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未雨绸缪的事例

更新时间:2022-11-14 14:44:50 阅读: 评论:0

13种全等三角形的模型-几大洋几大洲


2022年11月14日发(作者:lol未知错误)

议论文使用事例的基本方法

1.叙述定向法。

在众多的事实论据中,多数材料都具有表意的多向性。这虽给我们选择论据提供了广泛性、

灵活性。但如果利用不好,常常会使论据和论点不相吻合,甚至背离脱节,使观点和材料相差

甚远。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采用叙述定向法,在叙述材料时,根据所论证论点的需要。

有所侧重,有意识地突出强调所述事实论据与论点一致的地方。在运用此法时要注意两点:一

是要准确地把握材料与论点意义上的一致性。二是要多用些揭示性词语给予明示。这样,材料

和观点的统一性就更明确了。以孙膑的故事为例。假若论点属于“嫉妒的危害”时,论证的着

眼点应侧重于庞涓对孙膑的嫉妒等方面的内容:

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就难以有大作为。战国时的魏将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对

孙膑的才智过人由嫉妒进而心生恶念,使孙膑受了苦刑。而他自己最终也恶有恶报,兵败身亡。

庞涓本来可以更有作为,但因为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心生嫉妒,想挤掉对方,结果不但

没学到对方的优点,还断送了前程,赔上了性命,这危害可谓大矣!

假若论点属于“变通的作用”时。论证的着眼点应侧重于孙膑打破常规方面的内容:

孙膑归齐以后,先隐居在齐将田忌幕下,在一次赛马游戏中。他用“以盈去虚”的战术,

助田忌胜威王而崭露头角。得到齐威王的赏识和重用。田忌赛马,谁都会称赞孙膑的聪明。孙

膑之所以聪明,这与他善于“变通”的思维分不开。在解决问题时,人们较多按常规去思考。

为何不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侧面去思考?这样思维就具有了发散性。

2.概括列举法。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为了论证论点。常常需要一组同类事实论据,因为这些材料多是读者

比较熟悉的常见材料,不必详述,每个事例只需用一句话概括列举出来就行了。运用概括列举

法。既简明扼要,节省笔墨,又组成排比。气势如虹,能使立论大气磅礴。无懈可击;反驳则

如摧枯拉朽,势不可当。

3.以面代点法。

为了使文章的论据充分,观点更具说服力,可以用以面代点法来尽量多容纳一些论据。所

谓“点”,就是文中需要详写的内容,具体来说,就是那些比较具体、生动新鲜的材料;“面”

就是那些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相对典型的事例,多用一串类似排比句的句型列举出来。这样,

既能使论据数量充足,也不会因论据增多而使文章臃肿。

面对鸦片泛滥,长此下去,全中国将无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的危难境况,林则徐毅然挺

身而出,虎门销烟壮举威慑中外;面对元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文天祥决然赴义,“臣心一片磁

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至今读到这震撼人心的诗句,仍让人激动不已。

从古至今,有多少豪杰,多少壮士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为了祖国的尊严,面对生与死的

激烈碰撞,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蹈死不顾,至死不悔。

这不悔正是他们心中做出的正确的选择,他们的豪言壮语、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代成长中

的青年,他们的选择已在我们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他们的举动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天

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例如:论证“努力请从今日始”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文学家鲁迅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挤时间,拼命地学习和

工作,他给我们留下了七百多万字的宝贵文化财富。别人称赞他是天才,他说:“哪里有天才,

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著名绘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有一句名言:“不教一

日闲过。”他非常珍惜时间,从不肯放过一个“今日”,为我国的绘画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革命家周恩来,科学家阿基米德、牛顿,不都是珍惜时间,抓住“今日”的典范吗?我们也只

有像他们那样,抓住一个个“今日”,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活得潇洒,才算不白活一回。

4.以旧翻新法。

议论文事实论据的使用过程中,我们最忌讳的问题之一就是重复使用某些论据。其实,如

果在写作时一时找不到新材料用做论据,也可以适当采用老材料。“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要

善于强调老材料中“为我所用”的那一个侧面,使老材料焕发新生。我们不妨把这种方法称为

“新瓶装旧酒”。例如一位学生在《选择永恒》中这样论述: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

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

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

的选择;纵然一生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上面提到的屈原、曹操、陶渊明都是人们熟悉的人物,该生在这里没有对他们的事例作长

篇叙述,而是以齐整的排比句式将他们的事例作了高度概括,既增强了说服力,又让读者感到

耳目一新。

5、叙例与现实作比较法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

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

流扬其波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

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

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

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

了百姓。千百年民族精魂大气磅礴还有谁唱?五千年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还有谁传?选择永恒,

不是要我们抖落千年文明摔碎道德瓷罐,选择永恒,不是让我们漠视生命麻木不仁!

6、化用事例法(点例)

用一两句话对所选事例进行高度概括,然后再运用到议论的行文中。这样的前提是,所选

事例必须是众所周知的。

伯牙对知音的追求使高山流水一曲成绝唱,苏秦、孙敬对知识的追求让悬梁刺股一言成警

训;贾岛对诗的意境的追求而使“推敲”流传千古;只有追求,才会有收获。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

丁洋里的声声叹息。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样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

书页中,化做了民族的魂。

7、一线串珠法。

即把很多具有共同主题思想的事例高度锤炼,使之成为一组句式整齐的排比句或排比段,

凭句子结构的整齐、事例的丰富去征服阅卷老师。

试想,从古至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用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

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

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

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吴王夫差偏信伯否逼死伍子胥,终致国破身亡。

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简·爱放弃了自卑,选择了幸福;卡秋莎放弃了堕落,选择了重生;安吉尔·克莱放弃了

自傲,选择了苔丝;斐迪南放弃了富贵,选择了爱情;保尔放弃了苟全,选择了共产主义事业;

牛虻放弃了生命,选择了革命。是的,选择可能平凡而又朴实,但其意义却伟大而又深远。正

是这一次次心灵的选择洗掉了人类这个物种因物欲而蒙上的恶名,铸就了你坚韧而又脱俗的性

格,塑造了你高贵而又圣洁的灵魂,堆砌了你生命的一段段高度!

选择文学,我也就选择了与文学家们一同散步……在那里,我会让朱自清先生带我去寻找

那七十年前清华园的旧迹,让余秋雨领我去探寻那敦煌的奥秘,让三毛带我一路穿过西班牙和

德意志,迎着撒哈拉的热风去聆听骆驼那悲惨的哭泣,让张爱玲点燃一炷沉香,在香烟缭绕中

把我带到旗袍摆动、人力车穿行的旧上海……使我在故园中得到启发,灵魂为之升华。

8.排比法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在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

私。

我们要向包拯学习,他公正廉洁,不包庇一切罪行。他的铡刀上斩昏君,下斩黎民,

只要是真相,就能在他面前闪光,只要有罪恶贪婪,一律逃不过他公正无私的眼睛。于是,才

在青史上永远镌刻着他的名字。我们要向岳飞学习,他训练的岳家军,行军迅猛,杀敌勇武,

这与他的公正无私是分不开的,儿子岳云,犯军规违纪按军法处置,不因他是自己的儿子而有

所偏颇,于是全军上下,无人不服,无人不赞,因此,岳家军才使金军闻风丧胆,才使得北宋

得以保全,岳飞的精神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中熠熠生辉。治病如此,治国亦然。

如果唐王朝能够防微杜渐,便不必到“安史之乱”之后再去挽回每况愈下的大唐盛世。

如果清政府当初能将鸦片拒之于国门外,就不必靠虎门销烟来挽救微弱的民族。

如果国民政府能够及时一致对外,就不必用无数人的血泪来换取八年抗战之后辛酸的举国

欢庆。

如果“文革”能及时得以制止,便不会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我们才看见中华这条腾飞的

巨龙。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多一点未雨绸缪,少一点亡羊补牢,那我们就可以少历经一些离乡背井

后的悲欢离合,少看到一些民生凋敝后的拨乱反正;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多一点未雨绸缪,少一

点亡羊补牢,那我们就可以少看到一些战天斗地后的退耕还林,少看到一些垮堤后的洪水泛滥;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多一点“曲突徙薪”,少一点亡羊补牢,那我们就可以少看到一些火灾后的

抢险救灾,少看到一些乱砍乱伐后的水土流失;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多一点防微杜渐,少一点事

后诸葛,就可以少看到一些锒铛入狱后的痛心疾首,少看到一些东窗事发后的后悔莫及。一个

个鲜活的事例已向我们证实了事后挽救、事中制止、事前预防孰优孰劣。(《未雨绸缪与亡羊补

牢》)

9.选用事例的数量以及详略

一个事例(例后简评)

两个事例(同类比较、正反对比)

多个事例(形成排比,归纳总结)

由点到面(引述具体事例,进而概述历史或现实事实)

事实融进议论行文中,叙议如水乳

熟例略说,几例形成排比句或排比段,例后评论

简述事实,忌描写,要概括,行文角度切合观点

10.选用事例时要注意:

1、辨别主旨,适度取舍

对掌握的事例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从论证的角度,从不同的角度进

行取舍。

常言道:勤能补拙,事实正是如此。居里夫人在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

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图书馆到10点就关门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

在煤油灯下读书,常常到半夜两点钟。正是她的勤奋,才为她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

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

了荣誉。

这段文字中选用的这些人物本身就不“拙”,不能说她们的“勤”补了她们的“拙”,所以此段文字选

用论据不准确。

2、事例宜多不宜少

论据充分,表现在例证方面就意味着必须多选用一些合适的事例。

3、事例宜高度概括不宜拖沓冗长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

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4、事例宜多维组合不宜单方位出击,正反事例组合

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

已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

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5、事例宜叙议结合不宜简单罗列

议论可以放在事例之后,也可以放在事例之前,以分论点的形式出现。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苦痛挫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

于逆境之苦也。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重挫之下毅然择生,终有

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4:44: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80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于实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