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及其作用-
1212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05年岁末,中国为全而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订下
了时间表:西部农村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从认识论角度看,它表
明D
A.个人和社会具有一致性B.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
用
C.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
D.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
进
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实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
都可以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效果,
又可以节约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从认识论角度看,上
述事实说明(B)
A、有些认识不需要经过实践就可以获得B、实践的发展提供
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
C、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科学实验将越来越不重
要了
3、“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
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B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是实践的惟一来源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4、漫画“君子动口不动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5、邓小平理论是一种鲜活的理论,富于创造性的理论。
邓小平曾经谦虚地说,要说我自己有什么理论创新或者
贡献之类的话,我只是将人民群众的创造加以概括罢了。上
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D
A.认识总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B.只有杰出人物才能把感性
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C.科学理论是我们实践的行动指南D.科学理论从实践中来,
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6、“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句话强调的是B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7、我国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为8848.1
3米,国家测绘局于2005年10月9日公布了地球最高峰——
珠峰新“身高”为8844.43米。本次珠峰测量由于采用
了新技术,因此测量精度和准确度大大高于1975年的那次测
量。这体现了:D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B.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准确。D.实践是认识发展
的根本动力
8、2005年10月26日,辽宁省黑山县死亡鸡8940只,初诊
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事发后,辽宁省立即采集病料送国家
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进行确诊。11月3日,确诊为禽流感。从
“疑似”一一“采集病料”一一“确诊”的过程中可知A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
获得正确理性认识的关键
C•收集了感性材料就可以获得理性认识D.认识的根本
目的是为了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
9、宋代的庄绰在《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
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
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
月孚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俟蚁人中,则持之而去,谓之
养柑蚁。”老百姓利用蚂蚁治虫的事实说明(A)
①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③生产实践的规模受历史条件制约④生产实践中获得的认识
都是真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中国审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文人对艺术创作有许多精
辟的论述。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
“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C)
A、认识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认识来源于实践D、认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1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
也。”这段话说明了(D)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
性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07:27: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28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