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婆娑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2-11-14 16:23:54 阅读: 评论:0

初一英语人教版课件百度云-刺怎么读


2022年11月14日发(作者:伤心的日志)

咏柳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咏柳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

物诗。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咏柳的诗句是什么意思,欢迎大家参考!

咏柳的诗句是什么意思1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句意思:

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像用碧玉装扮无比美妙。垂下来的

万缕垂丝好像是绿色的裙带随风摇摆。不知这纤细婀娜的柳叶是谁剪

裁出来,原来是二月的春风细细剪裁。

赏析: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

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

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

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咏柳的诗句是什么意思2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

似剪刀。

【注释】

①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

的是垂柳。

②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③妆成:装饰,打扮。

④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

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

的意思。

⑤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⑥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⑦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⑧似:好像,如同,似乎

【译文】

婀娜玉立的柳树像精美的碧玉装扮而成的妙龄少女,千丝万缕的

枝条像少女盛装上垂挂下来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

剪出来的,原来是那如同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小诗,诗人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内心深处对春天

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集中笔

墨描写那高高的、亭亭玉立的、婀娜妩媚飘逸的柳树。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从整体上写柳树,说高高的柳树像是

用碧玉妆扮起来的,用“碧玉”形容柳树的晶莹翠绿,突出了柳树的

色彩美。俨然妙龄少女,亭亭玉立,妩媚婀娜,魅力无限。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写柳枝,诗人将垂挂披拂的柳枝

比喻为少女盛装垂挂的千万条精美的丝带,巧妙地写出了柳树的轻柔

婀娜的盛装之美。

在第三句中,诗人以疑问的形式巧妙地写了柳叶儿。“不知细叶

谁裁出”,从形态上突出了柳叶精巧细致匀称的美。这一句同时又与

第四句构成一种设问关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

诗人自问自答,这一问一答,再加上一句形象化的比喻,将诗作由描

写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描写春风。春风是大自然力量的象征,也是大自

然创造力的象征。它既然能裁剪出细致匀称碧绿的柳叶,自然也就能

裁出嫩绿鲜红的满园春色,裁出繁花似锦的整个春天,这就为读者想

象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拂堤杨柳醉春烟”那般万紫千红的烂漫

春天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

从整体上看,诗的前二句诗分别描写了柳树的整体形象和千万条

垂挂的枝条,第三句在设问问题提出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写到均匀

细致碧绿的柳叶,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柳树的不同方面,句句有内容,

笔笔有特点。另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咏唱了柳

树,赞美了春天,讴歌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的无限创造力。

咏柳的诗句是什么意思3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

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穷:尽,使达到极点。

6、千里目:眼界宽阔。

7、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

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

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

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

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

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

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

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

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咏柳的诗句是什么意思4

咏柳:

宋代: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注释:

①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

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

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赏析: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

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

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

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诗中

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

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

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

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

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

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

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咏柳的诗句是什么意思5

咏柳

宋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鉴赏关键点】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

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

功之处。

【思想内容】

这首诗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描绘了初春新叶

初发的繁荣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来到的无限渴望和喜悦之情。

【名句赏析】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两句比喻新巧,却出语自然,毫无人工的痕迹。它是对大自然

生化万物所唱的赞歌。那巧如剪刀的春风裁制出丝丝碧柳,给大地披

上新妆,是自然活力的象征,给人以美的启迪。

1.这首诗用什么比喻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情。(4分)

2.“不知细叶谁裁出”中的“细”字生动地表现了柳叶、的特

点。(2分)

咏柳的诗句是什么意思6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词释义:

咏:歌唱,赞美。

碧玉:既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轻貌美的少女。

妆:打扮。

绦:丝带。

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

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

似剪刀。

名句赏析——“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

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

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

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

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

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

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

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

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

《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从整体上看,诗的前二句诗分别描写了柳树的整体形象和千万条

垂挂的枝条,第三句在设问问题提出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写到均匀

细致碧绿的柳叶,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柳树的不同方面,句句有内容,

笔笔有特点。另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咏唱了柳

树,赞美了春天,讴歌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的无限创造力。

咏柳的诗句是什么意思7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柳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无限热爱。

诗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

高高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翠绿晶莹,突出它颜

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柳枝犹如丝带

万千条,突出它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

柳叶精巧细致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

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

“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

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花花草草。

它是自然活力象征,是春创造力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

而赞美春天,讴歌春无限创造力。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

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

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咏柳》、《回

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咏柳的诗句是什么意思8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这首《咏柳》诗,形象的描摹出柳的美姿,点出

了柳迎春的特点。柳树可分为垂柳和旱柳。垂柳又叫杨柳,为落叶乔

木。旱柳百姓叫它河柳,是落叶灌木。柳可以进行无性繁殖,以须根

生长为主,许许多多的须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伸向四面八方,紧紧地拥

抱大地,为主干提供丰富的营养。主干通常在2-3米处就长出分枝。

光滑柔软的枝条状若丝涤,纷纷下垂。柳叶是单叶互生,叶片狭长,形如

少女之黛眉,芙蓉如面柳如眉是人们极为熟悉的诗句。

自古以来,诗人常以杨柳为写春的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

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

柳树发芽早,落叶迟。早春二月,它已鹅黄着枝,轻罗笼烟,初绽的嫩

芽象少女朦胧的睡眼。当你走近它时,伸手摸一摸,就会感到她似发丝

的柳条是多么柔软。柳絮飞时花满城的六月,天涯海角随处可见柳絮

那飘忽不定的倩影。它们大概在寻找自己扎根落户的归宿吧!柳树落叶

极晚,当萧瑟的秋风无情地劫掠大批的黄叶时,柳树却依然枝叶婆娑,

绿意融融。柳树的绿又有它独特的魅力。那淡淡的似雾的翠绿,使人有

清新超俗之感。当你置身于浓浓绿意之中,即使心情不好,也会顿扫心中

抑郁烦闷之情。

柳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易种易活。谁不知道有意栽花花不发,无

心插柳柳成荫的诗句呢?

柳不仅以绰约风姿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炎炎夏日为人们创造一

个清凉世界。柳条可以编制各种工艺品和生活用品,如:箩筐、篱笆、

帽子等。柳叶有一种淡淡的涩味,然而咬一口又觉得很甜。柳芽嫩叶

可做风味独特的茶或菜。柳树可谓粉身碎骨为人类了。垂柳耐水性强,

生长速度快,因此,被广泛用以美化环境等。我国古代已大量植柳。

自古,柳就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柳树以它特有的温柔、轻盈、

婆娑的婀娜风姿,为历代文人所喜爱,成为吟咏对象。人们咏柳爱柳,

并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感情。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爱柳成癖,在宅前种

下了五株柳树,人称五柳先生。柳便成为品行高洁的象征。

柳树栽种历史悠久,它的适应性极强,大江南北,随处可见绿柳

成荫。因此,我们应大量地栽柳、护柳,让绿色永挂枝头,以美好的

姿态去迎接每个春天的开始!

咏柳的诗句是什么意思9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试题:

(1)两首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请简要分析两首

诗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2)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

达效果。(4分)

阅读答案:

(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

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

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4分,“悲叹之情”“憎恶之

情”各2分。意思对即可)

(2)“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

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

蓬勃生气。(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倚”字运用

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2分,手法1

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

对比赏析:

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李诗重在抒情,

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

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

的憎恶之情。

李诗中的“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

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

枝的蓬勃生气。曾诗中的“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

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咏柳的诗句是什么意思10

一剪梅·咏柳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金沟御水自西东,昨岁

陈宫,今岁隋宫。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

西风,又过东风。

古诗简介:

《一剪梅·咏柳》是明末清初词人夏完淳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

写南明的残山剩水在落照中的凄凉景象,暗寓昏溃的南明小朝庭亦将

不可避免的走向崩灒。下片点题,写柳絮飘飞,往事不堪回首。全词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咏柳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倾覆的无限哀伤。

注释:

一剪梅:词牌名。此词牌以周邦彦所作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

句,故取为调名。又名“玉簟秋”、“腊梅香”。重头六十字,平韵。

金沟:御沟,御河,上有金鳌玉蝀桥,故简言之,水即沟中水。

陈宫:陈朝宫殿。

隋宫:隋朝宫殿。隋炀帝曾筑长堤植万柳。

一晌(shǎng):一转眼。晌:不多久,读若“赏”。

创作背景:

夏完淳以一腔忠贞,把短短十七年的有限生命,完全投入抗清复

国的大潮之中,所写的诗、文、赋、词,无不悲歌激烈,血泪泪交融。

辞风师承陈子龙。近代况周颐《蕙风词话》称陈、夏及彭孙贻、王夫

之等人的词:“含于刚健,有风骚之遗则。”虽然豪情万丈却不剑拔

弩张,往往借物言志,借景抒怀,使人从微风细雨中戚受惊雷,于深

沉浅露中体验悲威。此首《一剪梅》,也同样是借咏柳来抒发一腔亡

国之痛。

赏析/鉴赏:

人在时空中本应是之主,然而身际家国破败之时,面对无动

于衷的物象,只觉得空茫无着,无能为力。人不如柳,痛苦可想而知,

但是人的崇高、人的灵性,又正在有痛苦。所以,咏柳系借柳之无情

以返观一己痴苦。全除首句“伤心”字样外,纯以意象结撰,词体小

令,容量见大。叠句“昨岁”、“今岁”;“才过”、“又过”,承

上是似断而续,启下则绵悠深长,余意曲包。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6:23: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85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雄伟的近义词
下一篇:艳冠群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