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花
百科名片
国花是指以自己国内特别著名的花作为国家表征的花,是一个国家领土完整、悠久的历史文
明和灿烂的文化,象征民族团结的精神,高格精华的人格美德。但为各国人民高度重视,反
映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浓郁的民族感情,并可增强民族凝聚力。很多国家以自己国内特别著名
的花作为他们国家的象征,并具有一定的涵意,这种花被称为“国花”。
目录
中国国花国花空缺
国花异议
花魁谁占
全民评花
古代
各方对于国花的主要观点
国花评选的纷争和质疑
对比鲜明的两次会议
世界部分国家(地区)国花亚洲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非洲
展开
中国国花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确立了自己的国花,中国是惟一尚未确立国花的
大国。由于没有国花,在2001年的APEC会议上,新闻报道出现了“以中国国花牡
丹为背景”的笑话;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国花的空缺,更成为悠悠古国的
世纪遗憾……国花的评选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分布要广泛;二是外观要漂
亮;三是要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四是要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国花评选历经20
年,始终未有结果,有人叫好,有人反对,有人质疑。最近,中国林学会再次着手组
织评选国花,并已呈报给全国人大审议。此番逐鹿,波澜再起———
国花空缺
全世界约有花卉3万种,原产于我国的花卉就有1万—2万种。世界许多国家特别
是欧洲国家为此赞誉“没有中国的花卉,便不成花园”。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
家确立了自己的国花,中国是惟一尚未确立国花的大国。由于没有国花,在2001
年的APEC会议上,新闻报道出现了“以中国国花牡丹为背景”的笑话;1999年昆明
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国花的空缺,更成为悠悠古国的世纪遗憾。其实,中国花
文化情结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人欣赏花,不仅欣赏花的颜色、姿容,更欣赏花中所
蕴含着的人格寓意、精神力量。陶渊明之“采菊东篱”、林靖和之“疏影横斜”、周敦颐
之“出污泥而不染”、孔夫子之“兰当为王者香”、苏东坡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
照红妆”……中国绘画的一大半儿就是画花卉。有的人穷其一生,就是为了把一种或
几种花画好。画好一种花是不容易的。中国有多少以花命名的女人?中国有多少花被
女子用做名字?这在外国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我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
开始栽培牡丹,在唐代,素有国色天香之称的牡丹契合了当时社会的审美心理,被誉
为万花之王。“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三条九陌花时节,万户千车看
牡丹”,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仿佛还可依稀看到唐人对牡丹无以复加的痴情和偏爱。
到了清朝,慈禧一句懿旨,将牡丹正式定为国花。而在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
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1915年版《辞海》载:“我国向以牡丹为
国花”。1929年,梅花曾被国民政府确定为国花。从花的角度,可以解读一部中国历
史,一部中国文化史。于是,有网友将评选国花的理由归纳为:中国悠久的花
文化及其对国人有着深刻的精神影响;国花的评选体现了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视;国际
交流的不断扩大需要通过一种媒介来表达友好的意愿;助于带动中国花卉产业的发
展。我们要有自己的国花,以此作为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当海外游子
看到中国的梅花、牡丹之时自然会涌起一种奋发自强的自豪感;当外国友人看到中国
国花时,他会说China。
国花异议
不久前,一位名叫杨仕智的先生在《人民日报》撰写《国花、国树和国鸟非评不
可?》一文,对评选提出异议,并认为“倒是有好多比评国花、国树和国鸟更重要的
事情等着我们去做”、许多事“比搞什么评无多大实际意义的国花、国树、国鸟要重要
得多”。“自然界的物种是平等的,我们人类没必要把它们分等级。不管选定的
国树、国鸟、国花是哪种,必定会使一大批的国民不悦,特别是知识分子,因为他们
心中的偶像落选了,他们那难以改变的思想感情受伤害了。如果为了追求美或提高人
们的环保意识而进行评选国树、国鸟、国花,那我们在评定国树、国鸟、国花后,还
要评国鱼、国虫、国禽、国兽……永远都没完没了。”一位学者在新华网上如此评说。
没有国花,于国家主权无碍,于民族精神无碍,于国势前程无碍。相反,几乎
任何一项评选后面都有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各地和各行业协会如此兴师动众地争
抢“国”字号,也是考虑到“国”字号会给行业和地方的经济和名气带来难以估算的价值
和影响。20世纪80年代的两次评选,一次是梅花夺魁,牡丹居亚,另一次则是
牡丹称王,梅花位次。在1994年的评选中,两者的竞争更达到了白热化阶段,甚至由
花与花的竞争演化为了省与省、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河南洛阳成立了市长亲自挂
帅的“牡丹争国花领导小组”,再加上北京、陕西省西安市、山东省菏泽地区等的加盟,
联合成立了“全国牡丹争评国花办公室”,四方“游说”,力捧牡丹为国花。最后专家确
定下的两个候选方案是一国一花(牡丹)和一国四花(牡丹、荷花、菊花、梅花)。而评
选小组组织了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投票,结果牡丹以18票获胜。一场普通
的国花评选,却差点成了一场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八仙竞技,其中的问题在事隔
近10年之后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反思。
花魁谁占
20多年来,为什么始终没有评选出国花?据中国林学会透露,国花的评选
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分布要广泛;二是外观要漂亮;三是要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四是要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马上有学者提出质疑:“分布要广泛”的要求就不
妥,看似合理然而却太主观,因为大家喜欢的未必就是分布最广泛的物种,大熊猫分
布并不广泛,但它却是人人喜爱的国宝。同样的理由,“外观漂亮”也不宜作为硬性规
定,因为“漂亮”与否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以中国地域之广,人口构成之复杂,各民族
传统之差异,这样的要求尤其显得意义不大;无论“国树”、甚至是“世界树”,都只是
树而已,不会有太多内涵,“青松傲雪表风骨”之类的只是文学语言,不足为据。何况,
传统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如讲“中庸之道”的儒学是一种文化,而反中庸的法学也是
文化的一种,靠几种花鸟鱼虫怎能代表得了?诚然,中国地域辽阔,花文化的
积淀异常深厚,一国一花难以代表整个国家的自然、植物、人文情况。据了解,
以往我国国花评选,牡丹、梅花各有众多呼声。陈俊愉教授是中国大陆最早倡导评选
国花的专家,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以梅花为国花的建议。后来他又提出了“一国两
花”(牡丹、梅花)的构想,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专家认为一国两花较
为合适,梅花可以代表长江流域,牡丹可以代表黄河流域的花卉,一乔木一灌木,一
个象征精神文明,体现中国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品格,一个象征物质文明,体现
国泰民安、富裕祥和。同尊梅花和牡丹为国花,可激励各族人民和海内外炎黄子孙继
续自强不息,为实现牡丹象征的幸福和繁荣而努力。1994年,中国曾举行过盛大的国
花评选,报选牡丹为国花,兰、荷、菊、梅为“四季名花”,但全国人大认为各方分歧
太大而没有作出决议,最后不了了之,真可谓众口难调。毕竟评选国花是一件
十分严肃的事,宁可慎重从事,不能草率决定,否则将会造成千古遗憾。相比
较而言,那些领土幅员不大、历史短浅、文化单一、民族结构不复杂的国家,很容易
评选出自己的国花,如澳大利亚的金合欢、荷兰的郁金香、法国的香根鸢尾花、德国
的矢车菊、泰国的睡莲……人不多,意见容易统一,也容易照顾得周全,容易归拢出
一个大伙儿都接受认可的结论:中国的花魁不好评。
全民评花
为什么评选国花一定要全国人大来定夺?评选国花这种事,不会发生在战
乱动荡的年代,也不会发生在饥饿荒寒的岁月,评选国花,是盛世之举,说明中国社
会已经走向国泰民安了。但像国花的评选一定要上报给全国人大吗?照此类推,
今后凡是“国”字号的评选,比如国酒、国宴、国竹、国果、国草……都要报全国人大
来定夺,全国人大岂不成了行业评选委员会了?而且,国花显然是不能跟国旗、国徽、
国歌相提并论的,因为后者是一个主权国家的象征,而国花等不具备这种象征性。
全国人大这个最高权力机关是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它的职权是立法、监督、
任命和罢免等等,像国花的评选显然不在它的职权范围之内。既然是“国”字号
评选,就应该切实体现尽可能多数的国民意趣,具体哪些动植物品种可以荣获“国”字
号的光环,不应该由有关机构或专家先定标准,只能由国民通过合适的方式决定,因
为这类评选并不具有什么科研的效用。这种评选也不应该服从于经济或其他什么目
的,如旅游业发展等———这还不同于前些时候评选“中华十大名山”,十大名山的评
选确实还负有“提升中国山地资源整体形象”之责,那时适当为旅游业考虑一些还情有
可原。国树国鸟国花和十大名山具备的附加值并不相同。中国社科院的陶庆梅
博士认为,国花具有国家名片的象征意义,评定标准的制定是一件牵动方方面面关系
和利益、直接影响评选程序和结果公正的大事,不能不由分说就剥夺公众在制定评选
标准上的话语权、投票权,随随便便就授予中国林学会。评选国花问题上,最
要紧的是要有一套公开、公正的程序和标准,同时,必须要有全国公众的广泛参与。
试想,如果还像1986年那样,根本没有引起公众的参与热情,十多亿公民只投来可怜
的15万选票,却要将这样缺乏广泛参与性的评选结果作为全国公认的“国×”介绍给全
世界,这样的评选活动到底是在凝聚还是在瓦解公众的爱国热情?陈俊愉教授
也曾表示:“各国宪法都只对国旗、国徽作了规定,没有哪一个国家将国花列入宪法,
可见,国花应当是群众性的,国花的评选也应当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因此,
评选国花固然庄重,但无论政治或是经济的意义都有限得很,也不宜搞成政治活动,
应以平常心待之,标准的确定及最后的定局还是应该尊重百姓的意见。
古代
1903年,清朝赦定牡丹为国花;1915年版《辞海》载:“我国向以牡丹为国花”;
1929年,前国民政府将梅花定为国花.“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的国色天香
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颂赞不已。牡丹的栽培历史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有记载,到
了唐宋,牡丹的栽培技术己有很大的发展。在唐朝,牡丹更是艳压群芳,被誉为“花
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这里的长安花,就是牡丹。明朝迁都北
京,在极乐寺内遍植牡丹。清朝时有一位亲王到极乐寺观赏牡丹,题匾曰:“国花寺”,
可见远在清朝,牡丹就已戴上国花的桂冠。牡丹,以其雍容华贵、富丽端庄的独特魅
力,自古以来,便被尊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成为中国的“国花”。牡丹初
无名,混称芍药。直到秦汉时始从芍药中分出。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开始繁荣起来,
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牡丹有“富贵花”“百两金”之称。寓意为“吉祥之物”“幸
福之花”。牡丹也最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特色,象征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
达,繁荣昌盛,人民幸福生活的现实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目前我国许多地方
都已形成牡丹种植产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第七届牡丹观赏
节在巢湖市召开时,巢湖市市长夏望平就指出:“它(牡丹观赏节)的宗旨在于文化
搭台,经济唱戏,科技唱戏。”为什么对于哪种花能够入选国花大家如此紧张?
有业内人士分析,除了对于花、花文化的热爱,还有其他利益的考虑。一旦一种花得
到“国花”的尊贵称号,它以及相关的文化、产业、行业协会的发展将得到前所未有的
重视,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各方对于国花的主要观点
牡丹和梅花,彼此还有一种文化意味上的分别。牡丹是大众化的,是普通大众欣
赏品位的代表。相对于牡丹的群体欣赏口味,观赏梅花更多是一种个体的审美体验,
因为它历来被更为敏感的知识分子所把持。无疑,梅花及其象征的精神,是由历代知
识分子总结赋予的。时乖命蹇的时候,他们以梅花自我期许,并且把梅花人格化,甚
至“梅妻鹤子”。普通大众在勤苦劳作之余,可怜而有限的感官之娱,必然指向色彩浓
烈喜庆的东西比如牡丹,而审美意义上的梅花之“瘦”,却可能无法激起甚至无暇激起
他们内心的共鸣。(选自李方《国花中的牡丹梅花之争》)如今,中国尚未决定
现代意义的国花,是将分布在黄河流域的牡丹作为国花,抑或将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梅
花作为国花,中国有关方面为此犹豫不决。牡丹象征着雍容华贵,与目前国家经济现
状和政府所宣传的“节俭”不甚相符;梅花象征着坚忍内敛,与开放性的国家政策稍有
出入。国花无法确定的背后似乎是上述理念冲突在起作用。
国花评选的纷争和质疑
1986年11月20日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园林学会、《园林》杂志编辑部、上海电
视台“生活之友”栏目联合主办的“中国传统十大名花评选”,结果依次是梅花、牡丹、
菊花、兰花等。由于这次中国名花评选活动,组成了以陈俊愉教授为首的114位专家
的评委会,是全国性的评选,又由于结果是1987年得出的,所以往往称为“1987年的
中国十大名花评选活动”。但是也有人质疑称:评选国花问题上,最要紧的是要
有一套公开、公正的程序和标准,同时,必须要有全国公众的广泛参与。试想,如果
还像1986年那样,根本没有引起公众的参与热情,十多亿公民只投来可怜的15万选
票,却要将这样缺乏广泛参与性的评选结果作为全国公认的“国×”介绍给全世界,这
样的评选活动到底是在凝聚还是在瓦解公众的爱国热情?还有报道称:根据
1994年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第0440号“关于尽快评定我国国花的建议”议案,批转
农业部办理,责成中国花卉协会负责具体组织。同年3月,成立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
副委员长陈慕华任名誉组长、何康任组长的国花评选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
国花评选活动,经专家小组讨论确定了我国国花评选条件为:(1)栽培历史悠久,
适应性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影响,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2)花姿、花色等
特性能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性格特征。(3)用途广泛,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
乐见,具有较高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自中国花协有组织有领导地在全国
各地开展了国花大讨论以来,《中国花卉报》陆续刊登了许多著名人士及广大群众对
推选国花展开了热烈讨论的消息。据《中国花卉报》刊载,已提名作为中国国花候选
花的种类有: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花、山茶花、荷花、桂花、中国
水仙花、石榴、腊梅、迎春、桃花、映山红、君子兰、萱草、金花茶、金边瑞香、紫
薇、栀子花、珙桐(鸽子树)、一串红与英蓉花等数十种之多。经过近十个月讨论,已
经圆满完成任务。根据31个省区市(包括深圳特区)上报结果,赞成一国—花(牡
丹)的有l8个省,占58.06%。赞成一国四花(牡丹、梅花、菊花、荷花)的有11个省,
占35.48%。有2个省提出新的四花方案,即以兰花换荷花,占6.45%。全国国花
评选领导小组经过认真研究,一致同意“牡丹”为我国的国花。其他呼声较高的兰花
(春)、荷花(夏)、菊花(秋)、梅花(冬)为中国四季名花。如此,兰(春)、荷(夏)、菊(秋)、
梅(冬)四季分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国花与四季名花形成众星捧月的态势,岂
不更能反映我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清廉坚贞、高尚的精神。上述评选结果及详细情况,
按程序由农业部上报到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期在1995年的人大会议上审定颁布。消息
透露出来后,引起陈俊愉院士等人的强烈愤慨,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坚决反对确定牡
丹为国花,结果,全国人大以“分歧太大”为由搁置了牡丹为国花的决定。至此,群众
性的国花评选活动暂告一段落。在1994年的这次评选中,中国牡丹两大基地——
河南洛阳市、山东菏泽市及中国花协牡丹、芍药分会联合了全国以牡丹为市花或生产、
研究牡丹的十多个省市代表成立了全国牡丹争评国花办公室。洛阳成立了市长亲自挂
帅的“领导小组”,再加上北京、陕西省西安市、山东省菏泽地区等的加盟,联合成立
了“全国牡丹争评国花办公室”,四方“游说”,力捧牡丹为国花。近些年来,河
南洛阳、山东菏泽、四川彭州、江苏常熟四地以牡丹为代言的城市,为支持牡丹成为
国花,特意成立了“中国牡丹行”旅游合作联盟,发布的首推牡丹为国花的共同宣言。
对比鲜明的两次会议
2005年9月20日,中国园艺学会、北京园林学会和上海风景园林学会联合在北京
召开了“中国国花评选研讨会”。大部分代表支持选牡丹、梅花为我国的“双国花”。但
也有不同意见,推崇“一国一花”。2005年秋季,中国花会协会在成都召开的会
议上建议牡丹为国花,并上报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希望在2006年的全国两会上定牡丹
为国花。反对牡丹的一些专家、学者的强烈质疑。陈院士更是在2006年1月不断向中
央、全国人大、国务院的领导写信,阐述一国两花的主张,并在供中央领导传阅的内
参上发表相关的文章。
世界部分国家(地区)国花
亚洲
中国台湾--区花梅花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紫荆花澳门特别行政区--
区花莲花朝鲜--国花朝鲜杜鹃(金达莱)韩国--国花木槿日本--国花
樱花、菊花老挝--国花鸡蛋花缅甸--国花龙船花泰国--国花素馨、睡
莲马来西亚--国花扶桑印度尼西亚--国花毛茉莉新加坡--国花万带兰
菲律宾--国花毛茉莉印度--国花荷花、菩提树尼泊尔--国花杜鹃花不
丹--国花蓝花绿绒蒿孟加拉--国花睡莲斯里兰卡--国花睡莲阿富汗--
国花郁金香巴基斯坦--国花素馨伊朗--国花大马士革月季伊拉克--国
花月季(红)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花孔雀、百日草也门--国花咖啡叙
利亚--国花月季黎巴嫩--国花雪松以色列国--国花银莲花、油橄榄土
耳其--国花郁金香
欧洲
挪威--国花欧石楠瑞典--国花欧洲白蜡芬兰--国花铃兰丹麦--国
花冬青冰岛--国花三色堇俄罗斯--国花向日葵波兰--国花三色堇
捷克--椴树斯洛伐克--国花石竹、玫瑰德国--国花矢车菊塞尔维亚--
国花桃花克罗地亚--国花天竺葵马其顿--国花矢车菊匈牙利--国花郁
金香罗马尼亚--国花狗蔷薇保加利亚--国花玫瑰、突厥蔷薇英国--国
花玫瑰爱尔兰--国花白车轴草法国--国花鸢尾荷兰--国花郁金香
比利时--国花虞美人、杜鹃花卢森堡--国花月季摩纳哥--国花石竹西
班牙--国花香石竹葡萄牙--国花雁来红、薰衣草瑞士--国花火绒草奥
地利--国花火绒草意大利--国花、月季圣马利诺--国花仙客来马
耳他--国花矢车菊希腊--国花油橄榄、老鼠?
北美洲
加拿大--国花糖槭美国--国花玫瑰墨西哥--国花大丽花、仙人掌
危地马拉--国花爪哇木棉萨尔瓦多--国花丝兰洪都拉斯--国花香石竹
尼加拉瓜--国花百合(姜黄色)哥斯达黎加--国花卡特兰古巴--国花姜花、
百合牙买加--国花愈疮木海地--国花刺葵多米尼加共和国--国花桃花
心木
南美洲
哥伦比亚--国花卡特兰、咖啡厄瓜多尔--国花白兰花秘鲁--国花金鸡纳
树、向日葵玻利维亚--国花向日葵巴西--国花卡特兰、毛蟹爪莲智利
--国花野百合阿根延--国花刺桐乌拉圭--国花商陆、山楂
大洋洲
澳大利亚--国花金合欢、桉树新西兰--国花桫椤、四翅槐斐济--国花扶
桑
非洲
埃及--国花睡莲利比亚--国花石榴突尼斯--国花素馨阿尔及利亚
--国花夹竹桃、鸢尾摩洛哥--国花月季、香石竹塞内加尔--国花猴面包树
利比里亚--国花胡椒加纳--国花海枣苏丹--国花扶桑坦桑尼亚--国花
丁香、月季加蓬--国花火焰树赞比亚--国花叶子花马达加斯加--国花
凤凰木、旅人蕉塞舌尔--国花凤尾兰津巴布韦--国花嘉兰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13:29: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45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