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系统的四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非生物环境
2还原者亦称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
3物种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类物种在数量方面的分布特征
4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基本功能,即物质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5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产包括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两个过程,前者是生产者又称为植物性生产,后者是消费者又称
为动物性生产
6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信息流却是有来有往的,双向运行的
7自动调节功能: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而使稳定状态改变时,系统靠自身内部的机制再返回稳定协调状态的能力
8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9生态学按生物类别分: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
10土壤生态系统的修复主要有化学修复法/物理修复法/挖掘修复法/生物修复法/植物修复法
1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
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
12按环境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
13按环境要素可以把自然环境分为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空间环境
14按环境范围大小来划分把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
15环境系统结构:是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部分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内容和方式
16环境系统结构的特点配置及其关系有圈层性/地带性/节律性/等级性/稳定性/变异性的
17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来说,环境最基本的功能包括三方面,其一为空间功能,其二为营养功能,其三为调节功能
18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通常被分为基础环境学与应用环境学
19环境科学研究基本理论来自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应用数学/系统科学
20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主要有填埋法,固化法/物理化学法/弃海法/生物法/焚烧法/深井注入法
21可持续发展是技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包括公平性/可持
续性/和谐性)
22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23加快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各项制度①建立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②建立环境与发展科学咨
询制度③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制度④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公众参与制度⑤建立重大决策监
督与追究责任制度⑥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教育培训制度
24环境容载力:对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两个概念的结合与统一
25环境容量: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环境系统在一定的环境目标下对外加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承受量或负荷量.
广义的环境容量可以理解为是指某区域环境对该区发展规模及各类活动要素的最大容纳阀值
26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期,一定的状态或条件下,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变化,环
境功能不遭受破坏的前提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或者说是区域环境对人
类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
27环境承载力特点:有限性/客观性/稳定性/变动性/可调性
28环境容载力的功能包括:服务/功能/维护/净化/调节等多种功能
29污染物极限容量主要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地环境/社会环境污染极限容量
30环境承载力分类:环境基本承载力/环境污染承载力/环境抗逆承载力/环境动态承载力
31生态环境的评价方法系统,应该具有评价量/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这三要素
32生态环境的单项评价方法主要有因子分析法/相关分析法/模糊分析法
33在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时,需要有判别的基准,即评价标准.其来源有①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标准②背景或
本底标准③类比标准④公认的科学研究成果
34环境污染评价是在查明污染物排放地点形式.数量和规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污染物毒性.危害和环境功能等因
素,以潜在污染源能力来表达区域内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法.主要是那些排放量大,毒性大的物质
35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有三种:物料衡算法/经验计算法/实测法
36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污染源评价/环境污染现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费用效益分析
37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应该使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8环境影响预测法常用的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数学模型方法/系统模型方法/综合评价方法
39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和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并根据评
价结果提交书面报告及把结果应用于决策中
40指标选取应遵循的原则:科学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多样性原则
4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广泛性和复杂性/战略性/不确定性/评价时间超前性/评价方法多样性,定性和定量相
结合
42生态系统综合评价具体分为生态结构评价/生态功能评价/生态效益评价
43指标值选取应考虑的基本原则:可计量性/先进性和超前性/地域性/科学性
44生态评价的方法:综合指数法/模糊评价法和矢量-算子法
45生态评价主要包括:生态水平评价/生态环境系统健康评价/生态系统安全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和生态
足迹评价
46比较第一套和第二套生态区综合考核指标特点的差异
第一套评价指标的特点:图形、突出体现了生态区内涵/突出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突出区
域,涵盖区域的原则/突出体现了生态区优美整洁的环境和先进社会文明的主要标志/体现了生态区发展的现代
化和区域化特征
47第二套评价指标的特点:生态满意度作为区域目标层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区域生态对其社会经济环境子系统的
持续度,协调度和集聚度的满意程度/从生态区的现状评价出发,重点考察结构和功能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48生态系统健康是指一个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即在时间上具有维持其组织结构,自我调节和对
胁迫的恢复能力
49生态环境系统的安全是指一个地区或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以及所面临生态环境问题不对其生存和发展造成威
胁,即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能满足人类和群落的持续生存与发展需求,而不损害自然生态环境的潜力
50容载力测度指标主要包括容载力的优势度/潜力度/饱和度/协调发展度和可持续度五个方面
51环境容量评价主要包括大气环境容量/水体环境容量和土地环境容量的评估
52环境容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相对完备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区域差异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相对独立
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主成分原则/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可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
53环境容载力优势度是反映区域环境容载力相对于其他同类地区的优劣程度
54环境容载力区划是从整体空间观点出发,根据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状况,把研究区分为不同功能的环境单元,
以便具体研究各环境单元的环境承载力及环境质量的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不同功能的环境单元的环境容
量目标与环境承载力调控目标及其管理对策
55环境容载力区划原则:综合整体原则/地域分异原则/景观异质原则/功能结构原则/环境容载原则
56我国的大气监测项目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灰尘自然降尘量作为必须监测项目
57对于污染源非常分散的区域可采用网格布点法
58饮用水源及重要水源保护区,全年采样8-12次
59环境监测的主要成果有以下几种:环境监测年鉴/环境质量报告/环境监测数据库/环境监测档案库
60协同性原则:进行环境预测还必须注意到环境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客观得存在着比例节奏等关系
61比较常用的约束外推预测法有趋势外推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
62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预测②污染物产生量.环境容量和对资源情况的预测③环境污
染预测④生态环境预测⑤环境资源破坏和污染的经济损失预测⑥环境治理和投资的预测
63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件系统支持下,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
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
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64生态规划: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根据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的信息,从宏观和综合的角度,参与国家和区域发
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决策,并提出合理开发战略和开发层次,以及相应的土地及资源利用,生态建设
和环境保护措施,从整体效益上,使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关系相协调,并创造一个适合人类舒适和谐的生活与工作
环境
65生态规划的类型按地理空间尺度划分有区域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生物圈生态保护建设规划
66生态污染要素控制规划包括: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水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固体废物处理和利
用规划/物理污染控制规划
67生态区划是对生态系统客观认识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揭示各自然区域的相似性和差
异性规律,从而进行整合和分异,划分生态环境的区域单元
68生态区划的要素划分:自然生态区划/生态资产区划/生态承载力/生态脆弱性和敏感性区划
69生态调控原理:高效的功能原理/最优的协调原理
70生态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编制生态规划,指导生态建设实践/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加强宏观调控,
保障城市生态建设/重视教育,加强宣传,为生态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71城市生态规划是遵循生态学与城市规划学有关理论和方法.以城市生态关系为研究核心,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
中各子系统的综合布局与安排,调整城市人类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以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城市的和谐.
高效.持续发展
72一个生态城市的内涵具体表现:优美的城市环境/合理化,高级化的城市经济结构/高素质多样化的城市社会生态
文明/高水平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
73在生态城市规划上,应考虑四个基本问题:人口问题/资源合理利用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环境保护问题
74按照规划期限划分,包括长期规划(大于20年),中期规划(15年),短期规划(5年)
75从范围和层次来划分,环境规划可分为国家环境规划和区域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
76以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为主要对象和内容的规划,按其时空界域和作用,又包括环境战略规划/国土环境整治规
划/中长期环境规划
77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1城市人口与经
济2城市经济布局3城市基础设施/①人口与经济部分②经济的布局和产业结构③经济发展产生的污染④国民
经济提供资金
78根据规划指标在区域环境规划中的作用以及约束的不同,把区域环境规划指标分作指令性指标/指导性指标/相
关性规划指标
79相关性规划指标有:区域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经济规模/生产布局/产业结构/能源结构
80针对性原则指标能够反映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针和政策.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发
展特点和发展需求
81环境区划是从整体空间观点出发,根据自然环境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把规划区分为不同功能的环境单元,
以便具体研究各环境单元的环境承载力以及环境质量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不同功能环境单元的环境目标
和环境管理对策
82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①功能与规划相匹配,与区域或城市总体规划相匹配,保证区域或城市总体功能的发挥②/
根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根据地理气候生态特点或环境单元的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如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
区,水源区或河流及其岸带,海域及其岸带等③/根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划分功能区,如新经济开发区.绿地/④
根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如工业区,居民区,科技开发区.教育文化区,开放经济区
等⑤/根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行政辖区往往不仅反映环境的地理特点,而且也反映某些经济社会特点,按一定
层次的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有时不仅有经济.社会和环境合理性,而且亦便于管理⑥根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
点划分功能区.一般可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
83环境规划目标一般分为总目标/单项目标/环境指标3个层次
84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具有一般规划目标的共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保证
目标的先进性
85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与内容:①从目标的高低划分②从时间上划分③从空间上划分④从行业上划分⑤从环境规
划指标体系划分1区域污染控制目标2区域生态保护目标3区域环境管理保护目标⑥从规划内容上划分1环
境质量目标2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
86环境规划程序是在环境规划工作中所采取的具体步骤和过程,主要包括:编制环境规划工作计划大纲,环境现状
调研,环境综合预测,确定环境规划目标,设计环境规划方案,申报环境规划方案和实施环境规划方案
87生态管理: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跨学科的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管理人类行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力图平衡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88生态监测基本特点:综合性/长期性/复杂性/分散性
89生态保护是指人类对生态环境有意识的保护,即保护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生态环境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90生态建设:生态建设一般指一切有利于防止生态破坏,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的建设
91生态保护的方针: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
92生态示范区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对象,统一规划,综合
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一定行政区域
93生态示范区的基本模式大致有:生态农业型/农工商一体化型/生态旅游型/乡镇工业型/城市化的类型/生态破坏
恢复型
94环境管理还具有区别于一般行政管理的区域性,综合性,社会性和决策性的非程序化特点
95环境管理的内容:按环境管理范围分类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专业部门环境管理,
按环境管理性质分类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
96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计划/组织/监督/协调/指导/服务
97环境管理的主要组成要素:政府及其作用/科学技术/市场及其作用/公众参与和环境文化/自然资源
98政府作用表现在制定法律法规和制度/制定各种环境经济政策,对资源环境实施管理和分配/组织社会生产和消
费/在市场机制下宏观调控市场的运行机制,稳定经济,实施公民收入的公平分配
99环境管理的主要措施:建立行政管理机构/制定环境保护法律/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污控
制标准/建立实行环境保护制度/采用最新技术进行综合治理/建立和健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健全环境
统计指标系统
100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环境具有价值的原则/全局和整体效益最优的原则/综合决策综合平衡的原则/持续发展
的原则/政府干预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101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技术手段/教育手段
102法律手段具有的特征:强制性/权威性/规范性/共同性/持续性
103对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要求限期治理,甚至勒令其关,停,转.迁,对易产生污染的工程设施和项目采取行政
制约的办法属于行政手段
104环境管理决策:是决策理论在环境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就是人们在预定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等多项生产实践
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环境管理目标,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做出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若干决策方案或指令,并形成
方案的集合与揭示优度,从中选出最优决策方案的过程
105一般来说,环境管理决策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政策,环境立法,环境标准和环境规划
106宏观的环境管理为例来说明环境决策的主要内容:确定宏观环境管理的目标,确定宏观环境管理的途径/确定
宏观环境管理的方针和政策/确定宏观环境管理的模式/确定宏观环境管理的结构和功能
107环境管理决策系统由环境决策系统.行政监督管理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组成
108环境管理决策体系主要包括环境政策,环境立法,环境标准和环境规划
109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特征:战略性/综合性/系统性/实用性
110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管理的理论/环境管理的方法/环境管理的体制/环境保护的
政策和环境保护对策的研究等
111环境管理研究的趋势:区域环境状况评估体系研究/污染物越境转移的环境管理研究/环境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重大经济决策环境审议和评估研究/环境管理体制的研究/中国计算机环境管理信息库的建设/改善教学科研的
措施
112环境法体系结构包含的主要内容: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范/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
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律/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纠纷解决程序法律法规和规章/地方性环境法规/环境保
护标准/其他部门法律法规中的环境保护规范/我国参加的国际有关环境保护的规范
113我国环境执法的程序有行政程序,仲裁程序和司法程序
114三同步方针: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115我国制定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的三大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116环境管理制度是指在环境管理工作中,为了处理与协调各方面的职权范围与职责分工而采取的组织方式.
117作为一项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制度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强制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118关于环境管理的模式共有三种类型:区域管理模式/行业管理模式/区域与行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119环境管理八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
量考核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120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规定的调整环境影响评价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环境
影响评价的原则.程序.内容.权利义务以及管理措施的法定化
121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结构和功能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寻找人类社会与环境
协调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1221962年《寂静的春天》标志近代环境科学开始产生发展起来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7:2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88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