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借问人间愁寂意

更新时间:2022-11-14 18:00:09 阅读: 评论:0

英语中考阅读理解100篇-一本是什么意思


2022年11月14日发(作者:肉丸子的家常做法)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

(六年级上册)

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

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

理(中心思想)

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

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

(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

★《山中访友》

1、作者:李汉荣

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

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

(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

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

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

界的朋友。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

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

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几百年了吧?

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

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

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

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

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

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

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

“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

1、作者:郭枫

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村落:森林

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

(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

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

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

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

师。

(2)填空: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

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

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

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

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

4、中心思想: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

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

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5、写作方法: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

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

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二)第二单元重点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

★《詹天佑》

3、重点问题:

(1)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

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2)詹天佑开凿居庸关采用的是(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

开凿八达岭采用的是(中部凿井法、两端凿进法)。

4、中心思想:课写了我国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克服重重

困难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

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6、人物评价:詹天佑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工作严

谨,热爱祖国)的人。

★《怀念母亲》

1、作者:季羡林

2、标题含义:怀念两个母亲: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

3、重点问题

(1)“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

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你知道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吗?)

答:“频来入梦”的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作者

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尤其作者是第一次离开祖国,犹

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日有所思,夜有所

想,所以“祖国母亲"不断在梦中浮现.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

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

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答:凄凉是因为作者身在异国小城,心中有忧愁、有思念;

甜蜜是因为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他

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

伴着他,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

4、中心思想: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思念和悔

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和崇敬。

5、写作方法: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

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

(三)第三单元重点课文:《穷人》《唯一的听众》

★《穷人》

1、作家作品: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

的一个(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安娜·卡列尼娜》、《战

争与和平》、《复活》等。

3、重点问题:

段落: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

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问题:这一段采用了什么写法?解释词语忐忑不安的意思,

并分析桑娜当时的心理?

答:(1)本段写法:(心理描写),省略号的连续运用,

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的

(不安)。(2)“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儿

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

什么,a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

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b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

回家的事。c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

4、中心思想: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的美好品质。

6、人物评价:桑娜是一个(勤劳能干,爱护家人,善良,

富有同情心)的妇女.渔夫是一个(朴实善良,毅力顽强,

热爱生活,爱妻子)的丈夫。

7、文章情节: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

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唯一的听众》

1、作者:落雪

3、重点问题: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

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聋了吗?她为什么说

自己耳聋?)

答:a老人并没有耳聋.b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

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

“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她为维护我

的自尊,帮我树立自信,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

气,老人谎称自己耳聋.

4、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

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

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

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

佩、感激之情.

5、写作方法: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

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7、文章情节: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

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

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

(四)第四单元重点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篇土地是

神圣的》

★《只有一个地球》

5、写作方法: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

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

方(=比喻)、画图表、引资料等。说明方法以及作用:列

数字科学准确具体;举例子具体真切;作比较突出强调;

打比方形象生动

例如:(1)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

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

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举例子)

(2)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

丽壮观,和蔼可亲。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地球就像一叶

扁舟。(打比方)

(3)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而人类生活的陆

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列数字)

(4)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较)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作者:西雅图

3、重点问题: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1)“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

身上。

答: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如果家园受到破坏,那么任何对

大地的影响,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

这句话直接点明了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密切关系。

(2)“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答:大地不属于人类:人类不是大地的主人,谁也没有权

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

好来对待神圣的大地。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使人类的生

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离开大地,人类将无法生存。

4、中心思想:本文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著名演说,他生动

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

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

5、写作方法:文体(演讲稿);文章结构总分总

(五)第五单元重点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

先生》

★《少年闰土》

1、作家及作品:(资料袋内容)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一生创

作和翻译了许多作品,如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

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

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课文选自他的小说《故

乡》。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

文化革命的主将.

3、重点问题

(1)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闰土怎样的特点?

答:雪地捕鸟-—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看瓜刺猹—-机智勇

敢;

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生活丰富多彩。(或为见多识广)

(2)谈谈对“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

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

答:“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

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

由于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

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4、中心思想:课文通过作者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

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

“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5、写作方法:四件事情,作者写得有详有略,从不同的方

面表现闰土的特点。

6、人物评价:闰土是一个(见识丰富、活泼可爱、聪明能

干)的农村少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作者:周晔.

3、重点问题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回忆鲁迅先

生的哪几件事,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答:叙述了四件事:借《水浒》,育子女谈“碰壁”,

论社会救车夫,判社会为己少,为人多。

①笑谈《水浒传》表现了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②谈

“碰壁”表现了他对旧社会的痛恨;

③救护车夫则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④

关心女佣阿三则表现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他自己.

(2)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

的含义

答:“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

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

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话语中,可以

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

的乐观主义态度。

4、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回忆,记述了伯父鲁迅先生给我留

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

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了作者对

伯父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6、人物评价: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六)第六单元重点:背默前4首古诗及书下注释。

(七)第七单元重点课文:《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

★《老人与海鸥》

4、中心思想:表达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以及海鸥对老人

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5、写作方法:描写人物方法主要有四种:外貌描写(肖像、

衣着、神态)、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

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外貌描写—衣

着);(2)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外

貌描写—神态);(3)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

唱着什么。(语言描写);(4)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

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动作描写)

7、文章情节:课文主要讲了(每年冬天,一位老人步行二十

余里,为海鸥送餐,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结下了深厚的

情谊,老人去世后,海鸥们不约而同地为老人送行)的事。

★《最后一头战象》

1、作者:沈石溪,我还知道他的作品《第七条猎狗》(课外

书屋)

3、重点问题:文章依次继续了嘎羧那几件事情?

答:记叙了嘎羧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

去四个感人情节.

(八)第八单元重点课文:《伯牙绝弦》《月光曲》

★《伯牙绝弦》

1、资料袋: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

人成为知音的故事,《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

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

伯牙绝弦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

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

作了《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由于这

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有“高山

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标题含义:绝:斩断伯牙绝弦:俞伯牙斩断琴弦

3、重点问题:背默课文、翻译诗句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

山!"

翻译: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于是就弹奏音

乐来表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

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翻译: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一定能准确地道出他的

心意。

(3)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

鼓。

翻译: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

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月光曲》

1、资料袋: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对世界音

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

生活道路非常坎坷,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只能

通过书写跟人交谈。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生

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广为流传的交响乐《英雄》《命

运》《田园》《合唱》。

2、标题含义:《月光曲》又叫《月光奏鸣曲》《月光》。贝

多芬弹奏了两支钢琴曲,第二支是《月光曲》。

3、重点问题

(1)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人兄妹听;为什么弹完

一曲,又弹一曲.

答:弹第一曲因为贝多芬被女孩热爱音乐、善解人意所感动;

弹第二曲因为失明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遇到了知音,

激发了他创作的欲望和灵感,所以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2).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

答: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

画面。海面由平静→波涛汹涌,体会到乐曲由舒缓流畅→高

亢激昂。

6、人物评价:从本课看出贝多芬是一个(有音乐天赋和创作

才华、善良、同情穷人)的人。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

(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桃

花心木》

★《文言文两则》

1、作者:《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两小儿辩日》

选自《列子?汤问》.

2、重点问题:

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翻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

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翻译:我认为太阳

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③孰为汝多知乎?翻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4、中心思想:《学弈》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

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

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5、背诵并默写文言文两则

★《匆匆》

1、作者:朱自清。

2、重点问题:理解句子“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

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答:作

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

流比喻成大海。日记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

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对时间飞逝十分无奈的愁绪。

★《桃花心木》

1、作者:林清玄。

2、中心思想: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

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

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

重要意义.

3、重要问题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

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答:“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

难。生活中的“不确定",比如生病、父母下岗、遇到自然

灾难等。

(二)第二单元重点课文:《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

1、作者:老舍先生

2、中心思想:文章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

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

的认同和喜爱.

3、写作方法: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

构全文

4、文章重点介绍了四天:腊八、除夕、初一、十五

5、文学常识:中国传统节日时间排列顺序

①初一(也叫春节,农历1月1)、②十五(农历1月15)、

③端午节(农历5月5)、④乞巧节(也叫七夕节,农历7

月7)、⑤中秋节(农历8月15)、⑥重阳节(农历9月9)、

⑦腊八(农历12月8)、⑧除夕(农历12月30)

(三)第三单元重点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

服务》

★《十六年前的回忆》

1、作者:李星华(李大钊女儿)

2、中心思想:本文通过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

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

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3、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

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答: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

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

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对待亲人慈爱和

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它那件灰布

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

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

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

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

“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4、人物评价:李大钊是一个(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临危

不惧、视死如归)的人。

★《为人民服务》

1、资料袋: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

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翻译:固:本来.或:有的人.于:比。人本来都是要死的,

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3、人物评价:张思德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4、背诵课文第二段

(四)第四单元重点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

★《卖火柴的小女孩》

1、作者:丹麦作家安徒生.安徒生的作品还有:《丑小鸭》

《拇指姑娘》《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

2、文章情节: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然火

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温暖的火炉),

(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

至(和奶奶一起飞走了),最后(在大年夜冻死街头)。

3、重点问题:

①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

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象中

死去了.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

痛苦.

②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两个幸福各指什么?

答:前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

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

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

4、中心思想: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

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揭露了贫富悬殊

的社会现实。

★《凡卡》

1、作者:俄国作家契诃夫

2、中心思想: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

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

社会制度的黑暗。

3、主要情节: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

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凡

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

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

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一是过圣诞节的情景);

最后写凡卡把写好的信塞进邮筒里,最后以梦结束。

(五)第五单元重点课文:《跨越百年的魅力》《真理诞生

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跨越百年的美丽》

1、作者:梁衡

2、标题含义:“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容貌,更是她

所体现的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

贵人格。

3、中心思想: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以“美丽"

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

人格。

4、重点问题:

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

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答:“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坚

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项伟大的发现”是指

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

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

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

5、人物评价:居里夫人是一个(坚定执著、有献身精神、

淡泊名利)的人。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作者:叶永烈

2、标题含义: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并锲而不舍地追根求

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3、主要情节: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

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

向和地球自转有关.第二个事例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

然发现盐酸会使紫罗兰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

于发明了酸碱试纸.第三个事例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

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

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10分)

táozuìnínɡzhònɡkésòudégāowàngzhòng

()()()

()

bàoqiànjìnɡmìjuànliànjiāozhàobùān

()()()

()

二、按要求写成语.(5分)

1。写四个含反义词的成语:

()()

()()

2.写出四个含有人体名称的成语:

()()

()()

3.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止住了。形容歌声嘹亮。

()。(1分)

三、给画线的字、词选择恰当的意思。(5分)

1.讲究:①讲求、重视;②值得注意或推敲的内容;③精美

祭器很讲究

..

()讲究

..

卫生()这里的技术是大有

讲究

..

的()

2。故:①事故;②缘故,原因;③原来的,从前的,旧的;④朋友,友情;⑤死亡

变故

()病故

()沾亲带故

()故

乡()

3.之:①往;②的;③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钟子期必得之

()赤子之

心()送孟浩然之

广陵()

四、判断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填在括号里。(5分)

1.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

来。()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3.这天气真冷,都快把我冻成冰

了.()

4.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

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5。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

线路。

()

五、改写句子。(6分)

1。缩写句子。

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2。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没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情了.

3。把下面的引述句改为转述句.

鲁迅在回信中说:“你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

六、填空。(19分)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写《天净

沙·秋》:,

,。青山绿

水,.(4分)

2.牙谓,

乃,终身。(3分)

(二)填空。

1.鲁迅原名,浙江人.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

作品集有《》、《》等.《少年闰土》节选自他的小

说《》。从第五单元这些课文中我知道鲁迅是一

个、、

的人。写出一句鲁迅的名

言:

.(4+1分)

2.詹天佑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课文

从、、

三个方面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他根据居庸关、

八达岭不同的山势创造性地设计

了、

两种施工方法。作为一名中华少年,我想对詹天佑

说:

.(3+1分)

3.填写下面古诗词中的花名:(3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2)人闲落,夜静春山空。

(3)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5)竹外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七、阅读。(20分)

(一)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7。5分)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

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

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

们还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

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划着十字。

1.在“□"处给短文补上标点符号。(3.5分)

2。桑娜在沉思什么?请用“~~~~~~~~”画出来。(1分)

3。桑娜家穷,表现在哪些方面?(2

分)

4.桑娜家这么穷还收养两个孤儿,说明桑娜夫妇

是的人.(1分)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2.5分)

吐鲁番盆地

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

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度,最高可达47度,

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

有“火洲”、“风库”之称。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

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猛烈强烈)的阳光

(照射照耀)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

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正赶上大热天,

公务繁忙,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

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

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

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

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精致别致)的野餐了。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

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钻天白杨,一行桃树,一行梨树.据说这是一

位五十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有遮阳蔽日之处,()

有解热止渴的桃梨。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梨已开花结果.多少走得又热又渴的

行人,(惊讶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阴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该是多么

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

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1.用音序查字法查“漫",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漫”在字典里的解释有五条:(1)水过满,向外流;(2)到处都是;(3)莫,不要;

(4)不受约束,随便;(5)广阔,长。

“漫天风沙”的“漫”应选第()条解释.“长夜漫漫”的“漫”应选第()条

解释。“漫无目的"的“漫”应选第()条解释.(2。5分)

2.用“”划出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2分)

3.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2分)

4。人们把吐鲁番称作、。(1分)

5。人们把横贯整个盆地的一座山称为,理由有两点:

(1);

(2)。(1。5分)

6.文中举例子来说明吐鲁番夏季气候炎热的特点,这两个事例是:

(1)(2)

。其中第一、二自然段则分别运用

了、等说明方法.(2分)

7。吐鲁番人用植树造林的方法,来改造这儿的自然环境,在林阴路栽种钻天的白杨,

可以,栽种桃树、梨树,可

以。从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人

的。(1。5分)

八、作文(30分)

题目:真没想到

提示:可写一个人或者一个地方的可喜变化;也可以写近期发生的你所意想不到的事,

全文在400字以上。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8:00: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90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1万元有多重
下一篇:6尺7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