,美国成为
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3)回顾历史,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的发展崛起带给我们的经验。
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发展崛起的前提条件;尽量减少与现存世界体系的正面冲突,
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重视科技、致力于国内经济发展;不断完善的社会制度以及不
断的制度创新
(4)“160年前的中国的跌落”是指什么?“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消费品打败”又是什
么含义?
“跌落”指鸦片战争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含义是指中国开始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5)新中国成立后出现过20余年“崭新的历史机遇期”,却未能抓住,其国际国内因
素有哪些?
国际因素: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中国与世界隔绝;
②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国内因素:中共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对国情认识出现偏差,指导思想上犯了严重
的“左”倾错误。
(6)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3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为一个负责任
的世界性大国的”。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自身的成长和发
展;②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③在地
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改革是一把双刃剑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可以使封
建农奴主度过统治危机;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但是
改革不当也会导致国家分裂。同一时期,同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出现不同
的结果。
(1)请举出材料种的“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可以使封建农
奴主度过统治危机;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史实各一
例。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度过了统治危机;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暂时摆脱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困扰。
(2)请用实例说明“同一时期,同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20世纪80年代苏联、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都进行了改革,但却出现了不同的
结果,东欧改革失败发生了剧变,苏联改革失败解体,而我国的改革却取得了巨大成
就。
(3)以上史实能否说明“改革是一把双刃剑”?为什么?
能。以上实例说明,改革既有积极的一面,它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改革
不当也会产生负面作用,导致不良后果。
(4)通过解答上述问题,你认为我国的改革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善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坚
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警惕和坚决抵制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等。(言之
有理即可)
(5)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等改革给中国的启示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证明,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
我们的国家才会国富民强。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
管理经验。要坚持对外开放,走出国门,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才能有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6)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
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树立远大理
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它们的优秀
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开放意识。
(7)针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改革开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青少年要努力学习,并逐
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社会性质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标志,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两个阶段。
中国现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以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标志,
分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和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以后)两个阶段。
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以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和文艺复兴为近代史的开端,以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现代史的开端。
专题三次科技革命与创新型社会
第一次
(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第二次
(电力革命)
第三次
(新的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
电力的发明及广泛应
用、内燃机的发展使用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
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
得重大突破
主要成就
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
标志工业革命开始;瓦特
改良蒸汽机(1785年)是
其标志性成果;交通工具:
1807年轮船(美,富尔顿);
1814年火车机车(英、史
蒂芬孙,)
交通工具:汽车(卡
尔·本茨)、飞机(莱特
兄弟)
其他发明:发电机、电
动机、电灯(爱迪生)、
电话、有线电报、无线
电报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
术、电子计算机、遗
传工程(克隆技术)
等高新技术。最具时
代意义的成就是电子
计算机的发展应用,
电子计算机是现代信
息技术的核心。
其他:手机、网络、
卫星
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领先国家英国美、德美国
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艇.飞机宇宙飞船、磁悬浮列
车
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
力)、内燃机(石油)
原子能或核能、太阳
能
进入的时
代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给社会带
来的根本
性变化
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
制度而巩固下来
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
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
阶段
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
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
力,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
固
2、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
3、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
1、生产力迅猛发展;
2、社会关系: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
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
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
1、推动了社会生
产力的空前发展;
2、引起了世界经
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
构的变化。人们的衣
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
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
输出为主时期。
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
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
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
比发生改变。
生变革;
3、推动了世界经
济格局的多极化。
共同影响
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思考、启
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②我国要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努力建设
创新型国家
③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
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奋发学习,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
精神,立志知识报国,科技强国。
三次科技
革命对世
界格局的
影响
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
的统治地位;
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东方从属于西方。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
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
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
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
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
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
机遇,迅速发展,特别
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
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
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
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
展。
三次科技
革命对中
国的影响
①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②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产生)。
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
西方学习。(洋务运动)
①列强继续发动侵华
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
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初步发展。③中国人
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如:维新变法、义和
团运动、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
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
学技术也得到了一定
发展。随着改革开
放,引进外国先进技
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
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我们正满怀信心,抓住
机遇,迎接挑战。
三次科技
革命对我
们生产生
活产生的
重大
影响
蒸汽动力推动了交通运
输工具的进步,轮船和火
车诞生,方便了人们的生
活。但环境污染问题也逐
渐显露。
电力的应用进一步方
便了人们的生活。耐用
电灯泡的发明、有轨电
车的制造、飞机和汽车
的出现、有线电话和电
报的研制成功,为人们
提供了便利。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
机等极大地提高了人们
的生活质量,计算机互
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
的生活,但日益严重的
环境污染问题威胁着人
类文明,对可再生能源
的开发和利用也成为迫
需解决的问题。
历史上中
国曾错过
了哪三次
战略机遇
期?中国
错过的原
因是什
么?(我
国在三次
科技革命
中落后的
原因是什
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
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
家,与世隔绝,使我们错
过了机遇。
第二次科技革命时:中
国仍然处于清朝的封
建统治之下,没有能够
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
度,最终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在中外反
动势力的压迫下,中国
又一次错过机遇。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
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
和建国初期。由于帝国
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
锁、,中国没有发展科
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
缺乏正常的交流;建国
后受苏联高度集中的
政治体制影响,“左”倾
思潮泛滥,没有落实知
识分子政策,教育发展
受到冲击,科学技术失
去了发展的好机会。
我们应该
如何应对
新的科技
革命(第
三次科技
革命)(知
识经
济)?
(一)从国家来讲: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带
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①学习借鉴最新科技成果,坚持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
略,建立知识创新体系;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④努力推
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从学生个人来讲:要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
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如何减少
科技的
“负面影
响”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注意保护生存环境;
将科技造福于人类等。
结合三次
科技革命
的有关知
识,谈谈
“科教兴
国”战略
对中华民
族复兴的
重要性。
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使英国成为19世纪末以前世界上最强大
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德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生产获得巨
大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世界的冠亚军。二战后日本德国的崛起在很大
程度上是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如今,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中国应抓住机遇,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
发展的战略重点,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引进高精尖技术,加快科技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高综合国力的巨大,才能最终实
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2、科技是柄双刃剑
①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
a、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
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d、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②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
a、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
b、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
c、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d、其他问题: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3、你如何看待中学生的上网问题?
上网是一把双刃剑,健康上网,有利于加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创造出
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但网络的不健康现象也会给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
带来危害.因此,我们青少年应该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专题列强侵华史
一、列强侵华史实
列强侵华手段包括军事侵略、政治侵略、经济侵略。
1、军事侵略----中国近代六次侵华战争:
①、鸦片战争:1840.6—1842.8,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签订《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⑤、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政治侵略------签订不平等条约:
有突出特征的条约:①中俄《瑷珲条约》割地最多
②中日《马关条约》最能反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特点
③《辛丑条约》中国赔款最多《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3、经济侵略
①甲午中日战争以前以商品输出为主②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以资本输出为主
近代史上清政府屡战屡败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
原因:1.清政府长期闭关自守、固步自封,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落后于西方。
2.清政府的统治腐败无能。3西方国家勾结起来,侵略中国,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和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百年巨变的启示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一个国家只有对外
开放才能不断进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
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
一部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探索史,它昭示我们: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专题国共关系和祖国统一大业
一、对国共关系的认识
时期时间标志
统一战
线
影响原因
第一
次合
作
北伐战
争
1924-1927
国民党
“一大”
的召开
革命统
一战线
北伐战争胜利
进军
反帝反封
建的共同
任务
第一
次分
裂
土地革
命
1927-1937
四·一二
反革命政
变
导致大革命的
失败,内战给
日本侵略带来
可乘之机
蒋介石叛
变革命,镇
压人民
第二
次合
作
抗日战
争
1937-1945
国民党公
布《国共
合作宣
言》
抗日民
族统一
战线
取得抗战胜
利,中华民族
由衰败到振兴
的转折点
中日民族
矛盾上升
为主要矛
盾
第二
次分
裂
解放战
争
1946-1949
撕毁“双
十”协定,
进攻中原
解放区
祖国至今未能
实现统一大业
蒋介石发
动内战,实
行独裁
胡锦涛与连战会谈,党对党
的交流后,两岸发展的趋势
经济文化交往密切;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
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启示
和则中华民族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
民族利益,应当再次合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1924—1949年,国共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分则两伤”: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对根据地进行“围剿”,导致日本帝国主义乘隙而入,严重影
响了中华民族独立,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最终败逃台湾,海峡两
岸长期对峙,致使中华民族至今尚未完成统一大业。
“合则两利”: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和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
命阶级团结奋战,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0年代,日本侵华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
存,国共两党再次合作,进行全民族的共同抗战,中国人民才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
全胜利。
二、祖国统一大业(可以参照速查手册P79-81)
“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是由邓小平提出的,它最初是为解决台
湾问题而提出,但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以成功运用,而后运用它又解决了澳门问题。
香港问题
1、香港问题的由来
(1)1842年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2)1860年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把九龙司地方一区割让给英国;
(3)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
2、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标志着香港回归了祖国的怀抱,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
统治结束了,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
3、香港问题的解决有什么现实意义
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战略方针的成功运用,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
例,必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
台湾问题
1、历史上的台湾地区
古代:①三国时吴国派卫温到达夷州,夷州即台湾。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
湖和流球,流球即台湾。③台湾与祖国的第一次分离和回归:1624的荷兰殖民者入侵
台湾;1662年,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④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近代:⑤1885年,清朝正式在台湾设省,刘铭传为清朝台湾第一任巡抚(被誉为“台
湾近代化之父”)⑥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与回归: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现代:⑦台湾与祖国的第三次分离-—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实质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
1950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将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2、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的区别:前者是内政问题,后者是主权问题
3、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基本原则、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训练习题
1、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青少年应该做些什么?
①坚决拥护和积极宣传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②热爱祖国,努力学习;③自觉维护祖国统一;④坚
决同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2、面对今天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日益猖獗的态势,对如何完成我国的统一大业,谈谈你的看法.
首先要发展经济,使国家更加昌盛富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争取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实
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不放弃使用武力等.
3、正如林肯要维护联邦保留一样,我国现在正面临完成祖国统一的历史重任,请你分
别对中国大陆.台湾当局和美国政府说一句话.
A对中国大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B对台湾当局:台独不得人心,分裂祖国没有出路
C对美国政府:我们以林肯为榜样,不惜一切代价完成国家统一,请不要干涉中国内政
4、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谈这一变化的原因。
变化:由隔绝发展为人员、经济和文化等的广泛交流。
原因:①党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②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
③反对分裂,促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5、阻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因素
一是“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二是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破坏。
6、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中美关系才能取得进一步发展。
7、、中国的完全统一能够实现吗?
中国的完全统一必将实现。原因如下: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等相同;
(2)“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3)中国国力日益强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4)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统一方针和政策;
(5)海内外中华儿女渴望祖国完全统一,岛内分裂势力不得人心;
(6)港澳顺利回归,繁荣稳定,成为“一国两制”的范例。
8、热点链接
(1)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胡连会晤,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相隔60年的首次
握手,是两党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近年来,海峡两岸交往更加频繁,基本实现三通。
意义:有利于两岸关系的缓和和发展,有利于推动两岸经济和贸易往来,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
一大业。
(2)美日等多次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均遭失败。
失败原因:国际社会公认“一个中国”原则,台湾不是主权国家;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
的扩大。
(3)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身份,驳斥“台独”分子言论,阐明我国政府的立场。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我们坚决反对任何有关“台独”、
“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言行;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任何支持“台独”、阻止中国统一
大业的行为,都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是对中国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的严重侵犯,中国政府将
予以坚决反击。
专题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和近代化问题
一、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史
(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争中,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3、左宗棠收复新疆
4、甲午战争中,邓世昌、丁汝昌等英勇杀敌或壮烈殉国。
(二)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和探索
1、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打死华尔
2、义和团运动(1898—1900)提出“扶清灭洋”,抗击八国联军侵华
启示农民阶级由于其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三)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
1、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面向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2、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提出“自强”和“求富”的口号
(四)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
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1、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1898)2、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1911)
失败根本原因: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
(五)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
二、中国近代化问题
近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中国的近代化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开始于洋务运动,主要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的近代化
(即政治的民主化)开始于维新运动。
(一)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1、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及对近代化的作用
思想主张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自强”、“求富”)
维新运动——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或救亡图存)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或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积极作用
洋务运动——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道路。
维新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中国近代化起步的特点和启示
特点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
想),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启示①国家独立、政局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具体
国情做出科学决策。③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伟大精神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
能担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
能救中国。
3、近代化精神
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体现出的精神是: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的精神。
专题国际关系与和谐世界的建立
一、国际关系演变概况
1、16-18世纪,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结果英国打败西、荷、法,18世纪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英德矛盾成
为主要矛盾;结果引发了“一战”,摧跨了俄、德,削弱了英法,美日崛起,诞生了苏
俄社会主义国家。
3、一战后到二战,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并逐步瓦解。主
要矛盾有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30年代法西斯
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加剧;结果引发了“二战”,法西斯国家被消灭,英法遭到
进一步削弱,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4、二战后,从两极格局(冷战)向多极化格局趋势发展。主要矛盾有美苏矛盾和南北
矛盾。结果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兴起,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二、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1、相同点
(1)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的结果。
(2)战争结果:都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3)战争影响:战后都对战败国进行了处置,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
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2、不同点
(1)目的、性质不同:一战时交战双方目的是瓜分殖民地,进行的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
战争。二战时法西斯国家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西斯统治,世界人民进行的是争取人类安
全、社会进步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2)影响不同:一战给人类带来的主要是战争灾难,战后建立的新秩序仍体现大国压
迫小国、强国控制弱国的帝国主义原则;二战不仅打击了法西斯主义,更教育了世界
人民,战后建立的新秩序较多地倡导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对战后世界的发展有
着极大的影响。
三、国际格局的演变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建立: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及其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该
体系。
(2)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局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反而引起了战胜国
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
(4)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②1931年日本发
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③1939年德国突
袭波兰,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④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2、雅尔塔体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或冷战格局)
(1)建立:二战后按照雅尔塔会议确立的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
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2)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
个新时代。
(3)发展历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两极格局随之终结。
3、多极化格局的发展趋势
(1)背景: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局势总体上由紧张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
成为主流,但和平的局势并不稳定。
(2)主要力量中心:“一超”(美国)“多强”(俄国、欧盟、日本、中国)
(3)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
(4)发展趋势: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还
将继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格局尚未形成。
自从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以后,美苏之间出现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
没有发生“热战”。有人据此认为,“冷战”是国际关系进步的一种表现。你同意这种
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第一种看法:进步;避免了直接冲突,有利于人类和平与发展,是国际关系
成熟的表现。第二种看法:落后;冷战加剧了军备竞争,不利于人类和平与发展。
4、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
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三次变动:
①20世纪一、二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②20世纪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
③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中国的国际地位:
①第一次: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华
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战胜国的
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
②第二次: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③第三次: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重要力量
之一
※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认识: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其中最重
要的是经济实力。导致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根源是各国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你认为我们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世界政局的变化?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②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③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倡导
建立和谐世界。
5、指出近现代史上威胁亚太地区“和谐”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举出新中国为维护亚太地
区和平,促进区域发展,做出一系列努力的典型事例三例.
因素:近代有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日本对亚洲的侵略;现代有美国的霸权政策.日本
的右翼势力.国际恐怖主义和地方贸易保护主义等.
事例: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并实践“一国两制”构想;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四、和平与发展
1、争取和平和发展经济仍是当今世界两大课题。目前,威胁和平的因素很多,威胁和
平的事件不断发生。说说你所知道的发生威胁和平的一件大事。
答:(1)9·11事件的发生及美英军队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
(2)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和日本右翼势力篡改教科书事件,引起中国、韩国
等亚洲国家强烈不满,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严重威胁亚洲和平,进而威胁世
界和平。
2、2000年9月6—8日,在纽约召开了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来自180多个国家的元
首、政府首脑和代表就世界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结束,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多极化在加速发展。
(2)世界格局变化导致了哪些矛盾的激化?
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
(3)当今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是什么?
重大任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举例说明21世纪的世界和平仍面临着挑战。(要求举3个例子)
事件: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美国发动
的伊拉克战争;印巴冲突;伊朗和朝鲜核问题等。
五、欧盟和经济全球化
1、(1)分析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主要趋势,并举出体现这一趋势的典型事
例两例。
趋势: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
典型事例: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
2、有人说,欧盟的扩大是顺应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的,利大于弊,你赞成吗?说说你的
看法。
赞成。看法:欧盟的前身欧共体对于冲破两极格局的束缚起着推动作用。欧盟的建立
也对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个经济联合组织不仅促进了成员
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经济全球
化的进程。
3、欧洲联盟成立的目标及给我们哪些启示?
目标:实行经济政治一体化。
启示: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
4、欧盟在扩大的同时,另一个与欧洲有关以美国为核心的组织北约也在东扩。2004年
3月,保加利亚.斯洛伐克等7国加入北约,是北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充,其成
员国由19个增加到26个,并打着“人权”旗号积极参与局部战争,如科索沃战争,
在战争中轰炸中国驻南使馆.
①有人说,欧盟的扩大是顺应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的,利大于弊;北约的作为是违背世
界发展主题的,弊大于利.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
如:欧盟的前身欧共体对于冲破两极格局的束缚有推动作用。欧盟的建立也对当今世
界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个经济联合组织不仅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
展,而且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北约的存在说明某些国家在和平发展为主题的今天仍在依仗经济实力推行霸权主义,
成为不安全因素,与时代的主流相违背,所有热爱和平的人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04:58: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4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