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圣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作品对我国
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人物。那么,关于王羲之这个
人,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介绍,希望能帮
到你。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
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
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
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
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
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
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对真书、草、
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
唯之(之,即王羲之)”。
王羲之生平简介王羲之出身于名门望族,曾祖父王览与《二十四
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异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
保。王羲之14岁时,王氏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江
2
苏南京市),与陈郡谢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
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有描写。
王羲之早在16岁时就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
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
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年-公元347年),曾置宅于临川
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
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
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
述。墨池在“文革”期间遭毁。2002年6月,抚州市政府引进外资
500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
王羲之自幼酷爱练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七岁善书,
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
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
帝师,书为右军法。”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
当代留美书法新秀刘铎曾赞叹:“好字唯之(之,王羲之)”。
王羲之的书法魅力后世子孙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其子献之,善草书;凝之,
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
“小圣”。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
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
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
3
书法传递不息。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
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南
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释智永为羲之
七世孙,妙传家法,为隋唐书学名家。后战乱中,其后世走乱,家谱
遗失,后世分布在沈阳,海伦等地。现知其后世有王庆凯、王潇丹等
人。
书苑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
有其演变过程。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
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右军书名盖世于当
时,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推王献之。献之从父学书,天资极
高,敏于革新,转师张芝,而创上下相连的草书,媚妍甚至超过其父,
穷微入圣,与其父同称“二王”。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
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改
变这种状况的是由于梁武帝萧衍推崇王羲之。他把当时的书学位次由
“王献之;;王羲之;;钟繇”转变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在《观钟
繇书法十二意》中,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
“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萧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评有特殊的
感召力,因而舆论遂定。
学习高潮
历史上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则在唐。唐太宗极
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王书,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
4
赞辞,评钟繇则“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论献之则贬其“翰墨之病”,
论其他书家如子云、王蒙、徐偃辈皆谓“誉过其实”。通过比较,唐
太宗认为右军“尽善尽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
何足论哉”!从此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确立并巩固下
来。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尊晋宗“二王”。唐代欧阳询、
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杨凝式,宋代苏轼、
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历代书学名家无不
皈依王羲之。清代虽以碑学打破帖学的范围,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仍
未动摇。“书圣”、“墨皇”虽有“圣化”之嫌,但世代名家、巨子,
通过比较、揣摩,无不心悦诚服,推崇备至。
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
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事
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
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
峰。
本文发布于:2023-02-02 18:58: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90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