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02-02 19:47:56 阅读: 评论:0

司越教育专升本好吗-18340


2023年2月2日发(作者: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

1/31

第一篇: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

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

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

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自2008

起,国家法定节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春

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

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

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

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

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

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历》、《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

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日发展

中国传统节日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

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

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平添

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

2/31

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

的历史感。

到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

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

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

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多

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

续发展,经久不衰。

传统节日

除夕

时间:农历一年最后一天,即十二月三十,当年十二月是各大传统节日标

志。小月则在廿九,逢大月则在三十。

释义: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夕”

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

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3/31

起源: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

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别称:“除夕”在古时有“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年终”等别称。

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

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这一天,是

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新年图片

英文:ChineNewYear'sEve(直译:中国新年前夕),又称LunarNew

Year'sEve(直译:阴历新年前夕)。

习俗:北方人风俗大致一致,过年包饺子、蒸馍、守岁等等;而南方各地则

风俗不同,如做年糕、包粽子、煮汤圆、吃米饭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

多不同的过年风俗。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

好兆头。

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

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梦粱录》卷六:“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

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间,去尘秽,净庭户,换

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

岁之安。”《万历嘉兴府志》:“腊月,乡人以朱墨涂面,跳舞于市,行古傩

礼。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石畏)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欢,

锣鼓彻夜,谓之守岁。”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梁)徐君倩《共内人夜坐

守岁》诗:“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

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除夕之夜,尚有“辞岁”,置、

4/31

送“压岁钱”之习俗。《燕京岁时记》:“凡除夕,蟒袍补褂走竭亲友者,谓

之辞岁。家人叩竭尊长,亦曰辞岁。新婚者必至岳家辞岁,否则为不恭。”“以

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

钱。”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

圆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

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少数地方风俗

不同,比如贵州,桌上的鱼不是不能吃的,是要剩下一些,寓意“年年有余”)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

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大年初一

(现在少有人遵循此传统了)。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

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

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

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跳火群是除夕的习俗之一。直接按闽南语音译成汉字,又称跳火盘。汉族

民间认为"大人跳入来,年年大发财。小孩跳出去,欢喜无忧虑……"既寓意来年

生活红火,也有驱邪避灾之意。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

的美好愿望。

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5/31

英文:theSpringFestival

释义: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也叫“大年初一”。

起源:春节的来历,在中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国民间最热闹、

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

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

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

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

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适用地区: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

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

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加蕴味无穷。

习俗: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

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英文:theLanternFestival

释义: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因此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

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6/31

习俗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

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看大头和尚戏柳翠、跑旱

船、花担子、茶担子等风俗,而在江苏高邮还有看围屏的习俗。

清明节

时间:阳历四月五日

英语:theqingmingFestival

释义: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

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习俗: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

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

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

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英语:theDragonBoatFestival

7/31

释义: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端

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初五”

是恶日,因而避讳“五”,改为“端午”。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

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

来源: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著名爱国诗人,是春秋时

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

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

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

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

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泪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

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

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

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

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说是要用药迷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

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习俗:

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

8/31

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

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

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

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中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

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

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

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英文:theMid-AutumnFestival

来源: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

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

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

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

9/31

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

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习俗: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蜜饯、熟食品、月饼等到庭院赏月。

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释义:重阳节(theDoubleNinth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

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

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

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

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演变:阴历的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同时也是中国的敬老节。在

1989年,中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

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习俗: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

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

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

插茱萸和簪菊花,喝重阳酒。不过呢历史上也有农历七月十三为敬老节的说法,

但于1989年时修改。

10/31

冬至

时间: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

在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

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

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

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

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1]

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

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

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

时间:农历腊月初八

来源: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

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

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习俗:喝腊八粥、泡腊八蒜

小年

小年时间:腊月二十三

习俗:扫尘、祭灶

11/31

节日表

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农历(正)一月

1.正月初一,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

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

多种名

2,正月初二,犬日

3,正月初三,猪日,小年期

4,正月初四,羊日,孙天医(孙思邈)诞辰

5,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6,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7,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8,正月初八,谷日,道教中阎王爷诞辰,八仙日

9,正月初九,天日,道教中玉皇大帝诞辰

10,正月初十,地日,石头生日(祭石头)

11,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妇日,炒黄豆(老鼠眼),点百火,

丢百病

12/31

12,正月十三,上(试)灯日,关公升天日

13,正月十五,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是天官尧的诞辰

14,正月十八,落灯日

15,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源于女娲补天

的神话故事。这一节日又与“雨水”节气相关。立春后的节气是“雨水”。古

人认为,是日“天一生水”,应节则下雨,故谓之“天穿”。神话与节令像融

合,就形成了天穿节这一民俗节日传统。天穿节的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

天穿射、乱饭扎针。

16,正月二十五,天仓节(填仓节),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

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农历二月

1,二月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

2,二月初二,春龙节,又叫龙抬头、青龙节,佛教中济公菩萨生日

3,二月初三,神话中文昌帝君诞辰

4,二月十二,花朝节(一说二月十五),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

日(花期)

5.二月十五,道教中九天玄女娘娘诞辰,道教中太上老君、精忠岳王诞

6,二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诞辰

13/31

7,二月二十一,佛教中普贤菩萨诞辰

8,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见

清明)

9,清明,24节气之一,农历日期不固定,通常在二月后半月至三月上半

月之内

农历三月

1,三月初三,上巳节,姑娘回娘家,黄帝的诞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诞辰,

神话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2,三月十二,植树节

3,三月十五,神话中赵公元帅诞辰,道教中泰山老母诞辰

农历四月

1,四月初一,祭雹神

2,四月初四,佛教中文殊菩萨诞辰

4,四月初八,浴佛节,(龙华会),佛教中释迦牟尼诞辰

5,四月十二,道教中蛇王诞辰

6,四月十四,道教中神仙生日(吕洞宾诞辰)

7,四月十八,神医华佗诞辰

8,四月二十八,药王(神农)诞辰

14/31

农历五月

1,五月初五,端午节

2,五月十三,雨节

农历六月

1,六月初一,半年节(过半年)

2.六月初六,晒衣节,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姑姑节”“六月

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

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祭祀山神

3,六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得道

4,六月二十四,关公诞辰,神话中雷神诞辰,荷花生日

农历七月

1,七月初一,俗称开门息,祭祀海神

2,七月初七,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3,七月十五,道教中元节,是地官舜的诞辰,佛教盂兰盆节,有盂兰盆

会,俗称鬼节

4,七月十八,道教中西王母诞辰

5,七月二十,棉花生日

6,七月二十三,诸葛武侯诞辰

15/31

7,七月三十,佛教中地藏王菩萨诞辰(地藏节)

农历八月

1,八月初一,天医节

2,八月初三,道都中灶君生日

3,八月初八,下巳节,神话中瑶池大会

4.八月十五,中秋节

5,八月二十,水稻生日

7,八月二十七,孔夫子诞辰

8,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

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

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农历九月

1.九月初九,重阳节

2,九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出家

农历十月

1,十月初一,十月朝,寒衣节,又称祭祖节

2.十月十五,道教下元节,水官禹的诞辰

农历十一月

16/31

1,冬至,故又称日南至,亚岁(仅次于新年),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

被用来确定月序和闰月的节气,冬至在十一月(子月)月内(即最早十一月初

一,最迟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是制定闰月的大前提。因节气和公历都是阳历

属性,所以节气公历日期反而相对固定,冬至常在公历(阳历)12月22日前

后。

农历腊月

1,十二月初八,腊八节,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2,十二月二十三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

小年节

3,十二月二十四扫尘

4,十二月二十五,道都中接玉皇

5,,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

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封井(祭井神),贴春联,迎财神,

吃年夜饭,守岁

圣贤的诞辰日

关帝诞:六月廿四

至圣先师孔子诞:八月二十七

苍颉至圣先师诞:三月廿八

鲁班公诞:六月十三(五月初七)

17/31

伏羲诞辰:五月十三(传说中龙的生日)

炎帝神农诞:四月二十六

黄帝诞辰:三月初三

诸葛孔明诞辰:七月二十三

孟子诞辰:四月初二

岳飞诞辰:二月十五

老子诞辰:二月十五

释迦佛陀诞辰:四月初八

屈原诞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诞辰:二月初八

附1: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

腊月二十九小除夕

正月初二迎婿日,闺女回娘家。

正月初三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四迎财神

18/31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正月初七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

日”、“人七日”

正月初八谷日/顺星众星下界之日也称“祭星”、“接星”

正月初十石头生日“石不动”“十不动”老鼠嫁女

其它节日

“半年节”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

六月初一日之说!

观音诞: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观音菩萨的信仰

已经超出了佛教的范围,他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愿望!

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妈祖的诞辰日!

七月初一日,俗称开息门

填仓节:中国汉族民间传统祭祀节日,在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仓节、

天仓节,是祭祀仓神的节日。

节日文学

【节日诗词】

元会诗(魏)曹植

19/31

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尊卑列叙,典而有章。衣裳鲜洁,黼黻玄黄。

清酤盈爵,中坐腾光。珍膳杂遝,充溢圆方。

笙磐既设,筝瑟俱张。悲歌厉响,咀嚼清商。

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家荣贵,寿考无疆。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20/31

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21/31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中华传统节日组诗陈志岁

春节

暂解城区烟火禁,兆丰雪霁在年前。

街街饰彩家家掸,扫尽桃符换对联。

清明

乍温复凊雨如麻,郊野草青行迹加。

22/31

或向陵园寻志石,思亲敬献墓头花。

端午

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中秋

合家匀饼庆嘉辰,携向中庭望月轮。

二十四桥谁独立,鸳鸯双宿水如银。

元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七夕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3/31

第二篇:二十四节气知多少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

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

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进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

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中国正统的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

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

周期。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

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可作两个意思理解:

一、二十四节气中的一类。从小寒起,太阳黄经每立春。增加15°为另一

个节气。计有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

露、立冬、大雪二十四节气。称十二节气。

二、二十四节气的泛称。节气一般是按阳历算出来的。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天24小

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

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

24/31

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

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

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

和黑夜一样长。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

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

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

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

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节气都是指的时刻,即太阳黄经等于15度时,便是清明节。

历史起源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小

满,小满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

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

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

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

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

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

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

月。

25/31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

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

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

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

日。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应季节的是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应物候现

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

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1]

具体时间

春季

立春:于黄经315度,2月2-5日交节

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

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太阳位

26/31

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

小满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芒种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夏至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小暑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大暑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太阳白露

白露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处暑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寒露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

霜降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太阳位立冬

立冬

27/31

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小雪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

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大寒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

日期计算

节气日期速算法[2]:通式寿星公式——[Y×D+C]-L芒种

芒种

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本世纪立春的C值=4.475,求2017年的立春日期如下:

[2017×0.2422+4.475]-[2017/4-15]=492-489=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

相关民谚: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28/31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节令歌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沥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五月节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进腊月大寒又一年

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29/31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农耕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七十二候

每气分三候,可以见到黄河流域天文、地理、人事和自然界的一般景物。

立春: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鱼陟负冰)。

雨水: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动。

惊蛰:惊鸷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

30/31

春分: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使电。

清明:清明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奇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

谷雨:榖雨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

立夏: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小满: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麦秋生)。

芒种: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

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

小暑: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鹰乃学习——(鹰始挚)。

大暑:大暑之日腐草为蠲,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

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

处暑: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又五日天地始肃,又五日禾乃登。

白露: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

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又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水始涸。

寒露: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又五日菊有黄华。

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五日草木黄落,又五日蛰虫咸俯。

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

31/31

大雪:大雪之日鹖旦不鸣,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

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

小寒: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鸲。

大寒:大寒之日鸡使乳,又五日鹫鸟厉疾,又五日水泽腹坚。

节气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本文发布于:2023-02-02 19:47: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92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惜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