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帘外⾬潺潺的诗意与解释
李煜(937年8⽉15⽇―978年8⽉13⽇),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
汉族,⽣于⾦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区),南唐最后⼀位国君。下⾯⼩编给⼤家带来关于浪淘沙令·帘外⾬
潺潺的诗意,⽅便⼤家学习。
本⽂背景:
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之思,可以说这是⼀⽀宛
转凄苦的哀歌。
原⽂:
《浪淘沙令·帘外⾬潺潺》
帘外⾬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不知⾝是客,⼀晌贪欢。
独⾃莫凭栏,⽆限江⼭。别时容易见时难。流⽔落花春去也,天上⼈间。
注释:
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多⽤七⾔绝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
⼗四字(宋⼈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潺潺:形容⾬声。
阑珊:衰残。⼀作“将阑”。
罗衾(⾳qīn):绸被⼦。
不耐:受不了。⼀作“不暖”。
⾝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晌(⾳shǎng):⼀会⼉,⽚刻。⼀作“饷”(⾳xiǎng)
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凭栏:靠着栏杆。
江⼭:指南唐河⼭。
诗意:
门帘外传来⾬声潺潺,浓郁的春意⼜要凋残。即使⾝盖罗织的锦被也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是羁
旅之客,才能享受⽚时的欢愉。
不该独⾃⼀⼈登楼凭栏远望,引起对故国的⽆尽思念和感慨。离开容易再见故⼟就难了。过去像流失的江⽔凋落的红
花跟春天⼀起回去,今昔对⽐,⼀是天上⼀是⼈间。
赏析: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之思,可以说这是⼀⽀宛转凄苦的哀歌。
“帘外⾬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暮春时分,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
断的⾬,洒扫着寂寞零落的残春。囚居之⼈,独⾃流年,已是⽆⾔的况味;落花时节,风⾬飘零;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梦⾥”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好象忘记⾃⼰⾝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贪恋着⽚刻的欢娱,可是梦
醒以后,“想得⽟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三句⾃为呼应。说“独⾃莫凭栏”,是因为“凭栏”⽽不见“⽆限江⼭”,⼜将引起“⽆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
当时常⽤的语⾔。《颜⽒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中也说“别⽇何易会⽇难”。然⽽作者所说的“别”,并
不仅仅指亲友之间,⽽主要是与故国“⽆限江⼭”分别;⾄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
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虞美⼈》词中,他说:“凭栏半⽇独⽆⾔,依旧⽵声新⽉似当年。”眼前绿⽵眉⽉,还⼀似当年,
但故⼈、故⼟,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限痛楚,这和“独⾃莫凭栏”意思相仿。
“流⽔落花春去也,天上⼈间。”所有春天都会谢幕,有的⼈聚散随缘,不悲不喜;有的⼈⼼境黯淡,落寞惆怅。⼈世
间,没有⼏⼈能够真正做到得失随缘,⼼⽆增减。春花凋落,秋⽉⽆⾔,总有⼈凄凄惨惨。其实,⼈们所感伤的,还是匆匆来
去的⼈⽣。春天去了还会再来;年华却是去⽽⽆声,永不回来。⾄于李煜,他⼼中的滋味更是难⾔。⽔流花谢,两处⽆情,⾃
然会让他悲凉;江⼭如画,只是曾经,更让他极度痛苦。⽔流花落,春去⼈逝,这不仅是此词的结束,也⼏乎是他⽣命的结
束。
这⾸词,情真意切、哀婉动⼈,深刻地表现了词⼈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动地刻画了⼀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涯中的危苦⼼情,确实是“眼界始⼤,感慨遂深”。且能以⽩描⼿法诉说内⼼的极度痛
苦,具有撼动读者⼼灵的惊⼈艺术魅⼒。此词就是⼀个显著的例⼦。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5:01: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81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