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立夏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立夏,是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节令,立是开始,夏是季
节,按照传统认识,这是当年夏季的开始日。一般在公历5
月5日或6日。
立夏当天,太阳运行到黄经45度,正午用圭表测日影,
影长为古尺四寸三尺六分,相当于今天的1.108米。夜晚观
测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巳的位置,也就是东南方向,这个
阶段一般在农历四月,又叫巳月、初夏、槐夏、孟夏。
按照气候学的标准,5天平均气温达到22℃才算夏季开
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立夏时节的候温同气候学标准大致
接近,而这一地区正是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由此看来,二
十四节气把立夏节这天作为夏季。
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史料记载
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
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
子。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
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
到蜊蜊(即: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
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
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
“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
大了。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
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
以南地区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
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
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
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
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
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
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
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
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
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
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立夏特点
节气气温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立夏
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全
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雨水特点
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春
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
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
了所需的条件。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
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雨热同期,有利
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夏季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立夏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
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
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立夏的由来
立夏节气一到,意味着夏天就将开始,此时的温度明显
升高,炎暑降临,同时农作物也静茹旺盛生长,因此夏天是
一个生长的季节。
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
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
子。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
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
到蜊蜊(即: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
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
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
“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
大了。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
“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
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
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
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
夏节气。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8:20: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91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