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期末综合素质检测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使用(共2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共4分)
Suiyeliaojuan
邪魔鬼()摇()眼花()乱()刻
2、默写(共5分)
①晴空一鹤排云上,。
②《〈〈论语〉八则〉》中,孔子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两个句子是
,。
③,随风直到夜郎西。
④《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从嗅觉和听觉来捕捉景物特征,描绘农村夏夜景色
的诗句是,。
⑤请写出一句含“草”字的诗句,。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共5分)
A、农奴主能够对农奴施加包括挖眼、削足、砍手、推崖、溺水直至处死等各种
骇人听闻
....
的酷刑。
B、课上老师提问他解题的方法,但他忘乎所以
....
不知道怎么回答。
C、哎,那骂得可真也是不亦乐乎
....
。
D、今天两个老师都表扬了我,我心花怒放,快乐的滋味真是不言而喻
....
。
4、读一段话,修改病句(共4分)
①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写作水平,我校语文组举行了以“文学与生活”为主题
的文学交流活动。本次活动内容丰富,有优秀书籍推荐,有学生作品展览,有生
活剧表演等。②通过这次文学交流活动,使同学们明白了要写好作文,就要观察
生活、感受生活的道理。
语句①修改意见:
语句②修改意见:
5、口语交际(共4分)
5月11日是母亲节,班里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亲”。
老师首先向同学展示了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
项目小学生初中生
能记住母亲生日的5%10%
记住圣诞节80%86%
①读完此表,你有什么发现?
②母亲节那天恰逢母亲的生日,而几个好友又相约一起去郊游,你将如何委婉地
拒绝同学的邀请呢?
6、阅读《江畔独步寻花》,完成后面题目(共4分)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①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②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二、阅读理解(共34分)
(一)雨季心思(共11分)
①雨多成洪,洪如猛兽,给人带灾难。缺雨成旱,旱如烈火,能把农人的希
望一把火焚掉。听南方水灾四起,我庆幸生了个好地方,不用担洪水灭顶之忧。
不过,又生思虑,由于久不见雨,人心生烦,便无端地想起几乎忘掉了雨声。心
里好笑,什么不好想,单单想雨声!
②记得小时乡里什么都缺,惟不缺雨。
③来到伏季是雨季,不知不觉雨就来了。天下雨,人躲进屋里,大人放下外
面的活,忙起家里的活,孩子闲着爬在窗台隔着窗棂看雨。很快,院子里打起一
片水泡,一个水泡溅起,传出一声水泡响。院里水泡密密麻麻,砸得一院子叽哩
咕叽响。雨密了,连了一片,听不到有节奏的水泡声,接下来是一片哗哗响,那
是水泡的重叠与连接。接着屋檐下雨水流成了水帘,由上而下瀑来。下面摆了一
溜住家过日子的家什,水流砸在上面发出的水声不一样。砸在水桶上,水声清脆;
砸在酱坛子上,声响沉闷;砸在鸡窝上,声音低沉;砸在空地上,溅起水涡,响
声哗哗……一阵风吹来,把水流的水珠摇向窗户纸上,叭叭的响声像是一阵鞭响。
纸湿透了,水流进了屋子,孩子急忙拿来破布堵住雨水。
④奇妙的雨声,令你兴奋,能随着雨声幻想许多让人高兴的事儿。人若是困
了,想睡觉,下雨天最好睡,此时的雨声是催眠曲,尽管外面是风雨交加,雨声
响得清楚,却不耽搁睡觉,反而睡得更香。经过了连续劳作的农人,平日里舍不
得大白天睡觉,只有到了雨天,才是睡大觉的好时光。雨天睡觉并不需要在炕上
或者床上,只要有个地方不漏雨,铺个小草帘,保准躺下就呼噜,常常是呼噜声
盖住了雨声。有时被雨声惊醒,翻个身继续打起呼噜。有时下一天雨,有人能连
饭不吃一睡一天。都说下雨的天好睡觉,只有知冷知热的人才知道,哪里是雨天
好睡觉,那是把人累的。
⑤夜里下雨水声更大,却不影响睡觉。那时很少见到夜里下雨了,谁家因雨
声吵得睡不着。即使再严重的神经衰弱,夜里下雨了,也不用起来吃安眠药,保
证睡得比平日香。所以有不少睡不着觉的人盼下雨。
⑥这些年雨水确实太少了,夜里听雨声的时候自然不多。听不到雨声,心里
常发慌,甚至睡觉也不安稳。突然一天夜里,我听到了雨声,敲打着盆盆罐罐丁
当响了一晚上,闻着久违的雨声,心里一舒服,觉睡得很香……第二天早晨起来
一看,是楼上二愣子洗澡忘关太阳能水箱了,水顺着雨水管道经过五六层楼流在
屋檐下隔壁二大妈的垃圾桶上……
⑦打这儿起,每当睡不着的时候,心里便盼望着可又害怕雨声。
7、通读全文,看看作者围绕“心思”写了儿时雨季中的哪些情趣,请用简明的
语言分点归纳。(共3分)
8、第一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共2分)
①愿望:
②特点:
9、联系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既“盼望”着雨声又“害怕”着雨
声呢?(共2分)
10、将该文的第三段和朱自清《春》中一段文字作比较,然后回答问题。(共4
分)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密密地斜着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青得逼
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
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
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①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出两个文段中“雨”的特点。
《雨季心思》:《春》:
②从描写的角度,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写雨的异同。
A、雨密了,连了一片,听不到有节奏的水泡声,接下来是一片哗哗响,那是水
泡的重叠与连接。接着屋檐下雨水流成了水帘,由上而下瀑来。
B、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着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青得逼你的眼。
相同点:
不同点是:
(二)中国木建筑(共10分)
①木建筑曾经长久地广布在中国的土地上。无论是宏伟的宫殿,还是普通的
民居,木结构体系都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这一点与西方建筑并不相同。西方人用
砖石筑他们的住所,花费大量的精力将信仰刻进石头,期望它们永垂不朽。然而
这不符合东方人的哲学。在中国哲学中,木材是生生不息、轮回永生的象征,因
此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一直延续了七千年。
②中国传统建筑以自己特有的影响力,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③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木架结构,这一点与欧洲很早就转向砖石
建筑的探索方向很不相同。木材相对于石材而言有一些弱点,比如坚固性和耐久
性较差、尺寸受树木本身的限制等。担中国的能工巧匠们充分发挥了木材柔韧性
好的优势,以柔克刚,建立了与木材相适应的建筑结构体系。不但建造了大规模
的建筑单体,而且其中还有一些“长寿”的建筑保留至今。数千年来中国人学会
了在木结构当中发现美,并有意识地欣赏和提炼,使之长存。
④用木材筑就的单体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形式的基本单元,从外观形式
上可分为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独特而硕大的屋顶最惹人注目,它们拥有优
美的曲线,正如《诗经》所描述的“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它如同优雅的大鸟
落脚此地,令人产生愉悦之感。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学术探索中,屋顶几乎是传统
建筑的标志。高大的台基与优美曲线的屋顶更多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静谧气
质。
⑤除了三段式的大轮廓外,单体建筑上还有更多中间层次和细部。例如,屋
身实际上式由柱梁、墙体、门窗等几部分组成的,柱头上部还有一组组斗拱,屋
檐下则跳动排列着一支支飞椽。屋顶上的细部同样丰富多彩,屋脊线脚丰富,瓦
垄节奏明快,而瓦当勾头、仙人走兽更是充分使用动植物题材,活灵活现,生动
可爱。仅仅就一座单体建筑而言,中国传统建筑以其优美的造型和丰富的细节,
带给人们无尽的艺术享受。
⑥但这还不是重点,中国古代建筑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单体建筑的华美中
必须吻合静谧气质,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最终要表达的思想是:人顺从自然、依附
自然。
⑦中国传统建筑在布局上,显露出与自然相亲和的思想。除了军事建筑和佛
塔以外,极少有直指苍天的高大建筑物。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最雄伟的宫殿建筑─
北京故宫太和殿,连同3层基座在内总高也不过30米,与欧洲教堂建筑动辄上
百米相比矮得多。但中国古代建筑并不失其__,甚至比欧洲建筑更显__,其
原因就是中国传统建筑有自己独特的组群方式。
⑧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皇宫,还是民宅,在平面布局上都可归结为“间”。
“间”,就是4根柱子所围出的一块空间,单体建筑都是由若干这样的“间”组
合而成的。几栋单体建筑可以组成“院”,若干“院”又可以组成完整的建筑群。
无论是高贵的紫禁城,还是普通的四合院,实际上都是由“间—栋—院—群”等
基本元素逐级组合而构成的。
⑨建筑群的组合元素原则是多样的。按照严格的等级制度强调中轴对称,可
以得到宫殿、坛庙、陵墓和四合院。而按照不拘一格的原则却可以得到“步移景
异”“宛若天成”的文人私园。当然,还有融两者于一体的皇家园林、寺观园林。
宗旨,中国传统建筑把简单的元素和丰富的原则巧妙地揉合在一起,构成了极为
独特的建筑体系。这一体系的主要精髓就在于单体建筑因群体而存在,群体因单
体的参与而显出力量,这种不可分割的整体感给人以高度的美的享受。
11、下列选项中的词语填入第⑦段的横线处最恰当一项是()(共2分)
A、威严壮丽C、庄严华丽
B、威严华丽D、庄严壮丽
12、为什么中国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一直延续了七千年?(共2分)
13、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中国的木建筑?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共2分)
14、“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学术探索中,屋顶几乎是传统建筑的标志”中“几乎”
能不能删去?为什么?(共2分)
15、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木建筑在中国大地上逐渐减少,
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建筑的高楼大厦,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共2分)
(三)(共13分)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钱镠的孙子)登
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
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6、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共4分)
钱氏据
.
两浙时()()贻
.
以金钗()()
逐层布板讫
.
()()人履
.
其板()()
17、翻译句子(共4分)
①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②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18、文中的哪个词写出了喻皓的心理活动?这流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共2
分)
19、请你对文中匠师的表现作一个客观的评价。(共3分)
三、写作
20、请以“,我想悄悄对你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有感而发,说真话、诉真情;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得校名、人名,如果需要,用“七(ⅹ)班,ⅹⅹⅹ同学(老师)”(或用化名代
替);④除诗歌外,文体部限;⑤不少于500字。
七年级语文期末综合素质检测卷
(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祟曳缭镌
2、①便引诗情到碧霄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
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⑤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B
4、把“激发”改为“提高”;把“使”删掉
5、①中小学生能记住圣诞节的人数远远多于能记住母亲生日的人数。
②很抱歉,王明,今天是母亲节,又正好是我妈妈的生日,如果我不陪在她身边,
她会失望的。改天陪你去好吗?
6、①满、压②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
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这就做到了情景交融。
7、①隔着窗棂看院子下雨的乐趣②白天下雨时人们睡觉的惬意③雨夜里人们睡
的比平日更香。
8、①表达作者希望下雨但不要下太多的雨。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
对称;语言简洁形象。
9、因为缺雨干旱,危害极大,所以“盼望”着雨声;又因为“二楞子洗澡忘关
太阳能水箱”的滴水声,不是真正的雨声,所以又害怕那浪费水的“雨声”再次
出现。
10、①清爽畅快或畅快淋漓细密绵绵或悄无声息
②相同点:都是从视觉角度描写雨的各种形态。
不同点:A段还从听觉角度描写雨,B段则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描写春雨。
11、A
12、在中国哲学中,木材是生生不息、轮回永生的象征,因此以木结构为主的建
筑体系一直延续了七千年。
13、作比较;将中国的建筑与欧洲的建筑进行比较,说明了中国人善于在木结构
当中发现美,并有意识地欣赏和提炼,使之长存。
14、不能删去。因为“几乎”表示估计,不完全确定,如果删去就绝对化了,它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5、我认为应当对中国传统木建筑采取保护措施,因为它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建
筑方面的成就,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即使时代在进步我们也应该保留中国传
统文化。
16、ju统治yi赠送qi完毕,终了lv踩
17、①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做,塔于是就稳定了。
②这个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会再晃动了。
18、笑写出了喻皓对解决塔动问题的胸有成竹和对工匠师傅无能的嘲笑。
19、工匠师傅能不懂就问是他的优点,但他不敢亲自前去请教,太好面子的是他
的不足。
20、略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5:23: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82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