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爬天都峰》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照相(xiāngxiàng)颤抖(chànzhàn)鲫鱼(jìjí)
攀着(pānfān)假日(jiàjiǎ)汲取(jíxī)
二、选字填空。
1、辫辩辨瓣
()子花()()别争()
2.决诀快块
口()()定冰()欢()
三、把词与相应的意思连起来。
笔陡拿不定主意。
犹豫像笔杆一样直上直下,形容坡度很大。
汲取兴奋,振作。
鼓舞吸取的意思。
四、选词填空。
居然果然忽然
1、他没有好好复习,结果()考了好成绩。
2、我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天暗下来,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
3、昨天预报有小雨,今天()下起来了。
五、课内阅读。
“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鼓舞()居然()汲取()决心()
2、“居然”的意思是:。朗读这段对话时要用的语气来读。
3、“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
A、“我”和老爷爷都从对方的行动中受到鼓舞,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
B、“我”和老爷爷相互扶着,一起爬上天都峰的。
4、爸爸说的“汲取力量”,是一种什么力量呢?()
A、面对困难能勇于挑战,顽强向前,就是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B、善于向他人学习的精神。
六、课外阅读。
黄山云海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竟也有机会来到了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
景色。
我看见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有看见过这“山奇云奇”的黄山。
黄山可真奇啊!玲珑隽秀,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瑰艳美,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能工巧匠
精心制作的盆景;黄山可真高啊!连绵起伏,耸入云端,从山顶向下一看,云在脚下飘浮;黄山可真险
啊!平生以来我还从没有看见过这样陡峭的山峰,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
几乎是九十度垂直石梯,隔老远也让人心惊肉跳,似乎一失脚即刻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我看见过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积云,飘在天空中的浮云,却从没有看见过这像滔滔流水的人
间银河――黄山云海。黄山的云可真白啊!白得像一匹白纱缎,又犹如刚下的白雪,那么洁净,那么
润泽,别有一番神采;黄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动,看上去会使你陶醉;黄山的云真长
啊!长得无法用眼睛望到边际,只让你感觉到它是那样浩瀚,像一张大幕把天地都罩起来;黄山的云
多么美妙!妙就妙在它缥缈恍惚,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引起美感。这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
是银河降人间”。
这样的云环锁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村托著这样的云。再加上空中五彩缤纷的彩霞,山顶郁郁葱
葱的松林,山间红叶似火的枫树,山下淙淙作响的清泉,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里,这
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云海舞山间,奇山异树云中裹,天下美景归黄山”。
1、把词语补充完整。
能()巧()()()隽秀奇()艳()
()姿()态连()起()危()兀()
2、根据短文,完成填空。
(1)黄山的山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山的云的特点: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写黄山的山时与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较;在写黄山的云时与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较。这种写法叫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这篇短文作者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为我们描写了黄山的美景
B、这篇短文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
第17课《爬天都峰》第二课时同步练习答案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xiàngchànjìpānjiàj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本节课生字的读音的准确掌握情况。
二、选字填空。
1、辫瓣辨辩2、诀决块快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形近字的区别情况。
三、把词与相应的意思连起来。
笔陡拿不定主意。
犹豫像笔杆一样直上直下,形容坡度很大。
汲取兴奋,振作。
鼓舞吸取的意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词语意思的掌握情况。
四、选词填空。
1、居然2、忽然3、果然
解析:居然:意料之外。果然:意料之中。忽然:指时间上来得突然及时。
五、课内阅读。
1、激励竟然吸取决定
2、出乎意料激动兴奋
3、A4、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课文内重点语段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六、课外阅读。
1、工匠玲珑瑰美
千百绵伏峰立
2、(1)奇高险白静长
(2)长白山香山卷云积云浮云对比更能突出黄山的云奇山异。
3、A、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理解的理解能力。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11:12: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39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