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声情并茂

更新时间:2023-02-02 19:53:27 阅读: 评论:0

注销高中学籍复读初三-杭州话翻译


2023年2月2日发(作者:传记的特点)

《声情并茂之古典诗歌吟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诗歌与散文选修模块提出的

要求有:(1).对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

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

高文学素养。(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

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现代的

观念和历史发展的观点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

价。(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内容和文字不太艰深的我国

古代散文,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背诵一定数量的我国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4).学习鉴

赏诗歌、散文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的不

同艺术特性,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

读体验。(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乐于展示创作成果、交

流创作体会。

2、根据以上要求,粤教版高中语文设置了选修一《唐诗宋词元

曲》学习模块,结合以上内容理解,对于古诗词的学习,除了鉴赏方

法的学习,最为基础的是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从而肩负起

继承传统文化的重任。诗词在古代一般是可以吟唱的,本课从古诗词

的吟诵入手,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一方面必然会给诗歌鉴赏

的应试教学带来春风般的激情和乐趣,更重要的是,通过声情并茂的

吟诵,可令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在学习该模块两三课,特别是打下一定的近体诗格律知识基

础后,师生已经感受到强烈的古诗吟诵的需要,因而上这样一节吟诵

课,可谓承前启后,必定让大多学生充分爱上古诗词的学习,让我们

的教学轻松很多。

【学情分析】

1、高二的学生在必修模块的学习中,已经对古典诗歌有了充分

的认识,而经过选修一前两三课的学习,已经在近体诗格律和诗歌鉴

赏方面,有了较好的基础,学生中本身就有一些诗歌朗诵的高手,所

以学生的吟诵能力稍加点拨,将会有一个飞跃。

2、学生原有的诗歌吟诵,限于普通话的朗诵,对于传统吟诵文

化的继承并不够,而且太过单调,缺乏趣味;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唐

诗专题的学习,学生已经迫切地感受到了吟诵诗歌对理解诗歌的重要

性,所以亟需对其进行一次古典诗歌吟诵指导。

3、笔者所在的广东省茂名地区,属于粤方言区,所有学生都会

讲粤语,而部分学生还会讲潮汕语系的黎话,还有极少同学会讲客家

话,而粤语和潮汕方言的声调比普通话丰富很多,更为接近中古汉语

的发音,也就是与唐宋音十分相似,所以学生用方言尝试吟诵古典诗

歌,是顺水行舟的好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吟诵的学习,既可培养学生吟诵的能力,

又能通过声情并茂的诗歌吟诵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吟诵的基本方法,可加深对专题诗歌

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歌吟诵学习和表演,激发对诗歌

的学习兴趣,获得美的体验,提高文化品位,继承传统吟诵文化。

【教学重点】

掌握吟诵古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尝试开口吟诵。

【教学难点】

平仄节奏的判断,学生如何放开情绪,大胆尝试吟诵。

【教学方式】

讲解—示范—表演式

【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点评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视听说等

【教学对象】

茂名市第一中学高二(15)班理科学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探究】

在本课前一周的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进行普通话的诗歌朗诵,

甚至是方言的诗歌朗诵,让学生认识到朗诵对于诗歌理解的作用;在

早晚读和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尝试朗诵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加

快诗歌的背诵速度;经过近体诗格律课后,要求学生对所学诗歌进行

平仄分析,这是对新课有决定性作用的一步。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播放台湾成功大学王伟勇用闽南语吟的《登幽州台歌》,提问:

听得明白吗?听到是什么?古诗都是可以诵吟歌唱的,今天我们一起

来学习古诗吟诵,以求找到学诗的乐趣,也希望能籍此提高对古诗的

理解能力。

(设计目的:用方言音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出本课的主题——

粤语吟诵古典诗歌。)

二、重点把握

(一)、了解“诵吟歌唱”之区别:(PPT2展示)

1、诵——依平仄、节奏规矩,引声以读之。

2、吟——依平仄、节奏规矩,引声以咿唔之。

3、歌——强化节奏,缩短平仄差距,伴以檀板、响板等打击乐器,

或随乐击掌,展喉发声。

4、唱——以音乐为主,伴以管旋乐器,随其板拍,展喉发声。

5、注意:音乐性逐渐增强。

(设计目的:因为是一个新知识的学习,只能用介绍的方法,下定义

和音频示范,让学生对“诵吟歌唱”有清晰的认识。)

(二)、诗句之节奏(PPT3展示)

1、常见五言:二三,七言:四三,上四实可分为“二二”,下三,

可分为“一二”或“二一”。如:

▪床前明月光:二二一

▪举头望明月:二一二

▪杨柳渡头行客稀:二二二一

▪罟师荡桨向临圻:二二一二

2、在诗句中,并不绝对如此,要根据实际的诗意和句式来定节奏。

(设计目的:诗句节奏的讲解,是诗歌吟诵的一个重要基础,让学生

掌握吟诵的停顿节奏。)

(三)、平仄发音(PPT4展示)

1、平声——平道莫低昂(哀而安):低

2、仄声:

▪上声——高呼猛烈强(厉而举):抵

▪去声——分明哀远道(清而远):递

▪入声——短促急收藏(直而促):敌

3、注意:普通话不如粤语、黎话(闽南语系)更接近中古音。

(设计目的:请学生用粤语和黎话进行平仄发音,让其认识到放方言

较普通话在发音方面的丰富性,使得学生树立起用方言吟诵诗歌的信

心。)

(四)、引声吟诵之原则(PPT5展示)

1、凡逢节奏点所在之平声字,始可引声以吟之。

如:床前○—明月○光○—

2、若节奏点在同一句式(二/四、三)内,而有两平声字相连,则

宜就下一平声字,引声而吟之。如:

▪牧童○—遥指○杏花○村○—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3、据诗意,切声情,吟唱之,必能动人心弦。

(设计目的:在老师讲解后,师生用方言进行尝试,使学生初步掌握

方法,而课堂气氛也进入活跃期,为下面的表演自主突破环节做铺

垫。)

三、难点突破

吟诵训练: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注意普通话、粤语、黎话等

版本的尝试。引导鼓励好学生。(PPT6展示)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设计目的:本环节先用粤语音频进行示范,让学生从模仿中掌握方

法,再经过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该诗的吟诵,鼓励学生开始进行个

体吟诵表演,将课堂推向高潮。)

四、拓展:自由表演

1、人人生而孤独(《登幽州台歌》),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知己,却要

分别(《送沈子福归江东》),离别后,去从军,不免有浓浓的乡

愁(《从军行(其一)》),最后壮志未酬,湮没于历史的潮流(《蜀

相》)。(PPT7展示)

(设计目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以上诗歌,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已经

颇为清晰,目的是用反向推理法,让学生以此指导自己的诗歌吟诵,

让吟诵表现出高水平,从而树立学生表演的信心和激发诗歌吟诵的兴

趣;更寄望于这个启发,让学生在此后的诗歌吟诵中,能增进对诗歌

的理解。)

2、引导四组同学用南腔北调进行诵吟歌唱表演,注意师生点评:

(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PPT8展示)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2)、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PPT9展示)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3)、王昌龄《从军行(其一)》(PPT10展示)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4)、杜甫《蜀相》(PPT11展示)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设计目的:这个表演环节,是课堂的高潮,学生通过表演,既掌握

了方法,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表演获得的自我肯定与他人肯定中,

获得课堂主体的地位,对此后的诗歌学习大有裨益。)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在原有的古诗格律知识基础上,学习了诵吟歌唱的基

本知识,大家也做了各种尝试,呈现出形式多样的诗歌诵吟歌唱表演,

精彩纷呈,也发现了意想不到的吟诵高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完满

达到了教学目标!同学们能在表演中感受诗歌之美,鼓励学生以后大

胆尝试“声情并茂”地“读诗”,特别是粤语和黎话的尝试,从而激

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诗歌鉴赏的学习注入强大的动力,也为提

高自身文化品位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出一份力。

六、作业

尝试依法,用南腔北调,切声情,诵吟歌唱所学古典诗歌。

(设计目的:没有硬性的作业,这是一种激趣学习的表现和有效延伸,

对学生此后的古典诗歌的学习必然有长远的影响。)

【板书设计】

(设计目的:本课与PPT的展示为主,这个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有提

纲挈领之效。)

【教学后记】

1、本节课顺利结束,师生渡过了一节愉快的课堂,学生反映良好,

更是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2、本教学设计最大的限制是要用方言进行教学,所有推广范围有限,

对于粤方言和潮汕方言区,还是有启发作用的,而理论来源是台湾成

功大学的王伟勇教授,他是以闽南语吟诵为主,如何通过他的启发,

总结出粤语吟诵的更细的技巧,将是以后努力的方向。

3、本课教学目标全部实现,课堂效率相当高;通过方法介绍,训练

提高,表演突破,学生在吟诵中实现了自我,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的责任意识;经过本课也发现了班

上的吟诵高手,为此后的古诗词教学,找到了好助手。

4、本节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用粤语和黎话进行古典诗歌吟诵,

课堂气氛相当好,学生认同度也很高;对于学生此后的人生而言,掌

握这种方言吟诵的技能,一辈子受用无穷。

本文发布于:2023-02-02 19:53: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93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英语海报
下一篇:盂兰盆节
标签:声情并茂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