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几又念什么

更新时间:2022-11-15 09:05:27 阅读: 评论:0

初三怎么改掉玩手机-酸的反义词


2022年11月15日发(作者:水星路由器官网)

1

重阳节是几月几号意义是什么范文

重阳节是几月几号

重阳节的日期是农历九月九日,又称重九节、茱萸节。

近些年又被许多地方定为“老人节”、“敬老节”。我国古代以

九为阳数,又是数中的最大者,九月九日两阳相重,具有特

殊的意义,所以被选为节日,名为重阳。三国时魏文帝曹丕

在给太傅钟繇的信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

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民间认为,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出门

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这样可免除灾害。这

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重阳节的美好寓意主要是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两方面。

古时候人们认为九九重阳是非常吉祥的日子,民间在重阳节

期间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插茱萸、拜神祭祖等习俗,传

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的含义,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

爱老、助老的风气。

重阳节的习俗

1、佩茱萸

重阳节,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味香,做药用有驱虫去

湿、逐风邪的功效,并有消积食,治寒热的作用,重阳节采

2

的茱萸入药后可制酒养身、祛病。人们认为九月初九是大

凶之日、多灾多难,茱萸被人们称为“辟邪翁”,重阳节佩带

茱萸也有辟邪求吉的意思在里面。

2、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在西汉年间就有记载,《长安志》是

最早记载这件事的文献,东晋年间还有“龙山落帽”的故事。

农历九月,秋高气爽,出去登高可以强身健体、愉悦心情。

3、赏菊

重阳节的时候,正是菊花盛放的时候,所以农历九月又

称为菊月,重阳节又称为菊花节,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在重

阳节的时候聚会赏菊、饮菊花酒的传统。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

1、辟邪气之说

重阳节登高有辟邪气之说,古人认为重九之时,天气下

降而地气上升,天地二气相交,不正之气弥漫。为避免接触

不正之气,须登高山以避重九之邪气。加上九月九正值仲秋

时节,秋高气爽,非常适合登高远望。

2、登高采集

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

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

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

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

3

3、吉利之意

不过,也有说农历九月九日具有“宜于长久”的吉利之意。

汉末曹丕在《九月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

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与长久,故

以享宴高会(即登高会)。”因此,重阳登高、饮菊花酒、女

子在手臂上系茱萸囊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4、祈福和感恩

古代对山神有崇拜之情,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

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登山拜神以求吉祥。

《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

怪物,皆曰神。”

重阳节的古诗诗句

1.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寻菊花潭主

人不遇》

2.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白居易《闰

九月九日独饮》

3.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

蓝田崔氏庄》

4.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5.无酒泛金菊,登高但忆秋。——王贞白《九日长安作》

6.酣歌欲尽登高兴,强把黄花插满头。——殷尧藩《九

日》

4

7.九日登临有故常。随晴随雨一传觞。——陈与义《定

风波·九日登临有故常》

8.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高适《重阳》

9.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

日登高》

10.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

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1.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

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12.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鱼玄机《重

阳阻雨》

13.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王昌龄《九

日登高》

14.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王昌龄《九

日登高》

15.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白居易《闰

九月九日独饮》

16.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张籍《重

阳日至峡道》

17.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卓文

君《怨郎诗》

18.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王勃《九日》

5

19.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

日》

20.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

阳席上赋白菊》

21.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李白《九月十日即

事》

22.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

事》

23.记得眉山文翰老。曾道。四时佳节是重阳。——陈

与义《定风波·九日登临有故常》

24.从来菊花节,早已醉东篱。——刘慎虚《九日送人》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09:05: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33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几又念什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