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从太平天国的失败中浅析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作者:李如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1年第12期
摘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着重强调的是中外联合
势力的绞杀这个客观原因,从更深层次的分析就会发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封建
社会里农民阶级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
关键词: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局限性
一、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分析
(1)主观原因。从主观上分析,太平天国本身仍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单纯农民战
争。旧时代的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方式的代表者,而是个体小生产者,不可避免地具有诸
如自私性、狭隘性、保守性、散漫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所
规定的分配土地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这种方案不可能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相反,它
只能使社会生产力停滞在分散的小农经济的水平上,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而《资政新篇》中,几乎没有谈到农村,对土地平分问题毫无涉
及,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利益和要求,自然不可能得到农民的支持。这样就不可能长期
保持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因而也就不能把战争引向胜利。所以说,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太平
天国天国失败的主要的和根本的原因。
(2)客观原因。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它席卷了半个中
国。太平军转战了中国的十八个省,历时十四年。它的声势之浩大,影响之深远,是我国历史
上的农民起义所罕见的。但这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最终在中国满清政府和外国列强的联合
夹攻下以失败告终。从客观上分析,当时的中国已慢慢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起义
军所要对付的敌人不但有清朝统治者,而且还有资本主义侵略者。太平天国后期,由于中外反
动势力勾结起来,大大加强了剿杀起义军的力量,造成敌强我弱的不利因素。
二、关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方面:农民作为小生产者自私、狭隘的特性。①从生产过程来看,封闭保守,缺乏
合作。我国封建社会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农民阶级所代表的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
产单位,对外界的需求和交流较少,且任何一个劳动力都可以独立完成劳动过程,对分工协作
的需求也很少,这就造成中国农民阶级的封闭、保守、落后的本性,从而也就缺乏合作精神。
②从产品分配方式上看,追求平均,缺乏进取。实现农民阶级自给自足的先决条件就是具有一
龙源期刊网
定数量的土地,而一旦土地被地主阶级所剥夺,就会导致阶级矛盾逐渐尖锐,最后激化为农民
阶级的武装起义。明末李自成起义所提出的“均田免粮”的口号,就是很好的佐证。
(2)政治方面:历史告诉我们,农民起义要推翻封建剥削制度,取得解放,必须有先进
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而太平天国时期并没有出现先进阶级及其政党,有的只是农民阶级,而
农民阶级本身并不完全代表先进生产力,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它在取得一定程度的胜利之
后,暴露出难以克服的矛盾,重蹈封建主义的复辙。
(3)思想方面:是宗教统治而不是科学理论。太平天国运动毕竟是旧式的农民运动,洪
秀全还不能提出科学的理论体系,而当时的农民群众受到落后社会生产生活制约,处于分散状
态,基本没有文化,又受到封建迷信的长期影响,要使他们凝聚起来并形成强大的群众运动,
通过组织秘密的宗教团体是常见并容易取得成效的。然而,宗教不可能把苦难深重的人民群众
引向光明与幸福,只能是虚幻的“天国”。这种浓厚的迷信色彩也产生了它的负面影响,甚至发
展到邪教地步,在一定条件下反而起了麻醉和误导群众。可见想依靠宗教来统治、治理是行不
通的。
(4)文化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①禁书、删书,禁止一切文艺形式,推行极
端的文化政策。太平天国下令焚烧一切孔孟诸子百家的所谓“妖书”,不准买卖收藏。太平军禁
止一切有可能影响其宗教权威的文艺形式,如明令禁止演戏,就连民间过年时的一些传统习俗
如贴门神、写福字等都遭到查禁。②废除了传统历法,推行“拜上帝教”的天历。太平军颁布了
“拜上帝教”的天历与当时的历法在彼此的节令和时间上很不一致。太平军大力推行天历,严禁
民间按照当时的历法过节。③废止传统婚丧习俗,推行符合“拜上帝教”的礼俗。太平军跟据其
教义,对传统的婚俗习惯进行了彻底的变革。他们认为婚姻是诸王才享有的权利而且实行的是
多妻制,军中和民间则普遍推行男女分馆制度,取消了家庭,即便是夫妻也不得同宿。总之太
平天国的相关法令与民俗格格不入,加上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使人民大众在心理上与太平天国
政权之间拉开了距离,从而失去了民心,失败成为必然。
太平天国运动虽在一定程度上与反帝反封的民主主义革命有联系,但就其本身的性质而
言,还是一场农民革命。我们从这场革命的失败中可以推断,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
得胜利。
参考文献:
[1]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2]夏春涛.沧桑足迹[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
[3]齐春晓.洪秀全思想与中西文化契合[J].求是学刊,1998.
[4]中华书局近代史编辑室.太平天国学术论文选集[D].北京:中华书局,1981.
龙源期刊网
[5]廖胜,王晓南.太平天国妇女参政为官新论——兼论妇女参政为官不能作为太平天国解
放妇女的主要论据[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09).
[6]廖胜,王晓南.太平天国婚恋自由之民俗辨析——兼论太平天国婚恋自由不能作为太平
天国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的依据[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3).
[7]夏春涛.二十世纪的太平天国史研究[J].历史研究,2002.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11:15: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39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