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更号

更新时间:2022-11-15 08:31:25 阅读: 评论:0

新加坡投600亿在钦州-扪参历井


2022年11月15日发(作者:玉不琢不成器)

品读欧阳修的悲喜情怀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舉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範中,读而

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

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

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

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

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

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

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嶷(y])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宽简:宽松简

易。④便:安逸、安适。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读书鎚成诵()(2)晚更号六一居士()

(3)里机阱在前()(4)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3.用同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得腐韩愈遗稿于废书麗中,读而心慕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4.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5.阅读选文第三段,结合下而的链接文字,具体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

【链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

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六一居士传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

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这】为五一尔,奈何?”居士

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这】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更换】其号。此庄生所消【讥讽】畏影而龙乎日

【太阳】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需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

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姑且】以志【记述】吾之乐【乐趣】尔。”客曰:“其乐

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尽】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

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zhuO】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

得极吾乐于英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

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空闲】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英身

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同情怜悯的样子】哀【怜悯,同情】之,赐其骸丹【乞骸计:

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卄得归葬故乡】,使得与此五物偕【俱,共同】返于田庐,庶几

【差不多】偿【实现,满足】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

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英心乎?”居士曰:“不然。累

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安逸】矣,幸无患。吾苴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

握手大笑曰:"苣之,区区【小,少。微不足道】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

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

是将违苴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熙

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庄生所请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i肖:讥讽

B、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极:尽情享受

C、一日天子恻然哀之哀:怜惜

D、累于此者既佚矣佚:散失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居士之乐”的一组是()

①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②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③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④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⑤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⑥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英去宜矣

A、①③⑤B、②③®C、①©®D、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自己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边颐养天年时给自己改号为六一居士。

B、作者将自己的号改为六一居士既是为了逃避名声,也是为了记录自己生活的乐.趣。

C、身体上的劳累和内心的疲惫使得作者面容憔悴,精神衰竭。

D、五种物品给作者带来了乐趣,但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作者认为也应该离职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3)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

浣溪沙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舶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1、上片描绘的是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逐”“拍”二字的运用,使形

象呼之欲出。请简要赏析逐拍的表达效果。

2、词的下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夜行船欧阳修

满眼东风飞絮。催行色、短亭春暮。落花流水草连云,看看是、断肠南浦。檀板未终人去

去。扁舟在、绿杨深处。手把金尊难为别,更那听、乱莺疏雨。

(1)本词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2)请赏析更那听、乱莺疏雨•的妙处。

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2.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再读一篇:喜雨亭记

(宋)苏轼

亭以雨需,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需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

名其年;叔孙胜狄,以需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

春,雨麦于岐山之阳.英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

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悴(bin高

兴)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

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讼:诉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

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与二三

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邪?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濡: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

为粟。一雨三日,繫(yi句首语气词,相当于惟唯)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

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纭吾亭。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品读欧阳修的悲喜情怀

欧阳修,幼敬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

篦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

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

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

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

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H:“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

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嶷(y])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宽简:

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读书辄成诵()(2)晚更号六一居士()

(3)a机阱在前()(4)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n()

3.用同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籬中,读而心慕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5•阅读选文第三段,结合下面的链接文字,具体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

思想。

【链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

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広其区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

阳修也。

参考答案:

1.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2.(1)就(2)改变,更换(3)即使(4)有人

3.(欧阳修)在一个废书籬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留下地书稿,读后对韩愈十分

仰慕。

4-因为欧阳修认为“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5.欧阳修具有“与民同乐”的从政思想,他宽松待民,简易做事,达到

7“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的效果,而这

种效果也就是《醉翁亭记》中“太守之乐其怎”的原因。(意思对即可)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乂更号

六—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

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这】为五

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这】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更换】其号。此庄生所消【讥讽】畏影而

走乎日【太阳】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

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姑且】以志【记述】吾之乐【乐

趣】尔。”

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尽】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zhuO】鹿

之原,未足喻其兀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

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

未老而先衰,尚何暇【空闲】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

子恻然【同情怜悯的样子】哀【怜悯,同情】之,赐其骸骨【乞骸骨:古代官吏自

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使得与此五物偕【俱,共同】返于田庐,庶儿

【差不多】偿【实现,满足】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

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

“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乂多忧;累于此者既佚【安逸】矣,幸无患。吾其何择

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小,少。微不足道】不足较

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也。

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強之筋

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

其去宜矣,复何道哉!”熙宇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参考译文: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称作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

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祖上集

录周秦至五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

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

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

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

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

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

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下我的乐趣罢了。”

客人说:“你的乐趣怎么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当自己在这五

种物品中得到意趣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

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

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其中

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

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却已经显得憔悴,人没有老精神却已衰竭,

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虽然如此,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

(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

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差不多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这便是我记述我的乐

趣的原因。”

客人又笑着说:“您知道官车、官服.符信.印绶劳累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这五种

物品也会劳累心力吗?”居士说:“不是这样。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苦了,又有

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我将选择哪方面呢?”

于是和客人一同站起来,握着手大笑说:“停止辩论吧,区区小事是不值得比较

的。”

不久,居士叹息说:“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

七十岁就退休的人。我素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点理由。我曾经被当

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强壮时尚且如

此,现在既老又多病,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贫恋超越的职位俸禄,这将会违背自

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点理由。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

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我)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庄生所i肖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谓:讥讽

B、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极:尽情享受

C、一日天子恻然哀之哀:怜惜

D、累于此者既佚矣佚:散失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居士之乐”的一组是()

①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②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④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⑥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作者在自己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边颐养天年时给自己改号为六一居士。

B、作者将自己的号改为六一居士既是为了逃避名声,也是为了记录自己生活的爪

趣。

C、身体上的劳累和内心的疲惫使得作者面容憔悴,精神衰竭。

D、五种物品给作者带来了乐趣,但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作者认为也应该离职了。

KD(佚:安逸)

2.B①是说欧阳修的任职情况;⑤是一般读书人的情况;

⑥是欧阳修的去职理由。

3.B(作者改号不是为了逃避名声。)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4)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5)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

4.(1)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状语后置、是.

“岂……乎”各1分)

(2)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表

达自己的快乐和舒适。(虽.响.状语后置、喻各1分)

(3)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

理由。(被动句、讫、判断句各1分)

浣溪沙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口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2、上片描绘的是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逐”“拍”二字的运

用,使形象呼之欲出。请简要赏析逐拍的表达效果。

2、词的下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逐字生动地写出了游人如织.喧嚣热闹的场面,(1分)表现了堤上游人对

水上画船的喜爱之情。(2分);拍字写出了春水不断拍打着堤岸的情形,表现了

春水活泼泼的生命力,也烘托出热闹的春游气氛(2分)

2、词人满头口发上插着鲜花,也不怕别人笑话;随着急促的乐声频频举杯

③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

⑤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A、①③⑤B、

畅饮,表现出词人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形象特征。(6分。答出特征3分,结

合词句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

(堤上踏青赏春的游人如织,踊跃追逐着湖里的画船,春水荡漾,四周水天

相接,波涛击打着堤岸。湖畔绿杨掩映的小楼之外,传出秋千少女的欢愉之声。莫

要笑话满头白发的老翁还头插鲜花,我随着委婉动听的《六幺》琵琶曲调,频频交

杯换盏。人生万事,何似对酒当歌?)

夜行船欧阳修

满眼东风飞絮。催行色、短亭春暮。落花流水草连云,看看是、断肠南浦。檀板

未终人去去。扁舟在、绿杨深处。手把金尊难为别,更那听、乱莺疏雨。

(1)本词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2)请赏析更那听、乱莺疏雨•的妙处。

参考答案

(1)全词通过东风、飞絮、短亭.流水.南浦等有代表性的意象,描写了

满眼凄凉的离别场面,营造了使人伤感的•离别氛围(2分),抒发了诗人送别时

的依依不舍(2分)。

(2)词的结尾,用以景写意(或寓情于景)的手法,以莺声的杂乱和雨

声的疏落(2分),含蓄地表达(或烘托)出诗人在送走友人后内心的烦躁和空落

(2分)。

釆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

景?

2.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

情?

1・答案: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阙从视

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

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3分)

2•答案: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

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

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

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

分)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08:31: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31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等价交换原则
下一篇:第二象限
标签:更号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