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一个王一个玉

更新时间:2022-11-15 05:45:26 阅读: 评论:0

初二数学容易考到的题型-目中无人的意思


2022年11月15日发(作者:三爱三节手抄报)

泉州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王玉时代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历史学专业07级文博班

学生姓名施永朝学号070109049

指导教师曹显征职称副教授

完成日期2010年12月13日

教务处制

1

王玉时代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07文化与博物馆学070109049施永朝

指导教师曹显征副教授

【摘要】:我国玉器历史悠久,早在七八千年前的远古时代,先民就已经发现并开始使用玉,玉文化从此绵延数千

年。研究者依据玉器的不同影响层面及其文化内涵和特征,把它分为三个时代,即巫玉时代、王玉时代和民玉时代。本

文主要通过对“王”、“玉”、“权”三者之间联系的阐述,说明王玉时代玉及玉器和王权的关系。

【关键字】:文物学;中国玉器;王玉时代;王权

一、玉和玉器的出现

(一)玉的出现和使用

在我国古老的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就有“玉”字的出现。从文献记载可知,在古文字中,“‘玉’

字并没有一点,而是写成‘王’。和帝王的‘王’字共用一字,都是三横一竖。在解释其为玉时,称其

为‘石之美有五德者’,释其字形‘象三玉之连,其贯也’”[2]。即“玉”字像一根绳子,串着三块玉

石。

据考古资料记载,“在距今一万两千年左右的辽宁海城仙人洞出土有用绿色岫玉蛇纹石制作的石器”

[1],这说明了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开始有玉的出现和使用。

玉是人类在制造使用石器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并从石器中分离出来的。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

说:“石之美者,玉也。”即外表美观、色泽纯正的岩石。因其具有硬、美、润的特征,更被赋予了非同

一般的神性,这说明了玉器是由石器演进而来。

据文献记载,在原始社会就开始使用玉石做狩猎工具。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大量使用玉石加工制

成的器械。东汉袁康《越绝书》记载:“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宫室„„至黄帝

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3],就是指用玉或美石制成日常用具和生产工具,说明了

玉石已经成为先民们美化生活、美化自己的珍贵物品,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玉石

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

(二)玉器的制作及使用

随着石器制作技术的提高,玉石逐渐被制作成玉器。玉器的产生,是人类在原始美感的导引下,由

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最早的玉器产生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其一,质料上符合“美石”的要求;其二,在形体

上具备后代典型玉器的基本样式;其三,由于玉本身坚硬的特性决定了制玉必须使用特殊的制作方法,

而非一般制作石器技术所能完成。这些应是区分萌芽时期的玉器与石器的重要依据。[4]

玉器制造技术是在继承石器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0]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目前发现

的玉器,无一不是琢与磨的结晶。可以说,没有琢磨技术.也就不会有玉器的出现。独特的制作方法是

玉器与石器及其它工艺品相区别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判断是否为玉器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玉本身坚

硬的特性决定了制玉必须使用碾、钻等特殊的制作方法。

据考古挖掘出土材料可知,早在新时期时代晚期,石英砂、无齿镊、根钻和管钻已被用于制玉,人

们已经开始把玉石加工成为各种玉器。“1992年7月—10月,内蒙古考古工作队在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

乡隆洼村挖掘出了两件距今8200年的制作精美的作为耳饰的玉玦,应该是我国现在发现最早的玉器。”

[1]这说明了新石器时代,就有玉器的出现和使用。

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已经把玉器视作神灵的化身,并把它当作崇拜的对象。此时,玉器类型有玉工

具和兵器如斧、刀、戈,礼玉和装饰玉,如琼、壁、联、环等,另外还有—些动物雕刻。一般说,原始

2

社会的玉器平素无花,如“江苏武进县良渚文化墓葬中发现的一批玉壁,大小不等,青灰色玉料,壁面

都光素无纹。”[3]这与当时先民们见到的天空或者他们认为的“上天”是洁净无暇的有关。

如前所述,玉和玉器是不完全相同的,玉是未经雕琢的原材,玉器则为已经琢磨成型的器物,所谓

“玉不琢,不成器”即是此意。但相沿成俗的传统习惯是器玉同称,“玉”字包含了玉石和玉器两个方

面的概念。器玉同称,实际是由玉的特征决定的,在玉器美中,材质美是基础,《礼记》云:“大圭不琢,

美其质也”,有了材质美,才有造型美、纹饰美、工艺美。特定的器型还具有人文美。若一件玉器,是

次材琢磨,琢工再好,也够不上良玉。若是名贵玉材,即使雕工欠火,仍不失为一件宝器。战国时期卞

和献璞给楚王的故事,强调的就是玉的材质美。我们今天仍然承袭古人传统,亦器玉不分,如《故宫藏

玉图录》、《古玉新诠》、《古玉精英》等书中的玉字,则有玉与玉器两方面的概念。

二、玉器时代说

中国考古史上一直在研究和讨论着在新石器时代与铜器、铁器时代之间,是否存在“玉器时代”,

然而至今尚未达到共识。

我认为存在着一个“玉器时代”。我们知道,以往是以主要生产工具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准。按理说,

青铜时代应该是以青铜作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但是在中国青铜时代对青铜的使用,不是在生产工具

和生产技术方面,而是在宗族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本来青铜时代的青铜在一般意义上是指生产工具的

青铜而言,但在中国青铜时代的青铜器却是以礼器而存在的。可见,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物阐述中国历史

的进程是不够准确的。

同理可推,玉器时代的玉器显然不是生产工具,没有也不能直接作用于生产领域。但它是礼器。因

此,玉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标志相类同,二者均是以礼器作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确切的说,玉器时代应该是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出现的,它并不是按照石器时代以人类制造和使用

的主要工具来命名的,而是玉器代表着王权、神权,出现了大量的玉礼器。当然,也可能存在以玉为兵

的时期,古书上曾有记载,但是不详细,提到的书籍也不多,现代考古还没有印证。个别的实用玉兵器

还是有的,因为玉器比石器耐用,在新石器时代以石为兵的时候很可能使用个别的玉制兵器。玉器时代

延续到青铜时代以后还存在了很长时间。

玉器时代的存在,让我们不得不把玉器时代在文化影响层次上进行细化,即还可以细化为神玉时代、

王玉时代和民玉时代。其中,王玉时代约指夏商周时期到唐朝以前,这时的玉是王及贵族的专用器物;

民玉时代则是在唐朝之后,玉器逐渐世俗化,不再是王及贵族的专属品,开始成为普通百姓常用的吉祥

器物。

三、王玉时代的形成

(一)王与王权的产生

王,是由原始时代的巫或领袖演变而来的。“‘巫’在远古时代的社会组织中,由于辈分的原因而成

氏族的领袖。”[5]他们不仅主持着氏族的生产生活安排,同时也掌握着卜筮和祭祀的权力。巫因主持卜

筮和祭祀活动进而成为世俗中的王。

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促进私有制的出现。“个体劳动和私有制的产

生,促进了公社之间贫富分化悬殊,阶级分化开始萌芽。”[6]人类最早的阶级区分是在第一次社会大分

工后发生的社会大分裂中产生的,即主人和奴隶。随着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导致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权

力的产生。阶级化更明显,这些氏族逐渐演变为部落,巫就成为阶级的领导者,同时形成一套管理规制,

从而促进国家的形成,原始社会里的首领或巫在国家社会形态里就进一步升为王。

在《说文解字·王部》认为王者即“天下所归往也”。这就是说凡能够贯通天、地、人三者之人,

则天下归往,是人间帝王,即最高统治者。

3

王与巫的“则天”职能是重合。王字的写法,为三横一竖。三,在《易经》中指乾卦。“乾,八卦

之一,卦形是三,代表天。”丨,义“上下通也,引而上行,读若囟;引而下行,读若退。”向上天通报

民情并请示天意,向民众传达天意以决断地上人间的一切重大事务,这就是王。[5]而在远古时代,除了

王,在人神之间传达信息的人,还有巫。只是到了后来,巫逐渐被王所取代,巫也就不存在了。

玉、王字形相同绝非偶然巧合。在《说文解字》中都解释为“天地人参通”和“三玉之连”,皆是

指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两者关系奥妙,意味深远。它们两者在某种程度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力量和权威,

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象征着权力、地位、身份及财富。这种象征意义和王权是分不开的。

王权是伴随着王的产生而产生。在人类社会的集团化的形式以及集团规模不断扩大的政治进化过程

中,原低级的各社会集团既需要出类拔萃的领袖人物,同时集团首领也需要拥有一定支配力量来组织和

领导成员来有序发展并维护集团利益的,这种力量就是权。在夏时期各社会集团形成,初步形成了国家

的锥体,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王”,对社会集团进一步管理。因此,“王”的作用逐渐取代了“巫”。

“王”的权力最终取得了“巫”的权力,最终也就形成了王权。

王权就是王所掌握的权力。在国家阶级里,王权就是最高的权力,包括了国家社会阶级中的统治权、

祭祀权、战争权等各方面权力。这种权力是神降临于王身上的,任何人不可逾越,阶级成员都必须服从

于王的领导和统治。

(二)王玉时代的产生

玉器发展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开始逐渐脱离生产功能而向纯工艺转变。先民们就把玉器视作视

作崇拜的对象,权力与财富的象征,是神灵的化身,具有通天功能,具有超脱自然能与先祖神通的宝物。

巫通过主持卜筮和祭祀活动的权力,将玉器的使用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它就被广泛用作宗教祭

祀、礼仪、丧葬、佩用、军用等,这是和巫权是分不开的。巫还不断地对玉器进行神化,其地位也不断

上升。

当进入国家社会形态后,王取代了巫,王权取代了巫权。夏商周历代帝王为了更好维护自身统治,

在原有崇拜的基础上赋予玉器更深刻的政治、礼制、财富、文化等含义。从而使玉器的使用和祭祀及国

家礼仪紧密联结,玉器开始逐渐走下神坛而成为王侯贵族的专用品,它最终就成为政治权力和国家政治

的象征。王玉时代也就随之形成。

在王玉时代里,王与朝掌握着玉器的生产和使用大权,它与神本主义的巫玉虽有着原则性的差别,

但一切玉器都直接或间接为巩固王权体系和满足天子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因此,玉被推向了政治最核心,

至高无上的顶峰,玉器被赋予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的规定,君臣次序、贵贱等级、主幼辈分、地位高下都

通过玉来表现,天命附予玉是王侯贵族们身份地位权势及财富的标志。

王玉时代又可分为王玉阶段与帝王玉阶段。王玉阶段一般指在夏商周时期,这阶段玉器具有神权政

治、国家礼仪和生活实用三大特征,一切玉器都直接或间接为巩固王权体系和满足天子物质文化生活需

求;帝王玉阶段是秦汉时期到隋唐时期,这阶段的玉器成为王公贵族的专有用品,它所象征着意义已经

有所改变,王公贵族佩玉之风盛行。

唐代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商业贸易繁盛,手工业技术进步很大,玉器工艺才得到了较快发展,从

宫廷到民间,玩玉、佩玉之风盛行,参与的人群范围也逐渐扩大,王玉时代也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进

入民玉时代。

(三)王玉时代形成原因

在玉文化中,王玉时代的产生和形成不是偶然,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中国玉文化的必然趋

势。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1.玉器时代发展的结果。王玉时代是在玉器时代[11]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然,玉器的出现,并非

就是玉器时代。“玉器时代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出现成组的玉礼器,玉、巫、神三位一体,文字、

城市、以棺橔为葬具人祭或人殉习俗的出现和冶铜业的产生。”[7]正是因为当时具备这些条件才形成了

玉器时代。玉器时代孕育于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当它脱胎而出后,以全新的面貌,超越于民族社会之上,

向更高层次的社会形态发展,促使王玉时代的形成。

2.神权政治与王权发展的结果。在原始社会时候,玉器既是少数人——巫所占有,为了保持玉器的

4

神秘性、神圣性,玉器的制作权也为他们所控制,形成独占垄断。当社会形态进入国家以后,统治阶级

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力和统治国家,王不断通过自己的权力对玉器进行神化,其地位也不断上升,进而使

玉器的制作和使用达到国家垄断阶段。这样玉器就成为王侯贵族的专用品。

3.《周礼》等用玉制度和用玉思想的出现。在西周王朝,统治者利用王权制定了具有象征等级和身

份地位的比较系统地完整地用玉制度来规范国家的日常生活行为。同时,统治者还利用人们崇拜玉器的

思想来统治国家。这两方面成为王玉时代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任何现象都有其原因和结果。王玉时代的形成都是离不开这三个原因的。总体上说,王、玉、权三

位一体是这一时代的最重要原因。在巫、玉、神三位一体时,只能算说是神玉时代,因此,只有王、玉、

权三位一体,才能说是王玉时代,进而才有与其它不同时代的时代特色。

四、王玉时代特征

在王玉时代里,统治者控制着生产和使用大权把玉器功能分配到国家统治制度各个方面,并对不同

形制玉器赋予不同的使用制度,促使玉器赋予有不同的王权,从而使王玉时代里的玉器附有不同的特殊

的时代特征。

(一)玉及玉器的人格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器具有特殊的文化符号。玉经历了由石到美玉的蜕变,也经历了从“惟玉通

神”到“以德比玉”的文化价值转变。玉有德,故“君子比德于玉”,这种观念与儒家文化紧密相连。

玉器的人格化,主要是统治者认识到以德服人更容易统治国家和安定社会,以往的以武服人不再占据主

导地位。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发展到鼎盛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礼制化的时代。西周建立一套用玉理论和用玉

思想来规范人们日常生活,并赋予道德的内涵。

东周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从春秋时代的“礼崩乐坏”到战国时期封建社

会的初步确立,社会经历了一个大动荡、大分裂的过程,诸侯争雄,百家争鸣。这一时期,虽然导致了

王权的分散,但玉器却进一步发展,此时玉器开始朝着人格化的方向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管仲提出了玉有“九德”。孔子提出“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认为玉有十一

德,孔子的全新用玉理论是用理性主义的精神重新解释和阐述了古玉文化的理论,把数千年来服务于宗

教巫术和王权礼乐的古代玉器转向服务于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儒家把礼学与玉相结合,将玉服务于伦

理道德观念上。孔子“贵玉贱珉”[8]理论的确立,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玉器伦理道德观念的建立,标

志着玉器人格化的形成,为传统玉器走向生活化和世俗化创立了最早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东汉时期,玉及玉器进一步人格化。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石之美者,有五德:温润以泽,

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

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8]这五个“美德”,被赋予了礼制、道德、审美的文化内涵,形成为极具民族

特色的文化符号。

这些都是通过把玉及玉器的物理特征与道德规范联系在一起,使玉及玉器不断地向人格化发展。

(二)玉及玉器与神权的结合

神权政治是统治者不断神化王权并与玉器相结合的结果。随着夏代早期国家的形成,王就控制着玉

器的生产权和使用权,同时为了维护自身王权的统治,统治者利用统治权建立了一套权力机构。这套机

构是通过神化王权来实现的,使先民们对玉器更加崇拜,更加服从王的统治者。因此,玉器是王宫之家

的专用品,是帝王通过各种手段来控制臣民的工具。

在商代时期,商王已经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掌握的国家一切大权。商王为了加强自身统治,通过

不断地神化王权,将王玉时代推向前发展。统治者将自己统治神化为上帝的意志,从而让天下民众甘心

地服从商王统治。如《史记·殷本纪》里就有记载着商王对其族氏神化[6]。商代诸王对鬼神崇拜程度有

所下降,但运用王权神化思想统一国家仍然是维护等级和社会秩序的有效手段,因此这一时期的用玉制

度已开始走向有意的政治欺骗。

5

西周时期,统治权进一步集中,王权进一步神化,周王把自己与天帝紧密结合在一起,神化为天的

儿子,即周天子。《尚书·召诰》云:“皇天上帝,厥为元子”。[6]周朝贵族将周王神化为天子。通过商

代不断神化王权,使神权政治发展到顶峰,

东周以后,神权政治发生动摇,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盛行已久的鬼神思想,以及“天命”思想已经开

始走向衰微,从而从根本上削落神权统治的宇宙观和政治思想。春秋礼崩乐坏虽然导致了王权的分散,

但玉器却进一步发展。它反而削弱君权,代表极权的用玉思想更加盛行。这标志着王玉时代王玉阶段的

结束,也表明了王玉时代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帝王玉阶段。

在帝王玉阶段里,即秦汉时期至隋唐时期,神权政治虽然逐渐下降,但王权仍然抬头,玉器始终被

打上了神秘的烙印。西汉时期,其中最能体现王玉时代神权政治的是玉衣之制[2]。一般只有诸侯王级以

上官员才可使用。此外,神权进一步深化,王权转化为神权迷信。如玉铺首上的青龙、白虎、朱雀、玄

武,在古代被称为“四神”,人们迷信它是消灾免祸的化身,后来又经神学者们的美化,把它们装饰成

天神的形象。

(三)玉及玉器与祭祀权的结合

祭祀权是原始时代的巫通过祭祀先祖神灵,联合和组织集体的力量来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及凶悍的外

敌抗争的支配力量。“祭用玉器是祭祀活动的重要部分,其主要用来祭祀天地四方、先祖列宗及其各路

神灵的玉器,祭用玉器以六器为主体。”[9]在夏商周以前,先民们在重要的礼节上就用它来当做祭祀的

工具。祭祀是统治术中的重要内容。

在巫玉时代,祭祀权主要掌握在部落首领、氏族长、巫的手中。当社会形态进化到国家阶段,国家

统治者就离不开这种形式和手段。夏代成立之后,王与朝已经开始掌握着玉器的使用权和生产权,即王

玉时代已经形成。这一时期,祭祀权也就逐渐地掌握在王的手中,也就进入了王玉时代的王玉阶段。

商代时期,祭祀权已经完全掌握在商王的手中。“这一时期,用玉祭祀鬼神是最高祭祀等级,其他

任何祭品都低于玉的档次。”[6]根据《尚书·洪范》记载可知,祭祀是商代神化王权的宗教活动,是商

周时代的重要统治术。通过祭祀以加强神和人之间的联系,从而加强王权,加强对民众的统治。《国语·楚

语》中的卷十八《观射父论祀牲章》记载着祭祀是为了表明孝道、安定国家人民的。

尊贵卑贱是宗法制度的实质。“宗族长是宗族的统治者,也是尊贵者。大宗为尊贵,小宗相对大宗

卑贱。小宗没有资格祭祖,只有宗子才有主祭权。周王室的天子是大宗,周王是周族的宗子。”[6]也就

是说只有宗子即周王才有祭祀权,说明祭祀权彻底掌权在王的手中。东周以后,神权政治发生动摇,开

始礼崩乐坏,但并没有触动玉崇拜的根源,以玉丧葬祭祀的习俗反而有所加强,如玉琀、玉鼻塞等。

进入帝王玉阶段,即秦汉时期至隋唐时期,祭祀权一直是被帝王所控制。在西汉时期,玉器走向了

迷信化,崇神信巫特别严重,以玉祭天的思想仍然盛行。自唐末至明清时期,虽然仍然存在宗法思想观

念,但玉器向着有实用价值和生活气息发展,主要作为政治坐标。这样一来,帝王玉阶段也就结束。

(四)玉及玉器与政权的结合

我国玉文化之所以绵延七千多年没有中断,其最重要的原因是统治者对玉的崇信。在进入国家社会

形态之前的良渚文化时期,琮、冠状器、三叉形器、钺为礼器等玉器就开始是史前时代人类崇拜神灵的

用器。

自夏以后,玉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玉被用于区别等级关系、稳定统治,被作祭祀天地

鬼神的礼器,成为象征天命、权势、财富的信物。同时,对玉的加工、使用也由分散走向统一。

历史政治背景是玉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商代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决定了商玉走向国家高度垄断

阶段。”[2]商代时期玉稀少而美好,商王自己控制着生产大权使用大权,并制造出各种具有不同象征意

义的玉器。帝王在分封诸侯时,就以此赐作享有权力、地位和身份的标记。当时玉器非常贵重,王公贵

族也往往以此来炫耀自己财富丰足,从而这一时期玉器开始出现贵族化倾向,仅从殷商妇好墓出土的

755件玉器就是很好的一个论证。玉器中的绝大部分也王公贵族所拥有,平民阶层几乎没有,奴隶们却

无一敢问津。

朝廷政治用玉,它和国家的礼仪制度是分不开的。他们是用来标志统治阶级上层集团的权势和等级,

以及用于政治礼仪活动的专用玉器。其主要包含着礼用玉器、舆服用玉和佩用玉器。它们都是权力的象

6

征和等级的标志。这是奴隶、封建两大社会制度之下中华古国政治礼仪最根本的内容、最响亮的标志和

最不可动摇的基础。

周代是我国古代礼制最繁盛的时期之一,从王侯将相到平民百姓,在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都要遵

循一定的典章制度,即《周礼》。在用于制度上,则出现了一系列形制不同、用途各异的礼玉,最为典

型的是“六器”[8]和“六瑞”[8]。

六器,即指璧、琮、圭、琥、璋、璜六种玉器。《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

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

其器之色。”《周礼》中记载的六器,它们是用来祭祀天地四方之神,沟通神人是信物。其二,它具有鲜

明的等级特征。“六瑞”,即指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这六种器物。《周礼》记载:“以玉

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六瑞”等礼

用玉器所表达的君臣次序、上下等级,是纵的关系。

周朝政府还专门设立国家专职管玉机构——“玉府”[3]。《周礼》记载:“乃立天官冢宰,使其帅

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由此可见,管玉是古代政治体制中相当重要的事情。玉府隶属天官,

王与朝直接或间接的掌握着玉器的生产权和使用权,王玉时代发展到顶峰。它们在古代政治生活中,作

为独特的政治用玉,从不同品种形制、礼用方式来藉以昭示法度、明辨等级、维护国统。它是象征天命

和权力的信物,在历史上曾长期使用。

东周以后,随着礼崩乐坏,礼制悄然发生了改变,仪仗消失,代表君权的用玉制度也开始崩溃,但

是代表极权的用玉思想更加盛行。各诸侯纷纷独立,封君僭礼逾制现象普遍,邦交盟会频繁,圭璋盛行,

并有礼数和需求量规定。

秦国建立后,在周文化的母体发展上增设仪仗制度。汉承秦制。尽管当时“周礼”的用玉制度经历

春秋战国争鸣大潮已呈“礼崩”之势,但作为在政治、经济、礼制上继承秦代制度的汉王朝,仍然继承

了一部分以玉祀神和以玉示礼的的传统礼制与用玉思想。但是受独尊儒术的思想影响祭用玉器已经发生

了改变。六器制度已经瓦解,“周礼”六器还仅存三器,玉璧用途较多,圭的数量有所减少,璜则全面

衰弱,已和琥转变为装饰品,璋、琮很少见。另外,汉代葬礼制度出现了新面貌,厚葬之风盛行,最为

典型的是玉衣之制。根据《汉书》、《后汉书》记载,只有诸侯王级以上官员死后才有享受这个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六器六瑞的礼玉体制开始走向了瓦解,但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理论支柱的宗法思想

体系依然存在。唐代宗法用玉特征明显,依然将玉器作为统治权力的象征和官场等级的标志。这些都是

源于西周的《周礼》之制,尽管朝代变更有异,但国朝舆服大礼中的具体用玉规定始终一如既往。

隋唐时期,其神权政治主要体现在宗法用玉上。“在宗法用玉里,依然将玉器作为统治权力的象征

和官场等级的标志。”[2]此后,虽然宗法用玉特征明显,但是在民间用玉方面开始出现了新了面貌,玉

器的使用开始向世俗化方向发展。随着从宫廷到民间,玩玉、佩玉之风盛行,参与人群范围也逐渐扩大,

王玉时代也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进入民玉时代。

五、总结

纵观玉文化发展历程,玉的使用历史从古至今,几乎没有断过。从石器时代作生产工具的玉制石器

到新石器时代作为祭祀的礼器、装饰品、生活用具。在这个历程里,玉器逐渐成为先民们的崇拜信物,

并开始成为当时巫权的象征。在整个王玉时代里,神权政治和王权政治极其明显,玉器的使用无不带有

神秘的王权色彩,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那么,是先有了王玉时代还是王权出现之后才有了王玉时代?我认为是先有了王权再有了王玉时

代。在前面王权的产生那部分已经说明了,国家形成之时就产生王权。我们知道,在进入国家社会形态

之前是由巫来统治和领导的,在进入国家社会形态之后,“王”虽然马上取代了“巫”的地位,但并不

是马上取代“巫”的所有权力,巫权是逐渐被王权所取代的。因此,王玉时代是在王权形成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

从王玉时代的定义上讲,王玉时代就是指王掌握和控制着玉器的生产大权和使用大权。国家产生之

时,王权没有完全取代巫权,而王玉时代是王、玉、权三位一体的,这说明了王玉时代不是在国家产生

7

之时也跟着形成的。因此我认为,王玉时代是在玉器时代和王权产生之后的基础上形成的。

整个王玉时代里,玉器一直被统治者所控制。统治者利用权力,通过不同形式把玉器和王权两者紧

密结合起来为统治阶级服务。在这个时代的不同阶段都是在《周礼》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并根据时

代的发展不断地完善商周的用玉制度来维护王权的统治,以及对社会的等级制度、贵遵卑贱、地位高低

和伦理道德的规范,从而使玉器完全为统治者的统治服务。

参考文献:

[1]方泽.中国玉器.[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5.

[2]姚士奇.中国玉文化.[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4.

[3]张兰香,钱振峰.古今说玉.[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4.

[4]昭明.中国古代玉器.[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11(1)

[5]仓林忠.关于远古时代“王”起源的推想.[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2005.(3)

[6]李玉洁.中国早期国家性质.[M]﹒中国古代王权与专制主义研究.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9.10.

[7]吴汝祚,牟永抗.玉器时代说.[C]﹒中华文化论坛,1994.3

[8]华闻.中国玉.[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12.

[9]〔韩〕朱刚焄.浅说“祭祀”.[J]﹒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6.(2).

[10]徐龙国.玉器纵横.[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1

[11]曲石.中国玉器时代.[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8.

WangYu-era

PoliticalandSocialDevelopmentAcademy07CultureandMuology070109049Shi

HaituinstructsteacherCaoXianzhengAssociateProfessor

Abstract

JadehasalonghistoryinChinaaarlyasvenoreightthousandyearsagoinancient

times,ourancestorshaddiscoveredandstartedusingjade,jadeculturestretchingfromthousandsofyears.

Badonrelativelevelsofthedifferenteffectsofjadeanditsculturalcontentandfeatures,itisdividedinto

threeperiods,namely,WuYu-time,ticleon"King"and"Yu","right"

explainedthelinkbetweenthethree,indicatingthattheeraofjadeandjadeWangandroyalrelations.

Keywords

Antique;Chinejade;WangYu-era;Kingship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05:45: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23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