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文艳
令狐文艳
为什么鸡的偏旁是“又”,鸭的偏旁是
“甲”?
令狐文艳
回答收藏问题|查看更多问答我有靠
谱回答10个回答
陶短房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历史问答专家03-0911:03
610赞
踩
很显然您对汉字造字法的理解发生了根本性的偏差。鸡鸭是
“雞鴨”的简化,也就是说“鸡”字的左半边本来应该是个
“奚”字,“又”是对“奚”的简化,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
—问题的关键是,鸡鸭都是右偏旁的字,简化字中两个字的偏
旁都是右边的“鸟”,因此作为家禽属于同一个偏旁部,而不
能把鸡的偏旁理解为又,鸭的偏旁理解为甲。汉字不论简体、
繁体,偏旁都有上、下、左、右之分,“鸟”是非常常见的右
偏旁,如鹅、鹤、鸸鹋、鹌鹑……都是经典的鸟偏旁汉字,这
类右偏旁的汉字还有很多,比如“邓”,其偏旁就是“右耳
朵”,而不是“又”。汉字的造字法称为“六书”,即象形、
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其中后两种属于衍生造字
法,而前四种则是全部汉字的构成由来(不论简体或繁体,甚
令狐文艳
令狐文艳
至甲骨文以来的古代汉字也不例外)。鸡、鸭都属于“六书”
中的形声字,即由表示“形”即字义的一半和表示“声”即发
音的一半凑成一个字,“鸡”的繁体“雞”,左半部为声,即
和“鸡”发声近似的“奚”,右半部或為“鳥”或为“佳”,
前者不用说,后者在古汉语中是“羽鸟”之意,值得一提的
是,先秦文字中的“鸡”是一个象形字,后来的形声字是简化
另造的结果。尽管汉字进一步简化后“奚”简化成了“又”,
但其形声字的字源不会因此改变,且右半部的“鸟”旁(形声
字的声半部)并没有变(采用了繁体“鸡”两种写法的一种
“鸟”的简体)。而“鸭”字至始至终就是一个标准的形声
字,即由声部半部“甲”(既和“鸭”发音相近,又接近鸭子
的叫声)和形部半部“鸟”构成一个字,简体和繁体的区别,
不过是“鸟”的写法有“鸟鳥之分”而已。简言之,鸡鸭两个
字在繁体字体系中都是形声字,其中鸡的一种异体写法和鸭同
属一个偏旁部首,另一种异体写法也仍然和“羽鸟”有关,而
简化字尽管简化了字形,但代表其“字义”(即都属于禽类)
的右偏旁不变,只是两个字都把偏旁简化,且“鸡”字消除异
体后完全和鸭成为同一个偏旁部首(鸟)的字。
85评论
小汉字见大历史
文化问答专家03-0903:06180赞
踩
首先,你的提问意思我懂,但是问题我觉得不怎么准确,
令狐文艳
令狐文艳
「鸡、鸭」是一个合体字,右半部分的偏旁是「鸟」,与字义
有关,可以算得上是意符,但是左半部分的偏旁「又、甲」与
「鸡、鸭」的字音、字义都没有关联,好像缺乏构字理据,这
是为什么?另外要注意的是,偏旁和部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
系,就像人和女人的关系,用逻辑学的话说就是集与子集。很
显然「鸡、鸭」是所谓「半理据字」,一部分字形能与其字
音、字义有联系。但是,从溯源分析角度来说,「鸡、鸭」原
本是「全理据字」,造成理据度下降的原因各不同。下面就详
细讨论此问题。「鸡」这个简化字,是「符号替换」导致的理
据度下降。「鸡」的繁体「鷄(雞)」完全是有理据的,而且
造字理据相当好,「鷄(雞)」是左声右形兼会意。因为
「鷄」是人们对野鸡的驯化物种,所以,而「鷄」左边「奚」
不但是音符,而且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意。因为「奚」的古文字
字形:从「手」从「系」从「人」,正是表示对上古被捆绑的
奴隶,使之臣服、听话:这个字就是把人像牵一头牛那样:这
是尼玛SM的图,我找不到更好的图片,知道意思就行了。上
古人驯化野鸡开始估计也有相同的过程。因为野鸡是会飞的,
开始从野外抓回来的小鸡养大一点,肯定是要用绳子绑起来,
不然都飞走了,然后经过多少代的选育,鸡渐渐就丧失了飞行
的能力。那你要问,为什么「鷄(雞)」造字理据如此好,为
什么还要用「鸡」?这是因为,驱动汉字演变有两股互相制约
的力量:一是,为了提高书写速度,古人会千方百计的偷懒省
简字形。二是,为了使得汉字准确表意,就会增加字符,创造
令狐文艳
令狐文艳
一个新字,并承担原来母字的一部分职务。比如:「舍、象」
分化「捨、像」实现职务分工和精确表意。
如果不影响汉字准确表意,肯定是简化优先,偷懒是人性。所
以,即便「鷄(雞)」造字理据如此好又怎样,人懒呀,如果
都能准确表意,「鸡」也是一样呀。你原意写「憂鬱的臺灣烏
龜」还是「忧郁的台湾乌龟」?古代也好,今天也好,那些偷
懒的人会考虑汉字整体的造字理据吗?今天所谓的有文化的
「繁体字」,或者台湾人自我标榜的「正体字」,曾经也是上
不得台面,泥腿子写的「俗体字」。可以这么说,某个时代的
俗体字,是下一个时代的正体字。有些人批评简化字乱造字,
其实很多不能成立。汉字简化第一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
成」,简化字大部分都是历代的俗体字,有一部分是古初文本
字。只有极少数是新造字。「鸡」也并不是一个新造字,
「鸡」始见于明清白话小说中的俗字:宋元以来俗字谱,页
113在汉字中,「又」确实有点类似万能的「替代符号」。比
如:从「又」的「观」字,「观」也不是新造字,宋话本小说
《碾玉观音》中的「观」及其他俗字:其实汉字即便不简化,
这种「万能符号」现象也比比皆是,这是汉字必定会出现的现
象。我在其他答案中经常会提起的【汉字构件趋同】:「朕、
朋、朝、胖」这几个字都没有简化吧,但都有「月」,除
「朝」以外其他都不能解释。我也不懂,那些人怎么经常喜欢
攻击「又」的符号代替,意思是乱用类推,不符合逻辑,他们
的理据如下图:
令狐文艳
令狐文艳
我看来这显然不懂汉字的表现。汉字不是某个人或者中心化组
织造出来的严谨的逻辑类推系统,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
约定俗成的体系,能够类推就类推,不能类推就不能,就这么
简单。他们用类推的办法,说「鸡」字的不合理性:因为:鷄
=雞,所以,鸡=难,但是,我用他们的方法类推,一样可以找
出繁体字的问题:鳴=唯;雅=鴉这些天天在网络上鼓吹「爱无
心」的人,为什么他们从来不提,有些简化字增加了汉字的理
据度,如:「態——态,丛——叢」。我不是繁体党,也不是
简体党,我觉得什么方便就用什么,「识繁写简」是很简单的
事情,你喜欢用繁体,没有人能反对你,你何必去钻这个牛角
尖,管别人用什么字?如果你先有答案,后找证据,这样会导
致只看到自己有利的,忽视对自己不利的。国家耗费了巨大
的资源制定的《规范标准汉字》,文字专家肯定考虑到这些问
题。但是,这是一个在【简化字形】和【理据度】之间权衡的
【两难选择】,如果不影响汉字表意的准确性,肯定选择简单
的字形。今天人是这么选择,两千年前的古人也是这样。繁体
党使用的繁体字,恐怕有六成经过隶变而丢失了字理,很简
单,因为古人也千方百计偷懒。「鸭」字的理据度下降,是因
为古音汉语发音的变化。「鸭」字中「甲」,在今天的普通话
中,只能做到一点点表音,但是如果以古音来看,「甲、鸭」
同为牙音叶部,发音极相近,可以做到表音。比如:「狎、
匣」、「押」都是从「甲」得声。古代文献中「甲、狎、押」
通假的例子如:引自:汉语大字典,第二版,2704----------
令狐文艳
令狐文艳
-----------------综上所述:一、「鸡、鸭」来自「雞、
鴨」的类推简化,之后,「鸡」的理据度下降,「鸭」的理据
度不变。二、「鸡」左半部分的「又」就是一个无意义的记
号,是「符号代替」的方法代替原来的音符「奚」,目的是偷
懒,求字形的简化。三、「鸭」左半部分的「甲」是音符。今
天普通话不能表音,但从中古音和文献通假例句来看,可以做
到表音。
38评论
菜根漫谭
03-0821:2816赞
踩
先说说鸡。鸡是形声字,它由繁体字变化而来。鸡的繁体字
是“鶏”、“雞”。左边的“奚”是声旁,右边的“鳥”是形
旁。汉字简化后,左边的“奚”用简单的“又”表示,右边
的“鳥”用简单的“鸟”表示。再说说鸭。鸭也是形声字,左
边的“甲”是声旁,右边的“鸟”是形旁。
1评论
蛙眼看天下
03-0909:2142赞
踩
加载完毕:0%进度:0%CurrentTime0:00/时长0:48静音很
好听的打击乐《鸭子拌嘴》,只找到了这个,大家凑合着听一
听吧。——————————鸡有个特点,就是记吃不记打。
令狐文艳
令狐文艳
话说一亿年前,有两只野鸟,是一对好朋友。它们每天上山捉
虫,下河捉鱼,日子过的别提有多快活了。后来有一天那只嘴
巴扁扁的鸟儿在河里捉住了一只肥肥的大虾,于是就把大虾拖
到了岸边准备大吃特吃。可还没等吃两口呢,那只嘴巴尖尖的
鸟儿就跑了过来,打算分享。不知为什么,这次嘴巴扁扁的鸟
儿却不,只见它一下子就翻了脸,一个“鸭脚”就把好兄
弟踹到了河里。那只变成“落汤鸡”的鸟儿尽管被打,可大虾
的味道实在太具诱惑力,于是就又爬出水来,再次凑到了扁嘴
兄弟的跟前,试图有福同享。不料扁嘴鸟儿再次给它来了个有
难独当,一个“鸭脚”再次把尖嘴兄弟踹到了河里。等到尖嘴
鸟儿从河里再次爬出来,只见扁嘴鸟儿的嘴上已经套了一个硬
硬的甲壳,香喷喷的虾肉都到了它的肚子里去了,那个气啊!
就这样,两只鸟儿大吵了一架,从此都给对方起了一个满含鄙
视的外号:一个因对方记吃不记打,来了又来,所以叫它“又
来鸟”,简称“鸡”。一个因对方嘴上套过甲壳,吃法太下
作,所以叫它“甲鸟”,简称“鸭”。从此以后,鸡同鸭讲,
见面没别的事,就是拌嘴,叽叽嘎嘎,好不热闹。
4评论
星城搞机娃
湖南广视广告公司职员03-0909:0710赞
踩
道理很简单,因为“鸡”和“鸭”的偏旁都是“鸟”,不是
“又”也不是“甲”。“鸡”、“鸭”二者都是形声字,鸡的
令狐文艳
令狐文艳
繁体字写作“鷄”,就是“鸟”做形,“奚”做音;只不过出
于书写方便,简化成“鸡”;鸭同样如此,鸭字繁体写作
“鴨”,也是“鸟”做形,“甲”做音。就酱。
评论
Xjm423
03-1009:415赞
踩
这两个都是形声字,鸡(鳮、鷄),从鸟奚声(奚读ji),后
简化为又字旁。鸭,从鸟甲声(甲古音ga,拟鸭子鸣叫音)。
另外许多现代简化字是由一些草书形态演变而成的,如枣,繁
体写作“棗”,依据在草书中,可将相邻的第二个相同字简笔
为两点,故草书的“棗”书写为枣。
评论
符165229060
03-0908:4032赞
踩
按我的理解鸡之所以前面加“又”,那是因为它虽供人养,
下蛋,吃肉,但它还会飞,按嘴,翅,爪等它都和飞鸟相近,
所以又可称鸟。即又十鸟。鸭子,虽也禽类,但它不怎么会
飞,且走路嘎由嘎由的,叫声也是近在呀与嘎之间,与甲的发
声近似,所以在鸟的前面加了一个“甲”字,应为形声字。
2评论
80911296
令狐文艳
令狐文艳
03-1101:273赞
踩
在部队的时候,老兵们常说:四个小菜加啤酒,鸡鸭鱼肉全
都有。也是有根据的,鸡鸭鱼肉是向往美好的生活。还说:四
菜一汤充满阳光。鸡和鸭都是餐桌上的美食,迪克斯、大鸭梨
买卖都很不错!具说人吃两条腿食物的人聪明。八十年代有一
首歌叫《回娘家》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没有文化回大不
靠普…
评论
Hi开心杂货铺
03-1008:406赞
踩
“鸡”是繁体的“鸡”的简化字。“又”是由草书“鸡”字中
的“奚”旁简略写法楷化而来。草书中有很多汉字偏旁都简略
为类似“又”的形状,其中一些经楷化后即被采用为简化字。
除“鸡”外,又如“汉”(汉)、“仅”(仅)、“观”
(观)、“圣”(圣)等(括号里的字是繁体字,显示不出繁
体)。
评论
北平李磊
03-1008:2217赞
踩
上边想的太多了,告诉你一个简单的道理,鸡是尖嘴,鸭是
令狐文艳
令狐文艳
扁嘴,还不明白?又代表尖嘴,甲代表扁嘴!他们又都算鸟,
所以右边都有个鸟字!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05:28: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23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