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铜绿受热分解

更新时间:2022-11-12 03:53:19 阅读: 评论:0

中学数学题目及答案-kv是什么单位


2022年11月12日发(作者:女生妩媚网名)

初中化学方程式汇编

一、化合反应

(一)、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

2

2MgO(剧烈燃烧,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

2

Fe

3

O

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

2

2Al

2

O

3

(银白金属变为白色固体)

4、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

2

2Cu(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5、汞在空气中受热:2Hg+O22HgO(由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

(二)、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

2

+O

2

2H

2

O(淡蓝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

4

变蓝

的液体)

7、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

2

2P

2

O

5

(剧烈燃烧,放热,放出大量白烟)

8、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

2

SO

2

(剧烈燃烧,放热,生成有刺激味气体;在空气

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9、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

2

CO

2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0、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

2

2CO

(三)、金属氧化物+水--------碱(可溶性)

11、生石灰溶于水:CaO+H

2

O==Ca(OH)

2

(放热)

12、氧化钠溶于水:Na

2

O+H

2

O==2NaOH(放热)

(四)、非金属+水--------非金属氧化物

1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CO

2

+H

2

O==H

2

CO

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

二氧化碳溶于水显酸性)

14、二氧化硫溶于水:SO

2

+H

2

O==H

2

SO

3

15、三氧化硫溶于水:SO

3

+H

2

O==H

2

SO

4

(五)、其他

16、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CO

2

2CO

17、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煤气燃烧):2CO+O

2

2CO

2

(蓝色火焰)

18、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

2

2NaCl(剧烈燃烧,黄色火焰)

19、氯气在氢气中点燃(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制备盐酸):H

2

+Cl

2

2HCl(苍白色火焰,瓶

口白雾)

20、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

4

+5H

2

O==CuSO

4

·5H

2

O(白色固体变蓝)

二、分解反应

21、氧化汞受热分解:2HgO2Hg+O

2

↑(红色固体变为银白液体,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

气体)

22、双氧水制氧气(实验室制备氧气):2H

2

O

2

2H

2

O+O

2

23、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备氧气):2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24、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实验室制备氧气):2KClO

3

2KCl+3O

2

2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

2

O2H

2

↑+O

2

26、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

2

CO

3

==H

2

O+CO

2

27、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

3

CaO+CO

2

28、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

4

·5H

2

OCuSO

4

+5H

2

O(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

29、碱式碳酸铜(铜绿)受热分解:Cu

2

(OH)

2

CO

3

2CuO+H

2

O+CO

2

↑(绿色固体变黑色固体,

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

4

变蓝的液体)

30、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碳酸氢铵长期暴露空气中会消失):

NH

4

HCO

3

NH

3

↑+H

2

O+CO

2

↑(白色固体消失,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且能使湿润的PH

试纸变蓝,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三、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一)、金属单质+酸--------盐+氢气

3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H

2

SO

4

==ZnSO

4

+H

2

32、铁和稀硫酸反应:Fe+H

2

SO

4

==FeSO

4

+H

2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33、铝和稀硫酸反应:2Al+3H

2

SO

4

==Al

2

(SO

4

)

3

+3H

2

34、镁和稀硫酸反应:Mg+H

2

SO

4

==MgSO

4

+H

2

35、锌和稀盐酸:Zn+2HCl==ZnCl

2

+H

2

36、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

2

+H

2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37、铝和稀盐酸:2Al+6HCl==2AlCl

3

+3H

2

38、镁和稀盐酸:Mg+2HCl==MgCl

2

+H

2

(二)、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水

39、氢气还原氧化铜:H

2

+CuOCu+H

2

O(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生成使无水硫酸铜变蓝

的液体)

40、氢气还原氧化铁:3H

2

+Fe

2

O

3

2Fe+3H

2

O(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银白色,生成使无水硫

酸铜变蓝的液体)

41、氢气还原四氧化三铁:4H

2

+Fe

3

O

4

3Fe+4H

2

O(黑色固体逐渐变为银白色,生成使无水

硫酸铜变蓝的液体)

42、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2Cu+CO

2

↑(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气体)

43、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

2

O

3

4Fe+3CO

2

44、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C+H

2

O(g)H

2

+CO(产物是水煤气的主要成分)

(三)、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45、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湿法炼铜、镀铜原理):

Fe+CuSO

4

==FeSO

4

+Cu(银白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46、锌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Mg+FeSO

4

==Fe+MgSO

4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

47、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镀铜):Zn+CuSO

4

==ZnSO

4

+Cu(青白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红色

物质)

48、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Hg(NO

3

)

2

==Cu(NO

3

)

2

+Hg

49、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镀银):Cu+2AgNO

3

==2Ag+Cu(NO

3

)

2

(红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

银白色物质)

四、复分解反应

(一)、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50、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

2

O

3

+6HCl==2FeCl

3

+3H

2

O

51、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

2

O

3

+3H

2

SO

4

==Fe

2

(SO

4

)

3

+3H

2

O(红色固体(铁锈)溶解,溶液

呈黄色)

52、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2HCl==CuCl

2

+H

2

O(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53、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H

2

SO

4

==CuSO

4

+H

2

O(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54、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H

2

SO

4

==MgSO

4

+H

2

O(白色固体溶解)

55、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2HCl==CaCl

2

+H

2

O(白色固体溶解)

56、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Na

2

O+2HCl==2NaCl+H2O(白色固体溶解)

(二)、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57、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NaOH==NaCl+H

2

O

58、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KOH==KCl+H

2

O

59、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Cu(OH)

2

==CuCl

2

+2H

2

O(蓝色沉淀溶解,溶液呈蓝色)

60、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Ca(OH)

2

==CaCl

2

+2H

2

O

61、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Fe(OH)

3

==FeCl

3

+3H

2

O(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62、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

3

==AlCl

3

+3H

2

O

63、硫酸和烧碱反应:H

2

SO

4

+2NaOH==Na

2

SO

4

+2H

2

O

64、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

2

SO

4

+2KOH==K

2

SO

4

+2H

2

O

65、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

2

SO

4

+Cu(OH)

2

==CuSO

4

+2H

2

O

66、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

2

SO

4

+2Fe(OH)

3

==Fe

2

(SO4)

3

+6H

2

O

67、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H

2

SO

4

+Ba(OH)

2

==BaSO

4

↓+2H

2

O(生成不溶解于稀硝酸的白色沉

淀,应用于检验硫酸根)

68、硝酸和烧碱反应:HNO

3

+NaOH==NaNO

3

+H

2

O

(三)、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69、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除水垢):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7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理):Na

2

CO

3

+2HCl==2NaCl+H

2

O+CO

2

7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MgCO

3

+2HCl==MgCl

2

+H

2

O+CO

2

7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AgNO

3

==AgCl↓+HNO

3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常应用于检验氯离子)

7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

2

CO

3

+H

2

SO

4

==Na

2

SO

4

+H

2

O+CO

2

7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

2

SO

4

+BaCl

2

==BaSO

4

↓+2HCl(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常应用于检验硫酸根)

(四)、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7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CuSO

4

==Cu(OH)

2

↓+Na

2

SO

4

(蓝色沉淀生成、上部为澄清

溶液)

7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FeCl

3

==Fe(OH

)3

↓+3NaCl(溶液黄色褪去,有红褐色沉淀

生成)

7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MgCl

2

==Mg(OH)

2

↓+2NaCl(有白色沉淀生成)

78、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CuCl

2

==Cu(OH)

2

↓+2NaCl(溶液蓝色褪去,有蓝色沉淀生

成)

79、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

2

+Na

2

CO

3

==CaCO

3

↓+2NaOH

80、氢氧化钠与硝酸铵:NaOH+NH

4

NO

3

==NaNO

3

+NH

3

↑+H

2

O(生成使湿润石蕊试纸变蓝

色的气体,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铵根离子)

(五)、盐+盐-----两种新盐

81、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AgNO

3

==AgCl↓+NaNO

3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

淀,常应用于检验氯离子)

82、硫酸钠和氯化钡:Na

2

SO

4

+BaCl

2

==BaSO

4

↓+2NaCl(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常

应用于检验硫酸根)

其他(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一)有机物的燃烧

83、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甲烷和天然气的燃烧):CH

4

+2O

2

CO

2

+2H

2

O(蓝色火焰,放热,

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

4

变蓝的液体)

84、酒精(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氧炔焰、焊接切割金属):C

2

H

5

OH+3O

2

2CO

2

+3H

2

O(蓝

色火焰,放热,有黑烟,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

(二)还原剂和氧化物反应

8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Cu+CO

2

8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

2

O

3

2Fe+3CO

2

(黑色固体逐渐变红色,生成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的气体)

(三)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87、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除去二氧化碳):

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

88、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处理硫酸工厂的尾气SO

2

):

2NaOH+SO

2

==Na

2

SO

3

+H2O

89、氢氧化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SO

3

==Na

2

SO

4

+H

2

O

90、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检验二氧化碳):

Ca(OH)

2

+CO

2

==CaCO

3

↓+H

2

O

91、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

2

+SO

2

==CaSO

3

↓+H

2

O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03:53: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1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蒸馏水导电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