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朝花夕拾的意思

更新时间:2022-11-14 14:41:58 阅读: 评论:0

读了中专后悔没读高中-负重前行的意思


2022年11月14日发(作者:php程序员)

《朝花夕拾》阅读提示

《狗猫鼠》

1.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写“宠物”的文章是哪一篇文章

答:《狗猫鼠》

2.作者仇猫的原因有哪些

答:猫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是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下去;

与狮虎同族,却一副媚态;他们配合时到处嗷叫,闹得别人心烦。

3.《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

答:《八戒招赘》、《老鼠成亲》

4.隐鼠的结局是怎样的

答: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踩死了。

5.《狗猫鼠》一文是针对谁的攻击引发的用意何在

答:《狗猫鼠》中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

对猫的“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嚎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

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

原文赏析

《阿长与〈山海经〉》围绕长妈妈选取了5个方面的事例,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

使长妈妈的形象表现得非常突出。开头的第1、2段,作者以深厚的感情和简练的语言介

绍了长妈妈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旨在说明她是一个没有社会地位甚至连真实姓名

也不为人们所知的平凡劳动妇女。接着第3~5段,从“我不大佩服”的感情角度,写了

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和夏天在床间摆成一个“大”字的睡态,刻画了她质朴而唠叨、

略带粗野的性格。第6~12段,着重从“我”的“不耐烦”去写长妈妈懂得很多规矩,比

如人死为“老掉了”,不能进死了人和生了孩子的屋子等。文章述说这些“琐碎之至”的

规矩,意在说明长妈妈有着跟千百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劳动者一样的特点:质朴的

品质和迷信的无知。第13~18段:随着感情的变化,作者又从“我”对长妈妈产生的

“空前的敬意”来写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从而展示了她愚昧的一面。第19~29段:

笔锋一转,写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是长妈妈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

“我”买回了“我”渴慕己久的带画的《山海经》,展示了她的“伟大的神力’“别人不

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从而突出了她对“我”的关心和热情、仁慈、

乐于助人的品质。而长妈妈的形象也就在这“剥笋”式(欲扬先抑)的描写里,在由表及

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中得以完整而清晰地展现:她虽受封建迷信的毒害,但却又质朴、

善良、慈爱。作者在充分展现了长妈妈的品格风貌之后,在文章结尾又以深厚的感情杆发

了自己对她的怀念之情。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

答: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给我讲“长毛”的故

事;为我买绘图的《山海经》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映表现

我什么心情

答:“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说明

“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别人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不识字的普通人居然做到了,

也由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3、结合全文,概括长妈妈的形象特点。

答: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问题。她是一

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二十四孝图》

主题思想: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

“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

伪和残酷,严厉地批判了封建复古主义的倒行逆施。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二十

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1."我"收到长辈赠送的二十四孝图是一种怎样的反应

2.读完后又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3.列举7个有关二十四孝图的成语故事.

4.鲁迅先生对二十四孝图所列举的孝子们的做法持什么态度

5.他认为应该怎样孝顺父母才是正常的

6.作者虚拟自己仿效"陆绩怀橘""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恐惧,害怕他父母把他杀了,煮成肉汤给他奶奶吃。2更害怕了。害怕他父母把他杀

了,煮成肉汤给他奶奶吃。3,哭竹生笋,卧冰求鲤,割肉喂母,杀子喂母,典子为母,4

鄙视的态度5根据生产力的实际情况,简单的赡养照顾6揭示道德家们的虚伪(包括现代

人),他们故意捏造那种现实中不存在的道德高标,以突显自己的价值

《五猖会》

主题思想:《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从而批判了封建家长制对儿童的迫害,深刻的

批判了封建的教育制度的腐朽和反动。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使文章具有的强烈的感

染力。在语言方面,生动、贴切、精到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内蕴。幽默讽刺而

又形象。

手法写作:(1)文章前面极力写自己急切盼望看五猖会的心理,后来却索然无味,对盛会

并没留下什么印象,通过前后心境的对比表现人物心理。(2)大量铺垫,突出主题。(3)典

型性的语言刻画人物。

1.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

2.五猖会中写到鲁迅最后背诵了《鉴略》,可以去看会,可是为什么他还觉得没有意思呢

3.从全文看,作者心情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句中的“谨肃”“蹊跷”是什么意

思为什么工人的脸色忽然变“谨肃”了这说明了什么

5.“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太阳也生得更高了”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其

作用是什么

6.“我”一口气把书背了下来,且“梦似的就背完了”,这里的“梦”有哪些含义

7.文末两段写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里用了怎样的

手法反映了什么

8.文章题目是“五猖会”,作者却用了一半的篇幅谈迎神赛会,为什么

9.课文最后说:“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作者真

的“诧异”吗

12.作者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似乎没多大意思”,为什么

13.思考并讨论作者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

14.找找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赛会,分别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15.童年看的赛会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这部分对全文有何作用

1行文线索2因为文中的“我”本来是兴致勃勃要去看五猖会的,却被父亲强迫背诵,从而

失去了兴致.表现的是封建社会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顾少年儿童心理的弊端,从《五猖

会》的最后一句可进行详细分析.3高兴地“笑着”“跳着”“催”——“忐忑”“担着

心”地强记——梦幻“铁钳”的帮助——热闹却“没有什么大意思”。4恭敬严肃;奇怪;

因为父亲就站在“我”背后;说明了父亲的严厉,家人、工人都怕他

5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内心的焦急6在无奈的困境中,“我”自然地出现幻想“头里要伸

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它暗示了父亲下令强迫背书如梦魇一般让

我讨厌7对比;含蓄地反映了父亲的严厉对“我”心灵上的伤害。8五猖会,对一个孩子

来说,意味着渴望与欢乐,对他来讲如同重大的节日。作者用近一半的篇幅来谈迎神赛会,

在于渲染赛会的盛大、热闹,突出赛会对孩子的吸引力。为下面插入父亲让“我”背书造

成童心与现实的冲突作铺垫。9其实作者平时与父亲的相处中应该了解父亲的性格,他虽

然爱“我”,但完全不了解儿童的心理,只顾按自己的想法要求孩子,甚至抑制孩子爱玩

爱动的天性。所以,父亲在临行时让我背书我不应感到诧异,只是作者对父亲这种做法一

直难以接受罢了。12这里把大家的兴奋与“我”的不高兴和以前的向往与现在的没意思

相对比,说明背书一事让“我”感到压抑,心里不痛快。13盼望(失望)——羡慕(书上描

绘的)——神往(参与)——欣喜若狂——忐忑、索然无味14童年看赛会、明代的赛会、亲

见的赛会、东关五猖会。15简单。“于是,完了”表现了赛会的简单使充满期望的孩子

失望的心情。为下文写自己想看赛会蓄势、作铺垫

《无常》

一、阅读导学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

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

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

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

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

的安慰。

二、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鲁迅提到的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黑无常又叫,人们不喜

欢的是,原因是。

2.在《无常》中鬼卒拿着钢叉,叉环振得琅琅地响,鬼王拿的是

3.无常的帽子上通常写着“”或者“”四个字。

4.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______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

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5.在《无常》中,鲁迅提到了和,它们都是绍兴的地方戏。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6.看客对于扮演鬼王的人“不是很敬畏,也不大留心”的原因是什么

7.“无常”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人们喜欢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无常》中写无常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

二、1.活无常、死无常、死无常、因为他“黑脸、黑衣,谁也不爱看。在“阴死间”里

也有的,胸口靠着墙壁,阴森森地站着;那才真真是“碰壁”。”

2.一块小小的虎头牌

3.“一见有喜”,或者“你也来了”

4.无常5.“大戏”和“目连戏”

三、6.据传说,鬼王是只用一只脚走路的;但他究竟是乡下人,虽然脸上已经画上些鱼

鳞或者别的什么鳞,却仍然只得用了两只脚走路。

7.他同情冤魂,惩办恶人,既有同情心又主持公道,爽直公正很有人情味。人们喜欢他

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8.是说明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所谓的“正人君子”

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打着“公平”“正义”旗号

的“正人君子”之流辛辣的嘲讽.

《父亲的病》

主题思想: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

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

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

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

1.《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

人怎样的实质

2.《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3.名医陈莲河所用的药方文中提到了哪些药引

4.父亲临终时,衍太太让年幼的鲁迅不停的大声喊父亲!此事为什么让鲁迅后悔不已

1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2作者回忆儿时为父

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

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3原配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败鼓

皮丸。4让父亲临终时也没能享受安宁,批评了封建主义的孝道。

《琐记》

主题思想:作品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

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

影响。

1、《琐记》作者记了哪些琐事

答:⑴与衍太太的交往。⑵去江南水师学堂。⑶去矿务学堂学习。⑷去日本求学前的

准备。

2、结合实例说说衍太太是个怎样的人

答:衍太太:①冬天怂恿我们吃冰②让我们看不健康的书③怂恿孩子们比赛打旋

子,在孩子们跌倒时却又故作姿态。④唆使我偷拿母亲的钱,然后又放出流言说我偷了家

里的东西去变卖。性格:表里不一,搬弄是非,造谣生事,兴风作浪。

3、概括《琐记》的主题内容:

答:《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

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

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

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5、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的是洋务派的办学。

6、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这段经

历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过。

7.作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求学的感受是怎样的

答:⑴高年级的同学傲视和欺负低年级同学(螃蟹一样走路)。⑵为淹死的学生造关

帝庙,每年七月十五请和尚到操场放焰火。⑶总之觉得“乌烟瘴气”。

《藤野先生》阅读提示

主题:这篇散文作者通过对留学日本生活时的回忆,以深切怀念之情,热烈赞颂藤野先生

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的友谊;同

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阅读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阅读重点

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阅读提示

了解鲁迅留日背景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性散文

是鲁迅离开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鲁迅写此文时,

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

人进行英勇斗争以,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

情感.本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治学严谨,没有狭隘

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写了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

思想变化.

1、文章记叙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各是什么每件事各表现了藤野先生怎么的

品质

(1)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一思。

(1)作者转换了哪几个地点

答案:“我”在东京”“我”在仙台“我”离开仙台后

(2)文章通过选取典型整合来突出人物品质,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情景,表现了

藤野先生什么精神品质

答案:记叙了四件事:

第一件事是藤野先生为作者添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和对作者的热心

帮助。

第二件事是藤野先生为作者纠正解剖图,表现了藤野先生对作者要求格,一丝不苟。

第三件事是写藤野先生关心作者的解剖实习,表现了藤野先生对作者热情诚恳,体贴入微.

没有民族偏见。

第四件事是写藤野先生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问题,说明他求实,注重调查,具有严谨的治学

治学态度.

(3)课文除直接描写了藤野先生以外,还与了哪些内容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来组织的

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赴仙台途中深刻的印象,初到仙台的优待,匿名信事件,看电影,

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等.爱国

(4)本文有几条线索

答案:一条是明线即藤野先生其人,一条暗线即鲁迅的爱国情感.

3、赏一赏。

1.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①请找出最能表现清国留学生丑态的词语和句子.

②“实在标致极了”是表明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③“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句中的“无非”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这样”指什么

4、评一评。

分析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和爱国主义感情:

(1)在作者所写的事件中找出作者最受刺激的两件事这些事情给了作者怎样的刺激

答案:两件事情,一是匿名信事件,二是看电影.

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备受歧视

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看电影事件”

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坚定了他改变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

应该说,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因素很多,而“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

是他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

(2)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进一步了解作者所受到的刺激。

作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的苦

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中.鲁迅的这种将个

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4、说一说。

读最后一段,找出作者因受藤野先生品质的激励、教育,而决心勇于革命,为国战斗的句

子,说一说你的体会.

“......便使我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

这几句话,作者把对藤野先生的敬重与自己的爱国思想统一起来了,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与自己未来的使命结合起来了.作者所说的"良心发现",就是作为中国人,为了祖国,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增加勇气”,就是增加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斗争的

勇气.

《范爱农》

主题思想:《范爱农》是现代文学家于1926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作者通过追叙自己在

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

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

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全文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1、《范爱农》一文的主要内容.

答: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

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

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2、范爱农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一个正直倔强的爱国者,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最后

与社会妥协,内心痛苦、悲凉。

3、范爱农的一生是个悲剧,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答:封建势力复辟的罪恶和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4、鲁迅对范爱农的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起初觉得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觉得他是一个胆小、冷漠无情的人。后来在革

命前的一年,在故乡与范爱农再次相遇,彼此相熟,对范爱农产生友善之意。最后得知范

爱农掉在水里,淹死了,为他的死感到悲伤,同情和悼念他。

5、下列文字刻画的是哪一个人物形象

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范爱农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4:41: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80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大行德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