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赏析习题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
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
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作者】
刘桢(?-217),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存诗二十余首。他同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
【背景】
刘桢从小就饱受儒家“仁义礼智信”教育,深知做人要耿性忠直。面对动乱
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
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
这三首诗分别用蘋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
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主旨】
这首诗通篇以松柏而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诗
人将此诗赠与他的堂弟,目的是为了让堂弟像松一样,不畏严寒,屹立不倒。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
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
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尤其是结尾
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
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
中。说明人要有坚韧不拔的美好品质。“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这里用“松
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
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国古代的士
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
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
的人格追求。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与陈毅诗中写道:“大雪
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2、《赠从弟》刘桢:诗中集中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诗
句是: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3、《赠从弟》中一问一答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的诗句是:岂不罹
凝寒?松柏有本性。
二、选择题:
1、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
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
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
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解析】C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错误,正好反
了。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又以“谷
中”映衬“山上”,更突出风的凛冽,傲慢。
B、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
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
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C、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
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D、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
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
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解析】A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3、下列对《赠从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
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
“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
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解析】C项,错误,谷中风的迅疾衬托山上松的坚韧。
三、赏析简答题:
1、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塑造了一个雄健挺拔、挺立风中而不倒,端正、历经严寒而不凋,本性高洁、
内心坚劲的松柏形象。作者借松树的高洁来自勉,并借以勉励从弟坚贞自守,不
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
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05:28: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23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