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棵树的境遇现代文阅读答案
两棵树的境遇现代文阅读答案
①王家和张家相邻,一墙之隔。王家在墙东栽了一株石榴树,
张家在墙西种了一棵苹果树。春天开花时,两家的树枝上姹紫嫣
红,枝条在抽绿中憧憬着美好。
②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棵树的枝条在生长中越过了院墙。石
榴树的枝奈无拘无束地爬到了张家,苹果树的枝条无声无息地伸
进了王家。两家人谁见了,谁都会把肆意伸展的枝条小心翼翼地
搭在自家的树枝上。
③石榴树生了虫子,王家的主人给它打完药,仔细端详,竟
然发现伸过来的苹果树枝上也有害虫。他想,这很可能是自家生
虫子的石榴树传染的。于是,。过了几天,他再去观察时,两棵
树上的害虫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心满意足。
④狂风暴雨后,残枝遍地,张家主人心疼地给自家结了果实
的苹果树进行“加固”。当他看到越过墙的石榴嫩茎也是体无完肤
时,他心急火燎,心想,要是不及时抢救,小石榴就会错过最佳
生长期的。于是,他把石榴的嫩茎缠在苹果树的枝条上,再用细
绳轻轻捆牢。几天后,两棵树又显示出勃勃生机。
⑤果实成熟了,王家孩子品尝着自家的石榴,却还吵着要吃
大苹果;张家的主人听见后,对王家孩子说:“过来,孩子,挑大
的摘!”王家的主人过意不去,便将大石榴摘下来,送给了张家。
两家人虽然各自种了一棵树,但是能吃到两种果实,真是心花怒
放,亲如一家。
⑥一年后,王家和张家相继搬走,换了新邻居。这后来的两
家人竞因为两棵果树反目成仇。先是一家觉得另一家伸过来的树
枝碍事,便把它们剪了个精光;接下来另一家心怀怨气,打落了邻
家果树正在盛开的`花。
⑦秋天到了,两家的树枝上惨不忍睹,残叶在挣扎中倾诉着
凄凉。
1.从文中摘录两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结合上下文,在第③自然段中的横线上,描写出王家主人
的做法。
3.读了本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4.读句子,结合具体语境,填空。
(1)春天开花时,两家的树枝上姹紫嫣红,枝条在抽绿中憧憬
着美好。
(2)秋天到了,两家的树枝上惨不忍睹,残叶在挣扎中倾诉着
凄凉。
我选择的是第句话,其中带点词语是,它的意思是。这
个词语用在这里的好处是。
5.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1)短文在叙述事情时采用了第()种方法。
①插叙②倒叙③顺叙
(2)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两家果树的样子,只是呈现的景象
不同。这在写法上叫()。
①首尾呼应②详略得当
《两棵树的境遇》阅读答案
1.姹紫嫣红、无拘无束、无声无息、小心翼翼、无影无踪、
心满意足、体无完肤、心急火燎、心花怒放、反目成仇、惨不忍
睹(写出其中两个即可)
2.描写出打药或捉虫等精心呵护的做法。(符合语境即可)
3.可以从正面说明,写出其中一方面即可。如:邻里之间和
睦相处;或互惠互利;或多为他人着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或要
学会分享等等。
也可以从反面说明。如:不要自私等。
4.(1)写出运用拟人(或把树枝当做人来写),形象、生动。
(2)写出词语传递出的情感,如:热爱春天,热爱新生活。或
对两家主人的不满和怨恨。
说法举例:
(1)”憧憬”用在这里的好处是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枝条充满
美好的幻想和希望,表达它们热爱春天,热爱新生活的情感。
(2)“倾诉”用在这里的好处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残叶
强打精神对人们说出内心委屈、怨恨等,表达了它们对两家主人
的不满。
(答案不唯一)
5.(1)③;(2)①
做阅读题的解题方法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
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
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
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
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
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
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
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
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
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
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
偏差。
阅读诗歌鉴赏修辞手法万能公式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语文诗歌鉴赏万能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
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
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
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
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
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本文发布于:2023-02-02 21:08: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95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