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发明剧毒有机氯杀虫剂DDT(二氯二
苯三氯乙烷)的瑞士化学家米勒。虽然最初目的是用来杀虫,但杀虫
的同时还杀灭其他生物,进入食物链,物质循环,对环境的破坏是极
度可怕的,同时自然选择非但没有让杀虫剂消灭了害虫,反而让他们
的耐受性越来越强,以至于不得不发明更具毒性的药物。经过多年的
研究发现DDT的杀虫剂可以积蓄在植物和动物组织里,甚至进入到
和动物的生殖细胞里,破坏或者改变决定未来形态的遗传物质DNA。
作为美国象征的白头雕也曾因杀虫剂的毒杀而濒临灭绝。直到1997
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评委会才公开表示,为1948年的诺贝
尔医学奖授予DDT的发明者而感到羞耻。
瑞士化学家保罗?米勒因发明杀虫剂DDT在1948年获得诺贝尔
医学奖。这种毒药曾在一段时间里作为对人体无害的超强效杀虫剂在
市场上出售。这种药曾于1944年在尼泊尔止住了斑疹伤寒的流行(当
时有100万患者使用了这一药物);但人们当时并不知道,DDT对鸟
类、哺乳动物和人类都有危害。虽然最初为这种杀虫剂颁奖的就是
瑞典的这家医学院,但该国也像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在70年代禁止了
DDT的使用
1948年颁发给米勒的诺贝尔奖是否“误奖”?回答并不一致。怎样
看待人类文明史上出现过的DDT?我想,DDT曾经使农业大增产,
使一些传染病不再流行,使许多绝望病人得到拯救,这是不争的历史
事实,DDT的发明者确实功不可没,那时颁发了诺贝尔奖是可以理
解的。至于是不是一定早在1948年就颁发诺贝尔奖,现在看来则是
可以多加考虑的。
作为“事后诸葛亮”,与其谴责DDT获诺贝尔奖是“误奖”,不如
引导人们从DDT的兴亡史中认真地总结人类认识的宝贵经验:人的
认识与实践检验密不可分、相伴而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然而实践本身是历史的、相对的。认识的片面性常常源于实践的局限
性。真理不可能从一次认识过程中获得,检验也不可能在一次实践过
程中完成,认识必然要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向前发展。
1925年的一天,正在合成杀虫剂的瑞士化学家保尔·赫尔曼·米勒接
到他的妹妹从奥尔坦家乡寄来的信,从信中得知,家乡又闹起了严重
的虫灾.米勒决心要发明一种威力超群的杀虫剂,帮助乡亲们消除虫
灾.3年过去了,他合成了许多化学药物,但这些药物往往要在喷洒后
几小时,甚至几天才起到杀虫作用,中毒过程太缓慢了.面对挫折,米
勒并没有放弃而继续工作.
终于在1939年9月,米勒正式公开了他的研究成果:新型的杀虫剂对家
蝇有惊人的触杀作用.随后,他又制备了这一药物的各种衍生物,合成
了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即威力超群的DDT.
DDT的化学结构是由苯环和三氯乙烷基构成的,其中苯环是致毒部分,
三氯乙烷基是脂溶性部分,能使DDT透过体壁进入虫体,起到触杀作
用.
DDT发明后,瑞士政府将这种新型杀虫剂用于防治马铃薯甲虫,结果
非常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战斑疹伤寒在意大利南部港口那不勒斯流行
起来,这种病是由虱子作媒介的急性传染病,死亡数十万人.第二次世
界大战体虱又在意大利南部港口那不勒斯肆虐,1944年1月,在那不勒
斯开始大面积使用DDT,无论还是老百姓,都要排起队来喷洒DDT
溶液.3周之后,虱子被彻底消灭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制止了斑疹伤
寒病的流行,有力地显示了DDT在防治斑疹伤寒及由其他节肢动物传
播的疾病方面的重大功效,从此,DDT名扬世界.米勒也因此荣获诺贝
尔奖.此后,DDT再消灭蝗虫,灭杀老鼠,臭虫,蚊子的战役中屡建奇功.
然而,这项瞩世闻名的诺贝尔发明,却在其问世的一百年后被禁用
了!20世纪50年代大量使用农药,到60年代才开始认识到其危害!1962
年,美国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女士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在美
国引起了轰动和世界舆论的关注,也引起了对有关化学农药的争论.
第一只知更鸟的出现对美国人来说意味着寒冬的结束,当人们开始用
DDT消灭榆树上的病虫后,知更鸟的厄运就开始了."喷药区域已变成
一个致死的陷阱,这个陷阱只要一周时间就可将一批迁移而来的知更
鸟消灭.然后,新来的鸟儿再掉进陷阱里,不断增加着注定要死的鸟儿
的数字;这些必定要死的鸟可以在校园里看到.在撒了药的地区,知更
鸟的死亡率至少是86~88%.
专家发现榆树被喷撒了药不仅杀死了树皮甲虫,而且也杀死了其他昆
虫,包括授粉的昆虫和捕食其他昆虫的蜘蛛及甲虫.毒物在树叶和树
皮上形成了一层粘而牢的薄膜,雨水也冲不走它.秋天,树叶落下地,
堆积成潮湿的一层,并开始了变为土壤一部分的缓慢过程.此过程得
到了蚯蚓的援助,蚯蚓吃掉了叶子的碎屑,在吃掉叶子的同时,蚯蚓同
样吞下了杀虫剂,并在它们体内得到积累和浓缩,一些蚯蚓抗不住毒
剂而死去了,而活下来的蚯蚓变成了毒物的"生物放大器".春天,当知
更鸟飞来时,在此循环中的另一个环节就产生了.只要十一只大蚯蚓
就可以转送给知更鸟一份DDT的致死剂量.而十一只蚯蚓对一只鸟儿
来说只是它一天食量的很小一部分,一只鸟儿几分钟就可以吃掉10~
12只蚯蚓.曾有专家测定,在一只死去的五十雀的组织里发现含有百
万分之二百二十六的DDT.
DDT所具有的长效性,这种原来认为的"优点"也慢慢给人类带来了灾
害.它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即使在日光曝晒和高温下也极少挥发和
分解,结果,它在土壤中的半衰期长达2至4年,消失95%需要10年的时
间.长期使用DDT就会造成土壤,水质和大气的严重污染.虽然DDT对
哺乳动物和植物无急性毒杀作用,但在动物体内能够积存,在洒药时
也易渗入蔬菜,水果的蜡质层中,使食品增加残毒.当DDT在人体内积
存到一定数量时,就会伤害中枢神经,肝脏和甲状腺,积存更多则可引
起痉挛和死亡.
专家经过检验发现,有机氯农药随着食物链的不断积累,危害在不断
增加.湖水中含DDT0.000002ppm,湖泥中含量为0.014ppm,水中的小
虾含有0.041ppm,鳟鱼,石斑鱼含有3~6ppm,而海鸥体内则含有99ppm.
进一步的试验表明,如果以含有7~8ppm的DDT残余的干草喂奶牛,牛
奶的DDT含量就会达到大约3ppm,制成奶油后,又会增加65%.到60年
代末期,几乎在所有地球上的生物体内,都可以找到相当数量的DDT
残留物.连生活在南极的企鹅和海豹的体内都有DDT的残留物,有人
估计,自然环境中已积存了10亿镑的DDT.
美国的科学家研究了60年代出生的二千多个婴儿的资料,得到了明确
的证据.科学家发现,那些体重比较低的婴儿的母亲体内的DDE的含
量比较常人为高(DDE是DDT经过人体器官分解后的产物).在科学家
研究的2380个婴儿当中,其中351个是早产儿,另外221个婴儿的体重
比较同年龄的正常婴儿的体重低.
法国专家研究发现,食品中的残留DDT,可以导致人体消化功能紊乱,
如果积存在人体内,会对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诱发癌症和
使胎儿畸形.因此,到1970年,瑞典,美国,加拿大已经停止生产和使用
DDT,其他国家也陆续停止了生产.我国也停止生产和使用.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6:03: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84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