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临江仙苏轼

更新时间:2022-11-14 17:35:57 阅读: 评论:0

初三全托班的优劣-扩词大全


2022年11月14日发(作者:元宵节祝福)

苏轼《临江仙·风⽔洞作》原⽂|译⽂|赏析

《临江仙·风⽔洞作》是宋代⽂学家苏轼创作的⼀⾸⼭⽔纪游词,从这⾸词中流露出作者回归⽥园的⼈⽣追求。下⾯⼉童

⽹⼩编给⼤家带来了这⾸词的相关资料,⼀起来看看吧!

《临江仙·风⽔洞作》原⽂

宋代:苏轼

四⼤从来都遍满,此间风⽔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涧⾕,寒藻舞沦漪。

借与⽟川⽣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送⼈归。层巅余落⽇,草露已沾⾐。

译⽂及注释

译⽂

地、⽔、风、⽕从来都是所在充满的,这⾥风⽔绝佳,⼜有什么可疑的呢!这是故意让我写诗赞美的吧。各种幽雅的花⾹

⽓四溢,飘到了整个⼭涧、⼭⾕之中,潭中秋天的⽔草似乎在随风起舞,⽔⾯上漾起细⼩⽽成圈的波纹。

洞中清美的泉⽔要是借给卢仝泡茶喝,他⼀定会觉得两腋习习⽣风,有飘飘欲仙之感,这样,恐怕他连天仙都不会恋慕

了。还烦请流⽔把我送回家。⾼峰上只剩下将要落⼭的太阳,草丛中的露⽔已经沾湿了我的⾐裳。

注释

①临江仙:词牌名。唐教坊曲。原⽤以歌咏⽔仙,故名。⼜名《雁⼉归》、《瑞鹤仙令》等。双调⼩令,平韵格。

②风⽔洞:《诗集》王⽂诰注引《杭州图经》:“洞去钱塘县旧治五⼗⾥,在杨村慈岩院。洞极⼤,流⽔不竭,洞顶⼜有

⼀洞,清风微出,故名⽈风⽔洞。”

③四⼤:佛教以地、⽔、⽕、风为四⼤。认为此四者⼴⼤,能产⽣出⼀切事物和道理。

④寒藻:指秋天的⽔藻。沦漪(户⾐):《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chún)兮,河⽔清且沦漪。”沦,细

⼩⽽成圈的⽔纹。漪,语⽓词。

⑤⽟川:唐诗⼈卢仝(tóng),号⽟川⼦。两腋:.两边胳肢窝。卢全《⾛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云:“⼀碗喉吻润,两碗破孤

闷。三碗搜枯肠,唯有⽂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不平事,尽向⽑孔散。五碗肌⾻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

两腋习习清风⽣。”

⑥凭:烦请。

赏析

上⽚着重写风⽔洞中清美的境界。开头两句紧扣题⽬中“风⽔”⼆字落笔,以议论领起全词:“四⼤从来都遍满,此间风⽔何

疑!”这是⽤佛家的眼光观照⾃然,是对“风⽔洞”之所以得名的⼀种诠释。毫⽆疑问,这是词⼈接受了佛家宇宙观的⼀种体现。

词⼈仿佛接触到了“源头活⽔”由此获得了创作的灵感:“故应为我发新诗。”⽽后着⼒写词⼈在风⽔洞发现的别具美感的景

物:“幽花⾹涧⾕,寒藻舞沦漪。”这两句扣住了风⽔洞“流⽔不竭”、“清风微出”的特点,结合着词⼈的视觉感受和嗅觉感受,写

出了⼀个藏娇蕴秀、清美绝⼈的境界,多少也带有“妄意觅桃源”(《风⽔洞⼆⾸和李节推》诗)的思想倾向。

下⽚⾃抒所感,并写出出洞后所见。“借与⽟川⽣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这两句是想象,是夸张,实际上表达了对风⽔洞

中“⽔”的极度赞赏,⼜很有幽默感。以下转到写出洞归来。“还凭流⽔送⼈归”⼀句,承上转下,点出⼀个“归”字,⽽且运⽤拟⼈

⼿法,把“流⽔”以⾄风⽔洞都写得富有⼈情味,词⼈此⾏的满⾜和快乐也就见于⾔外了。篇末两句承上“归”字,写归途中的景

物“层巅余落⽇,草露已⾐。”词⼈通过景物描写,表明⼰到了傍晚时分,词⼈⽩天在风⽔洞逗留的时间之长,就可想⽽知了。

倘若仔细品味,⼣露“沾⾐”的话兴许还另有⼀层深意在。陶渊明在《归园⽥居五⾸》之三中描写了⾃得其乐的劳动⽣活,后半

⾸写道:“道狭草⽊长,⼣露沾我⾐。⾐沾不⾜惜,但使愿⽆违。”该词在模⼭范⽔与纪游之外,还隐隐流露出超脱的审美趣味

以及对⼈⽣⾃由境界的追求。

全词由游览⽽⾄⽣出归⽥园的意向,结尾处意蕴深厚,既是情绪流程的归宿,也是词⼈的终⽣追求。写景、抒情、议论都

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表现⽅法,该词将写景、抒情、议论结合了起来,也可以说是词的诗化的⼀个具体表现。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7:35: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89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碳的化学性质
标签:临江仙苏轼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