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柴怎么读

更新时间:2022-11-15 12:05:21 阅读: 评论:0

能够刷英语题的app-魆怎么读


2022年11月15日发(作者:七年级上册语文)

3.现代诗二首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空山深林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空空的山林里没有任何人,却传来了人语声。落日斜晖

投入到林子里,光影照在青苔上。诗意深隽,非静观不

能自得。

王维似乎很喜欢用空山这个词。“空山新雨后,天气晚

来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空山,指杳无人

迹,静寂深幽。但你从诗中,看不到孤独和愁绪,我们

看到的是自然的静美,读到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注释

鹿柴:“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但:只。闻:听见。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照:照耀(着)。

赏析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

“空山不见人”,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

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

如太古之境。“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

“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通

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

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

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

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

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

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

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

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

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

了深林的不见阳光。

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

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读者猛

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

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

一点生意。

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

的客观效果来看,都恰与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

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

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

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

更加突出。

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

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如果说,一二

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

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

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

间原本无轩轻之分。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

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独特的一面。《鹿柴》则

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

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

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

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

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

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

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解诗

整首诗的意思是:空荡荡的山里看不见一个人,只是听见

有人说话的声音。夕阳的余晖投射到树林深处,重新映照

在青青的苔藓上。

诗的题目叫《鹿柴》,我们很多人都有望文生义的

毛病,如果不加解释,大家肯定会产生联想,一只梅花

鹿,卧在柴草中。因为鹿和柴就是两种事物嘛,我这样理

解肯定是没问题的啊。咱们看一下正解,鹿柴,不读鹿

柴,我们看到的柴,通寨,所以应当读成寨,鹿寨,山寨

的寨,村寨的寨,这个寨字的意思就是,有篱笆的乡村别

墅。因为诗人王维晚年隐居在这里,所以呢,才会以鹿柴

为题做了一首诗。

诗人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

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

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

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

暝》等。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

很精通。

同步习题1

一、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

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会选。

1、复照青苔上。“复”的意思是()

A、重复B、转过去或转过来C、恢复D、再、

2、但闻人语响。“闻”的意思是()

A、听见B、听见的事情、消息C、用鼻子

嗅D、有名望的

三、将下列诗句与季节搭配用线连起来。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夏季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春季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冬季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秋季

同步习题2

一、我知道。(连线)

诗仙杜甫

诗圣王维

诗佛李贺

诗鬼李白

二、精挑细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括号

内)

1.《鹿柴》中的“柴”读()

A.zàiB.cáàái

2.“但闻人语响”中的“闻”意思是()

A.用鼻子闻味B.用耳朵听见C.用眼睛看见

3.“返景入深林”中的“景”读()

A.jǐngB.yǐngC.jīng

4.“复照青苔上”中的“复”意思是()

A.又B.反复C.恢复

三、诗句赏析。

1.本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_________时

分的幽静景色。

2.第一句写空山_____;第二句写_____;由无人到听人

声,更加突出了山林的。

3.第三、四句由声响转到夕阳返照深林,更突出了

深林的_____;

4.诗人王维是个才子,既是诗人,又是画家、音乐

家,苏轼赞他__________“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盂

浩然合称”__________”。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返”“景”“照”3个生字,会读准“鹿”“柴”“苔”3个生

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说出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体会诗人对平静

生活的向往及安闲自在的心境。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及安闲自

在的心境。

【教学素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画面,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

去吗?(课件出示1)

2.你们想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这里是陕西省的一个著名的风景区鹿柴,

小朋友们鹿柴的风景怎么样?唐代大诗人王维也曾来过

这里,看到哪里群山环绕,山谷幽深,写下了脍炙人口

的(板书:《鹿柴》)(课件出示2)

齐读课题。

在这里“柴”读zhài,是山寨的意思。

指“鹿”,引到学生说出字的结构,给“鹿”组词。

3.你们对王维有哪些了解?(生各抒己见)

师补充介绍:王维。(课件出示3)

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王维,一起回到一千年前的古代,去

看一看那时的鹿柴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课件出示4)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边读边想,看自己能读懂哪些,还有什么不懂的?

3.开火车读。(课件出示5)

4.点拨评价。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品析“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课件出示6)

1.指名读,并作指导。

练读: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激励评价)

2.试着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空山上见不到人的踪

影)

练读:空山/不见/人

3.“但”的意思?(只)“闻”的意思?(听)

4.试着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只听见有人说话的声

音)

(课件出示7)在诗中我们除了看到美丽的景象,你还

听到了什么?(人语)

这个说话的声音大吗?(不大)

声音不大为什么能听到呢?(那里“静”)通过能听到小

的声音反衬出——(静)

(板书:静)

(二)品析“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课件出示8)

1.指名朗读,并作指导。

练读: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返景”是什么意思?(夕阳反照的光)

“深林”是什么样的?(树很多,很高大)走在其中你会

有怎样的感受?你

还在诗中看到了什么?使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返景)

3.落日的余晖照在树林中,感觉很美。还照在了哪里?

(青苔上)

什么是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

上)

“复”的意思?(又)

4.试着说说后两句话的意思。

引导学生体会诗句中用“返景”来衬托鹿柴的暗(板书:

暗)

5.想看看这样的画面吗?

请同学们看着这样美丽的深林晚景再读一读这首诗。

(课件出示9)

(师指导朗读)

四、动笔勾画,深化诗情

1.王维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板书),这

首诗中他都画了什么呢?你从诗句中都看到了什么?

2.请小朋友们想象一下诗人当时看到的鹿柴是什么样,

并且画出来,然后边吟诵,边将这首诗题写在画中恰当

的位置。

五、标划节奏,读背古诗

1.对照大屏幕划出停顿。

2.先试读,再指名,分组读,开火车读,师生接读,带

动作读。

3.同桌互背古诗。

六、熟记笔顺,指导写字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诗中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

友。看,它们是谁?

1.了解笔画笔顺。

返:

景:

照:

鹿:

柴:

苔:

2.交流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

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

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

称)

4.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一读,组个词。

返()景()照()鹿()

2.解释加点词语。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但:______。闻:__。返景:__。

3.把这首诗带动作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参考答案:

1.返回景色照顾小鹿

2.但:只。

闻:听。

返景:夕阳反照的光。

3.(动作能够表达诗意即可,要求背的时候注意节奏、

感情)

板书设计:

鹿柴

静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课文图解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12:05: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41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make音标
下一篇:强酸有哪些
标签:柴怎么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