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原⽂、翻译、赏析
过零丁洋原⽂、翻译、赏析1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
⼭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
⼈⽣⾃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翻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仕历尽千⾟万苦,如今战⽕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
国家危在旦⼣似那狂风中的柳絮,⾃⼰⼀⽣的坎坷如⾬中浮萍漂泊⽆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陷元虏⾃此孤苦⽆依。
⾃古以来,⼈终不免⼀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注释
遭逢:遭遇。起⼀经,因为精通⼀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起⽤作官。⽂天祥⼆⼗岁考中状
元。
⼲⼽:指抗元战争。
寥落:荒凉冷落。⼀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共四年。
絮:柳絮。
萍:浮萍。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
伤惨重,妻⼦⼉⼥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零丁:孤苦⽆依的样⼦。
丹⼼:红⼼,⽐喻忠⼼。
汗青:同汗⽵,史册。古代⽤简写字,先⽤⽕烤⼲其中的⽔分,⼲后易写⽽且不受⾍蛀,也称汗
青。
主旨
这⾸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叹⾃⾝,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句却由
悲⽽壮、由郁⽽扬,迸发出“⼈⽣⾃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
的⽓势、⾼亢的语调显⽰了诗⼈的民族⽓节和舍⽣取义的⽣死观。
赏析⼀
过零丁洋原⽂、翻译、赏析
⾸联中“起⼀经”当指天祥⼆⼗岁中进⼠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公元1275,宋恭
帝赵?的年号),起兵勤王,⾄祥兴元年(公元1278,南宋卫王赵昺的年号)被俘,恰好四个年头。此
⾃叙⽣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世”和“勤王”,⼀说个⼈出处,⼀说国家危亡,两件⼤事。唐
宋时期,作为知识分⼦要想保家卫国,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天祥遇难时,⾐带中留有
个⾃赞⽂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今⽽后,庶⼏⽆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起的。圣⼈著作就
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
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实质上是连结在⼀起的。⼲⼽寥落⼀作⼲⼽落落,意思相
近。《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很少,这⾥所讲情况正合史实。
颔联还是从国家和个⼈两⽅⾯展开和深⼊加以铺叙。宋朝⾃临安弃守,恭帝赵?被俘,事实上已经
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军民⾃动组织起来抵抗。⽂天祥、张世杰等⼈拥⽴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
死,陆秀夫复⽴⼋岁的赵昺建⾏宫于崖⼭,各处流亡。⽤⼭河破碎形容这种局⾯,加上说“风飘絮”,更
加的形象⽣动。这时⽂天祥母亲被俘,妻妾被囚,⼤⼉丧亡,真似⽔上浮萍,⽆依⽆附了。
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情,昔⽇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
⼈,⾃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滩之⼀,⽔流湍急,令⼈惊恐,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相
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零丁洋在今⼴东省
珠江15⾥外的崖⼭外⾯,现名伶丁洋,⽂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
两者均亲⾝经历。⼀⾝为战将,⼀为阶下囚。故作战将,⾯对强⼤敌⼈,恐不能完成守⼟复国的使命,
惶恐不安。⽽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这⾥“风飘絮”、“⾬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
前景物,信⼿拈来,对仗⼯整,出语⾃然,⽽形象⽣动,流露出⼀腔悲愤和盈握⾎泪。
尾联笔势⼀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绕
梁。全诗格调,顿然⼀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以磅
礴的⽓势、⾼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节和舍⾝取义的⽣死观。诚然⽂天祥把做诗与做
⼈,诗格与⼈格,浑然⼀体。千秋绝唱,情调⾼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数志⼠仁⼈为正义事业英勇
献⾝。
创作背景
这⾸诗当作于宋祥兴⼆年(公元1279年)。公元宋祥兴元年(1278年),⽂天祥在⼴东海丰北五
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被押解⾄崖⼭后,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
的张世杰、陆秀夫等⼈,⽂天祥出⽰此诗以明志。
思想感情
“丹⼼”是指⾚红炽热的⼼,⼀般以“碧⾎丹⼼”来形容为国尽忠的⼈。
“汗青”是指历史典籍。古时在未有纸的发明之前,要记录军国⼤事,便只能刻写在⽵简之上;但必须
先⽤⽕把⽵简中的⽔分蒸发出来,这样才⽅便刻写,并可防⾍蛀;后⼈据此引申,把记载历史的典籍统
称为“汗青”。
“⼈⽣⾃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古往今来,⼈难免⼀死,为拯救祖国⽽
死,⼀⽚衷⼼将永垂史册。
岳飞、⽂天祥、史可法等同均是为国为民⽽肯抛头颅、洒热⾎的烈⼠,其壮烈情怀均与这两句诗的
诗意吻合,那到底这两句诗是谁⼈⼿笔呢?
南宋末年,⽂天祥在⼴东兵败被元军俘虏,并被带往北⽅囚禁,途中经过零丁洋,便写了《过零丁
洋》这⾸诗来抒发国破家亡的抑郁。此诗的下半阙如下: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体现了他的⾼风亮节,以及舍⾝取义的⼈⽣观,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精
神。
其后,⽂天祥始终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慷慨赴义!
赏析⼆
这是⼀⾸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世。意在暗⽰⾃⼰是久经磨炼,⽆论什么艰难困苦
都⽆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我度过了四年。把个⼈命运和国家兴亡联
系在⼀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两个⽅⾯,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联对仗⼯
整,⽐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坎坷的经历,万般痛
苦煎熬着诗⼈的情怀,使其⾔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诗⼈因国
家覆灭和⼰遭危难⽽颤栗的痛苦⼼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
意思是,⾃古以来,⼈⽣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照耀在史册上就⾏了。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是诗⼈⽤⾃⼰的鲜⾎和⽣命谱写的⼀曲理想⼈⽣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
壮,浩然正⽓贯长虹,确是⼀⾸动天地、泣⿁神的伟⼤爱国主义诗篇。
赏析三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作者在⾯临⽣死关头,回忆⼀⽣,感慨万千。他抓住了两件⼤
事,⼀是以明经⼊仕,⼆是「勤王」。以此两端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境。"⼲
⼽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下兵,但像⽂天祥那样⾼举义旗为国捐
躯者寥寥⽆⼏。作者⽤"⼲⼽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如果说⾸联是从纵的⽅⾯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渲染。"⼭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
打萍",作者⽤凄凉的⾃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把⾃⼰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
紧紧的联系在⼀起亡国孤⾂有如⽆根的浮萍漂泊在⽔上,⽆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作者再
在"萍"上著"⾬打"⼆字,就更显凄苦。这"⾝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争和坎坷不平的⼀⽣。
本联对仗⼯整,⽐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怆然!
五六句紧承前意,进⼀步渲染⽣发。景炎⼆年(1277),⽂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
滩⼀带撤退到福建汀州。当时前临⼤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
虑、最惶恐不安的事情。⽽今军队溃败,⾝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联特别
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彩的地名⾃然相对,⽽⼜被作者运⽤来表现他昨⽇的"惶
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哀怨之情汇聚为⾼潮,⽽尾联却⼀笔宕
开:“⼈⽣⾃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以磅礴的⽓势、⾼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节
和舍⾝取义的⽣死观。结尾的⾼妙,致使全篇由悲⽽壮,由郁⽽扬,形成⼀曲千古不朽的壮歌。本句中
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节。
后世影响
《过零丁洋》为⽓贯长虹、启迪后世的名篇,尤以“⼈⽣⾃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影响了⼀代
⼜⼀代爱国志⼠和⼴⼤民众。⾃“五四运动”以来到抗⽇战争,在中国本⼟,在南洋和海外各地,⽆论是
⽂学创作、戏剧演出、歌曲传唱中,经常可以看到《过零丁洋》等篇,激励民族情愫的呐喊。对后世志
⼠仁⼈的节操,⽂学上的挚情⽂采都有深刻的启发和⼴远的影响。
赏析四
宋末年,⽂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汀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的宋军,他写
下了这⾸诗。诗⼈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风亮节和⼤义凛然的英雄⽓概。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诗⼈回顾⾃⼰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因科举⽽蒙朝廷重⽤,
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
⼏近灭亡。“⼭河破碎风飘絮,⾝世沉浮⾬打萍。”破碎的⼭河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就像⾬打
浮萍。国家的灾难、个⼈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喻句中,意思是国家和个⼈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诗⼈也曾为⾃⼰的命运惶恐忧虑,⽽今
途经零丁洋⼜怎能不感叹⾃⼰的孤苦伶仃,⽆⼒挽救国家。“⼈⽣⾃古谁⽆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古
以来,⼈世间谁能免于⼀死?只求留下⼀颗⾚胆忠⼼,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
⽓,表现出舍⽣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过零丁洋原⽂、翻译、赏析2
原⽂: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
⼭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
⼈⽣⾃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译⽂
春天的江潮⽔势浩荡,与⼤海连成⼀⽚,⼀轮明⽉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起涌出来。
⽉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所有地⽅的春江都有明亮的⽉光。
江⽔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的原野流淌,⽉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如霜,所以霜飞⽆从觉察。洲上的⽩沙和⽉⾊融合在⼀起,看不分明。
江⽔、天空成⼀⾊,没有⼀点微⼩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轮孤⽉⾼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最初看见⽉亮,江上的⽉亮哪⼀年最初照耀着⼈?
⼈⽣⼀代代地⽆穷⽆尽,只有江上的⽉亮⼀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亮等待着什么⼈,只见长江不断地⼀直运输着流⽔。
游⼦像⼀⽚⽩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今晚坐着⼩船在漂流?什么地⽅有⼈在明⽉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光,应该照耀着离⼈的梳妆台。
⽉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照在她的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我希望随着⽉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不能飞出⽆边的⽉光;⽉照江⾯,鱼龙在⽔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句写⽉光之清澈⽆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半⾃⼰还不能回家。
江⽔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潭上的⽉亮⼜要西落。
斜⽉慢慢下沉,藏在海雾⾥,碣⽯与潇湘的离⼈距离⽆限遥远。
不知有⼏⼈能趁着⽉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注释
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
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不透明的⼩冰粒。形容⽉光下春花晶莹洁⽩。
流霜:飞霜,古⼈以为霜和雪⼀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喻⽉光皎洁,⽉⾊
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汀(tīng):沙滩。
纤尘:微细的灰尘。
⽉轮:指⽉亮,因为⽉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轮。
穷已:穷尽。
江⽉年年只相似:另⼀种版本为“江⽉年年望相似”。
但见:只见、仅见。
悠悠:渺茫、深远。
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泛指游⼦所在的地⽅。
浦上:⽔边。
扁⾈⼦:飘荡江湖的游⼦。扁⾈,⼩⾈。
明⽉楼:⽉夜下的闺楼。这⾥指闺中思妇。
⽉徘徊:指⽉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不胜其相思之苦。
离⼈:此处指思妇。
妆镜台:梳妆台。
⽟户:形容楼阁华丽,以⽟⽯镶嵌。
捣⾐砧(zhēn):捣⾐⽯、捶布⽯。
相闻:互通⾳信。
逐:追随。
⽉华:⽉光。
⽂:同“纹”。
闲潭:幽静的⽔潭。
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洛阳⽅⾔是当时的标准国语,斜在洛阳⽅⾔中就读作xiá)。
潇湘:湘江与潇⽔。
碣(jié)⽯、潇湘:⼀南⼀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望。
⽆限路:极⾔离⼈相距之远。
乘⽉:趁着⽉光。
摇情:激荡情思,犹⾔牵情。
赏析:
南宋末年,⽂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汀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的宋军,他
写下了这⾸诗。诗⼈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风亮节和⼤义凛然的英雄⽓概。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诗⼈回顾⾃⼰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因科举⽽蒙朝廷重⽤,
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
⼏近灭亡。“⼭河破碎风飘絮,⾝世沉浮⾬打萍。”破碎的⼭河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就像⾬打
浮萍。国家的灾难、个⼈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喻句中,意思是国家和个⼈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诗⼈也曾为⾃⼰的命运惶恐忧虑,⽽今
途经零丁洋⼜怎能不感叹⾃⼰的孤苦伶仃,⽆⼒挽救国家。“⼈⽣⾃古谁⽆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古
以来,⼈世间谁能免于⼀死?只求留下⼀颗⾚胆忠⼼,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
⽓,表现出舍⽣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过零丁洋原⽂、翻译、赏析3
过零丁洋原⽂: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
⼭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
⼈⽣⾃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翻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仕历尽⾟苦,如今战⽕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恰如狂风中的柳絮,⾃⼰⼀⽣的坎坷如⾬中浮萍漂泊⽆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今依然惶恐,零丁洋⾝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古以来有谁能够长⽣不死?我要留⼀⽚爱国的丹⼼映照史册。
过零丁洋鉴赏
赏析:
南宋末年,⽂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汀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的宋军,他
写下了这⾸诗。诗⼈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风亮节和⼤义凛然的英雄⽓概。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诗⼈回顾⾃⼰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因科举⽽蒙朝廷重⽤,
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
⼏近灭亡。“⼭河破碎风飘絮,⾝世沉浮⾬打萍。”破碎的⼭河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就像⾬打
浮萍。国家的灾难、个⼈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喻句中,意思是国家和个⼈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诗⼈也曾为⾃⼰的命运惶恐忧虑,⽽今
途经零丁洋⼜怎能不感叹⾃⼰的孤苦伶仃,⽆⼒挽救国家。“⼈⽣⾃古谁⽆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古
以来,⼈世间谁能免于⼀死?只求留下⼀颗⾚胆忠⼼,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
⽓,表现出舍⽣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过零丁洋原⽂、翻译、赏析4
朝代:宋代
作者:⽂天祥
原⽂: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
⼭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
⼈⽣⾃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注释及译⽂
译⽂⼀
我⼀⽣的⾟苦遭遇,都开始于⼀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岁⽉,
祖国的⼤好河⼭在敌⼈的侵略下⽀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
⾃⼰的⾝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
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今还让⼈惶恐⼼惊;
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陷敌⼿,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的孤苦伶仃。
⾃古⼈⽣在世,谁没有⼀死呢?
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诚之⼼光照青史吧!
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仕历尽⾟苦,
如今战⽕消协已熬过了四年。
国家危在旦⼣恰如风中纷飞的柳絮,
个⼈⾝世遭遇好似骤⾬⾥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古以来有谁能够长⽣不死?
我要留⼀⽚爱国的忠⼼映照史册。
译⽂三
艰苦的⽣活经历是从读书做官开始的,
以薄弱的兵⼒与元军苦战了四年。
⼤宋江⼭⽀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
⾃⼰⼀⽣时起时落,如同⽔中被⾬打的浮萍。
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中的惶恐,
⽽今在零丁洋上慨叹孤苦零丁。
⾃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
留下这颗⾚诚的⼼光照史册。
译⽂四
(⼈教版语⽂⼋下第25课翻译)
我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仕做官。
在频繁的抗元战⽃中已度过四年。
⼤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
我⼀⽣坎坷,如⾬中浮萍漂泊⽆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古以来,⼈都不免⼀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注释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
起⼀经:因精通某⼀经籍⽽通过科举考试得官。⽂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第⼀名
状元。
⼲⼽寥(liáo)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两种兵
器,这⾥代指战争。寥落,荒凉冷落。南宋亡于1279年,此时已⽆⼒反抗。
四周星:四年。从德祐元年(1275)正⽉起兵抗元⾄被俘恰是四年。
风飘絮:运⽤⽐喻的修辞⼿法,形容国势如柳絮。
⾬打萍:⽐喻⾃⼰⾝世坎坷,如同⾬中浮萍,漂泊⽆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赣江,⽔流湍急,极为险恶,为赣江⼗⼋滩之⼀。宋瑞宗景炎⼆年
(1277),⽂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零丁洋:即“伶仃洋”,现在⼴东省中⼭市南的珠江⼝。⽂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
⽉被元军所俘,囚于洋的战船中,次年正⽉,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逼迫⽂天祥招降坚守崖⼭的
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天祥写了这⾸诗。
零丁:孤苦⽆依的样⼦。
留取丹⼼照汗青:留取⾚胆忠⼼,永远在历史中放光。
丹⼼:红⼼,⽐喻忠⼼。
汗青:古代在⽵简上写字,先以⽕炙烤⽵⽚,以防⾍蛀。因⽵⽚⽔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
也做杀青。这⾥特指史册。
鉴赏⼀
⾸联“⾟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起⼀经”当指天祥⼆⼗岁中进⼠说的,四周星即四年。
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此⾃叙⽣平,思今
忆昔。从时间说,拈出“⼊世”和“勤王”,⼀关个⼈出处,⼀关国家危亡,两件⼤事,⼀⽚忠⼼。唐宋时
期,⼀个⼈要想替国家做出⼀番事业,必须⼊仕,要⼊仕,作为知识分⼦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
读经,⽂天祥遇难时,⾐带中留有个⾃赞⽂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今⽽后,庶⼏⽆愧”,就是把
这两件事拴在⼀起的。圣⼈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实
质上是连结在⼀起的。⼲⼽寥落⼀作⼲⼽落落,意思相近。《后汉书·耿弁传》“落落难合”注云:“落落
犹疏阔也。”疏阔即稀疏、疏散,与寥落义同。《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很少,这⾥所
讲情况正合史实。
颔联接着说“⼭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两⽅⾯展开和深⼊加以铺叙。
宋朝⾃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军民⾃动组织起来抵抗。⽂天
祥、张世杰等⼈拥⽴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死,陆秀夫复⽴⼋岁的赵昺建⾏宫于崖⼭,各处流亡,⽤
⼭河破碎形容这种局⾯,加上说“风飘絮”,形象⽣动,⽽⼼情沉郁。这时⽂天祥⾃⼰⽼母被俘,妻妾被
囚,⼤⼉丧亡,真像⽔上浮萍,⽆依⽆附,景象凄凉。
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情,昔⽇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
⼈,⾃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滩之⼀,⽔流湍急,令⼈惊恐,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相
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零丁洋在今⼴东省
珠江15⾥外的崖⼭外⾯,现名伶丁洋,⽂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
两者均亲⾝经历。⼀⾝为战将,⼀为阶下囚。故作战将,⾯对强⼤敌⼈,恐不能完成守⼟复国的使命,
惶恐不安。⽽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这⾥“风飘絮”、“⾬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
前景物,信⼿拈来,对仗⼯整,出语⾃然,⽽形象⽣动,流露出⼀腔悲愤和盈握⾎泪。
尾联笔势⼀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绕
梁。全诗格调,顿然⼀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让⾚
诚的⼼如⼀团⽕,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照字,显⽰光芒四射,英⽓逼⼈。据说张弘范
看到⽂天祥这⾸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好诗!”诚然⽂天祥把做诗与做⼈,诗格与⼈
格,浑然⼀体。千秋绝唱,情调⾼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数志⼠仁⼈为正义事业英勇献⾝。
过零丁洋原⽂、翻译、赏析5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
⼭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
⼈⽣⾃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宋代·⽂天祥《过零丁洋》
注释及译⽂
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仕历尽千⾟万苦,如今战⽕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
国家危在旦⼣似那狂风中的柳絮,⾃⼰⼀⽣的坎坷如⾬中浮萍,漂泊⽆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陷元虏⾃此孤苦⽆依。
⾃古以来,⼈终不免⼀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注释
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东省珠江⼝外。1278年底,⽂天祥率军在⼴东五坡岭与元军激
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遭逢:遭遇。起⼀经,因为精通⼀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起⽤作官。⽂天祥⼆⼗岁考中状
元。
⼲⼽: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天祥从1275年起
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共四年。
絮:柳絮。
萍:浮萍。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
伤惨重,妻⼦⼉⼥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零丁:孤苦⽆依的样⼦。
丹⼼:红⼼,⽐喻忠⼼。
汗青:同汗⽵,史册。古代⽤简写字,先⽤⽕烤⼲其中的⽔分,⼲后易写⽽且不受⾍蛀,也称汗
青。
赏析⼀
此诗前⼆句,诗年回顾平⽣;中间四句紧承“⼲⼽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
句是作者对⾃⾝命运的⼀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风亮节,
以及舍⽣取义的年⽣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表现。
“⾟苦遭逢起⼀经,⼲⼽句落四周星。”中“起⼀经”当指天祥⼆⼗岁中进⼠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
祥于德祐元年(公元1275,宋恭帝赵加的年号),起兵勤王,⾄祥兴元年(公元1278,南宋卫王赵昺
的年号)被俘,恰好四个年头。此⾃叙⽣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世”和“勤王”,⼀说个年出
处,⼀说国家危亡,两件⼤事。唐宋时期,作为知识分⼦要想保家卫国,必须通过科举的选,的选就得
读经,⽂天祥遇难时,⾐带中留有个⾃赞⽂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今⽽后,庶⼏⽆愧”,就是把
这两件事拴在⼀起的。圣年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
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实质上是连结在⼀起的。⼲⼽句落⼀作⼲⼽落落,意思相
近。《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年很少,这⾥所讲情况正合史实。
“⼭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年两⽅⾯展开和深⼊加以铺叙。宋朝⾃临安
弃守,恭帝赵加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军民⾃动组织起来抵抗。⽂天祥、张世杰等
年拥⽴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死,陆秀夫复⽴⼋岁的赵昺建⾏宫于崖⼭,各处流亡。⽤⼭河破碎形容
这种局⾯,加上说“风飘絮”,更加的形象⽣动。这时⽂天祥母亲被俘,妻妾被囚,⼤⼉丧亡,真似⽔上
浮萍,⽆依⽆附了。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情,昔⽇惶恐滩边,忧国忧
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年,⾃叹丁仃。皇恐滩是赣江⼗⼋滩之⼀,⽔流湍急,令年惊恐,
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相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天祥起兵勤
王时曾路过这⾥。零丁洋在今⼴东省珠江15⾥外的崖⼭外⾯,现名丁丁洋,⽂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
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经历。⼀⾝为战将,⼀为阶下囚。故作战将,⾯对强⼤
敌年,恐不能完成守⼟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作为阶下囚,孤苦丁仃,只有⼀年。这⾥“风飘絮”、
“⾬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拈来,对仗⼯整,出语⾃然,⽽形象⽣动,流露出⼀
腔悲愤和盈握⾎泪。
“年⽣⾃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笔势⼀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
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绕梁。全诗格调,顿然⼀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年⽣⾃
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以磅礴的⽓势、⾼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节和舍⾝取义
的⽣死观。诚然⽂天祥把做诗与做年,诗格与年格,浑然⼀体。千秋绝唱,情调⾼昂,激励和感召古往
今来⽆数志⼠仁年为正义事业英勇献⾝。
过零丁洋原⽂、翻译、赏析6
过零丁洋
朝代:宋代
作者:⽂天祥
原⽂: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
⼭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
⼈⽣⾃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翻译:
我⼀⽣的⾟苦遭遇,都开始于⼀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岁⽉,
祖国的⼤好河⼭在敌⼈的侵略下⽀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的⾝世遭遇也动荡不
安,就像暴⾬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
流、严峻的形势,⾄今还让⼈惶恐⼼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陷敌⼿,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
中,只能悲叹⾃⼰的孤苦伶仃。⾃古⼈⽣在世,谁没有⼀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
颗⾚诚之⼼光照青史吧!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仕历尽⾟苦,如今战⽕消协已熬过了四年。国家危在旦⼣恰如风中纷飞的柳
絮,个⼈⾝世遭遇好似骤⾬⾥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今依然惶恐,零丁洋⾝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
丁。⾃古以来有谁能够长⽣不死?我要留⼀⽚爱国的忠⼼映照史册。
艰苦的⽣活经历是从读书做官开始的,以薄弱的兵⼒与元军苦战了四年。⼤宋江⼭⽀离破碎,像那
被风吹散的柳絮,⾃⼰⼀⽣时起时落,如同⽔中被⾬打的浮萍。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中的惶恐,⽽今
在零丁洋上慨叹孤苦零丁。⾃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留下这颗⾚诚的⼼光照史册。
(⼈教版语⽂⼋下第25课翻译)我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仕做官。在频繁
的抗元战⽃中已度过四年。⼤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我⼀⽣坎坷,如⾬中浮萍漂泊⽆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今依然惶恐,零丁洋⾝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古以来,⼈都不免⼀死,但死得
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注释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经:因精通某⼀经籍⽽通过科举考试得官。⽂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
(1256)以进⼠第⼀名状元。⼲⼽寥(liáo)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
接近尾声。⼲⼽,两种兵器,这⾥代指战争。寥落,荒凉冷落。南宋亡于1279年,此时已⽆⼒反抗。
四周星:四年。从德祐元年(1275)正⽉起兵抗元⾄被俘恰是四年。风飘絮:运⽤⽐喻的修辞⼿法,
形容国势如柳絮。⾬打萍:⽐喻⾃⼰⾝世坎坷,如同⾬中浮萍,漂泊⽆根,时起时沉。惶恐滩:在今江
西万安赣江,⽔流湍急,极为险恶,为赣江⼗⼋滩之⼀。宋瑞宗景炎⼆年(1277),⽂天祥在江西空
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零丁洋:即“伶仃洋”,现在⼴东省中⼭市南的珠江⼝。⽂天祥于宋末帝赵
昺祥兴元年(1278)⼗⼆⽉被元军所俘,囚于洋的战船中,次年正⽉,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
逼迫⽂天祥招降坚守崖⼭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天祥写了这⾸诗。零丁:孤苦⽆依的样⼦。留取
丹⼼照汗青:留取⾚胆忠⼼,永远在历史中放光。丹⼼:红⼼,⽐喻忠⼼。汗青:古代在⽵简上写字,
先以⽕炙烤⽵⽚,以防⾍蛀。因⽵⽚⽔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也做杀青。这⾥特指史册。
赏析:
这⾸诗是⽂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作。⼀⼆句诗⼈回顾平⽣,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仕
和兵败⼀⾸⼀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
处于风⾬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对这种巨变,诗⼈想到的却不
是个⼈的出路和前途,⽽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扭转局⾯。同时,也为
⾃⼰的孤⽴⽆援感到格外痛⼼。我们从字⾥⾏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责、⾃叹相交织的
苍凉⼼绪。末⼆句则是⾝陷敌⼿的⽂天祥对⾃⾝命运的⼀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的感慨、遗恨
平添了⼀种悲壮激昂的⼒量和底⽓,表现出独特的崇⾼美。这既是诗⼈⼈格魅⼒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
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之处远远超出了语⾔⽂字的范围。
过零丁洋原⽂、翻译、赏析7
过零丁洋
⽂天祥〔宋代〕
原⽂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
⼭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
⼈⽣⾃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仕历尽千⾟万苦,如今战⽕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国家危在旦⼣似那狂
风中的柳絮,⾃⼰⼀⽣的坎坷如⾬中浮萍,漂泊⽆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今依然惶恐,可
叹我零丁洋⾥⾝陷元虏⾃此孤苦⽆依。⾃古以来,⼈终不免⼀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
秋,青史留名。
注释
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东省珠江⼝外。1278年底,⽂天祥率军在⼴东五坡岭与元军激
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遭逢:遇到朝廷选拔。起⼀经,因为精通⼀种经书,通过科举
考试⽽被朝廷起⽤作官。⽂天祥⼆⼗岁考中状元。⼲⼽: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共四年。絮:柳絮。萍:
浮萍。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
死伤惨重,妻⼦⼉⼥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零丁:孤苦⽆依的样⼦。丹⼼:红⼼,⽐喻
忠⼼。汗青:同汗⽵,史册。古代⽤简写字,先⽤⽕烤⼲其中的⽔分,⼲后易写⽽且不受⾍蛀,也称汗
青。
赏析⼀
此诗前⼆句,诗⼈回顾平⽣;中间四句紧承“认⼽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
句是作者对⾃⾝命运的⼀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风亮节,
以及舍⽣取⾄的⼈⽣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表现。
“⾟苦遭逢起⼀经,认⼽寥落四周星。”中“起⼀经”当指天祥⼆⼗岁中进⼠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
祥于德祐元年(公元1275,种恭帝赵?的年号),起兵勤王,⾄祥兴元年(公元1278,南种卫王赵昺
的年号)被俘,恰好四个年头。此⾃叙⽣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世”和“勤王”,⼀说个⼈出
处,⼀说国家危亡,两件⼤事。唐种时期,作为知识分⼦要想保家卫国,必须质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
读经,⽂天祥遇难时,⾐带中留有个⾃赞⽂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今⽽后,庶⼏⽆愧”,就是把
这两件事拴在⼀起的。圣⼈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
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实质上是连结在⼀起的。认⼽寥落⼀作认⼽落落,意思相
近。《种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很少,这⾥所讲情况正合史实。
“⼭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两⽅⾯展开和深⼊加以铺叙。种朝⾃临安
弃守,恭帝赵?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军民⾃动组织起来抵抗。⽂天祥、张世杰等
⼈拥⽴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死,陆秀夫复⽴⼋岁的赵昺建⾏宫于崖⼭,各处流亡。⽤⼭河破碎形容
这种局⾯,加上说“风飘絮”,更加的形象⽣动。这时⽂天祥母亲被俘,妻妾被囚,⼤⼉丧亡,真似⽔上
浮萍,⽆依⽆附了。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情,昔⽇惶恐滩边,忧国忧
民,东惶东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滩之⼀,⽔流湍急,令⼈惊恐,
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相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天祥起兵勤
王时曾路过这⾥。零丁洋在今⼴东省珠江15⾥外的崖⼭外⾯,现名伶丁洋,⽂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
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经历。⼀⾝为战将,⼀为阶下囚。故作战将,⾯对强⼤
敌⼈,恐不能完成守⼟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这⾥“风飘絮”、
“⾬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拈来,对仗⼯整,出语⾃然,⽽形象⽣动,流露出⼀
腔悲愤和盈握⾎泪。
“⼈⽣⾃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笔势⼀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
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绕梁。全诗格调,顿然⼀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
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以磅礴的⽓势、⾼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节和舍⾝取⾄
的⽣死观。东然⽂天祥把做诗与做⼈,诗格与⼈格,浑然⼀体。千秋绝唱,情调⾼昂,激励和感召古往
今来⽆数志⼠仁⼈为正⾄事业英勇献⾝。
思想感情
“历⼼”是指⾚红炽热的⼼,⼀般以“碧⾎历⼼”来形容为国尽忠的⼈。
“汗青”是指历史典籍。古时在未有纸的发明之前,要记录军国⼤事,便只能刻写在⽵简之上;但必须
先⽤⽕把⽵简中的⽔分蒸发出来,这样法⽅便刻写,并可防⾍蛀;后⼈据此引申,把记载历史的典籍统
称为“汗青”。
“⼈⽣⾃古谁⽆死,留取历⼼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古往今来,⼈难免⼀死,为拯救祖国⽽
死,⼀⽚衷⼼将永垂史册。
岳飞、⽂天祥、史可法等同均是为国为民⽽肯抛头颅、洒热⾎的烈⼠,其壮烈情怀均与这两句诗的
诗意吻合,那到底这两句诗是谁⼈⼿笔呢?
南宋末年,⽂天祥在⼴东兵败被元军俘虏,并被带往北⽅囚禁,途中经过零丁洋,便写了《过零丁
洋》这⾸诗来抒发国破家亡的抑郁。此诗的下半阙如下: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古谁⽆死,留取历⼼照汗青。”
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体现了他的⾼风亮节,以及舍⽣取义的⼈⽣观,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精
神。
其后,⽂天祥始终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慷慨赴义!
赏析⼆
这是⼀⾸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世。意在暗⽰⾃⼰是久经磨炼,⽆论什么艰难困苦
都⽆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我度过了四年。把个⼈命运和国家兴亡联
系在⼀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两个⽅⾯,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联对仗⼯
整,⽐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坎坷的经历,万般痛
苦煎熬着诗⼈的情怀,使其⾔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诗⼈因国
家覆灭和⼰遭危难⽽颤栗的痛苦⼼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
意思是,⾃古以来,⼈⽣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照耀在史册上就⾏了。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是诗⼈⽤⾃⼰的鲜⾎和⽣命谱写的⼀曲理想⼈⽣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
壮,浩然正⽓贯长虹,确是⼀⾸动天地、泣⿁神的伟⼤爱国主义诗篇。
赏析三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作者在⾯临⽣死关头,回忆⼀⽣,感慨万千。他抓住了两件⼤
事,⼀是以明经⼊仕,⼆是「勤王」。以此两端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境。"⼲
⼽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下兵,但像⽂天祥那样⾼举义旗为国捐
躯者寥寥⽆⼏。作者⽤"⼲⼽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如果说⾸联是从纵的⽅⾯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渲染。"⼭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
打萍",作者⽤凄凉的⾃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把⾃⼰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
紧紧的联系在⼀起亡国孤⾂有如⽆根的浮萍漂泊在⽔上,⽆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作者再
在"萍"上著"⾬打"⼆字,就更显凄苦。这"⾝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争和坎坷不平的⼀⽣。
本联对仗⼯整,⽐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怆然!
五六句紧承前意,进⼀步渲染⽣发。景炎⼆年(1277),⽂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
滩⼀带撤退到福建汀州。当时前临⼤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
虑、最惶恐不安的事情。⽽今军队溃败,⾝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联特别
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彩的地名⾃然相对,⽽⼜被作者运⽤来表现他昨⽇的"惶
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哀怨之情汇聚为⾼潮,⽽尾联却⼀笔宕
开:“⼈⽣⾃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以磅礴的⽓势、⾼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节
和舍⾝取义的⽣死观。结尾的⾼妙,致使全篇由悲⽽壮,由郁⽽扬,形成⼀曲千古不朽的壮歌。本句中
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节。
⽂天祥
⽂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字宋瑞,⾃号⽂⼭,浮休道⼈。汉族,吉州庐陵(今
江西吉安县)⼈,南宋末⼤⾂,⽂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官到右丞相兼枢密
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
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
洋》、《⽂⼭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歌》等作品。
过零丁洋原⽂、翻译、赏析8
赏析
《过零丁洋》是宋代⼤⾂⽂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句,诗⼈回顾平
⽣;中间四句紧承“⼲⼽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句是作者对⾃⾝命运的⼀种毫
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风亮节,以及舍⽣取义的⼈⽣观,是中
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表现。
《过零丁洋》翻译
《过零丁洋》
南宋⽂天祥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仕历尽⾟苦,
国家危在旦⼣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哪堪⾔说似骤⾬⾥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古以来有谁能够长⽣不死?
我要留⼀⽚爱国的丹⼼映照史册。
作者介绍
⽂天祥(1236—1282),字宋瑞,⼀字履善,号⽂⼭,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公元1256年
(宋理宗宝祐四年)举进⼠第⼀。公元1275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兵东下,于赣州组义军,⼊卫
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被拘,后脱逃⾄温州,转战于赣、闽、岭
等地,曾收复州县多处。公元1278年(宋末帝祥兴元年)兵败被俘,誓死不屈,就义于⼤都(今北
京)。能诗⽂,诗词多写其宁死不屈的决⼼。有《⽂⼭先⽣全集》。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04:16: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2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