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成语故事|出处|释义|近义词
完璧归赵是⾮常有名的成语,相信很多的家长都想要给孩⼦讲完璧归赵的故事。下⾯⼩编就和⼤家分享完璧归赵成语故
事,来欣赏⼀下吧。
完璧归赵成语故事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见赵惠⽂王,说秦王情愿让出⼗五座城来换赵国收藏的⼀块珍贵的“和⽒璧”,
希望赵王答应。
赵惠⽂王就跟⼤⾂们商量,要不要答应。要想答应,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璧,拿不到城;要不答应,⼜怕得罪秦国。
议论了半天,还不能决定该怎么办。
当时有⼈推荐蔺(⾳lìn)相如,说他是个挺有见识的⼈。
赵惠⽂王就把蔺相如召来,要他出个主意。
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答应不⾏。”
赵惠⽂王说:“要是把和⽒璧送了去,秦国取了璧,不给城,怎么办呢?”
蔺相如说:“秦国拿出⼗五座城来换⼀块璧⽟,这个价值是够⾼的了。要是赵国不答应,错在赵国。⼤王把和⽒璧送了
去,要是秦国不交出城来,那么错在秦国。宁可答应,叫秦国担这个错⼉。”
赵惠⽂王说:“那么就请先⽣上秦国去⼀趟吧。可是万⼀秦国不守信⽤,怎么办呢?”
蔺相如说:“秦国交了城,我就把和⽒壁留在秦国;要不然,我⼀定把璧完好地带回赵国。”(原⽂是“完璧归赵”。)
蔺相如带着和⽒璧到了咸阳。秦昭襄王得意地在别宫⾥接见他。葡相如把和⽒壁献上去。
秦昭襄王接过璧,看了看,挺⾼兴。他把壁递给美⼈和左右侍⾂,让⼤伙⼉传着看。⼤⾂们都向秦昭襄王庆贺。
蔺相如站在朝堂上等了⽼半天,也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他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拿城来换璧。可是璧已落到别⼈⼿⾥,
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他急中⽣智,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璧虽说挺名贵,可是也有点⼩⽑病,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来指给⼤王看。”
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拿到璧,往后退了⼏步,靠着宫殿上的⼀根⼤柱⼦,瞪着眼睛,怒⽓冲冲地说:“⼤王派使者到赵国来,说是情
愿⽤⼗五座城来换赵国的璧。赵王诚⼼诚意派我把璧送来。可是,⼤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璧在我⼿⾥。⼤王要是逼我的
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璧在这柱⼦上⼀同砸碎!”
说着,他真的拿着和⽒璧,对着柱⼦做出要砸的样⼦。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璧,连忙向他赔不是,说:“先⽣别误会,我哪⼉能说了不算呢?”
他就命令⼤⾂拿上地图来,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想,可别再上他的当,就说:“赵王送璧到秦国来之前,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堂上举⾏了⼀个很隆重的仪式。⼤王
如果诚意换璧,也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个接受璧的仪式,我才敢把璧奉上。”
秦昭襄王想,反正你也跑不了,就说:“好,就这么办吧。”
他吩咐⼈把蔺相如送到宾馆去歇息。
蔺相如回到宾馆,叫⼀个随从的⼈打扮成买卖⼈的模样,把璧贴⾝藏着,偷偷地从⼩道跑回赵国去了。
过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们和别国在咸阳的使⾂,在朝堂举⾏接受和⽒璧的仪式,叫蔺相如上朝。蔺相如不慌不忙地
⾛上殿去,向秦昭襄王⾏了礼。
秦昭襄王说:“我已经斋戒五天,现在你把璧拿出来吧。”
蔺相如说:“秦国⾃秦穆公以来,前后⼆⼗⼏位君主,没有⼀个讲信义的。我怕受欺骗,丢了壁,对不起赵王,所以把壁
送回赵国去了。请⼤王治我的罪吧。”
秦昭襄王听到这⾥,⼤发雷霆。说:“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你?”
蔺相如镇静地说:“请⼤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决没
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王真要那块璧的话,请先把那⼗五座城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起到赵国去取壁。赵国得
到了⼗五座城以后,决不敢不把璧交出来。”
秦昭襄王听蔺相如说得振振有辞,不好翻脸,只得说:“⼀块璧不过是⼀块璧,不应该为这件事伤了两家的和⽓。”
结果,还是让蔺相如回赵国去了。
蔺相如回到赵国,赵惠⽂王认为他完成了使命,就提拔他为上⼤夫。秦昭襄王本来也不存⼼想⽤⼗五座城去换和⽒壁,不
过想借这件事试探⼀下赵国的态度和⼒量。蔺相如完璧归赵后,他也没再提交换的事。
完璧归赵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赵⽽璧留秦;城不⼊,⾂请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释义
本指蔺相如将和⽒璧完好地⾃秦送回赵国。后⽐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
完璧归赵近义词
物归原主
归:还给。把物品还给原来的主⼈。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08:44: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32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