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自行束修以上

更新时间:2022-11-15 12:36:54 阅读: 评论:0

初中几何42个模型-形容能力强的成语


2022年11月15日发(作者:战网为什么打不开)

分类《论语》

一、“学习”《论语》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

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为政第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里仁第四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公冶长第五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雍也第六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述而第七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

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泰伯第八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

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罕第九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

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乡党第十

入太庙,每事问。

先进第十一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渊第十二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路第十三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

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宪问第十四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

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辞达而已矣。”

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

思难,见得思义。”

阳货第十七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

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

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二、“教学”《论语》

公冶长第五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述而第七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罕第九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

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宪问第十四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有教无类。”

阳货第十七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三、“性情”《论语》

为政第二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里仁第四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公冶长第五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

之。”

雍也第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

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述而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于是日哭,则不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

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泰伯第八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

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

则有司存。”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罕第九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先进第十一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颜渊第十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

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

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路第十三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宪问第十四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

侮圣人之言。”

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尧曰第二十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四、“言行”《论语》

学而第一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为政第二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

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里仁第四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公冶长第五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

之。”

雍也第六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述而第七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于是日哭,则不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

老之将至云尔。”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乡党第十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不语,寝不言。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先进第十一

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颜渊第十二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

子路第十三

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

“言必信,行必果,”

宪问第十四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

之瞽。”

阳货第十七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

盗。”

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五、“问政”《论语》

学而第一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为政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

则劝。”

八佾第三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公冶长第五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泰伯第八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

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颜渊第十二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

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

不立。”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

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

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

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

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

“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

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

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宪问第十四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

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卫灵公第十五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

者。”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阳货第十七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六、“志向”《论语》

为政第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踰矩。”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君子不器。”

里仁第四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公冶长第五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

者怀之。”

雍也第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述而第七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泰伯第八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

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罕第九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宪问第十四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

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微子第十八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

七、“友朋”《论语》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

必谓之学矣。”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公冶长第五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

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

者怀之。”

子罕第九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乡党第十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颜渊第十二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损矣。”

八、“仁爱”《论语》

八佾第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里仁第四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

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雍也第六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

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述而第七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泰伯第八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颜渊第十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

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

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

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

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阳货第十七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

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九、“安贫”《论语》

学而第一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里仁第四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公冶长第五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雍也第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述而第七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泰伯第八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罕第九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颜渊第十二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

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宪问第十四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卫灵公第十五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十、“知礼”《论语》

学而第一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

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八佾第三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里仁第四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雍也第六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泰伯第八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

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颜渊第十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

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

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季氏第十六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

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

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

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十一、“孝悌”《论语》

学而第一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

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

必谓之学矣。”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为政第二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

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里仁第四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颜渊第十二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

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季氏第十六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

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

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

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阳货第十七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

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

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

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十二、“改过”《论语》

学而第一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里仁第四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公冶长第五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雍也第六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述而第七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罕第九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先进第十一

子曰:“过犹不及。”

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12:36: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43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tue是星期几
下一篇:田共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