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更新时间:2023-02-02 19:19:10 阅读: 评论:0

新浪微博@大联考答案-唯美高端的二字词语


2023年2月2日发(作者:普洱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全员培训)

《错误》郑愁予赏析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对《错误》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题为“错误”,对此的理解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我”不

该在“你”久盼“归人”的时候响起“达达的马蹄”声,表现了“我”内疚的心

情。

B.这首诗像一个浓缩的故事,诗人用了倒叙的写法,先写结局,再写经

过。其实是“你”知道“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后,“容颜”才“如莲花的

开落”。

(C)(D)略。

参考答案是B,对此我不敢苟同,就此谈一下个人看法。

一、分析A项。

首先,错误的主动者是谁?“我”到底有无“内疚”之情?

一般情况下,第一人称叙述不能深入其他人物内心。这首诗不从女子的视

角出发,而以“我”的视角来透视女子内心世界。这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对女子

真正熟悉,一种是对女子虚构想象。

如果对女子真正熟悉,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我”正是她等待之人;一

种是“我”单恋着女子。若为后者,则“我”透视了女子的内心,她的心另有所

属,“我”不是她等待之人,错误的主动者应是女子,且错误是双重的:一方面,

女子误把“过客”当作“归人”,美丽的马蹄声在带给她希望的同时又带给她深深

的失落,其愁怀未能释解;另一方面,女子对“我”心扉紧掩,使“我”的思恋之

苦没能缓解,这双重的错误使内心更偏向于失落而非内疚。但“我”并没有丧失理

智,明白单项的思恋不会有结果,于是叹惋“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无奈而坚

定地走开。若为前者,诚然,错误在“我”,“我”明知女子盼“我”归来,却又

匆匆踏上漂泊之途而去,“我”内疚,但内疚的是“我”未留下来而非不该响起马

蹄声。

如果对女子虚构想象,那女子只是一个空泛的代表,与“我”毫无关系,

两个人擦肩而过可能引起的错误又由谁承担?理性告诉我们,当别人不知道我们痛

苦的时候,我们绝没有理由禁止别人的欢乐;当别人有可能误会我们的时候,我们

绝没有理由因噎废食。正是自然界事事相连,矛盾无处不在,“我”只能表示深深

的感叹,而内疚实难服人。说到底,错误的主动者还是女子,是女子误把“过客”

当作“归人”。

其次,错误实质的文本信息是什么?诗人否定“达达的马蹄”声吗?

A项认为错误的主动者是“我”,因为“我”不该在女子久盼“归人”时

响起马蹄声。也就是说错误在于“我”打江南走过时响起“达达的马蹄”声。虽然

接受美学阅读告诉我们,文学作品的生命在于永无止境的读者的解读之中,允许见

仁见智的理解,但同时,接受美学阅读还应注意不能脱离文本。根据诗眼“美丽的

错误”可见,“美丽的”是马蹄声,“错误”在于“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作

者无意否定马蹄声,而加以“美丽’来修饰。因为马蹄声响起前,女子内心已处在

封闭、死寂的状态。正是这马蹄声打破了死寂,给女子带来希望,使她焕发片刻的

活力。即使过后仍是漫漫无期的等待,但这马蹄声无疑是美丽的。

再次,诗作的题旨何在?

该诗继承中国历代宫怨或闺怨一类诗的传统,着重表达女子的哀怨。这首

诗的独特之处在于,她不从思妇的视角出发,而以“我”的.视角来透视思妇内心

世界,因而愈发楚楚动人,体现中国传统式的温柔敦厚,缠绵悱恻。从主旨角度而

言,“我”承载的是思妇形象见证人这样的角色,诗的重心不在褒贬“我”的行

为,而在未言怨中自现女子深重的怨。因此,理解主旨的重心应放在女子的角度。

对诗题“错误”的理解应是:长久等待的女子误把“过客”当作“归人”,因而心

情由欢快变为失落,表现独守深闺的女子的孤寂。

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A项不当:理解角度不统一、脱离文本,主题把握

有失偏颇。

二、分析B项。

解析认为B项错在“知道”一词运用有误,因为“你”还不知道。似乎理

解为“我打江南走过”时已经是“你”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或者说“我打江

南走过”与“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没有关系。

那么,如何理解“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呢?

一般理解为喻女子红颜的消退,可见等待时日之久。这样理解的话“容颜

如莲花的开落”与“我打江南走过”确实没有关系,那么“其实是‘你’知道‘我

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后,‘容颜’才‘如莲花的开落’”当然没有道理。

但是按照接受美学观点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可以把“容颜如莲花

的开落”理解为思妇由激动到失望的情绪变化在面部的表现。这时候,“那等在季

节里的容颜”依然传递着等待的日子漫长的信息,而“如莲花的开落”又强调“错

误”带来她心情变化的过程,突出了诗的主旨。开头两句相互联系,首尾互为联

系,叙事和抒情巧妙融合,使小巧的诗更为紧凑。试看,“我打江南走过”,如何

导致了那莲花般的容颜的开落。全诗集中于思妇“听”的层面而非“望”的层面。

可以想象,柔弱的女子,在悠悠的岁月中痴情等待,花容憔悴,孤独寂寞。离愁如

酒,越酿越烈,哀怨如丝,剪不断理还乱。当“达达的马蹄”声敲响在青石街面上

时,那悦耳的声音同样击在女子的心上。她凝神细听,面红心跳,可能马上梳妆打

扮,容颜如莲花的怒放。但是,那马蹄声渐行渐近又渐行渐远,思妇空欢喜一回。

也许,委屈的泪早已成行,那布满胭脂的脸马上成了残花,如莲花的败落。这走过

的过程,正是莲花开落的过程。而且是这“达达的马蹄”声直接导致了“莲花的开

落”。无疑,这时“其实是‘你’知道‘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后,‘容

颜’才‘如莲花的开落’”就有很强的说服力。这种理解,一没有脱离文本,二没

有脱离主题,因此,我认为B项有合理性。

本文发布于:2023-02-02 19:19: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91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前赴后继
下一篇:维c
标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