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观潮四年级上册课文讲解

更新时间:2023-02-02 17:14:06 阅读: 评论:0

天津语文中考题型-飞花两岸照船红


2023年2月2日发(作者:新医改论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说

课稿及课件

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说课稿

一、说教材

《观潮》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

讲读课文。向我们描绘了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钱塘江大潮的壮丽

景象。课文构造清晰,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挨次和大

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概磅礴景象,使

人读后不禁发出感慨“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还介绍了

观潮的人数之多,热忱之高,从侧面表现了钱塘江大潮之奇。

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经过研究课文体会大自然

给我们带来的奇异感受,激发学生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

情;二是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像画面,经过重点语句段体会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

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条:

1、熟悉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像画面,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表达上的含

义。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4、经过进修本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受到

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我的阅读感受与他人相同。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

陶。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一些语句,想像课文中描绘的钱塘江

大潮的景象。

二、说教法

四年级的学生奇怪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知

本领有限,对文字描述的景象难以构成深切体会,所以我采纳

创设情境法进展教学。上课时播放钱塘江大潮壮丽景象,让学

生结合文中的文字描述深刻感受。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

最常常的练习,由于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理解课文资料,体会

的思想感情,还能够培育语感。所以,我还将采纳以读代讲法

进展教学,组织学生进展朗读竞赛,读一读,议一议,看谁能

把潮来时的那种“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的气概读出来。

三、说学法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研究和进展的主体,教师

是学生研究的组织者和合,教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学问,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研究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研究过

程中发觉研究的欢快。所以在这堂课中我将运用自主探究式学

法。“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为什么这么说,

“奇”在哪儿。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自我对钱塘江大

潮的了解。语文课堂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所以我还将采纳合

作沟通式学法,组织学生之间相互沟通自我的独特感受,议一

议文中的哪些词和句用得好。

四、说教学步伐

(一)质疑导入,激起探究兴趣

#四年级#导语“同学们,昔日我们来进修《观潮》这一

课。”(教师板书课题后质疑课题,甚么是观,甚么是潮?师

生相同后回到课文中。)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段“钱塘江大

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发问“读到这儿,你有甚么要问

的?”学生会质疑“为甚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奇在哪

儿?”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再联合课后的资料袋说说钱

塘江大潮组成的启事。{意图:让学生主动参加进修活动中来,

激起进修新学问的欲望,为下一步的进修做好铺垫。}过渡语

“同学们,我们明白了这儿的潮水是由于出格的地形而组成的,

那它毕竟是甚么样的呢,我们一齐走进课文去感受感受。我们

先把课文的障碍——生字清撤除。”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学生分四人小组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不理解

的词、句,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

2、小组成员争论这篇文章是按什么挨次来介绍钱塘江大

潮的,重点写了哪一局部?{意图:小组之间相互争论沟通,

有助于带动学生的思维,在文中找出问题,发觉问题,共同解

决问题,也促进了成员之间的团结。}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知

这篇文章构造非常清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就能够

明白文章是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挨次来写的,教师

就根据这个挨次来组织教学。

1、指名朗读课文其次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给我们介绍

了什么?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景象?

联合课文插图看一看人们都在干甚么?这么多人都来看潮

水申明白甚么?他们此刻是怎样的心情?假如你也在场会是甚

么心情?

2、播放潮来时录象,师生之间沟通感受后再回到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3、4自然段,想一想又是按什么挨次描述潮来

时的景象的,抓住了哪些特点来详细描述的?引导学生体会是

按由远及近的挨次和声、形变化的特点来描述潮水来势汹涌的。

指导朗读3、4自然段,特别是第四自然段。指名让学生读,

小组齐读,竞赛读,看谁能把那种山崩地裂、万马奔腾的气概

读出来。

再播放潮来时录象,请学生当讲解员,按照挨次和声形变

化介绍潮来时的景象。评一评,哪位讲解员讲解得。

3、霎时,潮头就奔腾西去,这时江面又是怎样的景象?

潮水西去后有什么变化?人们此时又会是怎样的心境?你要发

出怎样的感慨?{意图:利用影像资料进展直观教学,给学生

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较的。第一次播放

录象让学生有初步映像,在这个根底上结合课文研究,使学生

很快地把刚刚看到的画面在头脑中重现一遍,从而更深地理解

课文资料。其次次播放录象,让学生不看书,直接对比画面做

现场讲解,利用孩子好胜的心里,进取调动孩子的思维,使课

堂气氛活起来。}4、总结: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

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很快就能答复上来。)

(四)回忆课文,加深印象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我最喜爱的地方,并

赐予时间让学生展现自我。这样既稳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

步激发了学生研究的进取性。

(五)课后练习,拓展运用

1、把昔日看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和感受讲给家长听,

既熬炼了学生运用词汇的本领,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本领。

五、说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行缺少的局部,它是教师细心设计的结

晶,是课堂教学的精华,不仅仅能够表达主要资料,并且能使

学生抓住板书资料把握整个课堂教学资料,起到牵一发而动全

身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正是表达了这一点,具有代表性,一

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观潮

潮来前安静

声: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潮来时形:一条白线横贯江面两丈水墙

潮头过后安静涨水

六、说效果

经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得

意,读中展现;经过自我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

经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加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

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仅读懂得了课文,并且

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课件

教学目标

1.熟悉“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

了解“覆盖、人声沸腾、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设想画面,能联系高低文或联合糊口实际体

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壮丽,激发喜爱祖国大好河山

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潮来时的奇妙壮丽,能够依据语言描写设想画面。

教学难点

设想课文描画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怎样既活泼又有

层次地描绘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了解“覆盖、

人声沸腾、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构造。

教具预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现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

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昔日就让我们

一起随着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课件出示2)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

(观:观看。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欣赏钱塘江大潮。)

(课件出示3)2.沟通自学字词的状况。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盐、屹、昂、顿、鼎、沸、贯、

浩、崩、震、霎、余”的读音,并组词语。(课件出示4)

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ēnɡ),避开读成(pēnɡ),

“震”“霎”为翘舌音,留意读精确。

(2)书写“潮、据、堤、阔、笼、罩、盼、滚、顿、逐、

渐、犹、崩、震、余”(课件出示5)

字形难点:“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错写

成“雨”。“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

③了解词义。(课件出示6、7、8)

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丽景象。本课是指钱

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丽的景象。

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

述钱塘江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宽阔。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

整个江面。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

多半发生在剧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大的

意味。

人声鼎沸:形容很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吵闹,像开

了锅一样。

若隐若现:若,似乎,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

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观察。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

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

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风号浪吼:暴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描述风浪大,叫声

响。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

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课件出示9)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

观”。

其次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观潮的时间、地点及

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听到的声音和看

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课件出示10)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其次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四、合作相同,回响反映检查。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连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进修课文第3、4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重点词句

意思,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丽,指导背诵。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文,激发学生喜爱祖国大好

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具预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3)

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

霎时矗立仰头东望人声鼎沸

教师:这些词语是描写钱塘江大潮降临场面的成语,让我

们依据它们想象一下画面吧!

2.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课件出示14)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板书:潮来前:风

平浪静人山人海)

(研究第2自然段段,体会:安静、人山人海)

2.深入研究课文3、4自然段,感受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丽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

请你仔细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

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爱的、感受

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2)小组内沟通,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

表现出来。

(3)全班沟通,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似乎闷雷滚动。

立刻人声鼎沸,有人告知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

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

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

腾起来。(课件出示15)

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消沉的)“轰隆隆”

这个响声,用哪个词来形容?(闷雷滚动)指导读好这句话。

重点体会:人声沸腾

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

教师:刚刚的排场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描述:人声沸腾,人

们说话的声音就似乎开了锅的水一样。(课件出示16)

教师总结:潮来时的声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课文中

找出来吧!

学生答复,教师板书。(板书:声音:闷雷滚动——越来

越大——山崩地裂)(课件出示17)

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图片指出位置)。

看到白线消失时,人群有什么反响?这个场面可以用哪个

词来形容?(人声鼎沸)指导朗读。(课件出示18)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

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重点

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同学们,这时你

们的心情怎么样?

指导朗读:带着感动的感情读。

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甚么?

面对这么壮丽的潮水,你另有甚么样的心情?惊讶、欣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水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

江心瀑布横。(课件出示19)

③比拟句子(课件出示20)

ɑ浪潮越来越近,如同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海潮越来越近,好像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海潮越来越近,好像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

荡地飞奔而来。

(小组争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丽。)

(板书:外形: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指导朗读:多精彩的语句呀!我们来竞赛,看谁把宏伟的

气概给读出来了。要读出潮水越来越有气概的样子。

个人预备后指名读,评价后小组赛读,最终齐读。

(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降临时,另外一位作家

这样写到:(课件出示21)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

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

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

撕咬搏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

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

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5)播放视频。(课件出示22)(快看,钱塘江大潮来

了!)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设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美?

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

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

有外国人,有普一般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元首,有胆大的人,

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

奶奶,他们看到了这宏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美?(教

师随机采访学生)

(6)教师:是啊,不管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丽景

象后,无不发出赞美。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

一读。

(7)同学们,是根据什么挨次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

(板书:挨次:远—近)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进修第5自然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

语)(板书: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恢复安静)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

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丽天下无。(板书:天下奇观)

4.指导背诵。

①教师引入:把钱塘江大潮写得宏伟、壮丽,有声有色,

让人如身临其境,难怪你们喜爱这些句子。可是,我们刚刚读

句子的时候,把挨次给打乱了。写观潮的挨次是怎样的呢?现

在我们来完成一个听的练习。我读一段话,请大家听清是用哪

些词语把这几处描写连接起来的,并把它登记来。(学生每人

一张填空练习纸)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似乎闷雷滚

动。立刻人声鼎沸,有人告知我们,潮来了!我们惦着脚往东

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

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一条白

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似乎大地都被震得抖动起

来。(课件出示23)

②教师读句子(包括括号里的词语),学生听后登记词,

填在括号里。(指名板书)

(出示括号内的词语,校对)。现在我们来看看是按什么

挨次描写潮水的。

(由远及近地观看,随时间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转变来描

写潮水的变化。)(课件出示24)

③引读这段话(教师读括号里面的词,学生读后面的句

子)。

④画线的局部留下括号里的词,再请学生背诵后面的内容。

(机动:学生看书试背)

⑤现在我们一边看视频,一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的第3自

然段,感受钱江潮的气概。(课件出示25)(假如不会背,

可以看看书,会背的站起来背)

三、内化语言,拓展延长。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丽的景象,我们应当让更多的人知

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

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

更多的人。(课件出示26)(放视频)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当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局部

进展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参加本人的一

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学问,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

员分工合作进展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察。

4.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熟识的景点根据挨次来介绍。

本文发布于:2023-02-02 17:14: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86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