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楼梦十二支曲》共14首,为便于与“判词”对应:
〖“《红楼梦十二支曲(之一)·终身误”》〗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方为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⑴【典注及寓喻】
①终身误:作者自拟的曲牌名,下面各曲同此。曲牌名即概括曲子的题旨。
②金玉良缘:金,指宝钗的金锁;玉,指宝玉的“通灵宝玉”。在第八十四回里凤姐说宝玉
与宝钗是“天配的姻缘”。
③木石前盟:木,指林黛玉,第一回里说她是灵河畔的绛珠仙草;石,指贾宝玉,第一回里
说他是青埂峰顽石转世;前盟,前世的盟约。
④高士:品德高尚的人,语带讽刺。“雪”与“薛”同音,兼喻其冰冷。
⑤仙姝(音梳):美丽的仙女。这里喻林黛玉聪明美丽。
⑥齐眉举案:用《后汉书·梁鸿传》典,比喻妻子对丈夫恭顺、夫妻恩爱。
⑵【简略析评】
以贾宝玉口吻唱的这支曲,抒发了他对黛玉、宝钗的不同态度。表示他对与林黛玉
之间基于叛逆思想基础的“木石前盟”不能忘怀,而对强迫撮合的“金玉良缘”始终不满。作者以
它作为全书的线索进行描写,有力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作者肯定了“木石前盟”,否定了“金玉良缘”,带有进步思想倾向。但他又把宝、
黛的爱情悲剧只看成是“美中不足”,说明他还没有理解造成这一悲剧的社会根源。
2
〖“《红楼梦十二支曲(之二)·枉凝眉”》〗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没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⑴【典注及寓喻】
①阆苑(音浪院)仙葩(音趴):阆苑,传说中仙人的园林;仙葩,鲜花,这里指林黛玉。
②美玉无瑕(音霞):瑕,玉的疵斑。完美无缺的玉,这里指贾宝玉。
③心事终虚话:心事,指宝、黛真心相爱的思想感情;虚话,空话。
④嗟(音皆):叹息。
⑤水中月、镜中花:都是虚幻的非真实的景象,以此来比喻宝、黛爱情的破灭,水中月,指
宝玉,镜中花,指黛玉。
⑵【简略析评】
写宝、黛爱情悲剧的《枉凝眉》,表露了作者的思想理念,即:宝、黛爱情之所以注定是一
场悲剧,是因为把持荣府家政大权的王夫人、王熙凤从荣府利益角度出发,选择了宝钗,这是宝、
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1、2)〗
林黛玉与薛宝钗(合)
可叹停机德,
3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⑴【判词形式】
[以五言绝句形式,将林黛玉与薛宝钗两女在同一首诗里合判,颇具意味。]
⑵【判词的配画描述及含义】
“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有一股金簪。”两株枯木象征
“林”,“玉带”是“黛玉”谐音的倒置。“雪”是“薛”的谐音,“金簪”是“宝钗”的同义
词。
⑶【典注及寓喻】
①停机德:用《后汉书·列女传》典,说的是汉人乐羊子远道寻师求学,期未满便返回家
中。其妻正在织布,停下操作,用刀割断刚织的布说道:“你求学中途返回,跟割断织的布有什么
两样?”乐羊子听从了妻子的劝告,于是回去完成学业。乐羊子妻这种劝夫求学的“停机德”,被
奉为贤妻的典范。这里指薛宝钗力图以封建道德影响贾宝玉。
②咏絮才:用《晋书·列女传》典,说有一天下雪,宰相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他侄子
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后人因以“咏絮才”来称赞女子
的文才。这里指林黛玉有文才。
③玉带句:“玉带林”为“林黛玉”的倒念。玉带本为系于腰间之物,今挂林木之上,寓黛
玉的悲惨命运。
④金簪句:“金簪雪”寓薛宝钗的名字。雪里埋,喻薛宝钗为封建礼教殉葬的命运
⑷【简略析评】
林黛玉与薛宝钗是两个对立的人物,薛宝钗具有封建礼教所要求的“德”,林黛玉却有着封建阶
4
级所不允许的“才”。后两句隐喻黛玉的悲惨命运以及薛宝钗为封建礼教殉葬的结局。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3)〗
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
⑴【判词形式】
七绝。
⑵【判词的配画描述及含义】
配画是一把弯弓,谐“宫闱”、弓的上面有颗香橼,谐“元春”。画面暗喻元春入选皇宫成
为皇帝的妃嫔(读作“非贫”)。
⑶【典注及寓喻】
①二十年来:元春入选皇宫,直到死去,作为妃嫔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辨是非,是说
元春终于明白,入选皇宫作为妃嫔,在别人眼里多么荣耀,而对自己来说,则是好像处于“不得见
人的去处”,宫女、妃嫔的生活其实多么痛苦!
②榴花:石榴花开放的时候,一片火红,与宫闱映衬相照,呈现出一派赏心悦目的艳丽风
光。
③三春:一指“阳春三月”,一指迎春、探春和惜春。争及,怎及。初春景,指(从外人
的角度看)元春入选皇宫作为妃嫔的荣耀。
④虎兔句:按属相的说法,是“寅虎卯兔”,虎兔相逢,即虎年与兔年相交。大梦归,“死
亡”的委婉表达方式。这里暗示了元春的死期。《红楼梦》第九十五回中说到,元春死于甲寅年
的十二月十九日,而此前一天(十二月十八日),正是“立春”,日期尚在甲寅,节气已交乙卯。
⑷【简略析评】
5
贾元春入选皇宫的缘由是“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对大多数年轻女子而言,这当然
是皇宫掩人耳目的说法。对那些“妃嫔”、“女史”的家族亲人而言,也多多少少含有自欺欺人的
感情成份。
元春后来又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成为最高统治集团中的一员,这对贾府来
说,获得如此巨大的“有力靠山”,是何等荣耀!元春“二十年来”的宫廷生活,具有重大的政治
意义,是贾府在最高统治集团中的政治代表,而她的死亡,则使贾府如丧考妣,预示其行将衰败。
〖“《红楼梦十二支曲(之三)·恨无常》”〗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
抛。荡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⑴【典注及寓喻】
①无常,即“无常鬼”。民间迷信的说法,无常鬼能勾人魂灵。这句的意思是说,才刚享受
了荣华富贵,可恨又要死了。
②眼睁睁、荡悠悠、望家乡,三个三字豆句,全都是被“无常鬼”“带走”后元春的视觉和
心理感受。
③向爹娘梦里:按这支曲的脉络,曹雪芹要有“元春托梦”的交代。高鹗续本中却没有元春
给父母托梦的描写,但在第八十六回,贾母与大家聊天时叙及元春,说贾母曾梦到与她有过谈话。
贾母说:“你们不信,元妃还和我说是:‘荣华易尽,须要退步抽身。'”
④天伦,指家庭中父子、兄弟的亲属关系。这里元春以“儿”自称,接下来的“天伦”,就
是对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有亲属关系的人进行劝告。
⑵【简略析评】以元春口吻唱的这支《恨无常》曲,与她的“判词”对应,在“大梦归”的时候,
才始“辨是非”。什么“是非”呢?“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怎样“辨”呢?曲末唱道:“儿
6
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为什么要托梦“天伦”劝告他们早日从官场仕途“退步抽身”呢?这就是元春“辨是非”的结
果,“二十年来”的宫廷生活,使她看透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各家帮派之间激烈决绝的尔虞我诈、
倾轧争斗。没有背景和靠山,在那个社会中将无立锥之地!
小说以如泣如诉的笔调,对元春的“芳魂消耗”寄予了深切的哀悼。这正说明,囿于时代的局
限,曹雪芹就是“这一个”作者。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4)〗
贾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⑴【判词形式】
七绝。
⑵【判词的配画描述及含义】判词配画的画面是两个人放一只风筝,大海上有一艘木船,船中一
掩面女子,状若悲泣。
探春的生母是贾府的妾赵姨娘;在名份上探春又是王夫人的“女儿”,“两个人放一只风
筝”,暗喻探春一生受到来自嫡亲和庶生两种势力的支配和影响。“风筝”暗喻她的命运如同风筝
一样随风飘荡、受人牵制。“大海上一艘木船”,暗示探春离疆飘海,远嫁他乡。
⑶【典注及寓喻】
①才自清明句,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环境里,探春判词第一字就是个“才”
字,可想而知,后边两个“自”,当然是枉自、纵然、即使的含意了。更何况“才女”“生于末
世”呢?
②运偏消:既“生于末世”,“运”怎能不“偏”,偏运又怎能不“消”?③清明涕泣句,
7
古代民俗,离乡在外客居的人,清明时节到水边祭祖。这里说探春远嫁海疆,只能水边泣寄思亲望
乡之情。
④千里东风句,说探春远嫁,既相距千里之遥,与亲人相见也只有托梦于夜寐,寄望于东
风。
⑷【简略析评】《红楼梦》中,多处体现探春既有“补天”之志、又有“补天”之才的性格特征,
在协理贾府家政过程中,探春提出的不少改革方案,展示了她“改革家”的才智的形象。
然而,探春虽有“补天”之志、之才,生在封建社会末世的这样的“才女”,恰
恰注定了她的悲惨命运。一切努力都是枉费心机,连她自己也受到摆布,远嫁他乡。
〖“《红楼梦十二支曲(之四)·分骨肉》”〗
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
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⑴【典注及寓喻】
①曲目:分骨肉,指骨肉分离。
作者在设计十二支曲的曲目时,颇费了一番心思。除第一支“首曲”“红楼梦引子”
及第十四支“尾曲”“飞鸟各投林”外,其余“正曲”均为三字结构:终身误、枉凝眉、
恨无常、分骨肉、乐中悲、世难容、喜冤家、虚花悟、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和好事
终。
②一帆风雨句,与家人分别远离,三千行程,“一帆风雨一路凄”,是非好兆头。
8
③残年,残余的年岁,人的晚年,这里指父母等老人。
④穷通,贫穷困顿和显赫通达。
⑵【简略析评】这支曲子是以探春的口吻唱的,既有心志,又无能为力的探春,对于自己无
以诠释的命运,唱出了“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的“缘、定”论调,因而不思抗
争,屈己远嫁。这标志着贾府及其所赖以依存的封建王朝,已经到了分崩离析、骨肉飘零、行将衰
亡的地步。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5)〗
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
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
湘江水逝楚云飞。
⑴【判词形式】
[在给“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判词”中,最为奇怪的是史湘云的这一首。别的“判词”要么
是七绝,要么是五绝,即使是“折腰体”的绝句形式,也是作者的精心设计,因为按作者驾驭格律
诗词的水平,当不会出现那样的“疏忽”。照此推论,我认为,史湘云的这一首,应是一首七
绝,只是出于某种考虑,作者在一、三句中分别取去了两个平声字和两仄声个字。这里用平仄分析
的方法来看一看:
△△富贵又何为?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襁褓之间父母违;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展眼吊斜辉▼▼,仄仄平平平仄仄
湘江水逝楚云飞。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很明显,这的确是一首“减字七绝”。]
⑵【判词的配画描述及含义】
9
判词的配画是:晚空中几缕飞云、黄昏里一湾逝水。
画面上“水”指的是湘水,“飞云逝水”,暗喻“湘”和“云”,整幅画暗示了史湘云因家
势衰败而终身不幸。
⑶【典注及寓喻】
①富贵二句,说的是,即便有着“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富贵,对于从小就失去父母、由亲
戚抚养的史湘云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襁褓之间,此处指婴儿时期。违,此处指别离、逝去。
②展眼句,展,展开、放开。展眼,放开眼向远处看。吊,凭吊。斜辉,夕阳的余辉。“夕
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里暗示史湘云婚后不久丈夫便得了重病,犹如夕阳西下,好景不长。
③湘江句,湖南古为楚地,下有湘水,上有楚云,暗含了史湘云的名字。这里以“湘江逝
去、白云飞散”的比托手法,暗示史湘云后半生家势衰落,命运凄凉。
④弄清了诗句含义后,我们倒回头来,作一个“补词”的尝试。
通过“富贵二句”和“展眼句”的解析,是否可以给第一句开头补上两个平声字“侯家”?在第
三句末尾补上“愈重”两个仄声字?
这样,整首诗为:
侯家富贵又何为?
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愈重,
湘江水逝楚云飞。
⑷【简略析评】
小说中,史湘云从小父母双亡,寄养在叔父史鼎家,得不到亲恩和宠爱。她在家庭中遭受的
这些冷酷待遇,揭露了封建宗族关系的虚伪和残忍。她成人后,配了个“才貌仙郎”,却又命途多
舛:不久丈夫早亡、随后史家败落。史湘云个人生活的变化,从侧面写出了史家的没落,反映了四
10
大家族的衰亡。
〖“《红楼梦十二支曲(之五)·乐中悲》”〗
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綺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
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
玉堂。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
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
枉悲伤?
⑴【典注及寓喻】
①纵居句,綺(音起)罗,丝绸织品。丛,言其数量繁多。这句说,纵使是生活在富贵人
家,又有谁知道(她)是不是得到了呵护?
②霁月光风,也作光风霁月,原指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朗的景象,引伸比喻为开阔的
胸襟和坦白的心地。
③廝配,廝,相,相配。
④准折得句,准,准保、一定。折,折合、抵换。这句意思是,与幼年时的艰辛生
活相比,现在嫁了好夫君,准定可以“地久天长”地过上好日子了。
⑤终久句,高唐,用了宋玉《高唐赋》典:楚襄王曾游高唐(战国时楚台馆名,在云梦泽
中),梦见有仙女来会,临别时仙女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
暮,阳台之下。”后人遂以巫山云雨、高唐云雨等词兴喻男女夫妻之情。“云散高唐”,这里是指
湘云丈夫早亡,夫妻恩爱散断了。
水涸湘江,也是隐喻夫妻缘分涸(音合)裂尽止。水,指泪水。涸,干涸,水干。湘江,这里用
了李衎(音看):《述异记》“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中“湘妃竹”(即斑竹)事典。泪水全流尽了,洒染竹林,汇入湘江。
⑥消长数应当,消长(音掌),消灭和生长。数,古人认为,人的一生都有“定数”,受
“数理”的影响,“命数”是注定的。
11
⑵【简略析评】
《乐中悲》曲子写的是史湘云。对于她的身世,小说中表现出既叹又褒且哀的复杂情怀。史
湘云受传统礼教影响,将宝、黛的叛逆精神视为大逆不道,作者却认为她是“英豪阔大宽宏
量”、“霁月光风耀玉堂”,又体现了思想感情的局限性。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6)〗
妙玉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
终陷淖泥中。
⑴【判词形式】
五绝。
⑵【判词的配画描述及含义】判词的配画是:洁白无暇的一块美玉,落在黑浆烂泥之中。
“美玉”,指妙玉。“落在泥垢之中”,暗喻妙玉的“不洁净”结局。
⑶【典注及寓喻】
①洁,原指清洁、洁白,这里指佛教所说的“净”。佛教认为现实世界是污秽的,杀生吃
肉、婚嫁生育等都是不洁净的行为,宣称惟有佛国才算“净土”,故又将佛教称为“净教”。
②空,按佛教的说法,地、火、水、风等自然物体乃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虚空的,认为“四
大皆空”足以教化百姓、超度众生。
③金玉质,原指本质高贵。这里喻妙玉“出身不凡,心性高洁”,是“读书仕宦之家”的小
姐。
④淖(音闹),淖泥,黑浆烂泥。“终陷淖泥中”,寓妙玉在贾府败落后被迷奸污
的悲惨结局。
⑷【简略析评】
12
妙玉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父母已亡。她极通文墨,极熟经典,模样又极好。可惜自幼多
病,只得入了空门,带发修行。师父圆寂后,被贾家请入栊翠庵带发修行。她有“洁癖”,又身在
佛门,故云“欲洁”。“金玉质”的妙玉,在贾府败落后,被强人用迷魂香闷倒奸污,劫持而去,
“终陷淖泥中。”
妙玉的主观“欲洁”而客观“非洁”,反衬了封建统治的虚伪及残忍。
〖“《红楼梦十二支曲(之六)·世难容》”〗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
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⑴【典注及寓喻】
①啖(音蛋),吃,进食。
②膻(音山),腥骚的气味。
③春色阑,指青春凋残。
④王孙公子,原指贵族子弟,这里指贾宝玉。
⑵【简略析评】
这支曲子是写妙玉的。妙玉自幼多病,后又父母双亡,家庭破落,因而遁入空门小说说她
“欲洁何曾洁”,刘姥姥喝过的茶杯,她嫌脏,不要了,而给宝玉喝的茶杯却是自己日常用的绿玉
斗。“云空未必空”,宝玉生日,她特地派人送去“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的字帖。这些描
13
写,反映出她的本性。她企图归皈依“佛门”却找不着避难之处。揭示了宗教不可能超脱于现实社
会的生活。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7)〗
贾迎春
子系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
一载赴黄粱。
⑴【判词形式】
失律折腰体五绝。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首句因照搬史典而失律(注)。若定要按律,是否可看
作“山中子系狼”?第三句“失粘”,该是作者有意而为的吧。]
⑵【判词的配画描述及含义】
判词配画的画面是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这里“恶狼”指的是“得志便猖狂”的“中山狼”,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美女”喻迎春。
这是暗示迎春要落在一个恶人(孙绍祖)手里,受其虐待致死、毁掉。
⑶【典注及寓喻】
①子系句,“子”、“系”合成繁体“孫”(孙)字,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姓。子,
你。系,是。中山狼,指孙绍祖。典自古代寓言故事(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寓意迎春被
“中山狼”般的孙绍祖迫害致死。
②金闺句,金闺,艳美华贵的闺房。花柳质,质地如娇花弱柳一般。这里比喻迎春的娇弱经
不起摧残。
③赴黄粱,比喻死亡。典自唐·沈既济《枕中记》故事:有个卢生,在邯郸旅店遇见道士吕
14
翁,自叹穷困。道士授其一枕睡觉,卢生梦见自己享尽一生荣华富贵,年过八十而死时,大梦醒
来,店家煮的黄粱米饭尚未烧熟。这里说娇弱的迎春嫁到孙家受孙绍祖摧残一年的时间便死了。
⑷【简略析评】
迎春是荣府大老爷贾赦(妻为邢夫人)与周姨娘所生的女儿。迎春长得很美,虽然没有才
华,但心地纯洁善良。因性格懦弱,又排行老二,人称“二木头”。后来她被其父许配给孙绍祖。
孙绍祖的先人因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贾家门下,靠贾家的势力起家的。这个孙绍祖
家资饶富,并且“应酬权变”,在官场中很走运,正在兵部等待提升,所以贾赦就选他做了“东床
快婿”。
孙绍祖品质恶劣,连贾政都不同意这门亲事,但贾赦不听。迎春嫁过去之后,受尽种种虐
待,一年之内就被折磨死了。
〖“《红楼梦十二支曲(之七)·喜冤家》”〗
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
全不念当日根由。
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如蒲柳;作践
的,公府干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⑴【典注及寓喻】
①喜冤家,意思由于错误的婚配遇上了冤家对头。
②中山狼,喻指迎春忘恩负义的丈夫孙绍祖,
③当日根由,指孙绍祖的祖父因有“不能了结之事”,拜在贾家门下,靠贾家的势力起家的
“根由”。
④觑(音趣),窥视、偷看。蒲柳,旧社会喻地位低贱。
⑵【简略析评】
15
这支曲子是唱迎春的。迎春的悲剧由其父贾赦一手造成。按孙绍祖的说法,是贾政花了孙家
五千两银子,拿迎春抵了债。称孙绍祖为“中山狼”,皆因他是不折不扣的恶棍。“他一味好色,
好赌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这就是他“骄奢淫荡贪欢婿”的注脚。迎春劝两
次,他就骂迎春是“酯汁老婆拧出来的”,“好不好,打一顿撵在下房里睡去!”完全是一副恶棍
无赖嘴脸。
迎春这位公府千金哪里经过这个?回到家里啼哭诉苦,王夫人也只能说说“我的儿,这也是
你的命”之类既像安慰又像劝导的话。迎春只提出一点可怜的要求:“还得在园里旧房子里住得三
五天,死也甘心了。”
曹雪芹写了八十回的《红楼梦》就在这个地方绝笔,使我们看不到作者怎样写迎春“一载赴
黄粱”的惨状。高鹗续写的“还孽债迎女返真元”的情节,虽然基本体现了原作者的意图,但嫌太
过草草。
(注)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见明代马中锡《中山狼传》)
[释义]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常用来比喻那些凶险阴狠,恩将仇报或忘恩负义的人。
[故事]
赵简子,名赵鞅,他是赵国君王的先人,春秋时,他任晋国的上卿。晋定公21年,赵简
子攻占邯郸。此时,赵简子名为晋国的上卿,实际上独揽晋国政权,他的封地邯郸之大等同于诸
侯。
有一年,赵简子带领军队在中山国(今河北定县一带)大规模打猎,狩猎的官员在前面引
导。有一只狼在路中像人一样直立在那里啼叫,赵简子看后,就从容不迫地登上车子,拉开著名的
16
乌号弓,挟住肃慎国制造的箭,一下就射进狼的身体,连箭末的羽毛都射进去了,狼不禁失声大叫
而逃。赵简子发怒,驾起车子追狼,车子扬起的尘土遮蔽了天空,脚步的声音像雷响一般,十步以
外,就辩不清人和马了。
当时,有一个墨家的信徒东郭先生,正往北到中山国去谋求官职,赶着跛腿的驴子,装了
一袋的图书,因清早赶路而迷了路,看到扬起的尘土十分惊慌。
狼突然逃到面前,伸着头看着东郭先生说道:“先生或许有志于救助世上万物吧?从前毛宝
将一只乌龟放生,后来在逃命时,得到乌龟的负渡。”
又说:“隋侯救活了一条受伤的大蛇,因而获得一颗宝珠。”狼指着东郭先生的布袋说:
“今天为什么不能让我早早躲在你的布袋里,使垂危的性命得救呢?将来倘使能从布袋中出来,我
必定效法龟蛇报恩的诚意!”
东郭先生答道:“嘻!因为庇护你这只狼而冒犯世卿,触怒权贵,会招来什么样的祸殃将无
法预测,还怎敢希望得到什么报答呢?然而墨子的学说是以兼爱为主旨,我应想办法救你,假如
有祸的话,也中所不辞。”于是东郭先生把图书从布袋里拿出来,把狼再慢慢地装进去,前边担心
踩着狼嘴巴下边的悬肉,后边恐怕压着狼的尾巴,装了三次都不成功。
这时追捕的人更加迫近了。狼急忙祈求说:“事情很危急了,先生真的还要在抢救火烧水淹
的时候讲礼貌,在遇盗逃命的时候鸣响铃铛吗?先赶快设法吧!”于是它就收缩蜷曲起四只脚,让
东郭先生用绳子把它缚起来,它把头弯到尾巴上,弓起脊背,藏起颔肉,像刺猬蜷缩尺蠖弯曲一样
掩藏起来,像蛇盘蜷、乌龟止息一样停滞不动,听从东郭先生的安排。
东郭先生按照狼的指点,把它装进布袋,扎上口,放到驴背上,牵驴退避到路旁,等待赵人
经过。
一会儿赵简子追到了,他找不到狼,大怒起来,拔剑斩断车上的辕木,拿断木给东郭先生
看,骂道:“谁敢隐瞒狼的去向,就会像这根辕木一样下场。
17
东郭先生连忙伏在地上,爬行前进,跪着说道:“我虽不聪明,却有志于救世的事业,奔走
远方,迷失了方向。我即使愚笨,难道狼的贪婪而凶狠的本性我不知道吗?今天你来除凶,我怎么
会隐瞒狼的踪迹不讲呢?”
赵简子沉思了一会儿,就驾车子回去了,于是东郭先生也赶起驴子,加倍地赶路。过了很
久,赵简子的仪仗旗帜的影子渐渐地隐没不见了,车马的声音也听不到了。
狼估计赵简子已经去远了,于是在布袋里说:“先生,让我从布袋里出来吧,解开束缚我的
绳子,拔出我腿上的箭,我要走了。”
于是东郭先生把狼放出布袋,狼却咆哮道:“刚才我被狩猎的官追逐,他们来得非常快,幸
亏你救了我。现在我饿得很,如果没东西吃,最后必定饿死,先生既然是墨家的信徒,何必吝惜自
己的身躯,让我吃掉你以保全我微弱的性命吧!”狼张大嘴巴,伸出爪子,朝东郭先生扑来。
东郭先生急忙用手格斗,一边格斗,一边退却,躲避到驴子后边。狼始终不能加害东郭先
生,东郭先生也竭力抗拒,双方都疲乏了,隔着驴子喘息起来
东郭先生说:“狼负我也!”狼说:“我并不是一定要亏负你,因为上天生下你们这号人,
本来就是供给我们吃的啊。”
双方相持不下,日影渐渐西移。东郭先生私下考虑:天色将晚,狼若成群地来,那么我就要
被吃掉啦。于是哄骗狼说:“根据民间的风俗习惯,遇事有疑难不能决断,一定要询问三老。假
若三老说我应该给你吃,你就吃,说不该吃,那就罢了。”
狼很高兴,就一同去问三老。
过了一会儿,路上没有行人,看到老树僵立在路旁,狼就对东郭先生说:“可以问此者。”
东郭先生说:“草木是无知的,问了有什么好处?”
狼说:“只管问,他一定会有话的
东郭先生不得已,向老树拜了拜,把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问道:“像这样的情
况,狼应该吃我吗?”老树说:“你对狼有什么功德,竟希望不被吃掉,狼本来就应该吃掉你
18
的。”老树的话音刚落,狼就张大嘴巴,伸出爪子向东郭先生扑来。
东郭先生对狼说:“你背约了,刚才发誓问三老,现在才问了一棵老树,为什么这样匆匆要
吃掉我呢?”
于是狼与东郭先生又向前走去。狼愈来愈急,看见一只老母牛在破墙头里边晒太阳,就对东郭
先生说:“可以问此老。”
东郭先生说:“草木没有知识,胡言乱语败坏事情,现在这头牛是禽兽,又去问它做什么?”
狼说:“只管问,不问就吃你。”东郭先生只好拜拜老牛,再说一遍事情的始末给老牛听,老
牛说:“老树的话不错啊,你对狼有什么功德,能妄想得到幸免呢?”
老牛的话音刚落,狼就张大嘴巴,伸出爪子又向东郭先生扑来。东郭先生忙说:“不要急。”
他看到远处一个老人手柱藜杖走来,又喜又惊,赶紧走到老人面前,跪着对老人哭道:
“乞求您说句话使我活下来。”老人询问其中的缘故,东郭先生就说了一遍事情的始末。老人
听了后,再三欷觑感叹,拿藜杖敲敲狼说:“你错了。人家有恩于你,你却忘恩负义,这样是要灾祸
临头的。”
他提高声音喝道:“狼快走,不听的话,我将用手杖打死你。”
狼对老人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开头先生救我的时候,捆缚我的脚,把我紧闭在布
袋里,在上面压了书,我低了头,不敢喘气,他又罗里罗唆地去劝说赵简子,
他想闷死我,独得其利啊。这样怎能不该吃他?”
老人问东郭先生:“果真如此?”
东郭先生不服,详述他藏狼时顾怜爱惜的心意。狼也巧辩不停来求得胜利。
老人说:“这些话都不足信,你们试着把狼再装进口袋里,让我观察当时的情形,
狼是否真的困苦。”
狼很高兴地听从,把脚伸给东郭先生,东郭先生再把狼脚捆缚起来装进布袋里,又
放在驴背上。
老人凑到东郭先生耳边问道:“有匕首吗?”
19
东郭先生说:“有。”
于是拿出匕首,老人用眼光暗示东郭先生拿匕首刺杀狼。
东郭先生说:“这不是杀死狼吗?”
老人笑着说:“禽兽忠恩负义到如此程度,你还不忍杀死它,你固然是仁爱的人,
然而也太愚笨了!”
说罢大笑,东郭先生也不禁笑了起来,于是老人帮助东郭先生拿起匕首,共同杀死
了狼。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8)〗
贾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
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
独卧青灯古佛旁
⑴【判词形式】
七绝。
⑵【判词的配画描述及含义】
判词的配画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独卧青灯古佛旁”的画面,暗示惜春的结局。
⑶【典注及寓喻】
①勘破句,勘破,即看破。三春,两个含意:一指暮春,其时已值春末,故言“景不长”;
二,隐谐元、迎、探三春,惜春从她的三个堂姐姐(注)的“好景不长”中,看破了炎凉世俗,受
妙玉影响,沉下心来依皈佛门。
注:
20
元春(后宫妃嫔)的父亲是贾政,母亲是王夫人,祖父是贾代善,祖母是史太君,属于荣国
公贾源的后代。元春与贾珠(娶李纨)、贾宝玉(娶薛宝钗,母亲薛王氏,是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和
荣国府王夫人之妹,是王熙凤的姑姑,又是宝玉的姨母,故而人称“薛姨妈”。薛宝钗有哥薛蟠,
娶媳夏金桂)是同胞姐弟。史太君的侄孙女、忠靖侯的侄女史湘云,与贾府一干同辈是舅表关系。
探春(嫁周琼之子周某)的母亲赵姨娘是贾政的二房,探春和她的同胞弟弟贾环,与元春、
贾珠、贾宝玉是同父异母兄弟姐妹关系。
迎春(嫁孙绍祖)的父亲贾赦,是贾政的哥哥。母亲周姨娘,是贾赦的二房。贾赦与元配邢
夫人有子贾琏,娶媳王熙凤,生巧姐,嫁周某。迎春与贾琏是同父异母兄妹关系。贾赦、贾政有妹
妹贾敏,嫁林如海,生林黛玉。林黛玉与贾府一干同辈是姑表关系
惜春(出家为尼)的父亲是贾敬,祖父是贾代化,属于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的哥哥)的
后代。惜春与贾珍是同胞兄妹。贾珍与元配尤氏有子贾蓉,娶媳秦可卿。
②缁(音资,黑色)衣,僧尼穿的黑色服装。
③绣户,富贵人家的闺房。侯门,豪门贵族之家。
④青灯,旧时照明用植物油灯,无烟气。这里指供佛用的长明灯。
⑷【简略析评】
贾珍的妹妹惜春,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
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判词”暗示惜春
的结局是出家为尼,伴青灯,穿缁衣终其一
惜春后来的生活,也许就平静如大观园中那一池被湘云和黛玉吟诵过的塘水吧,平
平淡淡地存在着,只在夜晚放出清幽冷洌的光芒。
〖“《红楼梦十二支曲(之八)·虚花悟》”〗
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21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⑴【典注及寓喻】
①桃红柳绿、天上夭桃、云中杏蕊,都是比喻荣华富贵。
②白杨村、青枫林,古时墓地多种白杨、青枫,故后来常用以暗指坟山墓地
③清淡天和、生关死劫、西方,都是佛教徒用语。“清淡天和”指修身养性、“生关死劫”
指佛教所谓命定的灾难、“西方”即佛教宣扬的极乐世界。
④果,佛语。“果”指佛教徒修积“功德”接受了佛教的“真理”,称之为“修成正果”。
⑵【简略析评】
惜春是贾氏姐妹中最小的一个,个性冷僻,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
局,使她看破不幸人生,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栊翠庵为尼。在家族遭遇了那样的危难之后,她
如果不想被尘俗污染,出家也许是唯一的一种避世之道。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9)〗
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22
哭向金陵事更哀。
⑴【判词形式】
七绝。
⑵【判词的配画描述及含义】
判词的配画是:一座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
“冰山”,指贾府及其所依附的即将倾塌的封建朝廷。“雌凤”,暗喻王熙凤。
此配画隐寓王熙凤的结局。据脂批,贾府“事败”,王熙凤曾落入“狱神庙”,后短命而
亡。
⑶【典注及寓喻】
①“凡鸟”由繁体字“鳯”拆成。隐指王熙凤。
②一从句,诗句总括了王熙凤嫁入贾府后的主要遭际
一从,一是顺从,她精明强干,事事讨好、顺从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因此深得贾母和王
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
二令,二是发号施令,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
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
三人木,“人木”,合成“休”,三是被休,王熙凤身为治家的主子,她如果没有手段,就
被别人讥为无能,而如果手段太强,又被别人说太狠毒。属下是一班伶牙俐齿的管家娘子,她要费
尽心机压住她们;最亲的丈夫整天朝三暮四,眠花宿柳,她却要跟在后边收拾残局;自己又因为太
过好强,早失爱儿,弄得一身是病。到最后,居然要承受那个时代女人最大的屈辱——被休!
“一从二令三人木”是曹雪芹构思凤姐结局的大概原意,高鹗续本却有较大出入。
③哭向句,高鹗续写王熙凤死后魂返金陵(南京)娘家,与曹雪芹原意让王熙凤被休后哭着
回去不尽相同。
⑷【简略析评】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王熙凤的一生,在别人看来繁华如锦,但繁华背后的
23
悲怆,谁又看到了?
她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
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绔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弄权铁
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
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
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著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
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体己利钱来。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
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
性命”的下场。
〖“《红楼梦十二支曲(之九)·聪明累》”〗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⑴【典注及寓喻】
①聪明累,累,牵累、废误。聪明反而被聪明所累误。
②机关句,机关,俗话说的“心眼”。此指王熙凤耍弄的权术和诡计。卿卿,原是
古代皇帝对臣下的称呼,后亦用于对女子的爱称。
③忽喇喇,像声词,类似于“哗啦啦”。形容某种庞然大物顷刻之间垮塌的声响。
24
⑵【简略析评】
这支曲子唱的是王熙凤。王熙凤是脂粉队里的英雄,她身上担负着分配上下几百口吃穿住用
的责任,却管得条条有理。但她借职务之便,大敛私财的手段,却也让人概然叹息。一个清净好女
儿,只因为在金银里泡久了,便熏染得一身的肮脏铜臭味。
王熙凤短短的一生,享受了别人几辈子也享不了的荣华,但也承受了别人几辈子也经历不了
的侮辱。
她作为贾府的实权人物,封建家族“大厦”的“支柱”,为了维护和支撑行将倒塌的家族
“大厦”,她玩耍权术、施展手段,极尽“聪明”之能事,真是算尽了机关。但
是,“凡鸟”又“偏从末世来”的“命运”,又使得她无法逃脱“似灯将尽”的必然归宿。结局可
想而知自然是“一场欢喜忽悲辛”,到头来“反算了卿卿性命!”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10)〗
巧姐
势败休云贵,
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
巧得遇恩人。
⑴【判词形式】
五绝(第三句特殊格式:平平仄平仄)。
⑵【判词的配画描述及含义】
判词的配画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纺织。
画面暗示贾府败落后巧姐历经磨难、流落乡村,生活在贫民之间。
⑶【典注及寓喻】
①势败句,势,势运,败,衰败,此句指贾府势衰破落。
②家亡句,此句指巧姐因家业凋零,差点被舅舅和堂兄等拐卖,哪里还有什么“亲人”可
25
言。
③偶因句,指早年间王熙凤对村妇刘姥姥所施的一段善缘。在贾府败落、王熙凤死后,舅舅
王仁和堂兄贾蓉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幸亏刘姥姥帮忙,把她乔装打扮带出大观
园。
④巧得句,巧,这里是双关用法,一巧在“巧姐”之名为刘姥姥所起(因生在七月初七,刘
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二巧在将被“亲人”拐卖的紧急关头,为刘姥姥所救。对于巧姐而
言,刘姥姥的确是她的恩人。
⑷【简略析评】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巧姐,从小生活优裕,是豪门千金。但在贾府落败、王熙凤
死后,舅舅王仁和和堂兄贾蓉要把她卖与藩王做使女,幸亏刘姥姥帮忙,把她乔装打扮带出大观
园。后嫁在乡里,过上自食其力的安定生活。
应该注意,巧姐的判词是写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跟林黛玉、薛宝钗她们一个级别,可见
在作者心里,巧姐是个重要角色。虽然前八十回里巧姐戏份并不多,到贾府势败时也未成年,但一
定要把她的判词放在正册里,实在是由于贾府的主子里只有巧姐一个人称得上是“善终”。这种
“善终”源于曾有过的善举,最后得到刘姥姥相救的“善报”。作者在这里宣扬了一种信条:
“善有善报”。
〖“《红楼梦十二支曲(之十)·留余庆》”〗
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
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⑴【典注及寓喻】
①留余庆句,余庆,出自《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说因前辈的善行而使后人
26
得到某种好处。这里指王熙凤因偶然接济过刘姥姥,而使巧姐免于被卖。
②阴功,古人认为,一个人在阳间行善,阴间的阎罗王是知道的,并且会将其行善的功劳给
予记录,这就是“阴功”。修了阴功,积了阴德,碰到什么灾害,也就可以化解。
③狠舅奸兄,在高鹗续本里,狠舅,指王仁(谐音“忘仁”),对于奸兄,颇有争议,有说
是贾芸,也有说是贾兰,等等。若观行文逻辑推理,很可能是贾蓉。
贾蓉是宁国府的,从辈分上说,是巧姐的哥哥。贾蓉长得俊俏风流,相貌也不比宝玉差什
么,但他的性格,却是畸形的。所谓“家事消亡首罪宁”,用柳湘莲的话来说,“东府里除了那两
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身在东府的贾蓉头上,就有一顶硕大的绿帽子,
这绿帽子却是他亲爹给他戴上的。自己老婆和亲爹私通,而且人尽皆知,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贾
蓉不变态已经是万幸了,不过这也难免让贾蓉变得性格颓废、行事荒唐。
第六十三回写贾蓉的爷爷贾敬归天,贾蓉跟着其父贾珍去处理后事,看见姨娘就调戏姨娘,
丫头们看不过,声言要告状,“贾蓉撇下他姨娘,便抱着丫头们亲嘴:我的心肝,你说的是,咱们
嘴馋他两个。”箕裘颓堕,无以复加。
像贾蓉这种色情狂,整日吃喝嫖赌,对青楼间的事情,自然也是轻车熟路,所以贾府势败
后,拐卖妹子(何况是远房妹子)这种事,绝对只有贾蓉这号人才干得出来。
④乘除加减,喻盘算得失、权衡利弊,这里有“人算不如天算”的意思:盘算得再好,也摆
不脱上天安排的命运。
⑤苍穹,苍苍浩穹,即天空,这里是说“老天爷”。
⑵【简略析评】这支曲子是以巧姐的口吻唱的。作为一种命运的代表,巧姐的结局是压得住台面
的。她的先贵后贱、沦为村妇的命运,是以贾府为典型的封建家族瓦解崩溃所造成的。而她的险
被拐卖,也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与残忍。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11)〗
李纨
27
桃李春风结子完,
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
枉与他人作笑谈。
⑴【判词形式】
七绝。
⑵【判词的配画描述及含义】
判词的配画是: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音佩)的美人。
茂兰,隐贾兰,是李纨的独生子。李纨字宫裁,后因儿子贾兰的荣华而穿戴“凤冠霞帔”,即切
“宫裁”,所以画中已明白无误地示意,美人即指李纨。
⑶【典注及寓喻】
①桃李句,“李”、“完”寓“李纨”二字。李纨生了贾兰不久,丈夫贾珠便死了。“春
风结子完”,隐喻她的婚姻生活像桃李那样,一旦结具果实,春色风光也就结束了。
②一盆兰句,贾兰在贾府“草字辈”子孙中,贾兰是唯一的“爵禄高登”者,没有谁能与之
相比,故配画描述为“茂兰”。李纨也因之“子贵而娘显”。
③相妒句,品德如冰似水般纯洁,反倒遭来嫉恨甚而怨咒。这里用冰之冷、水之洁比喻李纨
洁身自守,又以冰易融化、水易流失暗喻李纨在贾兰中举后的荣华不能长久,正好又使那些“相
妒”落了空。
⑷【简略析评】
李纨字宫裁,贾珠之妻,生有儿子贾兰。她出身金陵名宦,父亲李守中曾为国子
祭酒。她是个恪守“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的典型。以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
个贤女便了,每日以纺织女红为要。
丈夫贾珠不到二十岁就病死后,她一直守寡,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
28
般,一概不闻不问,只知道抚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女红、诵读而已。
她的一生,好象从未为自己认真地活一天,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看来仿佛一个
端庄贤孝的贞烈女子,但那贞洁的美名,是她用多少的哀愁和孤独堆砌起来的呢?
〖“《红楼梦十二支曲(之十一)·晚韶华》”〗
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
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
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
——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⑴【典注及寓喻】
①曲名晚韶华,“美好的晚年”,是正话反说。
②镜里恩情,本来夫妻恩爱,两情相悦,是一种充实的幸福。可是对早寡的李纨来说,这种
幸福如同镜里影子般的空虚。更那堪句,承上句的虚假幸福,再进一步说,又怎么能经得起儿子的
功名像梦一样很快消失的打击。
③抵不了无常性命,这句指儿子贾兰高升后便很快死了,对于人而言,无常的性命是任何荣
华富贵都抵偿不了的。这个结局是曹雪芹的原意,在高鶚续本中却只写了贾兰中举而没有写他很
快死去,与曹雪芹原意不尽相同。
④阴骘(音至)积儿孙,要为子孙修积阴功。
⑵【简略析评】这支曲子是写李纨的。她青年丧夫,膝下只余一个稚子,在那样荣华富贵的家庭
29
中,她独自守着自己的情操。最后虽因贾兰的荣华而穿上了凤冠霞帔,可算是老有所依,但那又
如何呢?子孙自有子孙福,于她的年华,却也不多了。
李纨就如同一口井,生时解决着无数人的焦渴,但慢慢地,终于成了枯井。她的这份“情
操”,是当时的社会强压的,还是她自己愿意扛起的?细心察勘,应该说,那是更倾向于前一种的
结论。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12)〗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深,
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
造衅开端实在宁。
⑴【判词形式】
七绝(折腰体)。
在“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中,连这首(写秦可卿的),共有三首是“折腰体”的句式。
第一首(林黛玉与薛宝钗)——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以“折腰体”的五言绝句形式,将林黛玉与薛宝钗两女在同一首诗里合判,颇具意味。]
第七首(贾迎春)——
子系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
30
金闺花柳质,
一载赴黄粱。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二句因照搬史典而失律。值得注意的是,“失律”的第一句
是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部份,后面迎春的这二句,是“折腰”的。]
前面我们分析史湘云的判词(〖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5)〗)时,有这么一段话
[在给“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判词”中,最为奇怪的是史湘云的这一首:富贵又何为?
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别的“判词”要么是七绝,要么是五绝,即使是“折腰体”的绝句形式,也是作者的精心设
计,因为按作者驾驭格律诗词的水平,当不会出现那样的“疏忽”。照此推论,
我认为,史湘云的这一首,应是一首七绝,只是出于某种考虑,作者在一、三句中分别取去了两个
平声字和两仄声个字。这里用平仄分析的方法来看一看:
△△富贵又何为?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襁褓之间父母违;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展眼吊斜辉▼▼,仄仄平平平仄仄
湘江水逝楚云飞。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很明显,这的确是一首“减字七绝”。]
这里,我仍然要说,按作者驾驭格律诗词的水平,当不会一再地出现“折腰体”那样的“疏
忽”。我认为,同史湘云的这首“减字七绝”一样,以“折腰体”的句式来批“判词”,实在是作
者出于某种考虑的运用。
⑵【判词的配画描述及含义】
判词的配画是:一座高楼之上,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小说中,秦可卿是病死而不是像“判
31
词”说的那样是“悬梁自缢”死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脂砚斋评》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是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
事二件⋯⋯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这段话的潜台词是:因此,曹雪芹
没有照原来的设想去写,把秦可卿的死处理得较
为隐晦。
这其实是一种遁词。
实际怎么样呢?小说太虚幻境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以及《红楼梦》十二曲皆预示着书中人物
的命运以及归宿,从小说隐寓的历史角度上讲,这些判词和曲子又同时起到了揭示小说背后隐写历
史的作用,可以称得上是一笔两用。
如果抛开批语不谈,小说中的秦可卿是病死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从秦可卿得病到突然死
去,中间夹入了贾瑞的事件,实际已相隔了两年,而秦可卿的病,在太医来说是“今年一冬是不相
干的,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言下之意是说,到第二年春分时如果还没有好转的话,就已经
病入膏肓了。而秦可卿既然死在两年后的秋天,合家上下听到死讯后,又“皆有些疑心”,可见不
是正常的病亡。
判词画上的高楼,实指天香楼,秦可卿是因天香楼淫案悬梁自缢而亡。
从小说的角度上讲,这个解释是很容易解释得通的,因为我们已经从焦大口中知道了宁府中
“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等等见不得人的勾当,秦可卿因与公公贾珍在天香楼私通被
丫鬟瑞珠撞见,羞愤难当,便上吊自尽,瑞珠也撞柱而亡。
但是,如果从这个小说情节的角度上去理解判词,就不免觉得有些牵强,因为偷情,而且
是与公公偷情,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成为作者“欲天下人来哭此一情字”的总纲,何况前两句在此就
成为了不着边际的漫拟,秦可卿的淫丧又和此情字有何关系?
后两句倒是可以借此抨击宁府的腐朽淫乱:世人皆说贾氏一族的不肖子孙是出自荣府,而宁
府的荒淫堕落才是败家的根源——但这两句仍是和秦可卿本人无甚具体联系(对比其他判词与人物
32
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区别)。
而如果从另一个角度——作者用幻笔写实的角度上讲,这几句判词(情天情海幻情深,情
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就能找到着落了:
“情天情海”这里喻指太虚幻境宫门处的“孽海情天”,隐指太虚幻境。
首句表明太虚幻境里出现的可卿仙子就是秦可卿幻化出来的化身。
次句“情既相逢必主淫”是从警幻仙子对宝玉所言“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会,云
雨之欢,皆由既悦其色、复恋其情所致也。”一段化成,意指宝玉和可卿既然两情相悦自当有儿女
之事。
三四句的“荣”、“宁”两字,应是以家喻国之意,“宁”指清皇宫,“荣”是作者曹家,
“不肖”在这里是作者的自谦形容,意指读者不要因为作者与可卿的情孽而斥责曹家出了不肖的子
孙,究其造衅的根源其实是在那荒淫堕落的清皇宫。
⑶【典注及寓喻】
①情天情海句,一句七字中用了三个“情”,此三“情”是否可以理解为与丈夫贾蓉的情、
与公公贾珍的情和与小叔子宝玉的情?
第二句开头的“情”作为总括,指喻这样的“情”如果“相逢”,自是“必主淫”的。
②漫言,不要说。
③造衅,造成祸端。
⑷【简略析评】
小说第八回在提到秦氏家世及秦可卿名字的由来的时候,言其“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
脂批在此段特批道,“业者,孽也,盖云情因孽而生也”,营缮郎是“设云因情孽而缮此一书之
意”,这两句批语看似在评论秦业的名字和官职,实际却是在揭示可卿的姓氏由来,是起源于一个
情字,既然是因孽而生,与可卿相关的必然有一段孽缘,而且,这段孽缘正是作者缮此一书的本
意。
书中接着提到可卿是“向养生堂抱来,小名唤可儿”,脂批道,“出名秦氏,究竟不知系出
33
何氏”、“又知作者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总写作者情字之苦,俱系于可卿一人之身矣。
秦可卿原型名字里带“玉”字的说法,书中写其弟秦钟名字由来的时候,有批语道,“古
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正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关于秦可
卿是否本属金陵人氏,书中第七回回前诗写道,“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
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可卿,当指可以卿卿我我、小儿女缱绻之意,与太虚幻境中仙子重名,乃作者另有深意。
那么,秦可卿与贾宝玉的“情”,是怎样的一种情呢?可以说,宝玉与可卿仙子在太虚幻境
结合的“情”,导致了秦可卿之死。
谈到这个问题首先要重复一下在脂批中多次提到的“幻笔写实”的问题,因为作者原称,整
部小说都是为虚幻所设,原只是一部空虚的假话,而脂批又多次提醒我们,文中看似荒唐无稽、虚
幻莫测的地方,才是此书的真意所在。
太虚幻境也正是这样一个例子——从表面上看,既然宝玉是梦游太虚幻境,这段与可卿仙
子的恋情自然可仅仅视为一段可供消遣的虚话。
而实际上,在作者的笔下,太虚幻境并不单纯是指梦中仙界,脂批中曾提到“大观园是诸艳
群芳之太虚幻境”,并在宝玉试才题对额一节中,暗指“省亲别墅”一处为太虚幻境,并借刘姥姥
村言俚语道破,所谓“太虚幻境”,原来不过是“一座大庙”、“那牌坊上的字就是庙的名
字”——“玉皇宝殿”。
放眼至北京西山一带寺庙众多之处,卧佛寺宫门前同样有一座与太虚幻境门前相似的“龙蟠
螭护,玲珑凿就的”汉白玉牌坊,并且附近有一座已废的玉皇庙,现称玉皇顶。
既然作者是在用幻笔写实,那么宝玉与可卿仙子在太虚幻境的结合也就隐寓着作者与香玉两
人在庙里的结合,并且在这一回的回前诗中,作者题到“问谁幻入华胥境,千古风流造孽人”,以
神话传说中“黄帝昼寝,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感异迹而生一子庖牺”的典故,暗喻两人的结合
生下一子,这里的“风流造孽人”即指作者本人。
在太虚幻境中对此也有表述,宝玉与可卿仙子成婚后第二日不慎堕入迷津,而后文中写到可
卿所用棺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脂批道“所谓迷津易堕,尘网难逃也”。
34
批书人把宝玉和可卿二人在太虚幻境的结合视为共堕迷津,而秦可卿的死,则体现了尘网难逃,这
就将两个原本不相干的情节牵系在了一起,引发读者产生联想。
除在幻境中以外,作者为了在小说的现实中也营造出一段秦可卿因情而丧的情节,
并与作者挂号,此处便把贾珍写成了作者的另一个分身(因为珍字可拆出玉),把太虚
幻境一案续接到天香楼一案中,虽然淫丧天香楼一段已被作者删去,但由作者留下来的蛛丝马迹仍
然可以使读者很自然地辨认出贾珍在其中的角色,例如:
“贾珍哭的泪人一般”处,有批语“可笑,如丧考妣,此作者刺心笔也”。
“贾珍恨不得代秦氏之死,这话如何肯听”处,有批语“总是填实前文”。
秦氏灵牌上写的是“贾门秦氏恭人之灵位”,按贾蓉五品之位,此处应为“宜人”,
用“恭人”之称虽似有误,却正合“三品爵威烈将军贾珍”夫人之位。
此外,为把隐写的内容交待清晰,作者还要不得已让宝玉为此而吐血,以明点贾宝玉与此桩
情案的关联,否则焦大骂及贾珍的时候,为何当事人贾蓉只装作没听见,而宝玉却要去细问究竟
呢?作者在秦氏丧礼过程中明点贾府合府悲痛,而唯一不提贾蓉伤心一字,这难道不值得读者细
思么?
一个“情孽”如此的女子,其“色”该是如何的呢?
作者是通过展现秦可卿与林黛玉之间的联系来描述的。小说中秦可卿与林黛玉的相似之处并
不是直接写来,书中写太虚幻境中的可卿仙子鲜艳妩媚,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又如黛玉,乳
名兼美,脂批在此点出此处“盖指薛林而言也”,则秦可卿与林黛玉形容相似,不言而喻也。
在文中出现的林黛玉“风流婉转”,而形容可卿则是用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脂批在此批
“四字便有隐意,春秋笔法”,当指其中出现的“袅娜风流”四字,是用了类似春秋史笔的微言大
义之法。
因为小说中的林黛玉一直都是一个弱不禁风病西施的形象,而作者通过对秦可卿的描写把隐
写在十二钗背后女子的真实面貌还原给读者,是应该“形容袅娜,性格风流”的。
〖“《红楼梦十二支曲(之十二)·好事终》”〗
35
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
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宿孽总因情!
⑴【典注及寓喻】
①画梁句,指秦可卿悬梁自尽之事。画梁,雕绘的房梁。
②箕裘,比喻继承祖业。
③敬,一指贾敬,二指整个贾府。
④宁,一指宁国府,二指清皇室。
⑵【简略析评】
这支曲子是唱秦可卿的。如同露水转瞬即逝一样,秦可卿是十二钗中第一个丧命的,她在
红楼的出现,也是转瞬即逝。阳光出现,露水在一刹那有五彩的光芒,但转瞬之后,她所有的
光彩都消失殆尽。
描述秦可卿结局的判词和曲子,最使人迷惘。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
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如果从小说的角度上去解释非常牵强,因为秦可卿之死在小
说的十三回,离贾府之败相去甚远,虽然勉强可把贾珍等人的淫乱看作败家的起因,但
也很难让人相信一个这样的百年旺族会因为家族内部的淫乱导致最终的消亡,何况“箕
裘颓堕皆从敬”此句从小说内容上更找不到对应,恐怕难以想象要把一个家族的落败归
究于与世无涉一心炼道的贾敬身上吧,而脂批在此句批出的“深意他人不解”更是让人不知所云。
如果从小说所隐写的历史角度上去解释,这首曲子的寓意就要合理得多了:
“画梁春尽落香尘”一方面暗示了秦可卿死于悬梁自尽,另一方面隐入了小说背后隐写的女
36
子竺香玉的名字(关于竺香玉名字的由来以及作过清宫皇后的问题,红楼解梦中有专门的数节论文
加以论证,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理由是用到了小说中的射覆法,即利用两字在书中诗文中并列出现的现象,以一字隐另一
字,在此处,尘覆玉:你看那风起玉尘沙⋯⋯。而香字直通;“擅风情,秉月貌”是由“形容袅娜,
性格风流”一句化成,结合判词可知,是由于作者和香玉之间的情案导致了曹家第二次被抄最终一
败涂地。
由于贾敬在小说隐写中是雍正的化身,宁府隐指清皇宫,下面两句便是将导致曹家子孙不能
继承祖宗家业,最终人族流亡的罪魁祸首直指清宫里的雍正皇帝。
最后一句由“情因孽而生”另衍生出来,因情生孽,又因孽生情,喻指作者与香玉
之间虽会被世人视为不耻的孽缘,而两人却是真正的情缘深重,共堕孽海而不悔。
批语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
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
诸文。”
为什么要删改?我们不得不探究秦可卿的身份。
这可以从小说中秦可卿魂托风姐一节,隐写香玉死前虑及曹家后事。十三回回前批云,“此
回可卿托梦阿凤,盖作者大有深意存焉,可惜生不逢时,奈何奈何!然必写出自可卿之意,则又有
他意寓焉。”
这里请注意作者用的是“史笔”,即是写实,秦可卿在此为贾府欲先筹划了祭祀以及家塾的
钱粮供给,以备败落时退一步用,则正应验了通灵宝玉反面的第三功能——知祸福。批语又暗示
出秦可卿的原型香玉本是一个可以“安富尊荣坐享”的人,而其死因不在于病丧,而是淫丧。
再有,从她的葬礼中也可看出端倪。
秦可卿的丈夫贾蓉不过是一个门监,现捐的一个五品龙禁尉,而秦可卿的棺木,用的却是皇
商(隐皇上)薛蟠所赠,价值一千两银子也无处买去,质若槟榔、味如檀麝、用手叩之叮当如金玉
37
的一副板子作棺木,贾政劝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殓以上等衫木也就是了。”(按清朝典
制,贵妃金棺用衫木,皇后金棺用楠木,此处书中虽写板材为樯木,但从质地上来看,却是楠木。
因樯木是一种质地松散价格低廉的劣等木材,作者如此写,应是为了避讳知者),这里正说明了隐
写在秦可卿后面的原型不是普通的身份,用贵妃的规格尚且不足,而且还要由皇家提供,正是为了
隐写其的皇后身份。
并且在其送葬过程中,惊动了若干家国公府不说,连四家王爷也设了路祭,北静王甚至亲来
吊唁,以秦可卿一个五品龙禁尉夫人的身份而言,似不相符。但如果从隐写在背后的皇后身份而
言,这种规格则是完全相称了。
〖“《红楼梦十二支曲(之十三)·红楼梦引子》”〗
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⑴【典注及寓喻】
①鸿蒙,鸿荒迷蒙,古人认为开天辟地前的远古之世是一个浑沌鸿蒙的世界。
②情种,言痴情的种子。
③奈何句,连用了“天”、“日”、“时”:天有裂痕,谁能奈何?江河日下,能不伤怀?时
际盛衰,堪遣寂寥,因之欲试。试图把自己一腔情思排遣表述。
④悲金悼玉,对这个世界少男少女的不幸遭遇,表达自己的哀悼。
⑵【简略析评】与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相对应的十二支曲,已析于前。十二支曲同判词一样,预
示了红楼主要人物的身世、历史和结局。
38
作为小说序曲的《引子》,它反映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并通过随后的十二支曲和判词,唱出
了“悲金悼玉”的挽歌。
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叹为“经典”人物。她们的性格
特征归纳为:黛玉的“哭”,宝钗的“时”,熙凤的“笑”,探春的“敏”,妙玉的“洁”,湘云
的“憨”,李纨的“贞”,可卿的“情”,迎春的“懦”。至于元春、惜春和巧姐的性格,红学泰
斗周汝昌先生给出的“定义”是:元春的“文”,惜春的“介(耿介)”,巧姐的“幸”。
“金陵十二钗”多数都是才情并茂,出类拔萃。
如林黛玉“一目十行”,可谓旷世奇才,小小年纪,就能写出脍炙人口的《葬花吟》、
《菊花诗》、《桃花行》、《唐多令》和《秋窗风雨夕》等名篇来。
怀有“中兴”之志但不幸身为庶出的贾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居然在大观园中领衔结
社,并“兴利除宿弊”,也是很不简单的。
再说人称为“辣子”的王熙凤,“德性”虽不怎么样,但毕竟也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
—又是“协理宁国府”,又是“权弄铁槛寺”,又是“抄检大观园”,没有一点魄力恐怕是不行
的。
还有那四姑娘贾惜春,竟敢于描绘“大观园行乐图”,如果她的那份图能画就并流传下来,
那么,今天的红学家们就大可不必为“大观园”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而挠首了。
据曹雪芹留下的前八十回推断,探春是元春之后又一个王妃。她的敏锐机变自不在话下,更
难得的是一个清字。王熙凤在管家时,搏命似的往自己腰包里敛财,但探春却毫不客气的驳回了自
己亲娘要给舅舅添加二十两银子做烧埋之费的要求,虽说当时是为立威,但她在之前对吴新登媳
妇欲欺瞒她的行为洞若观火的明白,让人不得不叹服她的清明。
有时候觉得,探春之性,宛若包着钢铁的丝绒,外在看来和顺温软,内则至刚至强。
以探春眼光之锐利,如生为男子,必是人中龙凤,强过贾宝玉千倍。她对贾家的势败早有忧虑,也
尽自己的能力改善周围的环境,然大厦将倾,独木怎撑?在那样一个以男权为主的时代,最优秀的
女子也不过管一管家务事。
39
探春生为女儿身,只能在深闺徒叹奈何罢了。最终,她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一帆风雨,
远嫁海外。
红楼四春,在雪芹看来是“原应叹息”的,这是为她们的身世感伤之意。说实话,探春的命
运相比其他姐妹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了。红楼里的姑娘们得以善终的不多,她算一个。至少夫婿疼
爱,生活无忧。远嫁离乡未必就是悲剧,以她的才华为一隅王妃,也许会有所作为也未可知。
曹雪芹的创作思想的深度绝非一般封建时代的小说家所能企及的。脂批的思想,和曹雪芹就
有很大的距离,他说:“应了这话固好,批书人焉能不心伤!狱庙相逢之日,始知‘遇难成祥,逢
凶化吉'实伏线于千里。哀哉伤哉!此后文字,不忍卒读。”看来啊,他对这样的“成祥”、“化
吉”还有保留,所以仍不免“哀哉伤哉”。
该书问世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红楼梦》文化,或称《金陵十二钗》文化,其表现形式多
种多样:戏曲、说唱、绘画、雕塑、影视、刺绣、陶瓷、邮票、火花、挂历、扑克、剪纸、书签、
音乐和舞蹈,等等,在中华传统文化领域中占据了应有的一席之地〖“《红楼梦十二支曲(之十
四)·飞鸟各投林(总结)》”〗
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自非轻,
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
40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⑴【典注及寓喻】
①冤冤句,冤冤相报,民俗所谓冤家对头世世循环报应。自非轻,说这种因果报应来历不
浅,并非轻易造成,意思是“前世命定”的。
②遁入空门,遁,解为逃避、避走。空门,佛教的别称
⑵【简略析评】
《飞鸟各投林》这支曲子是十二支曲的总结。
《红楼梦》第一回明言:“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江宁织造公子曹雪芹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
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于是他将这些女子的事迹
原委编述历历,题名《石头记》。
甲戌本凡例中写道:“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
金陵是南京的古称,顾名思义,“金陵十二钗”也就是指南京的十二个女子。有人
研究说,《飞鸟各投林》曲中:
“做官的,丢官家业破”,说的是史湘云;
“富贵的,金银挥霍净”,说的是薛宝钗;
“行善的,死里捡条命”,说的是贾巧姐;
“无情的,分明遭报应”,说的是妙玉;
“前生欠命的,性命已经还”,说的是贾迎春;
41
“前生欠泪的,泪水已流尽”,说的是林黛玉;
“前因后果并非轻易就造成”,说的是秦可卿;
“分离聚合从来都是命注定”,说的是贾探春;
“命短本是前世造的孽”,说的是贾元春;
“老来富贵实在太侥幸”,说的是李纨;
“看破红尘的,出家做尼僧”,说的是贾惜春;
痴迷不悟的,白白送性命”,说的是王凤姐
这大概也是属于“仁者见仁”之论吧。
关于“金陵十二钗”,究竟写了多少“钗”?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写到警幻仙姑在太虚幻境给贾宝玉导游时,来到
“薄命司”——
“只见那边厨上封条上大书七字云:‘金陵十二钗正册'。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
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
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女孩子呢?'警幻冷笑道:‘贵省女子固
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厨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宝玉听说,再看
下首二厨,果然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又一个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由此看来,《红楼梦》中写的“金陵十二钗”为“正册”、“副册”、“又副册”共计三等
36人。但庚辰本中有一眉批说:“至末回警幻情榜(实际上此回未成),方知正、副、再副,及
三、四副芳讳。”可知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应为五等60人
然而《红楼梦》中并没有明指谁是“金陵十二钗”中之人,仅是通过“判词”向人们暗示。
而“判词”暗示也不过是“金陵十二钗正册”12人和“副册”1人、“又副册”2人。
这样,曹雪芹在隐讳曲折中,不经意间,就给世人留下了探究的悬笔,以至形成一个专门的
领域——“红学”,这怕是他始料不及的吧!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4:58: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81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