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含)答案
一、填空题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它里面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分“____”、
“____”、颂”三大类。
2.《大学》“____”和《论语》“____”一起合称为“四书”,是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几百年来,
“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3.古代的“六艺”指礼、乐、射、御、____、____。
4.屈原的代表作是____,它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带有自传性质的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
主义杰作。
5.《桃花源记》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____的作品。
6.____和____是盛唐时期两位著名的诗人,人称“李杜”。
7.“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用来称赞诗人____的。
8.李白被人称为“诗仙”,杜甫被人称为“诗圣”,王维则被人称为“’。
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____的《使至塞上》。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的《____>。
11.岑参是唐代____诗派的代表人物,与之齐名的是____。
12.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是____。
13.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和曾巩。
14.司马迁的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班固的是我国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5.就词的主要风格而言,宋词大略划分为和两派。
16.元末明初时期,罗贯中的长篇章回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
这部作品以宏大的结构、曲折的情节,展示了一幅反映三国时期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政治、外交斗
争历史的生动画卷。同一时期,另一部长篇巨著是施耐庵的____。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17.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
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一。
18.曹雪芹的____,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19.蒲松龄写的是一部优秀的浪漫主义的文言短篇小说。这部作品通过对鬼、狐、仙、妖的描写,曲折
地反映现实,抨击时弊,歌唱爱情,情节变幻离奇。
20.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文学家,代表作有等。
21.周树人于1918年5月用笔名“鲁迅”发表小说____,这篇小说为新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
22.20世纪20年代提倡新格律诗的诗歌流派是。代表人物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
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3.请分别写出下列作家的代表作。
朱自清:老舍:郁达夫:
24.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长篇小说____中的主人公,他的事迹鼓舞
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
25.葛朗台是法国作家笔下的人物,和我国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一样,是1个吝啬鬼的形象。
26.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有:____、____等。
27.卡西莫多是维克多·雨果《》中的人物,他虽然长得丑陋,却有一颗高尚的心灵。
28.《爱的教育》作者是意大利的。
29.《竞选州长》是美国作家的作品。
30.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指的是《____》《》、《》。
31.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32.____朝创设科举制,其后一直为历史沿用,于清末年被废除。
3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指的是一、____和一。
34.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指的是------、——、和------。
35.世界地球日是每年的月日。
3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包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
37.宋代科学家____撰写了《梦溪笔谈》。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38.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被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39.“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指的是省,简称。
40.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和个特别行政区。
41.地球上的潮汐主要是由于引力引起的。
42.第一次工业革命,以____的发明为标志。
43.世界上第二大洋是____。
44.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它又称DNA重组技术。
45.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并且说出“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撬起”名言的物理学
家是____。
46.某公司招聘经理,用四个读音相同的“gong”字作为选拔标准,以此选拔优秀人才促进公司发展。
文明礼貌突出一个gong()字。办事无私突出一个gong()字。有进取心突出一个gong(攻)字。成果
丰硕突出一个gong(功)字。
47.请写出十六个整体认读音节
48.有的词颠倒一下字的先后顺序,意思却大不一样,比如书写——写书,你还能说出三个这样的词吗?
49.“应怜屐齿印苍苔”中的“应”读音为第声。
50.“一小撮碧螺春茶”的“撮”的声母为______。
二、选择题
1.《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四个部分,字母表共有
()个字母,它规定了字母的形体、名称及排列顺序。
A.21B.24C.26D.28
2.请把下列惯用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个选出来()。
A.疾风知尽草B.敏于事而呐于言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下面一段话之中四个空白应填入的诗句分别是()。
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通常被统称为“边塞诗”。这些诗内容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盛唐边
塞画卷。这里有()的雄奇景观,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壮阔雪原,有()的风雪酷
寒,这里有()的悲壮,有()的惆怅无奈,有„„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B.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E.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玉门关。
4.为“你欢迎我不欢迎”加上标点后,表意不明确的一项是()。
A.你欢迎,我不欢迎。B.你欢迎我?不欢迎。
C.你欢迎我不?欢迎。D.你欢迎我,不欢迎。
5.下列古诗表述的节令依次是()。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
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A.中秋节重阳节清明B.春节中秋节清明C.元宵节重阳节清明D.元旦中秋节清明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倾情(qun)茁壮(zhuo)瞬息万变(shun)B.双眸(mu)凝望(ning)万籁俱寂(lcii)
C.慰藉(jie)亲吻(wen)连缀绵延(zhui)D.肃穆(su)震颤(zhan)雷霆万钧(ting)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陨落奥恼心旷神怡盛气凌人B.赃物震撼德高望众因地制宜
C.绵延驰骋芒刺在背顾名思意D.迂徙颠沛迫不及待无与伦比
8.与下列作品有关的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壕吏》——杜甫——诗圣——唐代
B.《水浒》——杨志——施耐庵——元末明初
C.《朝花夕拾》——散文集——《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D.《鲁滨逊漂流记》——长篇小说-—雨果——英国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侠义管辖惬意奇思遐想B.讪笑禅让擅长丧魂落魄
c.污秽晦暗教诲讳疾忌医D.褪色兑现蜕变脱口而出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_现代社会信息日新月异,人们越来越重视学习,不断充电,以适应时代需要。
B.广州市政府邀请专家为大广州的城市规划把脉,以确定未来城市建设的思路。c.篮球赛场上个别运
动员的急躁情绪,往往会导致全队一泻千里,不可收拾。
D.姚明的球技要比对方队员略胜一筹,他往往能够抓住机会突破重围再次进球。
11.文学常识的内容搭配有误的是()。
A.《曹刿论战》——左丘明——《战国策》
B.《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朝
C.《骆驼样子》一一老舍——“人民艺术家”
D.《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
12.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她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B.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将它的谐趣、灵气、真情奉送给大地,也奉献给人们。c.当个性化为一种精
神,一份力量,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一种风度时,你能不快乐地接受并享有吗?
D.我们应当选取那些有益于我们思想、启迪我们智慧的书籍来读。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
多高尚的人谈话。”
13.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诗人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截然相反的两类人。一类人,虽生犹死;一类人,虽死犹生。这体现
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态度。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诗的前两句运用“兴”的手法,写了秋天水边的景色,营造出充满朦胧之美的艺术境界。
C.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
词的开篇用笔新巧,以燕子、梨花带出“新社”和“清明”,为后面描写人物风情做了铺垫。
D.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在艺
术表现上的最大的特色就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抒发诗人的情感。
14.下面的句子的朗读停顿表示“两个人都得跑”的意思的一项是()。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A.你跑不过他,也得跑。B.你跑不过,他也得跑。
C.你跑,不过他也得跑。
15.有些汉字非常奇妙,几个字经过组合后会成为一个新字.一个字中又可能含有其它字。仔细观察,
“器”字里面藏有多少个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A.5个B.6个C.7个D.最少8个
16.“鸿雁传书”的故事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史学家司马迁B.汉武帝刘彻
C-常胜将军霍去病D.不辱使命的苏武
1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一般说来,红、黄、绿„„等深色蔬菜中的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
B.“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人民的深情嘱托和殷切期望。
C.《自然》杂志刊登了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I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报告。
18.列括号中汉字部首正确的一组是()。
A.墙(土)部眉(目)部臧(戈)部欧(欠)部
B.串(l)部疑(矢)部含(口)部魁(鬼)部
C.句(勺)部头(、)部渠(氵)部肆(县)部
D.怠(心)部磨(广)部旧(1)部也(乙)部
19.为作家选择相应的文学作品:老舍()巴金()鲁迅()茅盾()
A.《子夜》B.《茶馆》
C.《呐喊》D.《家》
20.下列诗句中的红并非表示“红色”的句是()。
A.千里莺啼绿映红B.半匹红绡一丈绫
C.风掣红旗冻不翻D.映日荷花别样红
21.《渔歌子》中“青箬笠,绿蓑衣”用()手法勾画出一副剪影垂钓图。
A.比喻B.拟人C.借喻D.借代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22.“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D.杜甫、杜牧、杜荀鹤
23.下列对作品、作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汤显祖,明代杂剧家,代表作为《牡丹亭》。
B.曹禺、夏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
C.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著有《鲁滨逊漂流记》。
D.《老人和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
24.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1)非经批准不能动用流动资金。(2)非得经过批准才能动用流动资金,、
B.(1)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的。(2)只有你去请,他才会来。
C.(l)这样的事,我何尝愿意做?(2)这样的事,我何尝不愿意做?
D.(1)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2)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
25.下面四句诗,不是表现友情的一句是()。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与其他项不同的是()。
A_毫无差别B.鬼使神差c.差之毫厘D.差强人意
27.“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群乌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出自陶渊明的诗作《读山海经》,这里
“孟夏”是指()。
A.农历四月B.农历五月c.农历六月D.农历七月
28.我国古代有众多才华横溢、风格独特的诗人,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下列
人物和称号对应正确的还有()。
A.诗鬼——李贺B.诗豪——白居易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c.诗魔——刘禹锡D.诗佛一王之涣
29.下面关于中国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A.文房四宝:笔、墨、纸、砚。B.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c.花中四君子:松、竹、梅、兰。D.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30.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年义务教育制度。
A.九B.十c.十一D.十二
三、判断题
1.“可”字的笔顺是:横、竖勾,竖、横折、横。()
2.汉语拼音pi'ro(皮袄)中的(’)叫隔音符号,如果没有它,就变成了piao(漂)了。
()
3.“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这里,“船”指的是船只。()
4.在“金壁辉煌、走头无路、香味四溢、秉烛夜游”这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
5.“内乱、勒令、流落、邻里”这组词语的声母完全相同。()
6.依据《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的声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7.“人生有限,知识无穷”,这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8.“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
直上重霄九。”这个句子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
9.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
字法》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10.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是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西班牙文。()
11.《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标准》将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再划分为两个等次,其中
最高水平和最低等级水平分别为一级甲等和三级乙等。()
12.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13.现代汉语有十大方言区,即官话方言区(北方方言区)、晋语区、吴语区、徽语区、赣语区、湘语
区、闽语区、粤语区、平话语区和客家话区。()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14.广告中不得单独使用汉语拼音。广告中如需使用汉语拼音时,应当正确、规范,并与规范汉字同时
使用。()
15.汉字的规范书写行款为横写由左至右,竖写由右至左。()
16.1986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语委《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
混乱现象的请示》,从此,“二简字”被停止使用。()
17.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就是不收学费。()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5年9月10日起开始施行。()
19.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
龄是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20.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
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
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承担责任。()
2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时间为2006年9月1日。
2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2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2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25.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2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论语》。()
27.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28.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孔子。()
29.学生是教育的主人。()
30.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在于教书育人。()
四、论述题。
1.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
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
由民主的气氛洋溢在这个空间。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你会怎么做?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2.有一回,斯霞老师让小朋友写日记。有个小朋友这样写:“昨天,有个法国阿姨到我们学校里来参
观。法国阿姨是女的,我们请她坐小汽车。”斯霞老师改到这篇日记,不禁笑了,提起红笔正想把“法
国阿姨是女的”这句划掉,转念一想:孩子唯恐别人不知道阿姨是女的,这正是孩子的天真、幼稚之处。
既然这样,就不必苛求他们。斯霞老师觉得,只要他们不说“法国阿姨是男的”,留在文中没有什么关
系。
你如何评价这个教学片段?
3.选编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
文打点基础。有位老师据此给《学弈》定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l)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
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请你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年段特点,评价一下她制定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是否恰当?你能设计哪
些教学环节落实这些教学目标,要体现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方式。
4.-位教师教《小镇的早晨》一文时,在帮助学生概括了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三个特点后,布
置了一次小练笔:仿照《小镇的早晨》的写法,以《校园的早晨》为题来进行写作,写出校园早晨的特
点。要求每个学生写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中四人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动手之
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校园早晨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请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进行评
述。
5.于永正老师执教《全神贯注》这篇课文时,一位学生读课文,一连三遍也未读正确,孩子急了,无
所适从。于老师亲切鼓励他:“记住,第三遍读错了,还有第四遍,第五遍,不
要慌,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读好!”老师热情的鼓励让学生有了信心,第七遍,学生终于将一段课文读
通顺了。结课时,这位学生撰写了这样一句名言:“只要全神贯注地读课文,一定能成功!”让听课的
老师都非常感动。从教学评价的角度,说说这则案例给我们哪些启示?
6.一位教师在执教《落花生》一课,学到父亲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时,组织
学生开展了一次题目为“你更喜欢谁”的辩论。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情绪高涨,“花生派”和“桃子
石榴派”针锋相对,结果“不但对别人有用,而且讲体面”的
观点占了上风,“花生派”的神情甚是尴尬。请谈谈你对以上教学片段的看法。
7.这是一位老师执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
师:请从“苹果树”上摘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树。)
学生纷纷争抢“苹果”。(共10个字,没摘到字的同学又回到座位上)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师:老师帮助你们贴到黑板上。(要贴的位置过高)
生:“做操”贴到哪儿好呢?(还剩一个词语)
师:大家一起看一看,贴到哪儿好呢?
生:贴在下边好!
生:贴在题目旁边。
生:„„
师:还是贴在中间好一些。(教师把字贴在小露珠、小鸟、小蜜蜂画中间,形成环行板书)
师:请把自己摘的苹果上的字领大家读一读。(学生依次领读词语)
你是怎样看待以上教学设计?请发表你的观点。
8.这是一堂口语交际课《春天来了》。课始,老师出示春姑娘的神秘礼物袋,告诉孩子们,找到春天
的小朋友,春姑娘都有神秘礼物送出。孩子说春天,凡是说得有特点,想得独特,态度自信,善于倾听,
积极补充的,都可获得一件春姑娘的礼物——聪明伶俐的小燕子、粉红的海棠花、一片树叶、一朵月季、
一只蝴蝶、一只蜜蜂„„(都是用彩色纸剪的)。试从语文教学评价的角度,对本案例作评析。
9.-个学生说:“我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好学生。平时上课的时候,老师最喜欢点我发言,因为我书读
得多,想象力丰富,敢于说与众不同的东西。可一考试,老师就看不上我了。她常常教训我,考试的时
候不要自作聪明,要写自己有把握的答案。遇到什么“默写自己喜欢的成语啦、段落啦、古诗啦,选做
一个作文题呀”之类可以自由选择的题目,就要写简单的,自己有把握的,才不会出错。有一次默写成
语,我写的都是课外书上的,但出现了错别字,结果老师把我批评了一通,说这又不是上课,逞什么能,
冒什么险?听到这些,我心里真委屈。”请你对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予以分析。
10.某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我们的画》中设计了以下几组活动:
活动一:教师在课前把教室布置成刚刚举办过“二年级画展”的样子,让学生自由观赏,萌发办自己班
级画展的愿望。
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画,请小组里的伙伴对自己的画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
活动三:教师出示自己的画,进行示范介绍,请学生针对介绍和绘画作品提建议,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
子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画,好朋友要仔细倾听,认真评价。
活动四:以小组为单位,推选评委,带领大家评选“最受欢迎的画”,推荐参加班级画展,活动五:请
获奖同学发表获奖感言,其余学生当小记者采访。请从教和学的角度进行评价上述设计。
11.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l)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
(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
12.著名特级教师斯霞在教学“灭”字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里点燃一根蜡烛,
然后在杯口盖上一块玻璃,火渐渐熄灭了。试用恰当的教学理论来解释、分析这一教例。
13.于漪老师在教“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这句话时,一学生问“万万等于多少”,结果引来哄笑。
有学生说“万万就等于亿”。于老师随即追问:“既然如此,为什么用‘万万’而不用‘亿’?”沉默
了片刻,有学生认为,用“万万”听起来更响亮,而且“万万”
好像比“亿”多。他的回答又引来一片哄笑。但于老师当即予以肯定:“你实际上发现了汉语修辞中的
一个规律,字的重复可产生两个效果,一是听得清楚,二是强调数量多。”这时,大家都用钦佩的目光
看着那两个学生。请就此教学片段谈谈你的认识。
14.一位语文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了以下造句:
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
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
丢——上街时,我把爸爸丢了。
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老师不假思索就把这些句子打了叉,理由是不符合人们的表达习惯。
请你从教学评价的角度说说对此的看法。
15.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是这样教“蚯„蚓”两个字的:“蚯蚓是条虫,所以是虫字旁。它生活在土
里,所以虫旁加个‘丘’;它没有脚,所以不能写成‘兵’字。蚯蚓的身体弯弯曲曲,像一张弓,有时
候很直,像一条直线,所以‘蚓’字是虫字旁加个‘引’。”她教“攀”字时,是这样让学生记住的:
“山上有许多树木,攀字有两个t木,字;树上有许多枝枝丫桠,两个木字之间有两个‘×x’;用‘大
手,一攀就上去了。”
请从识字教学的角度谈谈对这则案例的看法。
16.《妈妈的爱》教学片段:
师:(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刚才这首歌里唱的是什么?
生:有妈妈的孩子很幸福。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师:(板书:妈妈)孩子们,你们能带着妈妈的爱来读一读这个词吗?
(学生纷纷带着亲切、深情、甜美的感情读。)
师:有一位小朋友,他把妈妈的爱写成一首小诗,想一想读?学生翻书,迫不及待地想读。)
师:咱们是第一次读课文,得注意点什么?
生: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做上记号,问老师和同学。
师:那同学们用心去读读这首诗吧!
问题:这是开课时的一个教学片段,说说这样的设计好在哪里?
17.蒋军晶老师执教《月光曲》。开课先听写词语:传说、谱写、盲姑娘„„随着听写,老师引导学生体
会了传说、谱写、清幽在文本中的意思,然后请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个传说。
生:这是一个传说,因为他谱写《月光曲》时借着清幽的月光。被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而感染,没有蜡
烛,月光是清幽的,这也是贝多芬当时的心情,所以他按动了琴键,让思绪跟着月光飞扬,创下了这首
不朽的月曲——《月光曲》。
师:说得真不错,他强调了《月光曲》形成的原因和当时的情境,谁愿意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讲一讲。
生:贝多芬被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所感动,于是按动了琴键,创作了这首《月光曲》。问题:蒋军晶老
师上课伊始的听写词语与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两次要求学生说这个故事,在落实语文课程的什么目
标?
18.《菜园里》教学片段:
生:老师,为什么前面的词语中有西红柿,而后面的儿歌却没有出现西红柿?师:(抓住创编儿歌的有
利时机及时引导)请你也来编一句。
生:西红柿红红圆又圆。
生:西红柿红红戴绿帽子。
师:这些小朋友真棒!能抓住西红柿的颜色、形状来创编儿歌。每个小朋友都能用自己手中自带的蔬菜
来试编儿歌吗?(四人小组合作创编后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朋友最勇敢,第一个来创编。
生:空心菜空空像管子。
生:花菜黄黄像朵花。
生:青椒绿绿像灯笼。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生:豌豆弯弯像小船。„„
阅读这个教学片段,说说这位老师的做法好在哪里?
19.《一粒种子》教学片段: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生字,请每个小组自由选择要学习的生字。
A小组:我们学习的是“声音”的“声”。
生:“声”的声母是“sh”,韵母是“eng”,请大家跟我读。
生:“声”是上下结构,上面是战士的“士”,请大家不要写成“土”,下面是尾巴的“巴”,最后一
笔改成撇。请大家跟我书空。
生:我来组词。声,声音。
生:我能用“声”说一句话,小丽的歌声真好听。
(教师表扬该组学得不错,正要发给“小奖杯”,其他组同学马上“激动”地站起来——)
生:我补充!字形要记得牢,也可以用笔画笔顺记。
生:还可以组词:风声、雨声、声母。
生:我还会用“声”说一句话——一粒种子在泥土里听见春天的脚步声。(师生自发鼓掌。)
师:你们补充得很好,不过老师希望你们在给别人提建议时,要注意礼貌,用上“我希望„„”“我认为
„„”好吗?(学生点头,乐意接受建议。)
说说你欣赏这位教师的哪些做法,为什么?
20.一位老师在辅导低年级学生写字的过程中,设计了如下练习。
(l)老师带领孩子玩一种类似于“反口令”的游戏认识田字格。老师说“左上格”,小朋友在“右下格”
点一下;老师说“横中线”,小朋友就在“竖中线”上点一下„„用田字格
练字,是为了便于把握字的间架结构。练字的时候,须时时想着田字格。这个游戏强化了小朋友对田字
格的认识。
(2)和孩子一起写怪字。小朋友练写学过的字时,常常埋着头按既成习惯写,写来写去都是老样子,达
不到练习笔画和结构的目的。老师编出一些怪字来,让他们仿写。这样,他们不得不抬头来认真看,看
准每笔的形态、位置和走向。
请你对这写字过程中的两个练习进行评析。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附参考答案:
-、1.《诗经》风雅2.《中庸》《孟子》3.书数4.《离骚》5.陶渊明6.李白杜甫7.李白8.诗
佛9.王维10.《行路难》11.边塞高适1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13.韩愈、柳宗元、
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14.《史记》《汉书》
15.婉约派豪放派16.《三国演义》《水浒传》17.关羽18.《红楼梦》19.《聊斋志异》20.《牡丹
亭》21.《狂人日记》22.新月派23.《背影》《骆驼祥子》《沉沦》2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5.巴
尔扎克26.《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27.《巴黎圣母院》28.亚米契斯29.马
克·吐温30.《家》、《春》、《秋》31.《新青年》32.隋190533.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34.中
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35.42236.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7.沈
括38.萨拉热窝39.贵州黔40.2354241.月球42.蒸汽机43.大西洋44.基因工程45.阿基米
德46.恭公47.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48.上海——海上蜜
蜂——
蜂蜜牛奶——奶牛49.-50.c
二、.A12.
20.A2I.D22.B23.C25
24.C25.D26.B27.A28.A29.C30.A
三、1.错。应该是:横、竖、横折、横、竖勾。2.对。3.错。而是“衣襟”的意思。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了当时八位著名的诗人,其中一段专门写李白的醉态。据说,唐玄宗想亲自
召见,李白先生仍然保持一副牛哄哄的高人派头儿。所谓“不上船”,并非不登龙舟,而是敞开衣襟,
连扣子都不系。《康熙字典》里明确记载:“衣领曰船”,“或言衣襟为船”。4.错,应为:金碧辉
煌走投无路5.错。内乱的“内”声母为“n”。6.错。没有入声。7.对。8.错。应为“双关”。9.对。
10.对。11.对。12.对。13.对。14.对。15.对。16.对。17.错。不收学费和杂费。18.错.1994
年19.对。20.错。由寄宿学校承担。21.对。22.错。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
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23.错。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但是教育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
阶段学校产生以后的产物。24.错。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
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
效果。25.错。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识活动。26.错。出自韩愈的《师说》27.错。全面发展的教
育理论。28.错。孟子29.错。主体30.错。引导启迪
四、论述题
1.(1)“喜欢哪段就学哪段”的做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充分体现对学生自主权的关注,注重学生的个人
感受,培养个性化阅读。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2)忽视了老师的引导,没有目标的
流于形式的读书使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3)对于课堂上的换座位朗读的方法也不值得提
倡。课堂教学要有秩序,如果体现自主要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那就得不偿失。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2.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斯霞老师待孩子十分宽容。她不是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而是蹲下来从孩
子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事物,给了孩子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能快乐地成长。
3.我认为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是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第一个目标可以通过学生的自
主学习来达到。第二个目标可以通过多层次的读来达成。第三个目标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这篇文言文揭示的道理比较浅显,只要读通了就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因此,老师把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参考注释来读懂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本课的难点很恰当。
我在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落实这些教学目标:(l)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体
现自主学习)(2)教师范读(提示读出节奏)。(3)指名读,小组合作读。(个体读与同伴互助结合)(4)
结合注释,疏通文义,懂得道理。(5)合作背诵,积累语言
4.(1)本案例中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2)内容的选择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3)既
有明确的分工,又重视团体的合作。(4)重视合作方法的指导。
5.这些案例使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评价学生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时得到这样的启示:(l)教师要学会倾听;
(2)教师要学会商量;(3)教师要学会宽容。
6.本案例中的教师试图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作用,激发阅读欲望,提倡个性解读。但老师没有发
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导致课堂的僵局。教师对文本价值引导不得力,建议从了解怍者的写作背景引导
学生体会文本内涵。
7.(1)这个识字游戏看似活跃的“自主”,其结果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虚假的,是华而不实的。即使是
参与活动的学生也不过随意抢摘一个而已,匆匆而过,期间又有多少思考与选择呢?摘抢后的支配权还
在教师手中(2)自主学习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有较多的实践机会。在此基
础上的自主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8.这样的评价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形式给孩子美好的遐想,既激发了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欲望,又给
学生美的享受,还再一次凸现春天景物的特点,自然贴切,生动有效。
9.该教师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法单一。过分注重与分数相关的考试技巧,忽视学生的综合素养,抹
杀了个体潜能;注重结果,忽视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种传统的不科学的评价使学生丧
失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10.(1)选择贴近学生的话题,激发了学生交际的欲望;(2)学生充分发挥了交际主体作用;(3)教师在
示范中指导倾听、表达、应对等方法,引导学生大方、文明地交往,提高
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4)教学层层推进,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得到了多个回合口语交际的训练,在实
践中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11.(l)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2)忽视了学生的朗
读、吟诵和背诵。(3)学科间的整合设计看上去形式多样,气氛活跃,但实质上只是使课堂变得热闹而
已,对诗歌的学习理解并没有很大的帮助,丧失了语文味。
12.(l)利用会意字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字义,识记字形。(2)形象生动的直观演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13.(l)于老师及时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合理、恰当地利用问题或“错误”,集中学生注意
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2)对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两位学生,于老师巧妙地寻求
答案的“合理性”,及时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3)于老师具有扎实
的汉语言文字功底,从容应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意外”,因学定教,顺学而导,收到了良好的教
学效果。
14.这位教师的评价不正确,将会扼杀了学生美妙的想象力。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基
本特征体现为多元化评价,这无疑能给更多学生的发展创设新平台。从以上四个造句,看出这个学生想
象丰富,表达有个性,应受到鼓励和关注。
15.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斯霞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字的形体特征,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语言,生动、
形象、有效地实施了识字和写字教学。
1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教师播放优美的歌曲,营造了爱的氛围,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妈妈”一词,不仅为学习本首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还激起了他们读书的欲望。让学生带着任务读书,
教学才有实效。
17.蒋老师的课关注了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听写词语并讲解在课文中的意思,是将学习生字
词与回忆课文内容、读懂课文内容相结合,听写词语为整体把握内容做了铺垫;后面两次“说这个传说”,
是在从整体上把握这个故事,第二次比第一次简练,其实是在对学生进行概括训练,这是在引导学生经
历概括主要内容的过程。
18.在这个教学案例中,老师运用让学生编儿歌的方式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
学生的知识储备得到了实际应用,教学方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19.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欣赏的是老师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小老师的形式,给学生学习和
发展的空间,激发了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老师运用了激励机制,并给出了为学
生所乐于接受的建议。
20.这位老师采用游戏的方式教小朋友认识田字格,使看似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在认识
田字格教学环节,应用此游戏教学能较好达成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字环节则不适合再做此
游戏,易让学生混淆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学生一起写怪字,不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不予提倡。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题库(2011-12-2721:30:48)转载▼标签:鏉傝皥
知识素养
选择题
()1.《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毕业生应达到的阅读总量是()字。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A.25万B.40万C.100万D.145万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粗犷(ɡuǎnɡ)狙(zǔ)击鳞次栉(zhì)比战战兢兢(jīnɡ)
B.欺侮(wǔ)租赁(lìn)刚愎(bì)自用恪(kè)尽职守
C.泥泞(nìnɡ)湖泊(pō)苦心孤诣(yì)惟妙惟肖(xiāo)
D.浸渍(zì)提(tí)防引吭(hánɡ)高歌一叶扁(piān)舟
()3.臼字的笔顺是()。
(A)撇、竖、横折、点、点、横
(B)撇、竖、横折、横、横、横
(C)撇、竖、横、横折、横、横
()4.下面有三组词语,请选择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
(A)①心照不喧②相儒以沫③杯盘朗籍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B)①心照不宣②相濡以沫③杯盘狼藉
(C)①心照不喧②相濡以沫③杯盘狼籍
()5.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请选择出下面不是边塞诗派的诗人。
(A)王昌龄(B)贺知章(C)高适(D)岑参
()6.以下作品中有一部不是出自《安徒生童话》的,它是()。
(A)白雪公主(B)一颗小豌豆(C)丑小鸭(D)坚定的锡兵
()7.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他一生留下许多传世之作,下列作品中哪一幅
不是达芬奇的作品?
(A)《岩间圣母》(B)《最后的晚餐》(C)《向日葵》(D)《蒙娜丽莎》
()8.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2周年,是香港回归祖国______周年,是澳门回归祖国______周年。
(A)1212(B)1414(C)1214(D)1412
()9.《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所称未成年人是指()的公民。
(A)未满十四周岁(B)八到十八周岁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C)未满十六周岁(D)未满十八周岁
()10.我国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素质教育B.创新教育C.八年制义务教育D.九年制义务教育
()11.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A.人类与自然B.发现的时代C.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2.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传说中的年是_____。
(A)一种怪兽(B)一座古城的名子
(C)某一个君王的称号(D)一种植物
答案:
1.D2.B3.C4.B5.B6.A7.C8.D9.D10.D11.C12.A
简答题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1、我国有哪几个直辖市,哪几个特别行政区?
4个直辖市分别是(括弧中为简称):北京市(京)、天津市(津)、上海市(沪或申)、重庆市
(渝)。
2个特别行政区分别是(括弧中为简称):香港特别行政区(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2、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请你谈谈对这一提法的理解和看法。
使语文课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本色,又要做到扎实有效,真正体现高效低耗。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请你谈谈对这基本性质的理解,以及如何在语文教
学中体现这一性质特点。
“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
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工具性”除了“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外,还应包括是收集、处理信息的工具,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工具,
甚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其具体的范畴。应是“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
等语文能力。“人文性”,就是说语文教学不能只是纯粹的语文知识的传授,我们可以从语文课程的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特点出发,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的充分挖掘,找出课文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引导学生对其正确感
受和思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发展健康个性。
4、我国一位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请你结合语文新课程,谈谈对这句话的
理解与看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一种能力,不等老师教,
自己能阅读。”
首先就肯定了“教”的功能性和必要性,即“教”是手段,是途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是,教
师决不是机械呆板地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训练学生独立
思考的本领,即“不需要教”是目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5、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指什么?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指什么?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
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7、语文课程的五大领域指什么?
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8.唐宋八大家为都有谁。
(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9.填写古诗文名句
(1)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身无彩凤双飞翼,_心有灵犀一点通___________________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假如下面课文的主人公也被评为感动××十大人物,请任选一个,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颁奖词。
(10分)
黄继光哈尔威船长钱学森桑娜董存瑞
诸葛亮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廉颇居里夫人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示例]
获奖人:袁隆平(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时,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
下时,却仍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
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获奖人:
颁奖词:
概括出人物的生平的事迹和人生价值,要求高度概括、言简意赅、语言准确、生动优美、意蕴丰富、评
价中肯。
朗读
1、三年下《趵突泉》(片段)
沿着小溪往南走,就来到趵突泉公园。一个开阔的泉池,差不多是见方的,占了大半个公园。池里的水
清极了,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
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
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要是冬天来玩就更好了,池面腾起一片又白又轻的热气,在深绿色
的水藻上飘荡着,会把你引进一种神秘的境界。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有的不断地冒泡,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
有的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有的半天冒出一个气
泡,那些气泡比较大,大多扁扁的,一边往上升一边摇晃,碰着水面就碎了。在阳光照射下,大大小小
的水泡五光十色,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
2、四年下《海上日出》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天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
亮。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的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的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
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云霞,完全跳出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
的亮光。
有时候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太阳升起来。人看不见它。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
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紫色或者红色。这时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
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3、二年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4、五年下《我们去看海》
我们去看海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走啊,一起走,我们去看海
海风已吹进我们的心中
耳边已响起潮声澎湃
走啊,去看海,海是我们的梦
海的胸怀如此的宽大
海的家园如此的富足
海是我们的另一个家
看见海,就像走进了宝库
我们在海的怀抱里跳跃
歌声笑声溅起鲜亮的花朵
海在我们的怀抱里欢笑
潮起潮落都有动听的歌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去看海,一路唱着热情的歌曲
看到海,有读不完的生命启迪
6、六年下《为学》[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
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
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书写:鲸鱼莱茵贪婪轮廓飘渺巩固绮丽弧线
寻觅茅屋韵味霹雳讹诈瞩目贡献辉煌
我们国旗游泳农村春天座位诊断碧绿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剪刀猴子化验功课道理非常事业湿润
彩霞模范普通咆哮玫瑰崎岖沸腾恍惚
哆嗦募捐优雅幽静幼稚氛围赏赐嫉妒
疲惫酝酿繁华喉咙嘹亮疏远残酷嘀咕
梳理黎明经典蓬勃抒情震撼承诺跋涉
拘束寓言舞蹈和谐运输经营敬重盼望
展翅后悔支持港湾赞美坚持艰难喜欢
(题库三)
文学常识
一、李香君是下面哪本著作中的人物()
A《西厢记》B《牡丹亭》C《长生殿》D《桃花扇》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答案:D李香君血溅桃花扇
二、下面哪个是《水浒传》中的人物()
A柳湘莲B罗刹女C顾大嫂D蒋干
答案:C顾大嫂,外号母大虫
三、“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诗人()的诗。
A.歌德B.雪莱C.泰戈尔D.艾青
答案:雪莱
四、填空题: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在天愿作比翼鸟,()。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山重水复疑无路,()。
苟利国家生死以,()。
答案: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的《长恨歌》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苟利国家生死以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五、“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的观点
A庄子B孔子C孟子D老子
答案:孟子
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的是()名楼
A岳阳楼B滕王阁C黄鹤楼
答案:滕王阁
七、选出下面不是唐宋八大家的诗人()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A韩愈B苏洵C王安石D杜牧
答案:杜牧
八、古时候高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人是【】
A.李白B.李商隐C.苏轼D.陶渊明
答案:李白
九、古诗名句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②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③《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答案:1.劝君更尽一杯酒2.山色空濛雨亦奇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十、请将下列诗人与其雅称相对。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诗圣杜甫
诗鬼王维
诗佛李贺
诗神白居易
诗魔苏轼
答案: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佛王维,诗神苏轼,诗魔白居易
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
位的肯定.
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
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诗神--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拼音文字
一、列三组词语中,每个字都是翘舌声母的是()组。
A.成人、手术、暂时、展示B.师生、战术、顺畅、生产
C.神州、注释、珠算、申诉
答案:B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二、下面画横线的字读音错误的是()
A.追本溯sù源B.自怨自艾yì
C.心广体胖pàngD.博闻强识zhì
答案:C心广体胖pán
三、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挺而走险向隅而泣B.脍灸人口揣揣不安
C.病入膏盲万马齐音D.草菅人命瞻前顾后
答案:D
四、列3组词中,轻声和不轻声的意义不同的是()。
A.学生B.西瓜C.运气
答案:C
五、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A、(1)非经批准不能动用流动资金。(2)非得经过批准才能动用流动资金。
B、(1)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的。(2)除非你去请,他是不会来的。
C、(1)这样的事,我何尝愿意做?(2)这样的事,我何尝不愿意做?
D、(1)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2)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
答案:C
七、请把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个选出来。()
(A)痉孪(B)罗嗦(C)迁徙
答案:C痉挛啰嗦
八、下列3组词语中,儿化和不儿化的意义不同的是()。
A.上班、上班儿B.火星、火星儿C.小孩、小孩儿
答案:B
八、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A.由简趋繁B.由繁趋简C.表音化
答案:B
九、"蜻、郊、园、芬"都采用了()的造字方法。
A.象形B.形声C.指事D.会意
答案:B
十、"她唱得真好啊!""啊"在此处应当读作()。
A.a(啊)(呀)(哇)
答案:C
1、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a、o、e、i、ü、ê的,读作“呀”(ya)。快去找他啊(tāya)!你
去说啊(shuōyq)!今天好热啊(rèya)!你可要拿定主意啊(yìya)!我来买些鱼啊
(yúya)!赶紧向他道谢啊(xièya)!
2、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u(包括ao、iao)的,读作“哇”(wa)。你在哪里住啊(zhùwa)?
他人挺好啊(hǎowa)!口气可真不小啊(xiǎowa)!
3、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的,读作“哪”(na)。早晨的空气多清新啊(xīnna)!多好
的人啊(rénna)!你猜得真准啊(zhǔnna)!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4、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g的,读作“啊”(nga)。这幅图真漂亮啊(liàngnga)!注意
听啊(tīngnga)!最近太忙啊(mángnga)!
5、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的-i(前)的,读作“啊”(za);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的-(后)的,
读作“啊”(ra)。今天来回几次啊(cìza)!你有什么事啊(shìra)!你怎么撕了
一地纸啊(zhǐra)!掌握“啊”的变读规律,并不需要一一硬记,只要将前一个音节顺势连读“a”
(像念声母与韵母拼音一样,其间不要停顿)自然就会念出“a”的变音来。用汉语拼音拼写音节
时,“啊”仍写作a,不必写出音变情况。
案例解析
一、1、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
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
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这个空间。
作为教师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怎么办?
答:这种现象确实非常的普遍。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化阅读。
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标。学
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着。上面的案例,忽视了老师引导的功能。学生作为
学习者,他们的认知要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路逐渐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
状态。
引导学生的读,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之前,交给学生问题,
要读出什么,读懂什么,还要明确地说明怎样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些基础上,学生可以有
自己的学习习惯。
对于课堂上的换座位朗读,我个人认为值得商榷。课堂教学要注意课堂秩序,如果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
价,那是得不偿失。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二、一位老师在批改学生的造句时,发现如下句子。
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
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
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
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
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老师不假思索就把这些句子打“×”,理由是句式不符合人的语言表达习惯。
你怎样看待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如果是你该处理?
答:我不禁要为这位学生叫屈。可以看得出这个孩子非常富有童真,句子充满了童趣。小学低段的教学
要注意培养孩子表达的兴趣,乐于表达的习惯。特别是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应该得到保护,案例中的老师
的做法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我想,我会给这个孩子一个优,并且在班级上给予表扬,表扬他造句的
生动,想象力的丰富。
三、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
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
评述要点:
优点:(1)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2)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3)加强了各学科课程
资源的整合。
不足:投影使用时机过早,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
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
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
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五、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
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
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
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
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
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六、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他
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
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分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
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
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七、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
么?符合什么规律?
[分析]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八、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
答题?
[分析]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
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
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九、请你对下面案例作简要分析。(10分)
《滥竿充数》教学接近尾声,教师再次要求学生对南郭先生进行评价。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表达了一个
与众不同的观点:“我觉得南郭先生其实也很聪明的。”教师感到有些意外,情不自禁地追问了一句:
“为什么?”“南郭先生虽然不会吹竽,但吹竽的动作装得像模像样,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被人发觉,不
是很聪明吗?”教师表扬道:“听你这么说,老师也觉得有些道理。谁还赞同这种看法呢?”“南郭先生
很会利用机会,他看准了齐宣王喜欢听大伙儿合奏的机会。混了进去,很聪明。”“南郭先生很知趣,
一看齐湣王的爱好同他父亲不一样,喜欢听独奏,就非常及时地离开了,避免了出洋相。”“南郭先生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知道自己的底细,还能顾全大局,不争着出风头。”教师若有所思地回答:“想不到同学们有这么独特
的理解,让老师也觉得耳目一新!”于是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聪明”两字,学生就接受了“南郭先生
很聪明”的结论。
案例:缺乏有效引领,导致学生无所适从。虽然课程标准中倡导“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对同一篇文章允许作出不同的解释,然而,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情趣和价值取向,特别是寓
言这种文体,更具有强烈的哲理性、教育性。《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把它解读为赞扬南郭先生聪
明过人显然有违编者及文本的本意,与课文主旨背道而驰。这并非是创新文本,超越文本,而是曲解文
本,游离文本,是—种负效的,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
十、一位教师在执教《落花生》一课,学到父亲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时,组
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题目为“你更喜欢谁”的辩论。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情绪高涨,“花生派”和“桃
子石榴派”针锋相对,结果“不但对别人有用,而且讲体面”的观点占了上风,“花生派”的神情甚是
尴尬。
请谈谈你对以上教学片段的看法。
评析:该教学片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虽然在课堂上体现了学生的多元感悟,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与感受,但忽略了该论题与文本追求的价值是否一致。阅读教学以一、二个有争议的论题作为研读专题,
让学生深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寻找依据,并运用口头语言以说服或驳倒对方的观点,这种研究性阅
读确实具有训练学生思维及表达能力的作用。但教师应在此过程中做好引导与点拨,以防学生在辩论过
程中游离于文本之外。如果这种辩论将课文所赋予的价值取向丢弃了,那就得不偿失了。对于学生的独
特体验我们应该尊重、理解但应以不违背文本与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
生,但绝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基本常识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一、北岳恒山位于我国()省
A.山东;??B.陕西;?C.山西;D.湖南。
答案:C
二、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是:()
A.天山;?B.祈连山;?C.秦岭;D.大行山。
答案:C
三、文革中,被称为“四人帮”的反革命集团是()
A、江青、姚文元、陈伯达、张春桥。
B、林彪、江青、王洪文、张春桥。
C、江青、王洪文、姚文元、张春桥。
答案:C
四、白金汉宫位于以下哪个国家?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A俄罗斯B法国C意大利D英国
答案:D
五、填出下列网络新词的意思
杯具()围脖()拍砖()
杯具,原指盛水的器具,后因与“悲剧”一词谐音,成为网络流行语,词性多变:可作形容词,名词等
等。不少年轻人在网络上甚至生活中都常常用“杯具”来代替“悲剧”,形容人、事、物。随着网络语
言的流传,更出现了“人生是张茶几,上面放满了杯具”等“箴言”。
2009年新出现的词语,意思是在微型博客上更新日志等内容,因为微型博客简称微博,所以有人戏称“围
脖”。把更新叫做“织围脖”。最早应该见于新浪微博。
拍砖的初衷是提出反对的看法,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说白了就是谁也不服谁的文字体现
七、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A.人类与自然B.发现的时代
C.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答案:C
八、以下那个不属于四书、五经()
A论语B孟子C周易D左传
答案:D
九、以下那个不属于六艺()
A礼B书C棋D射
答案:C
十、安徒生是()人
A法国B丹麦C意大利D瑞典
答案:B
课标考核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目标要求可有8个字来概括,这就是: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
答案:具体明确,文从字顺
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四种语文能力,它们是:()能力、
()能力、()能力、()能力。
答案: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三、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毕业生应达到的阅读总量是【】
A.25万B.40万C.100万D.145万
答案:D一段5万,二段40万,三段100万,合计145万
四、《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请你从下面选出正
确的答案。()
(A)教师与学生(B)学生与学生
(C)学生、教师、文本(D)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
答案:C
五、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
答案:C
课标规定: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
受汉字形体美。
六、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答案:B)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
七、阅读教学过程是:(答案: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八、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答案:A)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语交际课中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九、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
点是: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六、语文学科的基本理念是()多选题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B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答案:ABCD
3下列成语分别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鱼贯而入(比喻
一手遮天(夸张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钱塘湖春行
5“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是郭沫若对小说《聊斋志异》的评价。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
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二、选择题。
5下面作品中不是黄蓓佳所作的一组是(C
A《今天我是升旗手》
《小船小船》
B《我要做好孩子》
《飘来的狗儿》
C《我和我的影子》张之路《山羊不吃天堂草》曹文轩2
D《亲亲我的妈妈》
《你是我的宝贝》
6其著作被誉为“获得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教育家是(B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7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
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2006年8月24日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将“九大行星”改正为“八大行星”,被
排除的大行星是(C
A土星B、天王星C冥王星D海王星
9、“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说明了教学工作具有(C)
A、长期性B、示范性C、创造性D、连续性
10、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A)和(B)。
A、孔子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孟子
三、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6分)
1、“哀兵必胜,侵略者必将遭到可耻的失败。”“哀”在本句中是“悲痛、悲哀”的意思。(×)
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句话强调了创作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
(√)
3、《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指出,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500字。250(×)
4、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
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5、《课标》规定,第二学段“习作”的要求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
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
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
6、“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老舍鲁迅对司马迁《史记》的评价。(×)
7、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8、当今世界最著名、学术声望最高的奖是诺贝尔奖,设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
和平和经济学等奖项。没有数学(×)
四、连线题。
1、《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茶花女》————小仲马
《童年》————高尔基
《罗密欧与未丽叶》————莎士比亚2、
卧薪尝胆————勾践
高山流水————俞伯牙
鞠躬尽瘁————诸葛亮
暗渡陈仓————刘邦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五、简答题
1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
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所列的10条,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如
果达到了这10条要求,就应该认为“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
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
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
用,满足国家现代化生产的基本要求,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完
美人格的塑造这两者的矛盾张力中寻求一种平衡。这是对《语文教学大纲》的历史性超越。
3新课程关于教学的建议是什么?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5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六、分析题。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观察插图,看看司马迁正在——
生:司马迁正在专心致志地写《史记》
师: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他的动作、神态是怎样的?
生:司马迁一手按住竹简,一手紧握毛笔,认认真真地写着。
师: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我一定要写完这本史书,完成父亲的遗愿。
师:大家能不能更具体地想象一下司马迁是怎么样写《史记》的吗?
生:司马迁在昏暗的油灯下聚精会神地写着写着,他是那样的认真。
师:想象很不错啊!
生:夜深人静,窗外寒风呼啸,司马迁不由自主地缩了缩脖子,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而是搓了搓手,
继续埋头苦写。
师:你说得更具体了。你们知道司马迁这样忘我的工作是为什么吗?生:他要完成父亲的遗愿。
生:他要用实际行动来洗刷自己身受的耻辱。生:他在想:我的死要有价值,要比泰山还要重。生:
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自暴自弃。师:从你们的发言中,可以证明你们已经读到的司马迁
的内心世界了,已经会读书了,真棒!这时,你想对司马迁说些什么呢?生:司马迁,你是我学习的
榜样!生:司马迁,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生:司马迁,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
案例分析:教者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司马迁这个人物的动作、
神态、内心活动,引导学生触及司马迁的内心世界,并顺势要求学生与人物“对话”,表达了对司马迁
的敬仰之情。我认为教者这样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让他们意识到人活着,就要活得
有意义,不能只考虑一己私利,而要追求生命的价值。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的真正意义所在。事实证明,教学效果是不错的,
让学生由表及里,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住了人物形象。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
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的终身
学习和发展。3、“识”“写”要求分开是语文课程标准设定识字写字学习目标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4、综合性学习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5、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6、《语文教学二十韵》是著名
教育家叶圣陶的作品。7、“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8、王崧舟老师认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
教师的诗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远大
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神性。
9、朱永新先生主持新教育实验,以一切人的发展为宗旨,是基于人文培养的素质教育,是着眼精神成
长的生活教育。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主要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的进行主题活动,如:办刊、演出、辩论、
诵会等。()
2、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第一学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课程标准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四个方面
共列出了28项目标。()
4、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时对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总的描述。()5、识字评价要考察
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
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
6、语文评价中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7、课标要求阅读教学应注意学生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8、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
母表》是课程标准关于“学会汉语拼音”之一。()9、口语交际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教学活
动主要应该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进行。()10、课程标准要求1-9年级合计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
篇,其中1-6年级80篇,7-9年级160篇。()
1.×2、√3、×4、√5、√6、√7、√8、√9、×10、×
四.案例分析
三年级语文《掌声》教学片断
片断一:揭示课题
师:看老师板书课题,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写字,踏踏实实地做人,“声”字要注意上横长,下横短。看
了课题你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生:这篇课文中发生了什么事生:是谁给谁掌声
师:大家会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老师巡视,随机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出示生字、词投影,指名让学生读,随机正音师:初读课文后
你解决了课前提出的哪些问题
生:同学们给英子送去了掌声,使英子发生了变化。生:掌声是同学们送给残疾女孩英子的。师:
初读课文时,英子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们勇跃发言
师:在读书时,英子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的印象,但我们说话要有理有据,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为自
己的发言寻找根据。生大声朗读课文
师:有声地朗读有利于交流感情,无声地默读才有利于思考。请大家再默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想,英子
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看哪个词能更准确地概括出此时英子的心情生齐说:忧郁。
师: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将词语理解得更准确。
师:熟读精思,必知其义。你要想体会文章的内涵就一定要精心地去读去想。片断二:引深课题
师:在课文当中我们把爱化作了一阵掌声,其实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世界里。在生活中有许多
平凡的小事,仔细想想哪些小事中蕴含着爱生:爱就是借给同学一块橡皮。生:爱就是扶起摔倒的
小朋友。……
师出示捐款、献血等图片并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学生纷纷站起来发表对爱的理解
出示一首关于爱的小诗和学生在音乐声中一齐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就是爱的创造者,你们将会用语言,用行动将这首诗写得更美)
师:这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出示青年志愿者图片,无论爱怎样表达,让我们永远记住一句话:只
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记住这双大手,把你的手给别人,把你的爱给别人,让我
们懂得爱,珍惜爱。
生在音乐声中齐读: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案例:这节课在教材的处理、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上,推敲得都比较到位。老师个人素质较高,这是
本节课成功的关键。语文课就应该重点围绕语文的听、读、说、写、正音、字词等展开我们的教学。这
节课上,老师让学生自读自悟,一步步引导,课改理念体现得非常好。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很得当,
突出地表现在读书上。老师明确教给学生认真读书的方法:朗读利于感情的交流,默读更利于认真地思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考。最后投影上打出“熟读精思,其义自见”八个字,非常好。点拨比较及时、到位,体现了教师的主
导作用。比如,老师板书课题时强调写“声”时应注意下横短,上面是个“士”,这个点拨恰到好处,
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的
功底。这节课还较好地处理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文和道的结合做得比较好。黑板上一个大大的
“爱”不空洞,它是通过教学渗透给学生的,引出来的“爱”自然而然,学生们受到的感染、熏陶也是
潜移默化的,而不是强加给他们的。
建议:应思考一节好课如何才能到常讲常新,课堂上学生主体性有些欠缺,今后在如何调动体学生的积
极性方面再下点功夫。)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07:43: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29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