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
生态经济
】
藏区大尺度同质景观格局背景下
风景道的建构研究
———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刘润
,
李巍
,
尹秀
,
张惠
(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甘肃兰州
730070)
内容提要
:
在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
藏区地域空间尺度较大
、
景观资源同质较强的旅游开发现状
,
必将影响其
旅游进一步持续
、
有效发展
。
基于此背景
,
结合国内外目前对风景道的相关研究
,
指出风景道是促进藏区旅游发展的有效模式
,
并
进一步探析了藏区风景道的构建思路
,
最后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
从结构体系
、
沿线景观
、
沿线设施及管理与保障四个方面对风
景道的构建进行了系统研究
。
关键词
:
藏区
;
风景道
;
同质景观
;
甘南藏族自治州
中图分类号
:F592.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4161(2012)01-0109-04
一
、
引言
风景道是旅游与交通功能相结合的具有交通价值
、
景观价
值
、
游憩价值
、
历史价值
、
文化价值
、
自然价值
、
文物价值等多重
功能的特殊景观道路[1]。
近年来风景道在国内外的发展实践表
明其在保护生态环境
、
促进道路建设
、
满足审美游憩需求和拉动
社区经济等方面成效显著
,
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新型旅游发展途
径
。
目前国外对风景道的规划研究较为成熟
:
在规划范围上
,
已
形成从国家到地方多层级综合覆盖体系[2-4];
在规划出发点上
,
既有满足居民休憩生活的需求[5-6],
也有基于对生态环境保护
的要求[7-8];
在规划方法上
,
存在景观生态网络法[9]、
视觉评估
法[10]等
;
在规划内容上
,
多以尊重文化景观和景观生态[11]为核
心
;
在规划保障上
,
注重发挥管理制度及措施[12-13]的规范制约
。
相比较而言
,
国内学者对于风景道的研究较少
,
主要集中在实证
研究上[14-16],
对风景道的管理[17-18]涉足较少
。
综合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
,
国外对于民族地区大尺度同质
景观格局下风景道的研究较少
,
国内风景道理论与实证研究处
于零散的状态
,
是适应地方规划的需要而衍生的[19],
多侧重于
具体旅游线路或道路的规划设计
,
对于风景道的战略指导重视
不够
。
本文试从空间这一认知角度出发
,
将风景道提升为旅游
发展模式
,
首次提出风景道适于藏区旅游发展
,
并认为其不同于
以休闲游憩为主的绿道
(
或绿色通道
)[20-22],
不同于单纯注重视
觉景观或追求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道路
(
或高速公路
)[23-25],
也不
同于拥有特殊地域文化价值的遗产廊道[26-30],
而是集旅游资源
整合
、
旅游节奏调节
、
旅游管理方式优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
以
解决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空间问题为主要目的
,
适合于广域大尺
度地域环境的一种线性旅游发展空间
。
二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
)
研究背景
藏区①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历史文化使得旅游这一藏
区最大的潜在产业[31]正逐渐成为藏区实现经济
、
文化
、
社会协
调发展的新引擎与突破口
。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持续深入开展和
国家关于支援藏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多项政策
、
意见的不断颁布
实施
,
藏区旅游日渐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
但同时
,
藏区旅游
发展也面临着其特有的问题
,
最为典型的为地域空间尺度较大
、
景观资源同质性较强
,
致使旅游发展过程中地域空间联系较为
松散
、
资源开发相对同质
、
旅游管理多为不便
,
其他主要问题有
:
第一
,
藏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
旅游开发是民族地区合理利
用资源
、
有效保护环境
、
实现产业替代的最佳结合点[32],
但脆弱
的生态环境与不健全的旅游开发模式加剧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
第二
,
地域开阔
,
景区概念模糊
,
导致景区既难以收取门票
,
同时
又存在内外管理及协调问题
,
旅游管理体制欠成熟
;
第三
,
民族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可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
传承与弘扬[33],
但文化资源分布相对松散
、
内涵挖掘不深
,
缺乏
整体开发
;
第四
,
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必须加快空间结构演进[34],
但地域间缺乏有效的空间组织联系
,
旅游发展仅局限于部分热
点地区
,
无法全局带动
。
因此在国家大力支持西部开发的新形
势与背景下
,
藏区急需打破传统旅游开发思路与模式
,
寻找新的
发展战略
,
促使其旅游优化转型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
(
二
)
研究意义
基于藏区同质景观格局
,
研究风景道可实现交通
、
游憩
、
景
110
观
、
文化和生态保护等复合功能
、
价值的有机整合
;
有助于提升
线性旅游发展空间的重要性
,
突破传统点
、
面开发的二元空间模
式
;
可顺应目前藏区休闲度假和自助旅游较快发展的趋势
,
促进
藏区旅游的转型与深化发展
。
更为关键的是
,
通过风景道的建
设与管理
,
可推动旅游开发由点向面延伸
,
旅游管理由点向面覆
盖
,
生态环境保护由点向面扩展
,
有助于解决当前藏区旅游发展
过程中切实存在的景观同质严重与审美视觉疲劳
、
旅游资源丰
富与特色内涵不足
、
局部开发过热与整体松散滞后
、
项目资金不
足与建设活动无序
、
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矛盾
。
三
、
研究区域概况
甘南藏族自治州
(
以下简称甘南州
)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
缘
,
地处甘
、
青
、
川三省交界处
,
是全国十大藏区之一
,
历史上是
中原地区通往青藏及川北的交通要道
,
是丝绸之路河南道和唐
蕃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
甘南州地域广阔
,
其国土面积占甘肃
全省近
10%,
境内拥有亚高山草甸草场
4084
万亩
,
占全州总面
积的
70.28%,
主要联片集中分布在夏河
、
合作
、
碌曲
、
玛曲
4
县
(
市
);
临潭
、
卓尼
、
迭部和舟曲以典型的森林峡谷景观为主
,
地广
人稀的地域环境与大尺度同质景观
(
草原
、
森林及峡谷景观
)
格
局是甘南藏区旅游发展最大的现实条件
。
近年来
,
随着西部民
族旅游的兴起
,
甘南旅游发展迅速
,2003—2010
年全州累计接待
游客
1075.9
万人次
,
其中海外游客
47.42
万人次
,
实现旅游收
入
22.55
亿元
,
旅游人数
、
综合收入
(
除
2008
年外
)
每年以两位
数递增
,
甘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国内外不断提升
。
四
、
藏区风景道构建思路
藏区风景道构建必须遵循其地域特有属性
,
因势利导
。
首
先
,
既要有所
“
突破
”,
又要有所
“
保留
”,
需要突破的是传统以资
源环境为支撑的旅游发展观念和以点
、
面形式为主导的开发模
式
,
需要保留的是无法突破或者突破后会出现不良后果
,
同时又
是地域特色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及人文要素
,
如脆弱的生态环
境和传统的宗教民俗等
。
其次
,
在做好藏区内部旅游发展要素
优化调整的基础上
,
以环境
(
发展趋势
、
政策引导
)、
资金
、
项目为
主要内容
,“
利用
”
一切外在可控的积极要素
,
为风景道构建创造
良好的内外环境
(
见图
1)。
图
1
藏区风景道构建思路
在此基础上
,
可进一步确定风景道构建的一般原则
:
首先应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根本
,
注重对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
严禁
对周边景观资源的过度开发与破坏
,
严禁无任何可行性研究指
导的游憩服务设施的建设
;
其次应确定某一特定主题统摄风景
道建设规划
,
以加强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
,
方便风景道的建设
管理
;
再者应协调道路的景观
、
历史
、
休闲和其他要素之间的关
系
,
使风景道成为交通
、
游憩
、
教育和遗产保护等多功能完美结
合的产物
,
为使用者提供教育
、
生态
、
文化和游憩等多方面体
验[15];
最后应积极调动公众参与风景道建设管理的积极性
,
将
风景道建设纳入社区发展规划
,
通过健全公众决策及利益分配
机制
,
使其自觉加入到风景道的建设管理中
。
五
、
甘南州风景道构建
甘南州风景道构建应突出地方和民族特色
,
以
“
追寻藏族历
史文化
、
体验藏族民俗风情
”
为总体形象定位
,
通过构建不同等
级与类型的风景道
,
形成覆盖全州的风景道网络体系
,
逐渐将甘
南风景道打造成中国西部民族地区风景道旅游发展的典范与实
验样本
,
逐渐形成一个既能体现地域旅游空间特色
,
又能承担全
州旅游组织协调功能的旅游空间骨架
。
(
一
)
结构体系规划
表
1
风景道沿线主要旅游及景观资源分布
风景道名称主要途径县市途径的主要景区
(
点
)
典型地表景观
宗教人文风
景道
夏河县
、
合作
市
、
碌曲县
土门关
、
米拉日巴佛阁
、
当周
草原
、
西仓寺
、
尕海
、
则岔石
林
、
郎木寺
河谷
、
草原
、
低山丘
陵
、
湿地
历史民俗风
景道
夏河县
、
合作
市
、
卓尼县
、
临
潭县
拉卜楞寺
、
达尔宗圣湖
、
牛头
城遗址
、
西道堂
、
禅定寺
、
洮
州古城
峡谷溪流
、
森林草
原
草原峡谷风
景道
玛曲县
、
迭部
县
、
舟曲县
黄河首曲
、
然闹古城
、
嗷嗷水
帘洞
、
古芳洲遗址
草原牧场
、
峡谷溪
流
、
构造地貌
风景道的发展受交通状况影响明显
,
针对目前甘南南北向
交通联系密切
、
东西向沟通不足的现状
,
规划形成宗教人文
、
历
史民俗
、
草原峡谷
“
一纵两横
”
三条风景道
(
见表
1)。
宗教人文
风景道以国道
213
线为依托
,
联通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与兰州都
市圈
,
调节快捷的旅游节奏
,
延长旅游时间
,
带动国道沿线旅游
经济发展
;
历史民俗风景道以省道
312
和
306
线为依托
,
促进甘
南州东部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与西部历史民俗旅游资源间的互补
协调联动发展
,
打造甘南州历史文化旅游品牌
;
草原峡谷风景道
以省道
313
线为依托
,
整合甘南州南部草原牧场
、
森林峡谷等景
观资源
,
增强其南部与青海
、
四川等地联系
,
构建区际知名旅游
品牌
。
此外
,
为促进三条风景道之间的有效衔接
,
增强风景道与
主要发展节点的联系及风景道旅游的灵活性
、
便利性
,
可根据实
际情况增加若干风景连接道和风景支道
。
(
二
)
沿线景观规划
风景道沿线景观规划应立足甘南特殊的地域环境
,
以主题
性
、
协调性和有序性为构建导向
,
划分特色景观功能区域
,
整治
景观风貌
、
营造景观节点
。
首先
,
根据甘南各县市资源属性和发
展要求
,
将全州划分为藏传佛教旅游区
、
民俗风情旅游区
、
草原
牧场旅游区
、
红色遗址旅游区和藏乡江南农耕旅游区
,
景观功能
区的划定可为景观风貌改造
、
优化和景观节点营造提供潜在的
规划主题
、
内涵及特定的空间场所
,
从而便于风景道的建设管
理
;
其次
,
景观风貌立足景观类型及其属性
,
力求客观真实体现
藏区原生态
、
古朴神秘的环境特质
(
见表
2);
最后
,
景观节点的
营造应以旅游节奏为设计依据
,
考虑功能配置
、
景观特质
、
资源
影响三个因素
,
在景观区域与景观风貌的统摄下
,
在不同节点处
进行具体的景观营造
(
见表
3)。
111
表
2
风景道沿线主要景观风貌整治
景观类型代表地区预期风貌描述主要实施措施
宗教寺院
拉卜楞寺
、
郎
木寺
、
米拉日
巴佛阁
凸显藏传佛教文化气
息
,
古朴
、
虔诚
严格限制商业用地无序扩
张
,
对商业景观进行整体
风貌整治
草原牧场
玛曲草原
、
河
曲马场
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
的统一
,
开阔
、
健康
合理布置帐篷
,
对永久性
建筑进行严格管制
,
改善
环卫状况
文化遗址
八角古城
、
叠
州古城
历史文化氛围
,
悠久
、
残存
、
沧桑
进行古城遗址分区保护
,
部分遗址可修旧如旧
滨水空间
黄河
、
白龙江
流域
与自然相融相合
,
生
态
、
动感
、
生机
居民生活用水及工厂排污
处理
,
设立景观小品和游
憩设施
村庄聚落
扎尕那村
、
洋
布村
特色藏族民俗聚落
,
原生古朴
、
原野和谐
对现代建筑风貌进行传统
藏式民居改造
,
维持木质
塌板房
表
3
风景道沿线主要景观节点营造
节点类型代表节点景观营造措施
景观单调型当周草原
挖掘文化底蕴
,
利用藏式元素
(
煨桑台
、
风马旗
、
插箭
台
、
帐房营地
)
点缀
,
并设民族服装
、
饮食
、
舞蹈展示
平台
功能缺失型尕海湿地
完善旅游服务功能
(
咨询服务中心
、
生态停车场
、
栈
道
、
环卫设施等
),
旅游服务设施应进行生态化布置
城镇服务型
合作市
、
玛艾镇
完善城镇市政工程建设
,
重点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及
出入口标识系统建设
,
塑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景观分异型土门关
展示景观地理及文化分异
,
重视标识系统和形象窗
口建设
,
增加游憩服务设施
资源影响型郎木寺保护民族传统
,
完善解说系统
、
环卫设施
、
娱乐设施
(
三
)
沿线设施建设及管理
自助旅游
(
包括自驾旅游
、
背包旅游
)
是风景道构建的重要
牵引力
,
与旅行社组团旅游相比
,
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相对灵活
性和自主选择性
,
同时自助旅游活动的时空规律对服务设施配
置意义重大
。
风景道沿线设施规划及管理
(
见表
4),
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
①对目前风景道沿线已有设施根据
实际需求进行适度改造利用
;
②根据游客需求及设施利用现状
,
补充建设部分旅游相关设施
;
③根据风景道建设相关要求
,
对全
州风景道沿线及附近地区已存在或新建设施进行统一分类
、
规
范管理
。
(
四
)
管理与保障
注重对风景道进行科学的管理保障
,
是不断强化风景道的旅
游资源整合
、
旅游节奏调节和旅游管理方式优化的功能作用的重
要手段
。
根据国外风景道建设与发展实践经验
,
建议在法律
、
管
理
、
资金及经营等方面规范和约束甘南州风景道的建设发展
。
法律保障
,
应加紧制定
《
甘南州风景道建设与运营管理条
例
》,
研究制定风景道建设规范标准
,
对全州境内不同类型的风
景道
,
进行评估和资格认证
,
对风景道的规划设计
、
建设施工以
及运营管理等进行管理和协调
。
管理保障
,
明确风景道管理主体及其职责
,
建议由甘南州交
通部牵头
,
联合州旅游局
、
环保局
、
城建局
、
文化出版局
,
在合作
设立风景道管理中心
,
下辖旅游开发
、
景观设计
、
政策法规
、
生态
保护
、
安全维护等主要部门
。
表
4
风景道沿线设施建设及管理分类一览表
主类亚类功能描述建设管理内容
住宿餐
饮设施
风景道驿站提供停留休憩
、
观景的平台农
(
牧
)
接待户
风景道营地提供特色户外住宿与餐饮汽车营地
、
帐篷营地
旅馆
(
舍
)
提供价格低廉
、
服务自助
、
干净
整洁
,
同时具有当地特色的膳
宿接待
汽车旅馆
、
青年旅馆
度假村提供较高质量的旅游综合服务农
(
牧
)
接待户
观景及
游憩
设施
观景点提供观景休憩的空间
休息座椅
、
圆桌和遮
阳的茅草顶
游憩设施
满足游客生态观光
、
娱乐健身
、
文化体验需求
休息亭
解说标
识系统
室内解说标识
全面综合展示甘南风景道沿线
旅游资源
(
自然和历史民俗旅
游资源
)
游人服务中心
、
民俗
展馆
室外解说标识
为游客旅行提供准确的指导服
务信息
交通标识牌
、
旅游解
说牌
、
旅游手册
、
宣传
画册
保障服务
设施
租赁及旅游交通
提供多种交通方式
,
同时保证
租赁车辆的安全维护
、
物资齐
备和基本服务齐全
汽车租赁中心
(
山地
自行车
、
越野车
、
休闲
露营车
、
旅游房车
、
旅
游大篷车
)
配套服务设施
提供加油
、
维修
、
物资等汽车保
障服务
综合加油站
、
服务站
紧急救援系统
提供道路与环境指引
、
自驾车
辆的保修
、
救援与修理等方面
的服务
紧急救援部门
、
紧急
救援电话专线
医疗点能够进行简单的医疗救护
配备常备药品和专业
人员
信息服
务设施
服务咨询中心
提供免费的旅游咨询
、
保险咨
询与购买
、
出售旅行支票
、
发行
联名信用卡等服务
服务中心
(
或服务点
)
基础
设施
给排水设施
为汽车营地
、
野外帐篷等沿线
住宿餐椅设施生活用水及污水
排放需求
给排水管网建设
电力设施
保障沿线重要接待节点用电需
求
开闭所
、
箱式变电所
通讯设施提供电讯设施的旅游服务
电信设施
、
邮政设施
、
广播电视
综合防灾提供安全保障消防设备
、
路面防冻
环卫设施维护风景道沿线环境卫生
垃圾处理
(
垃圾转运
站
、
垃圾桶
)、
公共厕所
资金保障
,
应积极争取国家
、
省及州上有关部门
(
尤其交通
局
、
环保局
、
农林局
)
的资金扶持
,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风景道
建设
,
在此基础上
,
按照
“
谁投资
,
谁受益
”
的原则实行招商引资
,
通过各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和利用民间资本
。
112
经营保障
,
风景道沿线的休憩服务
、
餐饮住宿等可通过实施
特许经营制度委托私人经营
,
但应严格规范市场准入手续
,
防止
因大量投资者
、
经营者涌入并盲目开发建设而造成旅游资源的
浪费与低效利用
。
六
、
结语
藏区生态环境脆弱
,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
风景道作为旅游发
展的一种新的思路
、
战略和模式
,
对于新时期藏区旅游实现持续
深化与转型发展意义重大
,
尤其适宜在大尺度同质景观格局背
景下促进旅游资源整合
、
优化旅游空间布局
、
强化旅游环境保
护
,
并推动旅游开发由点向面延伸
,
旅游管理由点向面覆盖
,
生
态环境保护由点向面扩展
。
但同时
,
风景道发展涉及范围较广
,
实施难度较大
,
且藏区独特的自然及经济环境能否支撑风景道
发展
,
以及寻求何种方式发展
,
才能在实现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
基础上带动整个藏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
仍需进一步深化研究
。
注释
:
①这里主要包括西藏藏族自治区
、
青海省
、
甘肃藏区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天祝藏族自治县
)、
四川藏区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阿坝藏族自治州
、
木里藏
族自治县
))
和云南藏区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参考文献
:
[1]
余青
,
樊欣等
.
国外风景道的理论与实践
[J].
旅游学刊
,2006,21(5):
91-95.
[2]TomTurner.GreenwayplanninginBritain:recentworkandfutureplans
[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06,76:240-251.
[3]LuciliadoCarmoGiordano,PaulinaSettiRiedel.Multi-criteriaspatial
decisionanalysisfordemarcationofgreenway:AcastudyofthecityofRio
Claro,S?aoPaulo,Brazil[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08,84:301
-311.
[4]CharlesC.Schrader.Ruralgreenwayplanning:theroleofstreamlandper-
ceptioninlandowneracceptanceoflandmanagementstrategies[J].Landscape
andUrbanPlanning,1995,33:375-390.
[5]PaulH.Gobster,LynneM.Westphal.Thehumandimensionsofurban
greenways:planningforrecreationandrelatedexperiences[J].Landscapeand
UrbanPlanning,2004,68:147-165.
[6]C.ScottShafer,BongKooLeea,ShawnTurnerb.Ataleofthreegreenway
trails:urperceptionsrelatedtoqualityoflife[J].LandscapeandUrban
Planning,2000,49:163-178.
[7]ForsterNdubisi,TerryDeMeo,NielsD.Ditto.Environmentallynsitive
areas:atemplatefordevelopinggreenwaycorridors[J].LandscapeandUrban
Planning,1995,33:159-177.
[8]JamieMason1,ChristopherMoorman,GeorgeHess,KristenSinclair.Desig-
ningsuburbangreenwaystoprovidehabitatforforest-breedingbirds[J].
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07,80:153-164.
[9]JohnLinehan,MeirGrossa,JohnFinnb.Greenwayplanning:developinga
landscapeecologicalnetworkapproach[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
1995,33:179-193
[10]ScottShannon,RichardSmardon,MelindaKnudsonState.Usingvisual
asssmentasafoundationforgreenwayplanningintheSt.LawrenceRiver
Valley[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1995,33:357-371.
[11]ThomasG.Yahner,NeilKorostoff,TimothyP.Johnson,A.MarkBatta-
glia,DanielR.Jones.Culturallandscapesandlandscapeecologyincontempo-
rarygreenwayplanning,designandmanagement:acastudy[J].Landscape
andUrbanPlanning,1995,33:295-316.
[12]AnneP.Hoover,MargaretA.Shannon.Buildinggreenwaypolicieswith-
inaparticipatorydemocracyframework[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
1995,33:433-459.
[13]BarbaraA.Ryder.Greenwayplanningandgrowthmanagement:partners
inconrvation?[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1995,33:417-432.
[14]
吴必虎
,
李咪咪
.
小兴安岭风景道旅游景观评价
[J].
地理学报
,
2001,52(2):214-222.
[15]
余青
,
胡晓冉等
.
风景道的规划设计
:
以鄂尔多斯风景道为例
[J].
旅
游学刊
,2007,22(10):61-66.
[16]
魏遐
,
白梅等
.
基于景观评价的高速公路风景道旅游规划
———
以福
宁高速风景道为例
[J].
经济地理
,2007,27(1):161-165.
[17]
王乐
.
美国国家风景道投融资体系研究
[D].
北京
:
北京交通大学
,
2009.
[18]
刘志敏
.
国外风景道的管理研究
[D].
北京
:
北京交通大学
,2006.
[19]
侯文静
.
美国国家风景道对中国的启示
[J].
才智
,2009(30):139-
140.
[20]
张毅川
,
李东升
,
乔丽芳
.
城市
“
绿道
”
类型
、
功能与设置浅议
[J].
防
护林科技
,2004,(4):50-51.
[21]
张文
,
范闻捷
.
城市中的绿色通道及其功能
[J].
国外城市规划
,
2000,(3):40-42.
[22]
周年兴
,
俞孔坚
,
黄震方
.
绿道及其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报
,2006,26
(9):3108-3116.
[23]
杨斌
.
重庆市广阳岛风景道路设计创意
[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4,
(5):10-12.
[24]
洪琳燕
.
高速公路视觉景观设计研究
[J].
江苏林业科技
,2006,33
(4):12-15.
[25]
周洁
.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法
———
景观与环境的对话
[D].
南京
:
东
南大学
,2010.
[26]CharlesA.Flink,RobertM.Searns.Greenways.Washington:Island
Press,1993,167.
[27]
凌生金
,
张敏等
.
昌都地区
“
茶马古道
”
旅游开发的思考
[J].
四川林
勘设计
,2006,(3):25-27.
[28]
黄先超
.
福建省古驿道旅游研究
———
以南平
“
三千八百坎
”
为例
[D].
福州
: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29]
杨冬冬
.
京杭大运河廊道景观遗产的考证和研究
[D].
天津
:
天津大
学
,2009.
[30]
乔大山
.
漓江遗产廊道构建研究
[D].
桂林
:
桂林理工大学
,2009.
[31]
杨多才旦
.
藏区旅游开发的前景
、
特点与问题
[J].
西北民族学院学
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4):106-10.
[32]
肖星
,
侯佩旭
.
论西部旅游开发与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J].
中
南民族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25(1):69-72.
[33]
白俊奎
,
朱德东
.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与弘扬民族文化的
融汇
———
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水流域为例
[J].
重庆工商
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0,27(1):141-147.
[34]
李昌明
.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空间结构演进研究
[J].
延边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9,42(1):88-93.
[
作者简介
]
刘润
(1987—),
男
,
安徽合肥人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管理
。
[
收稿日期
]2011-12-15
责编
:
董积生
;
校对
:
一丁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7:27: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88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