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无信不立的名言名句
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司马光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论语·为政》3、我宁愿以诚挚
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
——裴多菲4、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5、民无信不立。
——孔子6、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会诚实。
——拉罗什夫利7、诚实是最好的政策。——富兰克林8、内不欺已,外不欺人。
——弘一大师9、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10、诚实是艺术的最大
要素。
只要我们总对自己诚实,艺术总在那里,它决不会让我们失望的。——柯尼利亚·奥
提斯金约11、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12、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u
13、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
——惠能14、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荀子15、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
1、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2、诚信为人之本。——鲁迅3、诚实是艺术的最大要素。
只要我们总对自己诚实,艺术总在那里,它决不会让我们失望的。——柯尼利亚·奥
提斯金约4、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
——裴多菲5、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6、信用难得易
失。
费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会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7、一个人的信
用和其钱柜里的钞票是成正比的。
——玉外纳8、没有诚信,何来尊严?——西塞罗9、获取信用是要付出很高代价的
——杰罗尔德10、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
之信,默成之孚。——吕坤11、一两重的真诚,其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
——德国谚语12、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巴尔扎克。
“人无信不立”是孔子的名言,此句出自《论语》。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①,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
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
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备足粮食,充实军备,老百姓对政府就信任了。”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在这三项之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
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之中又去掉哪一项呢?”孔
子回答说:“去掉粮食。因为,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但
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关于诚信的名言:
1.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2.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
3.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
诃夫
4.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高尔基
5.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6.善良——这是天才者的伟大品质之一。——安格尔
7.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莎士比亚
8.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卢梭
9.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10.要我们买他的诚实,这种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誉。——沃夫格
人无信不立出自《论语》
原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①,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
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
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备足粮食,充实军备,老百姓对政府就信任了。”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在这三项之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
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之中又去掉哪一项呢?”孔
子回答说:“去掉粮食。因为,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但
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读解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就是“备战,备荒,为人民。”就是“深挖洞,广积粮,
不称霸。”从古到今,粮食、国防、信义都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本问题。
粮食充足可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逐步进入小康社会。军备充足就不会有“落后就
要挨打”的危险,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取信于民就可以唤起人民大干快上的精神,
为两个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使社会进步而繁荣。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割裂的。一方面,如孔子所说,“自古
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取信于民是最重要的。但另一方面,也如孔子所说:“足食,
足兵,民信之矣。”没有“足食.足兵”,也就不能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所以,一味高喊
“穷棒子精神”,要求人民“勒紧肚子闹革命”,的确是不能取信于民的。历史的经验
和教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说到底,还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的问题。
儒学的观点是两个方面都不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文明方面,所谓“重义而轻利”。所
以,当子贡提出二者必居其一的两难选择时,孔子作出了“去食”的选择。这正如后来
孟子那个著名的选择一样: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孔子并非不重视“足食,足
兵”。正如孟子并非不喜欢吃鱼不想活命一样,都是“必不得已而去”。这是我们必须
注意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4:27: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9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