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五年级上第七单元每课知识点归纳
⽼师为⼤家整理最新的2019年秋季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每课重点知识,从字到词到句⼦到课⽂重点内容解析,需要辅
导孩⼦学习的⽼师和家长可以看看哦
01
电⼦课本
点击图⽚,查看⼤图
▼▼▼▼
知识点
⼀、我会写组词
sūn:孙(孙⼦、孙⼥、外孙)
bó:泊(停泊、泊船、飘泊⽆定)
chóu:愁(忧愁、发愁、愁眉不展)
sì:寺(寺庙、寺院、少林寺)
yú:榆(榆关、榆树、榆荚)
pàn:畔(河畔、池畔、⽿畔)
⼆、我会认组词
更:gēng(打更、五更、三更半夜)
聒:guō(聒⽿、聒噪、聒碎)
三、多⾳字
泊:bó(停泊)pō(湖泊)
更:gēng(更改)gèng(更加)
四、作者简介
1.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画家。因笃信佛教,⼜被称为“诗佛”。苏轼
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主要作品:《⽵⾥馆》《⼭居秋
暝》等。
2.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今湖北襄阳)⼈。唐代诗⼈。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
颇有影响。主要作品:《枫桥夜泊》。
3.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清代词⼈,其词在中国词坛上享有很⾼声誉。主要作品:《通志堂
3.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清代词⼈,其词在中国词坛上享有很⾼声誉。主要作品:《通志堂
集》《纳兰词》。
五、理解诗意
《⼭居秋暝》:⼭上刚刚下过⼀场⾬,晚上天⽓凉爽带来了秋意。松林沐浴着皎洁的⽉光,清清的泉⽔从河床的⽯头上
流过。洗⾐物的⼥⼦归来,⽵林⾥笑语喧哗,渔船顺流⽽下,搅动了⼀⽚⽚莲叶。任凭春天的花凋谢,我⾃⼰却要居住
在这风光秀丽的⼭中。
《枫桥夜泊》:⽉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对着江边的枫树与江中闪烁的渔
⽕,愁绪使我难以⼊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古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长相思》:⾛过⼀条条⼭路,⾛过⼀条条⽔路,正向⼭海关那边⾛去,夜深了,千万个帐篷⾥都点起了灯。晚上⼜刮
风⼜下雪,风雪声搅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
六、问题归纳
1.《⼭居秋暝》:诗中明确写有浣⼥渔⾈,诗⼈为什么下笔说是“空⼭”?
⼤概诗⼈来到⼭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常寂静;当然,⼭中林⽊茂盛,掩盖了⼈们活
动的痕迹,正所谓“空⼭不见⼈,但闻⼈语响”
2.《枫桥夜泊》:诗⼈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什么?
诗⼈看到了渔船上忽隐忽现的灯⽕,西天的上弦⽉渐渐落下去了,天⾊变得漆⿊;听到了远远近近有⼏只乌鸦惊叫起
来,寒⼭寺的钟声;感觉到⽓温更低了,霜飞满天,寒⽓袭⼈……
3.《长相思》:你从“⾝向榆关那畔⾏”读懂了什么?
点明了⾏旅的⽅向。词⼈在这⾥强调的是“⾝”向榆关,那也就暗⽰出“⼼”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留恋家园,频频回
⾸,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词颇含疏远的感情⾊彩,表现了词⼈这次奉命出⾏“榆关”是⽆可奈何的。
4.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
作者由描写⽩天的⼈声⿍沸、骏马嘶鸣转⼊对“夜深千帐灯”的静态描写。这⾥借描述周围的情况⽽写⼼情,实际是表达
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5.从“聒碎乡⼼梦不成”能感受到什么?
“聒碎乡⼼梦不成”与上阙“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结句的“聒”字⽤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
的⽓势,表现了词⼈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
七、课⽂主题
《⼭居秋暝》描绘了秋⾬初晴后傍晚时分⼭村的绮丽风光和⼭中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寄情⼭⽔⽥园的⾼洁情怀
和对理想⽣活的执着追求。
《枫桥夜泊》描写了⼀个秋天的夜晚,诗⼈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南⽔乡秋夜幽美的景⾊,表
达了诗⼈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长相思》描写了戍守边关的将⼠们在北⽅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的状态,全词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了浓烈的羁旅怀乡
之情。
⼋、教材课后习题
2.读⼀读,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读⼀读,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1)明⽉松间照,清泉⽯上流。
诗意:明⽉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在⼭⽯上淙淙流淌。
⽉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句写⼭上⼀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光,以及⽉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
斑驳的影⼦,都给⼈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中的静谧。第⼆句写⼭泉因⾬后⽔量充⾜,流势
增⼤,从⽯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中的宁静。
(2)⽵喧归浣⼥,莲动下渔⾈。
诗意:⽵林⾥传来阵阵喧哗,那是洗⾐物的⼥⼦归来了。莲花响动,那是捕鱼的⼩船在顺流⽽下。
这两句诗是动态描写。浣⼥、渔⾈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更幽”⼀
样。⼈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然地体味出⼀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遍勃勃⽣机。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3)⽉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对愁眠。
诗意:⽉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忧愁⽽眠。
落⽉、啼乌、满天霜、江枫、渔⽕、不眠⼈,造成⼀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表达了作
者思乡之情。落⽉、江枫、满天霜是静景,乌啼、渔⽕是动景。特别是江枫、渔⽕,⼀静⼀动,⼀明⼀暗,江边岸上,
景物的搭配与⼈物的⼼情达到了⾼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3.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程,⽔⼀程,⾝向榆关那畔⾏,夜深千帐灯。
风⼀更、雪⼀更,聒碎⼼乡梦不成,故园⽆此声。
词意:跋⼭涉⽔⾛过⼀程⼜⼀程,将⼠们马不停蹄地向着⼭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相隔千⾥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啊。
思想感情:醒着离家千⾥之外,想梦中与家⼈团聚⼜被风雪之声吵醒。这样的情景之下,作者就更加思乡了。
02
电⼦课本
点击图⽚,查看⼤图
▼▼▼▼
知识点(转载请备注来源)
⼀、我会写组词
黎:lí(黎明、巴黎、黎民)
晕:yùn(红晕、光晕、⽇晕)
晕:yùn(红晕、光晕、⽇晕)
漆:qī(漆⿊、喷漆、油漆)
幕:mù(夜幕、帐幕、开幕)
愈:yù(愈发、愈加、愈合)
愈:kuàng(空旷、旷野、⼼旷神怡)
怡:yí(怡⼈、怡悦、怡然⾃得)
逸:yì(闲逸、安逸、逃逸)
免:miǎn(未免、免除、避免)
⼆、我会认组词
凛:lǐn(凛冽、凛若冰霜、⼤义凛然)
冽:liè(凛冽、清冽、寒风凛冽)
三、多⾳字
晕:yūn(晕倒)yùn(圆晕)
朝:cháo(唐朝)zhāo(朝⽓)
四、近义词
明亮⼀⼀光亮固然——虽然漆⿊⼀⼀⿊暗
朦胧⼀⼀模糊寒冷⼀⼀严寒和谐——和睦
急急匆匆⼀⼀急急忙忙成群结队⼀⼀三五成群
⼼旷神怡⼀⼀神清⽓爽
五、反义词
黎明⼀⼀黄昏明亮⼀⼀⿊暗朦胧⼀⼀清晰
凛冽⼀⼀炎热闲逸⼀⼀忙碌寒冷⼀⼀温暖
扫兴⼀⼀尽兴急急匆匆⼀⼀不慌不忙
成群结队⼀⼀形单影只
六、理解词语
翩翩飞舞: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朦胧:不清楚;模糊。
红晕:中⼼浓⽽四周渐淡的⼀团红⾊。
红晕:中⼼浓⽽四周渐淡的⼀团红⾊。
成群结队:许多⼈或动物聚集成群体。
⽐翼⽽飞:形容鸟类翅膀挨着翅膀⼀⼀起飞。
⼼旷神怡:⼼情舒畅,精神愉快。
凛冽:刺⾻地寒冷。
闲逸:清闲舒适。
七、句⼦解析
1.春天最美是黎明。东⽅⼀点⼉⼀点⼉泛着鱼肚⾊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主要描写天空、云。作者是抓住景物的静态美,描写了景物的⾊彩,如“泛着鱼肚⾊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
红紫的云”。
2.东⽅⼀点⼉⼀点⼉泛着鱼肚⾊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泛”表⽰⼤⾯积微微出现,“染”增强了颜⾊的⽴体感,“飘”体现了天空的动态美。这些词语表现了春天早晨天空的独特景
致。
3.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夜固然美,漆⿊漆⿊的暗夜,也有⽆数的萤⽕⾍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的夜晚,也有
⼀两只萤⽕⾍,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这情景着实迷⼈。
第⼀句总写夏天最美是夜晚;第⼆、三句概括介绍了夏天夜晚的美景。
⼋、问题归纳
1.课⽂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写的。
2.归鸦为什么⽤点点?⼤雁为什么⽤成群结队?⾍鸣为什么⽤听?
乌鸦数量不多,且分布散乱,所以⽤点点,这是视觉描写。
⼤雁南飞,成群结队,这样写⽐较真实可感。这是视觉描写。
夜幕降临后,看不到⾍⼦,但是可以听到叫声,这是听觉描写,这样写符合常理。
3.作者运⽤了什么描写⽅法写出了对冬天早晨的赞美?
运⽤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法既写出了冬天早晨的三种情况下的不同美景,⼜点出了⾃⼰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容易让⼈产
⽣丰富的想象。
九、课⽂分段
第⼀部分(1):写春天最美的时间是黎明,重点写了天空。
第⼆部分(2):写夏天最美的时间是夜晚,重点写了萤⽕⾍。
第三部分(1):写秋天最美的时间是黄昏,重点写了归鸦和⼤雁。
第三部分(1):写秋天最美的时间是黄昏,重点写了归鸦和⼤雁。
第四部分(1):写冬天最美的时间是早晨,重点写了落雪的早晨和⽆雪时清晨闲逸的⼼情。
⼗、课⽂主题
本⽂作者从⾃⼰的主观感受出发,对四季之美进⾏了列举: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作者
细致描写⾃然界中出现的各具特⾊的景物,从⽽赞美四季的美,表现了对⽣活及⼤⾃然的热爱。
⼗⼀、教材课后习题
1.、反复朗读课⽂,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背诵课⽂。
朗读指导:朗读本⽂时要注意语速的急缓、语调的⾼低、声⾳的强弱,尽量采⽤舒缓的、略带轻快的语调,在读中想象作
者所描绘的画⾯之美,更好地表现⽂章的情趣,传达⽂字本⾝的美感。
2.读下⾯的句⼦,联系上下⽂,体会其中的动态描写。
(1)即使是蒙蒙细⾬的夜晚,也有⼀只两只萤⽕⾍,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这情景着实迷⼈。
(2)⼣阳斜照西⼭时,动⼈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飞去。
(3)成群结队的⼤雁,在⾼空中⽐翼⽽飞,更是叫⼈感动。
这三句话都是动态描写。第⼀句话描写了萤⽕⾍在夜晚的细⾬中飞⾏的情景,⽤“迷⼈”⼀词进⾏修饰,展现出萤⽕⾍飞
⾏的情态之美。第⼆句话描写乌鸦归窠,乌鸦数量不多,且分布散乱,所以⽤点点,这是视觉描写,突出“动⼈”。第三
句话描写⼤雁南飞,成群结队,⽐较真实可感,点出其让⼈“感动”。这些动态的景物描绘,赋予景物以运动感、活⼒
感、变化感,使景物栩栩如⽣,具有很强的感染⼒。
选做题:
课⽂所写景致不多,却营造出美的氛围。仿照课⽂,⽤⼏句话写⼀写⾃⼰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写作指导:
1.调动各种感官描写景致。从景致的形态、颜⾊、声⾳、味道、性质等着笔,调动⼈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来发现美,多⾓度、多侧⾯地描写,⼒求丰富细腻,有⽴体感,让⼈有如⾝临其境,很有“实在”的感觉。
2.写出景致的特点。有了特点才有区别。我们要学会按⼀定的顺序观察,然后抓住特点进⾏描写。
3.恰当运⽤修辞⼿法。写作时恰当地运⽤某种修辞⼿法,可以使描述形象⽣动,增强⽂字的感染⼒。
写作⽰例:黄昏时的沙湖美艳动⼈。湖⾯很平,湖⽔清澈见底,⽔的颜⾊由浅到深,银⽩、浅蓝、墨绿,界限分明。天
上的⽩云和两侧的⼭峰清晰地倒映在⽔⾥,天、⼭、湖融为⼀体。在这平静的湖⽔中,唯⼀活动的是鸭⼦。⼀群⽩鸭边
游边叫,⼀会⼉张开翅膀扑打⽔⾯,溅起⽆数的⽔花;⼀会⼉⽤脚掌在⽔中拨动,荡起⼀圈圈波纹。
03
电⼦课本
点击图⽚,查看⼤图
▼▼▼▼
知识点(转载请备注来源)
⼀、我会写组词
桨:jiǎng(划桨、飞桨、桨板)
榕:róng(榕树、榕城、榕径)
纠:jiū纠(纠结、纠正、纠纷)
桩:zhuāng(⽊桩、树桩、打桩)
涨:zhǎng(涨价、涨钱、涨潮)
塔:tǎ(宝塔、佛塔、灯塔)
梢:shāo(树梢、梢头、辫梢)
暇:xiá(闲暇、⽆暇、⽬不暇接)
眉:méi(眉⽑、眉⽬、皱眉)
抛:pāo(抛弃、抛舍、抛售)
⼆、多⾳字
数:shǔ(数落)shù(数字)shuò(数见不鲜)
禁:jīn(情不⾃禁)jìn(禁⽌)
应:yìng(答应)yīng(应该)
划:huá(划船)huà(计划)
三、近义词
纠正——更正逼近——靠近展⽰——展现
照耀——照射茂盛——茂密光明——光亮
热闹——喧闹兴奋——⾼兴留恋——依恋
陆续——连续不可计数⼀数不胜数
继续——持续应接不暇⼀⽬不暇接
四、反义词
天堂——地狱缓缓——急促灿烂——暗淡
静寂——喧闹热闹——冷清清楚——模糊
静寂——喧闹热闹——冷清清楚——模糊
不可计数⼀屈指可数
五、理解词语
簇:量词,⽤于聚集成团或成堆的东西。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表⽰前后相继,时断时续。
规律:原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本⽂指有⼀定的节奏、节拍。
纠正:改正(缺点、错误)。
逼近:靠近;接近。
应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后形容来⼈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统计(数⽬)计算,形容数量⾮常多。
⽩茫茫:形容⼀望⽆边的⽩(⽤于云、雾、雪、⼤⽔等)。⽂中指河⽔宽⼴,⼀⽚⽩⾊。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清点,⽆法计算,多得数不过来。⽂中指榕树的枝⼲多,数不过来。
颤动:短促⽽频繁地振动。
应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后形容来⼈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六、句⼦解析
1.⽩茫茫的⽔上没有⼀点⼉波浪。三⽀桨有规律地在⽔⾥划,那声⾳就像⼀⽀乐曲。
第⼀句写出⽔⾯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第⼆句说明四周幽静,没有⼀点声响,只有⽊桨拍打⽔⾯的声⾳。反映
了“我们”出游时⼼情⼗分愉快。
2.在⼀个地⽅,河⾯变窄了。⼀簇簇树叶伸到⽔⾯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在什么地
⽅。
初见⼤榕树,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绿和茂盛,并且作者猜想它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组成的,可见这个榕树⾮常的⼤与茂
盛,为下⽂写榕树的⼤与茂盛埋下了伏笔。
3.那翠绿的颜⾊,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绿叶上都有⼀个新的⽣命在颤动。
这句话是写⼤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榕树
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真的在动,那每⼀⽚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闪
⼀闪的。
4.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只⼜飞起来了。
“应接不暇”说明鸟多得看不过来。⼤榕树⾥全是鸟声鸟影,⼤⼩不同,颜⾊各异,⼩鸟多得不可计数。有的停着,有的
飞起,有的歌唱,真是热闹⾮凡。与作者前⼀次看到的景象形成鲜明对⽐,这是⼀个名副其实的、真正的鸟的天堂。
飞起,有的歌唱,真是热闹⾮凡。与作者前⼀次看到的景象形成鲜明对⽐,这是⼀个名副其实的、真正的鸟的天堂。
5.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第⼀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作者引⽤别⼈的话,指的是河上的那棵榕树。第⼆个“鸟的天堂”没加引号是因为鸟⼉
在那⾥⽣活得⼗分⾃由、幸福,真像在天堂⼀样,在作者⼼⾥,⼤榕树就是鸟的天堂。
七、问题归纳
1.读课⽂,想⼀想课⽂写了什么?
本⽂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2.“我们”在什么时间出游?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我们”出游的时间是傍晚。“吃过晚饭”、“热⽓已退”、“太阳落下了⼭坡”表⽰夏⽇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
3.作者为什么要以《鸟的天堂》⽽不以《⼤榕树》为题呢?
“鸟的天堂”其实就是⼀株⼤榕树。以《⼤榕树》为题太平淡,缺少联想,没有意蕴。以《鸟的天堂》为题有两点好处:①既表
达了对⼤榕树的赞美,⼜给读者以⽆穷的想象;②突出了⼤榕树是鸟⼉快乐⽣存的家园。
4.为什么鸟的天堂⾥没有⼀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
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栖息了,⽽且⼤榕树树⼤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当时⼼情很失望。作者虽然没有见到
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5.作者和他的朋友去了⼏次“鸟的天堂”?分别见到了怎样的景象?为什么所见所闻会不⼀样呢?
作者和他的朋友去了两次“鸟的天堂”。第⼀次看到了⾼⼤茂盛、充满⽣机的⼤榕树,但没有看到鸟⼉;原因是在傍晚,鸟⼉
们已经在树上休息了。第⼆次看到了数量众多、种类繁多的鸟⼉,看到了它们在“鸟的天堂”⾥⾃由快乐地⽣活的情景;原因
是在早晨,鸟⼉开始⼀天的活动了。
6.作者在⽂章第⼀部分⾥写“‘鸟的天堂’⾥没有⼀只鸟”,在⽂章的结尾时⼜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写
有什么巧妙的⽤⼼?
这样写⽂章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内⼼的赞美。
⼋、课⽂分段
第⼀部分(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玩。
第⼆部分(5-9):第⼀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第三部分(10-13):第⼆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第四部分(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九、课⽂主题
这篇课⽂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_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榕树和第⼆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
象,展⽰了⼀派美丽动⼈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材课后习题
1.朗读课⽂,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1.朗读课⽂,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参考答案:因为这⾥既有适合鸟类⽣存的⾃然环境,⼜有⼈类对鸟的保护,作者看到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感受
到了⼈与⾃然的和谐相处。所以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2.课⽂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语⽓和节奏读⼀读相关
段落。
参考答案: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鸟的天堂”本⾝——⼤榕树的奇
特景象,这是静态描写;第⼆次是在第⼆天早晨,作者着重写了“天堂”⾥的居民——鸟热闹活动的景象,这是动态描
写。
04
电⼦课本
点击图⽚,查看⼤图
▼▼▼▼
知识点(转载请备注来源)
⼀、我会认组词
悄:qiǎo(悄悄、悄然、静悄悄)
累:léi(累赘、硕果累累、果实累累)
袅:niǎo(袅袅、袅娜、袅绕)
嫦:cháng(嫦娥、⽉⾥嫦娥、嫦娥奔⽉)
娥:é(宫娥、嫦娥、嫦娥下凡)
嫉:jí(嫉妒、嫉恨、嫉恶)
妒:dù(嫉妒、妒⽕、妒恨)
瓷:cí(瓷器、瓷盆、陶瓷)
⼆、多⾳字
累:léi(果实累累)lěi(长年累⽉)lèi(劳累)
屏:bǐng(屏⽓凝神)píng(屏风)
三、近义词
新鲜⼀⼀新奇常常⼀⼀经常满⾜⼀⼀知⾜
踪迹——痕迹款款⼀⼀慢慢兴趣——兴致
踪迹——痕迹款款⼀⼀慢慢兴趣——兴致
满盈——充满疑⼼——怀疑漂亮——美丽
羡慕——艳羡嫉妒——妒忌争执——争吵
⾯⾯相觑⼀⼀瞠⽬结⾆⽆边⽆际⼀⼀⼀⼀望⽆际
四、反义词
新鮮⼀⼀陈旧疑⼼⼀⼀信任漂亮⼀⼀丑陋
争执⼀⼀和解粗糙——光滑灿烂——暗淡
清清晰晰⼀⼀模模糊糊
五、理解词语
悄没声⼉:形容没有声⾳或声⾳很低。
满盈:全部占满、充满。
屏住⽓:暂时抑⽌呼吸;有意地闭住⽓。
踪迹:⾏动所留的痕迹。
款款:慢慢地。
踪迹:⾏动所留的痕迹。
累累:本⽂中指接连成串的样⼦。
⾯⾯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倏忽:很快地;忽然。
袅袅:形容烟⽓缭绕上升。
羡慕:看见别⼈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希望⾃⼰也有。
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的⼈⼼怀怨恨。
争执:争论中固执⼰见,不肯相让。
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掬:两⼿捧(东西)。
七、句⼦解析
1.我们这些孩⼦,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
在孩⼦们的眼⾥,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有⽆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
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让他们“觉得不满⾜”。
2.中秋的夜⾥,我们在院⼦⾥盼着⽉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放了⽵窗帘⼉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盼”和“闷”写出了孩⼦们等待⽉亮出来的急切⼼情,表现了孩⼦们对⽉亮的喜爱。
3.我们看时,那⽵窗帘⼉⾥,果然有了⽉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镜上了:原来⽉亮是长了腿的,爬
着那⽵帘格⼉,先是⼀个⽩道⼉,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了,穿⾐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这句话让⼈觉得⽉亮像⼀个淘⽓的孩⼦,蹑⼿蹑脚地⾛了进来;⼜让⼈觉得⽉亮像⼀
位美丽绝伦的少⼥迈着轻盈的步⼦缓缓⾛来。
4.捧着,⼀动不动的,⼿刚⼀动,它便酥酥地颤,使⼈可怜⼉的样⼦。
“⽣活中不是缺少美,⽽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处不在,希望⽆处不在。“它就有了哩”富含童真童趣。
5.院⼦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朵⼉了。
运⽤⽐喻的修辞⼿法,把桂树“累累的⾻朵⼉”⽐喻成“繁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花⾻朵⼉的细密⽩亮的特点,表达作
者的喜爱之情。
6.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亮,那⽆边⽆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我们”是⽉亮的主⼈,拥有了⽉亮,就拥有了天空,表现了孩⼦们丰富的想象⼒,照应了⽂章的开头。
⼋、问题归纳
1.读课⽂,想⼀想课⽂写了什么?
这篇课⽂记叙了童年时代⼏个孩⼦在中秋⽉夜追寻⽉亮的过程。
2.当奶奶告诉孩⼦们⽉亮上有桂花树时,孩⼦们都有什么反应?
孩⼦们先是惊诧,⼀会⼉,⾝临其境。好像到了⽆⽐美妙的境界,似乎⾃⼰就在⽉中,⽉桂就是院⼦中间的那棵桂树。
3.后来孩⼦们⼜在院⼦⾥的什么地⽅找到了⽉亮?
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上、瓷花盆⼉上、爷爷的锹刃上找到了。
4.奶奶是⼀⼀个怎样的⼈物形象?
奶奶对⽣活充满激情,是⼀⼀个童⼼未泯的⼈。同时,奶奶也是⼀⼀位⾼明的教育家。她注重引导孩⼦们关注外界,探索⾃
然,善于调解孩⼦们之间的⽭盾,善于引导孩⼦们发现美、感受美。
她是⽂章中的关键⼈物。中秋之夜,她给孩⼦们讲述美好的神话故事,她引导孩⼦们赏⽉、寻⽉,最终让孩⼦们得到了⼼理
上的最⼤满⾜,从⽽揭⽰了⽂章的主旨。
5.⽂章为什么要以“⽉迹”为标题?
⽉迹可以理解为⽉亮在孩⼦⼼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亮的变化轨迹,寻⽉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通过
记叙寻⽉的过程,描绘了美丽的⽉⾊,赞美孩⼦们美丽纯洁的⼼灵,表达孩⼦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同时告诉我
们⼀个道理: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的,只要我们努⼒去寻找,就能找到⾃⼰所想要的美好事物。
九、课⽂分段
第⼀部分(1-2):写中秋夜,我们在院⼦⾥盼⽉亮
第⼀部分(1-2):写中秋夜,我们在院⼦⾥盼⽉亮
第⼆部分(3-23):写我们到院⼦⾥观⽉议⽉、到河中寻⽉的过程。
第三部分(24):写我们在沙滩上寻⽉,并发表感慨。
⼗、课⽂主题
本⽂记述了⼀⼀家的⼏个孩童中秋夜追寻⽉亮的过程,描绘了皎洁的⽉⾊和到处映现出⽉亮的景象,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
的想象,也表现出对美,以及美好⽣活的向往。
05
电⼦课本
点击图⽚,查看⼤图
▼▼▼▼
习作指导
第⼀步:审题。
观察⼀种⾃然现象或⼀处⾃然景观,写出它的变化特点,写出⾃⼰的观察所得。
第⼆步:⽴意。
表达对所写⾃然现象或⾃然景观的感情。
第三步:思维导图。
第四步:⽅法。
1.抓住特点,仔细观察。⼤⾃然中的⾃然现象和⾃然景观形形⾊⾊,千姿百态,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抓住它们的特点,
才能把景象写得真实,给⼈如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同学们在确定好描写对象之后,⼀定要认真观察,切实把握景物特
点。
2.按照⼀定的顺序描写。在写作时,⼀般来讲,写⼀种⾃然现象,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写,如写“观⽇出”,可按⽇出前、
⽇出时、⽇出后的顺序来写;写⼀处⾃然景观,可按空间顺序来写,如“窗外即景”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
3.抓住变化,展⽰形态。任何⼀种⾃然景物,都不是静⽌不动的,它每时每刻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因此,我们在描写
时,⼀定要抓住它的形态变化,这样写出来的景才会活泼⽣动,使⼈有⾝临其境之感。
4.运⽤恰当的写作⼿法。为了把⾃然现象或⾃然景观写得具体⽣动,我们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在联想的基础上运⽤恰
当的形容词和⽐喻、拟⼈等修辞⼿法,这样写出来的⾃然现象或⾃然景观才会具体、形象,从⽽深深地感染读者,给⼈
美好的感受。
范⽂+评语
范⽂⼀:⾬中即景
早上⼀起床,来到窗边,⼀缕凉风拂⾯⽽来,让原本睡眼蒙眬的我顿时清醒。望⼀望窗外茫茫的⾬⾊,闻⼀闻室外飘来
早上⼀起床,来到窗边,⼀缕凉风拂⾯⽽来,让原本睡眼蒙眬的我顿时清醒。望⼀望窗外茫茫的⾬⾊,闻⼀闻室外飘来
的阵阵花草的芬芳,使我神清⽓爽。我背上⼤书包,撑把⼩花伞,⾛出门去。
看!⾬丝如⽜⽑,像银针,斜斜地落到地⾯上,溅起朵朵⼩⽔花。听!⾬点轻敲树叶,有节奏地“滴答”着,像是⼀位⾳
乐家在演奏轻⾳乐。道路两旁的树⽊都挺直了腰板,贪婪地吮吸着这⽢甜的⾬⽔。刚⾛上天桥,⾬点骤然变⼤了,“噼
⾥啪啦”如⼦弹般猛打在⾬伞上,⽔花四溅。⾏⼈急匆匆,我跟上疾⾛⼏步。⾬⽔如注,像瓢泼似的,⼜密⼜急。不⼀
会⼉,天桥台阶⽔流汩汩,恰似⼩⼩瀑布。⾬声、脚步声与桥下的汽笛声交织在⼀起,仿佛⼀曲交响乐。跑到学校,⾛
进教室,⼀把把花伞依偎在桶⾥,像是⼀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滴滴⽔珠,如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让⼈赏⼼
悦⽬。⾬⼀直下,我撑着⼩花伞去⾷堂吃午饭,从坡上流下来的⾬⽔汇成了⼀条晶莹的⽟带,缠绕在我脚边。滴落的⾬
珠好似⼀个个⼩精灵,欢快悦动,吻着我的脚背,跳上我的裤脚,黏着我的腿。哈哈,我要带着⾬精灵去吃饭,去上
课,去奔向前⽅。收起⾬伞。仰⾯,看着⼩⾬珠从天穹缥缥缈缈地飞落,敲击⾯颊,慢慢散开、流淌、浸润。摸⼀把
脸,柔柔的,滑滑的,超级清爽。远望,操场上落叶纷飞,相聚相拥,给校园绣出了⼀条⾦黄⾊的地毯。近看,⽔池中
泡沫聚散,宛如串串透明的珍珠。⼀路上坑坑洼洼,同桌“⽺⾓辫”飞奔⽽过,泥浆四溅,校服变成“迷彩服”,快活!⼏个
同学变成“⼤花猫”“斑点狗”,打闹着,嬉戏着,笑声不断。
放学回家,天已渐暗,⾬已渐⼩,被⾬⽔冲刷了⼀天的城市早已疲惫不堪,悄悄地⼊睡了。⾬,不肯罢休,“沙沙沙、
沙沙沙”,沿着芳馨的巷道,迈着轻盈的步伐,哼着欢快的调⼦,踏进了城市的梦乡。
总评:作者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恰当运⽤⽐喻、拟⼈、排⽐等修辞⽅法,从视觉、听觉等⽅⾯写出了
⾬的特点,给⼈以美的享受。
范⽂⼆:夏⽇即景
⼀年中最可爱的风,莫过于夏⽇的风了。不是吗?当⼈们在酷暑难耐之时,不是⾸先想到她吗?瞧,她来了!
清晨,当第⼀缕夏⽇的风吹过花丛,花草顿时随风摇曳,翩翩起舞,空⽓⾥充满了浓郁的花⾹。泥⼟也不⽢⽰弱,于
是,花⾹掺和着泥⼟的芬芳,弥漫在清晨这纯净的风⾥,沁⼈⼼脾,让⼈感到⽆⽐舒畅……
中午,骄阳似⽕,空⽓⾥仿佛有⼀团⽕。⼩草蔫了,树叶也耷拉着脑袋。⽥野⾥劳作的农民,更是汗流浃背,沉重地喘
着粗⽓。他们此时多么需要风啊!这时,风来了,轻轻地来了,拂过万物,好似⼀股清凉的⽢露沁⼊⼈们的⼼⽥。霎
时,⼈们情不⾃禁地伫⽴在夏⽇的风中,任凭风掀起他们的⾐襟,梳理他们的头发。不⼀会⼉,当他们全⾝有了凉爽的
感觉时,不禁由衷地感叹:“好凉爽啊!”
晚上,凉风习习。孩⼦们躺在院的长椅上,光着肚⽪,⾚着脚。风吹到肚⽪上,凉丝丝的。在晚风的轻拂下,孩⼦们望
着天空,挥动着⼩⼿,咿咿呀呀地数着星星。
啊,这可爱的风,你是炎炎夏⽇的美丽使者,给清晨的⼤地带来了芳⾹,为农民送去了凉爽,让孩⼦倍感童年的欢
乐……
啊!我爱夏⽇的风。
总评:本⽂按时间顺序写了夏⽇的风的可爱,语⾔优美,描写⽣动。⽂中多处运⽤了⽐喻、拟⼈的修辞⼿法,⽣动形
象。结尾处直抒胸臆,抒发了对夏⽇的风的喜爱之情。
范⽂三:⽇出即景
听别⼈说⽇出⼗分壮观、美丽。早晨,天还没有亮,我就从梦中醒来,睁开眼睛,穿好⾐服,准备去看⽇出的景⾊。
我和爸爸⼀路上⼩跑,跑到⼭上顶。这是⼤概是五点钟了,天变成红通通的。只见天上的云呈现出了不同的形状,有的
像起浮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峰,有的像矗⽴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云的变化随着风也不断的变换了渐渐
的,渐渐的,东边亮了。有时天边有⿊云,⽽且云⽚很厚,太阳出来,⼈眼还看不见。然⽽太阳在⿊云⾥放射的光芒,
透过⿊云的重围,替⿊云镶了⼀道发光的⾦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把⿊云也染成了紫⾊
或者红⾊。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连我⾃⼰也成了明亮的了。
太阳出来了,太阳好像⼀位⽼公公点点头。太阳圆的像西⽠。太阳渐渐地,渐渐地,太阳⼜像⼩姑娘害羞的脸。
太阳升上了⾼空,有时太阳⾛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射下来,直射到⽔⾯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是⽔,哪⾥
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灿烂的亮光。
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灿烂的亮光。
早晨的⽇出真美呀!
总评:在这篇写景作⽂中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家乡美丽的⽇出。⽂章以时间为序,先是运⽤连串的⽐喻⽣动形象的描绘了
太阳没出来时云的变幻,接着描写了太阳“冲出重围”终于出现在天空的景象,然后写了太阳⾼挂的样⼦,在⽂章的最后
⼩作者直接表达了对美丽的⽇出的赞美,对⽇出的喜爱之情不⾔⽽喻。
范⽂四:晨雾即景
初冬,晨雾弥漫。它不像暴风⾬来得那么急,也不像雪花那么有姿态,它像⼀位慈祥的母亲,轻抚着⼤地。可是它也变
幻莫测,让⼈捉摸不透。
⼀开始,晨雾⼜淡⼜⽩。近看,它就像⼀层飘渺⽽轻盈的薄纱;远看,这晨雾给⼤地镀上了⼀层⽩边。雾⽓中掺杂着花
⾹的⽓息,湿漉漉的⽔⽓在刚睡醒、热扑扑的脸蛋上拂过⼀丝清凉,不禁沁⼊了我的⼼房。雾从我的眼前飘过,我的睫
⽑上挂起了⼀层细细的露珠;雾从我的⽿边掠过,我仿佛听到母亲低吟着⼀⾸轻缓的摇篮曲。漫步在⽆边⽆际的晨雾
中,就像置⾝仙境⼀般。
渐渐地,晨雾变⾝成了⼀个⼤魔术家,它将周围的景物⼀个个都藏了起来。雾渐浓,它从⼭顶汩汩地流淌下来,⼜缓缓
地漫下⼭坡,像谁抖开了⼀件轻柔的⽩衫,披在了东⼭的⾝上。⼭脚处的房屋也变得模糊不清了,那苍翠的⼭,乌蓝的
⾕……都浸在了乳⽩⾊的浓雾⾥。
那浓雾,抓⼀把,软绵绵的;踩⼀脚,飘悠悠的。你看,它翻滚不休,⼀会⼉滚成⼀团,沉于⼤地;⼀会⼉⼜悄悄消散
开去,如⼀缕缕青烟。看着,看着,我不禁伸⼿去抓了⼀把,可收回⼿⼀看,咦,刚才还捉进⼿⾥的雾,⼀摊开却⼜⽆
影⽆踪了。
终于,太阳出来了,厚厚的晨雾⼜变回了⼀层薄薄的纱,周围的景物,越来越清晰。慢慢的,雾化成了⽔蒸⽓,飞上了
蓝天,消失不见了。
点评:好美的晨雾,⼩作者⽤⽣动形象的语⾔描绘了仙境⼀般的晨雾,按时间顺序写出了晨雾从稀疏到稠密再到消失的
过程,写出了晨雾的变化特征。⼩作者想象合理,观察细致,描写详略得当,让⼈宛如⾝临其境。
范⽂五:乡村傍晚即景
城镇的傍晚是喧闹的,⽽乡村的傍晚却是宁静的、柔和的。当⼣阳恋恋不舍地下⼭之前,这⽚绿⾊的村庄的每⼀个⾓落
都变成了⾦黄⾊。啊,家乡的傍晚多么美丽啊!
你瞧,太阳慢慢地下⼭了。绿荫掩映的村庄上空升起了⼀层层薄薄的烟雾,真像⼀层细腻的轻纱罩住了整个村庄。⽵林
⾥响起叽叽喳喳的声⾳,原来是⼩鸟们在尽情歌唱。虽然我不懂它们在唱什么,可是我知道它们的⼼情⼀定是欢快的。
我和妈妈⼀块⼉去摘菜。在路上,我看见⼀群活蹦乱跳的孩⼦。他们⼀边嬉闹着⼀边往家⾛,是那样的天真可爱。烟雾
似乎⼜来到这⽚绿⾊的⽥野,绿油油的麦苗、⾦灿灿的油菜花,仿佛都被罩上了⼀层乳⽩⾊的轻纱,景⾊真迷⼈!⽥⾥⼲
活的⼈们陆续⾛出⽥地,漫步在回家的⼩路上。他们有的⾚着脚,发出噔噔的脚步声;有的赶着⽜,⽜移动着笨重的⾝
躯,尾巴⼀甩⼀甩的,慢腾腾地朝前⾛着。主⼈的吆喝声和赶⽜的⽪鞭声不时在⽥野⾥回荡。不知不觉,妈妈已经离我
很远了,我急忙追上去,妈妈说:“你是不是被傍晚这美丽的风光迷住了?”我笑着点点头。
这时候,天⾊已晚,我和妈妈拎着菜回到院⼦⾥。院落的上空炊烟袅袅,不时还听到⼴播⾥传出悠扬的歌声。⼀阵微风
吹来,风⾥裹着⾹喷喷的腊⾁味,真⾹啊!这时,我仿佛置⾝于梦幻般的童话王国⾥……
啊,乡村的傍晚多么宁静,多么美丽!我爱家乡的傍晚!
点评:习作结构严谨、内容完整,先总写乡村傍晚的整体氛围,然后分述⾃然美景和⼈物活动的景象,以静衬动,详略
得当。⼩作者运⽤贴切的⽐喻突出了⾃然之景柔美的特点,同时也体现出了乡村的傍晚⼀派祥和的特点。
范⽂六:秋天即景
秋天到了。瞧,那些挺拔翠绿的树⽊,如今也脱下了绿⾊的⾐裳,换上了黄⾊的时装。远远望去,漫⼭遍野,⼀⽚⾦
秋天到了。瞧,那些挺拔翠绿的树⽊,如今也脱下了绿⾊的⾐裳,换上了黄⾊的时装。远远望去,漫⼭遍野,⼀⽚⾦
黄。
秋风,凉丝丝的,吹拂着花草树⽊,好像⼀位温情的母亲正轻轻地哼着催眠曲把⾃⼰的⼦⼥送进甜蜜的梦乡。
秋⾬萦萦,渐沥浙沥地下个不停,好像巧⼿的姑娘织着⼀⼤⽚⼀⼤⽚的绸缎。飘飞的⾬丝丝缕缕,密密⿇⿇地斜织着。
秋⾬,好像⼀位美丽、恬静、成熟的少⼥,轻轻地抚摩着你,使你感到凉爽、快活、惬意。
秋天,意味着成熟。⼀场绵绵秋⾬过后,风⾥带着清新的泥⼟⽓息和稻⼦、⽔果熟透的⾹味,在微微⼲燥的空⽓⾥飘
荡,让⼈觉得格外的舒畅。熟透了的稻⾕,像害羞的⼩姑娘,低着头;⾼粱像喝醉了酒的⼤汉,从脸上⼀直红到脖⼦;
雪⽩的棉花堆成⼀座座⼩⼭;红灯笼似的苹果、⾦灿灿的桔⼦令⼈垂涎三尺……望着这丰收的景象,⼈们的脸上露出了
欢快的笑容。
秋⾼⽓爽,⼀群群⼤雁往南⽅飞去。空中飘舞着成千上万只“花蝴蝶”。你也许会奇怪地问:秋天来了,哪来的蝴蝶?不
错,秋天没有蝴蝶,可那⼀⽚⽚落叶,不正像⼀只只美丽的蝴蝶吗?树⽊都换上了秋装,只有青松仍是那么苍翠,那么
挺拔!
秋天,象征着成熟,意味着丰收。秋天是美好的,我爱秋天!
总评:⽂章开头简明扼要,⾸先展现出“秋天来了”最直观的变化,通过⽣动、形象的语⾔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于梦境
⼀般。作者运⽤⼤量⽐喻,拟⼈的⼿法向我们展现出了⼀个不⼀样的秋天,将秋天的美,秋天的特点写的细致⼊微,耐
⼈寻味。
范⽂七:早晨即景
早晨,我漫步在海边,淡淡的薄雾笼罩⼤地。太阳还没冒出地平线。
微风吹着落叶,从我的脸颊飞过。⼤地刚刚有⼀点泛亮,⾝后的那排⼩树在风中传来了那重复的美妙旋律。渐渐的,阳
光驱散了雾⽓,海⾯更显壮观美丽。突然间,⼀阵风卷着沙⼦飞奔⽽过,就像⼀匹匹骏马驾着新⼀天的朝阳去执⾏他们
新的使命。空⽓慢慢凝聚上升,刹时间⼀股暖风带着海⽔的清⾹扑⾯⽽来。暖风吹遍⼤地,⼤地重回温暖。
这时,万道⾦光从低平线射出,打破了凉爽的宁静。海浪⼀波⼀波地往前推,好像给那照亮⼤地的英雄—太阳架起了⼀
层层台阶,好让英雄步步⾼升,伸到最⾼点。此时微风时吹时停,太阳也越升越⾼。突然间,⼀阵风夹着海浪涌向海
岸,海浪的拍打声⼜似在为不断升起的太阳助威呐喊,让这位⼈类的英雄更⾃信地上升,把温暖和光明带给热爱她的⼈
们。那没有⼈,没有噪⾳,没有污染,没有吵闹的海边美景瞬间化为我⼼中⼀⽚宁静的国⼟。
随着太阳的上升,万道⾦光在海波的折射下更显美丽。海鸥按捺不住寂寞,在⼤海上盘旋歌唱。她们是为这⼤海的胸
怀,为太阳的⽆私⽽歌唱。
我被这美丽的海上早晨所深深吸引,它像⼀幅妙趣横⽣的画,如⼀⾸美丽的诗句,如此动⼈,如此感⼈⼼扉。我爱海上
的早晨,我要⽤我的笔赞美它。
总评:开篇就⼀下⼦把读者带到了那美丽的海边,对于⼤海的描写⾮常⽣动和细致,“突然间,⼀阵风夹着海浪涌向海
岸,海浪的拍打声⼜似在为不断升起的太阳助威呐喊,让这位⼈类的英雄更⾃信地上升,把温暖和光明带给热爱她的⼈
们”这句话很深刻,表现出了⼩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结尾部分同样⽤优美的语句为⽂章做了很好的结尾,不但点题,
并且将主题升华。
范⽂⼋:果园即景
我的家乡有⼀处独特的风景——果园。
家乡果树很多,⼀⼤⽚⼀⼤⽚的,⼈们都靠种植果树⽣活,⼏乎每户⼈家都有⼀⽚果园。每到春天的时候,果园⾥就开
满了红红的、⽩⽩的、黄黄的鲜花,就像给村⼦编织了⼀个美丽的⼤花环。漂亮极了。⼀阵清风拂过,淡淡花⾹迎⾯扑
来,⽆论是车还是路上的⾏⼈,打从这⾥经过的,都会放慢速度陶醉于这⼀⽚⽚花的海洋之中的。
⼀场夏⾬过后,那些枝头上的花瓣,便⾼⾼兴兴地飘飘洒洒,飞飞扬扬,啊!好⼀场花瓣⾬啊!地⾯上铺了⼀层⼜⼀层
的花瓣,谁也不忍⼼破坏这花瓣铺成的地毯。花瓣落了,枝头却毫不寂寞,你看,花枝上已开始结上⼩⼩的果实了,嫩
嫩的,绿绿的,就像⼀个个稚嫩的娃娃。
嫩的,绿绿的,就像⼀个个稚嫩的娃娃。
秋风瑟瑟,把这些花花草草⽊⽊都吹残了,虽然它们到了和我们说再见的时候了,但是它们曾给我们留下的美好景⾊,
我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我们可以去⽥地⾥寻找收获啊,看,⼀⽚⾦黄的稻⾕如同⾦⾊的海洋,微风拂过,⼀波未平⼀
波⼜起。黄澄澄的⽟⽶挤破了外⾐,努⼒地想露出头来。⼩孩⼦们也不闲着,偷偷地跑到果园摘果⼦吃。
⼀场雪过后,果园了成了⼀个银⾊的城堡,雪花把果树装扮的⾮常漂亮可爱,果树有了这层厚厚的棉⾐,便不会觉得冷
了。孩⼦们也喜欢在果园⾥追逐,打雪仗,堆雪⼈,还有更调⽪点的⼩胖孩⼉摇晃树上的雪,树上的雪就纷纷的落到孩
⼦们的头上、⾐服上,有的甚⾄进到了孩⼦的脖领⾥,但是他们不觉得冷,因为他们有⼀颗⽕热⽕热的⼼。
家乡的果园,真美!
总评:这篇写景的⽂章,通过⼀年四季的转换,结合⽐喻与拟⼈的修辞⼿法,⽣动形象的描写出了果园的美丽。全⽂思
路清晰,⽤词华美绚丽,前后呼应,实属佳⽂。
06
电⼦课本
点击图⽚,查看⼤图
▼▼▼▼
知识点(转载请备注来源)
⼀、交流平台
1.那么多的绿叶,⼀簇堆在另⼀簇上⾯,不留⼀点⼉缝隙。那翠绿的颜⾊,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绿叶
上都有⼀个新的⽣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段对榕树的静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榕树枝繁叶茂、翠⾊欲滴的样⼦,体会到了作者对榕树⽣命⼒的赞美。
2.我们看时,那⽵窗帘⼉⾥果然有了⽉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镜上:原来⽉亮是长了腿的,
爬着那⽵帘格⼉,先是⼀个⽩道⼉,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了,穿⾐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亮像个淘⽓的孩⼦,顺着⽵帘格往上爬,竟然跑到穿⾐镜⾥去了。作者把⽉亮慢慢升⾼的过程写得既活泼⼜有趣。
3.动态和静态描写有何区别?
①概念不同。
动态描写:是指对于处于活动、变化状态时的景物之描写。
静态描写:是指对于处于静⽌状态的景物之描写。(如⼤地、⼭冈、房屋、树⽊、器物。)
②作⽤不同。
静态描写:其任务就是准确、真实、⽣动、形象、具体地勾勒出景物形态之特征。它适⽤于表现和平、安静、肃穆、悲
哀、沉闷;或⾼度紧张的⽓氛与情调。它能给⼈以安适甜美,或引⼈以遐思联想,或激⼈以哀伤思恋,或为下⽂渲染铺
垫。
动态描写:它与静态描写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它是按照时间将景物的活动、变化、姿态、声响描绘出来。它适⽤于表现
紧张、热烈、欢快、烦躁、不安等⽓氛与情调之描写。
⼆、词句段运⽤
1.⼀、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张海报吧。要有打动⼈的宣传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
最吸引⼈。
2.读下⾯两组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个画⾯写具体的,仿照着写⼀写。
①⼣阳西下,乌鸦归巢。
⼣阳斜照西⼭时,动⼈的是点点归鸦急匆匆地朝窠⾥飞去。
②院⼦的中央,有⼀棵桂树。
院⼦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朵⼉了。
③眼前是⼀条清澈的⼩河。
我们的眼前是⼀条蜿蜒曲折⽽⼜清澈的⼩河。
④⼩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王⼤妈家的⼩狗在河滨公园的草坪上快活地玩耍。
⑤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
今天清早,⽆边⽆际的天空中布满了厚厚的阴云。
三、⽇积⽉累
渔歌⼦
[唐]张志和
西塞⼭前⽩鹭飞,
桃花流⽔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
斜风细⾬不须归。
1.作者简介
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华)⼈,⾃号“烟波钓徒”,⼜号“⽞真⼦”。
唐代著名道⼠、词⼈和诗⼈。
2.古诗诗意
【注释】
渔歌⼦:原是曲调名,后来⼈们根据它填词,⼜成为词牌名。
西塞⼭: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说在湖北省黄⽯市。
西塞⼭: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说在湖北省黄⽯市。
⽩鹭:⼀种⽔鸟,头颈和腿都很长,⽻⽑⽩⾊。
桃花流⽔: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
箬笠:⽤⽵叶、⽵篾编的宽边帽⼦,常作为⾬具,⼜称⽃笠。箬是⼀种⽵⼦。
蓑⾐:⽤茅草或是棕丝编织成的,披在⾝上的、⽤来遮风挡⾬的⾐服。
鳜鱼:江南⼜称桂鱼,⾁质鲜美,⼗分可⼝。
归:在⽂中是指回家,字⾯解释为回。
【译⽂】
西塞⼭附近,⽩鹭展翅翱翔,桃花夹岸的溪⽔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笠,⾝披绿蓑⾐,在斜风细⾬中不愿回家。
3.创作背景
公元772年(唐代宗⼤历七年)九⽉,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涨,鳜鱼⽔
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唱,作词五⾸,这⾸词是其中之⼀。
4.古诗赏析
这是⼀⾸描写江南⽔乡渔家⽣活情趣的词,此词在秀丽的⽔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活中,寄托了作者爱⾃由、爱⾃然
的情怀。词⼈选取⽔乡最富特⾊的景物和细节,⽤质扑欢快的笔调,将西塞⼭前⽩鹭飞翔、桃花盛开、流⽔潺潺、鳜鱼
肥美、渔翁垂钓的景⾊巧妙地结合起来,有声有⾊地为我们勾勒出⼀幅明艳新鲜、⽣动有趣的春景图,反映了词⼈陶醉
于⼤⾃然的情怀、隐居江湖的乐趣。
词的⾸句中“西塞⼭前”点名地点,“⽩鹭”是闲适的象征,⽩鹭⾃在地飞翔衬托出渔⽗的悠闲⾃得。次句意思是说:桃花盛
开,江⽔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桃红与⽔绿相映,表现出暮春时节西塞⼭前的湖光⼭⾊,渲染了渔⽗的⽣活
环境。三、四句描写了渔⽗捕鱼的情态。渔⽗戴着箬笠,穿绿蓑⾐,在微风细⾬中乐⽽忘归。全诗着⾊明丽,⽤语活
泼,⽣动地表现了渔⽗悠闲⾃在的⽣活。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4:07: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8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