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问题的主要内容和应对方法
第一个层面的内容
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
民众基本的“生存状态”,即:社会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像人那
样有尊严地生存下去”。其具体内容包括: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状况,
基础性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的公共卫生,基础性的住房保障,
等等。
第二个层面的内容
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时机和发展能力。人不仅要有尊严地生
存下去,还要有能力生存下去。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
的“生计来源”问题,考虑每一个社会成员“要有能力和时机活下去”的
问题,即:一个社会在满足了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问题之后,就应考虑社会
成员基本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时机问题,以期为民众提供起码的发展平台和
发展前景。其具体内容包括:促进充分就业,进行基本的职业培训,消除
歧视问题,提供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权益保护
问题〔如劳动权、财产权、社会事务参与权〕,等等。
第三个层面的内容
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
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活质量”问题,即:当一个社会解决了民众基
本生存和基本发展时机、基本发展能力之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准和公共财
力的大幅度提升,随着现代制度的全面确立,进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应
当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使生活质量得以全面提升的福利。主要包括:民
众应当享受到较高层面的社会福利,比方,未来公立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
得到免费的教育;住房公积金应当普及到每一个劳动者;社会成员的权利
应当得到全面的保护,等等。应当看到,这一问题属于较高层面上的民生
问题,目前的中国社会尚没有能力全面解决这一问题。不过,应当将这一
层面的民生问题作为未来的一个重要目标列入改善民生的中长期目标体系
当中。
改善民生问题实际上有一个规律,这就是:从现实和操作逻辑看,
民生问题上述三个层面上的内容具有一种逐层递进的关系,即:前一层面
内容的基本实现是后一层面内容实施的前提条件,当前一层面内容基本实
现之后,应当顺理成章地开始后一层面内容的努力。这个顺序千万不能倒
过来。
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
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
现象。
理解这一定义应特别注意两点:
①通货膨胀不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是持续上涨。
②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或某个行业商品价格的上升。而是价格的总水
平。
通货膨胀的原因
纸币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符号,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
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因此,纸币发行量过多
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通货膨胀的特点
①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在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已定的情况下,纸币
发行越多,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越少,纸币的贬值程度就越大。
②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纸币贬值率越高,物价上涨率也就越高。
通货膨胀的类型
①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
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表现为由于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所导致
的持续的货币供给量超过社会商品可供量的增长,因而又称过量需求通货膨胀。
②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导致成本上升的
因素一是物耗增多,二是工资的提高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③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这种类
型的通货膨胀一般在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
一是国内某些部门,甚至某些大宗关键产品需求过多而供给不足,导致价格猛涨,
并且只涨不跌,进而扩散到其他部门产品的价格,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二是国内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部门货币工
资增长后,其他部门的货币工资也会随之增长,引起价格上涨,从而使一般物价
水平普遍上涨;
三是开放型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影响而趋于提高时,会涉
及到非开放型经济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④输入型通货膨胀。由于输入品价格上涨而引起国内物价的普遍上涨。这种类型
一般出现在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并通过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开放型经济
部门等途径在国际间传播。
⑤抑制性通货膨胀。在市场上存在着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或供求结构性失衡的情
况下,国家通过控制物价和商品定额配给的方法,强制性地抑制价格总水平的稳
定,这是一种实际上存在,但没有发生的通货膨胀现象。
通货膨胀的后果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通货膨胀对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有:
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
入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
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当通货膨胀所引起的
经济结构畸形化需要矫正时,国家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结果会
导致生产和建设的大幅度下降,出现经济的萎缩,因此,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
稳定、协调发展。
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
不断下降,使广阔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当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
造成社会的动乱与不安宁。
③对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通货膨胀会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引起黄金
外汇储备的外流,从而使汇率贬值。
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
西方国家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一般是通货紧缩和收入政策。通货紧缩就是从
流通中回笼一部分过多的纸币,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①增加税收。
②提高贴现率和减少信贷总额。
通过这些方法抑制总需求,使之接近于总供给,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收入政策主要是通过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来抑制通货膨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
①颁布价格指导线。
②以减税等手段刺激企业实行低价。
③对工资、物价实行强制性的控制或管理。
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些措施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措施的目的不在于从根本上抑制或消除通货膨胀,
而只是把它作为对通货膨胀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节的一种手段;因此,其结
果不但不能真正抑制或消除通货膨胀,相反却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
通常国家应对通货膨胀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控制货币供给量。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给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
胀的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给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
价。而要控制货币供给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
规模,由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给量控制
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
供给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各次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
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
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
投放,减少货币供给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
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
求的目的。〔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
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假设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
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
膨胀的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一般来说,
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
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4〕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除了控制
需求,增加供给、调整结构之外,还有一些诸如限价、减税、指数化等其他的治理通货膨胀
的政策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其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凸现,就业难问题备受
关注,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了探讨。有些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
是高校扩招造成的;有些学者则认为是高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造成的……诸如此
类的原因阐释还有很多。笔者由于长期从事毕业生方面的工作,因此力图根据自
己的工作实际,分析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
一、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
从1999年开始,高校开始大面积扩招,招生人数以每年60~70万的速度增
加,这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是扩招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
我们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其中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02年高校毕业生145万,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65%;
2003年为212万,受非典影响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不到50%,后来经过党中央、
国务院的全面统筹,最后本科生就业率为70%;2004年为280万,本科生一次
就业率为61.3%;2005年为338万,虽然具体数字没有显示,但是通过我所在院
校学生就业率来看,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
关系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探寻造成大学生就
业难的原因,以寻找解决的对策,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以从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学生自身原因三方面
进行分析。
〔1〕对学历的要求目前一些单位对学历的严格要求影响了就业率的提高。
虽说社会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学历不代表着能力,但是在实际应聘过程中,用
人单位还是非常注重学历的,大多数用人单位都说明学历本科以上,要是高校则
标明只要博士,一些紧缺专业才会注明硕士,这就让许多有能力而学历达不到要
求的人望而止步。
〔2〕对性别的要求网上流传着“男硕士相当于女博士。”这句话虽说流传
于虚拟世界中,但是也如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就业形势,由于女学生毕业后年纪略
大,又涉及到家庭等多方面问题,所以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注明只要男性。这
虽然与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
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严重不符,但是
在实际的招聘中这种对性别的要求却存在着。据江苏省的一份调查说明,80%的
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有34.3%的女大学生有过多次被拒绝的经
历,这就使得在就业中女性处于弱势群体之列,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率。
〔3〕对学校的要求一些用人单位、尤其是好一些的用人单位在招聘职工
时会优先选择那些好学校的毕业生,有些单位更是在招聘简章上注明只要某某大
学学生。其实,无论是名牌大学还是一般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良莠不齐,用
人单位不应该只是盯着那些名牌的高校,而忽略了普通高校的学生。用人单位的
院校歧视使重点院校的学生成为“受宠儿”而备受青睐,而普通院校的学生则备遭
冷落。
〔1〕专业设置不合理目前,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存在着不合理因素,很
多高校在上一些新兴专业时往往考虑得不够周全,缺乏长远的眼光,往往只盯住
那些就业形势好的热门专业,而无视了冷门专业,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冷门专业缺
人却招聘不到人,而热门专业毕业生又过剩,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影响学生就业。
〔2〕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欠缺很多学生到了毕业时才想到就业问题,
才认识到就业问题与自己息息相关,这与学校就业指导方面工作的匮乏有很大的
关系。很多学校没有就业指导课,即使有也不够系统,很多时候就是请一些专家
讲一讲就业的形势,或者就业过程中注意的事项就作罢,很难到达指导的目的。
〔3〕学校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学校的大幅度扩招造成了师资队伍
严重不足,有时一个教师担任多门课程,无心搞科研,教学质量的下滑影响到了
学生所学知识的提高。而且学校有些课程的设置不注重应用性,脱离了实际,在
学校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会很困难,与实际脱节,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
着学生的就业。
〔1〕就业观念存在误区现在有些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满
意的工作,在选择就业城市时,他们喜欢去大城市,喜欢去沿海地区;在选择单
位时,他们喜欢去机关高校等单位,在选择岗位时喜欢待遇好的。而事实上存在
着更多就业机遇的往往是西北地区、民办企业等等,但这些往往不是大学生选择
的对象,在这些更能够发挥大学生作用的地方往往招不到大学生,因为大学生认
为这样的地方会埋没了自己,会让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在择业时更喜欢留
在大城市中。而大城市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这样对人才也是非常挑剔的,所以常
常有人很难就业。
〔2〕学业不精导致就业难有些学生上大学并不是为了学真知,而是为了
混文凭,抱着这种想法进入大学的人往往不会踏踏实实地坐下来研究学问。他们
有时流连于网吧,有时上课睡觉,这样的学生在走入社会时往往在专业技能方面
败下阵来,丧失了就业的时机。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对策
1.国家、政府、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长期存在,而大学生
就业难问题将影响到社会的很多方面,所以必须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这就要求
国家、政府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大学生就业问题当作一个战略问题,当作高校
的长期工作来抓,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
高校要对大学生就业进行适当的引导,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
念,要帮助学生正确地给自己定位,不要好高骛远;要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
地方去,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学校长期的教育;要提高政工干部队伍素质,
加强他们的就业知识,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解决学生的疑问;要把毕业生就业指
导课标准化、系统化,使其真正能对大学生起作用。
除了传统的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外,学校还要开辟多种渠道推荐自己的毕
业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搭建供需平台,使各用人单位及时了解本校毕业生的
信息,从而进行选择。此外,还要求学校的教师要把学生就业当作一件关系切实
利益的大事来抓,要充分利用多方面的信息,适时地向用人单位推销本校的学生。
同时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教师要到全国各地考察,抓住就业的机遇,使学生找
到合适的工作。
4.学生要改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学生要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准确给自己定位,要认
识到越偏远的地方越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不要有地域上的歧视。同时增加知识
的积累,认真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再适当地补充相关专业的知识,增加自己的
求职砝码。在大学期间要多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资格考试并获得资格证,以提
高自身的就业筹码。学生还要提高实践能力,要学会把书本知识应用在实际中,
从而多方面锻炼自己,提高就业成功率。
在用人上,用人单位要改变过多的歧视,应该更多的看重学生的能力,应该
给学生适当的时机锻炼自己,来验证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要以其缺少什么而拒之
门外。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招聘人员,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总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今后一个阶段也将更为突出,但是只要党和国家
重视,政府调配得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在社会、学校以及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还
是会得到很好地解决的。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5:06: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81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