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选择题
1.(2019·北京文综·T24)
以天津“泥人张”作品为依托,“梦娃”系列公益广告使用三维技术绘制的形象萌动可爱,表达主题所用的
童谣朗朗上口,深受大家喜爱。下列理解准确的有()
①该公益广告是文化传播途径创新的成功案例
②该公益广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
③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
④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及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内容及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解析】选C。该公益广告表达的主题涉及爱国、诚信、友善等内容,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
层面的价值准则,所以该公益广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②符合题意;该广告以天津“泥人
张”作品为依托,表达主题所用的童谣朗朗上口,深受大家喜爱,由此可见,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有生命
力,③符合题意;公益广告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该公益广告不能说是文化传播途径创新的成功案例,
①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④说法错误。故选C项。
2.(2019·浙江文综·T35)慈善涉及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捐赠、慈善财产、慈善服务等。为推动我国慈善
事业的发展,规范慈善活动,弘扬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
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表明()
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②弘扬传统美德需要扶正祛邪、扬善惩恶
③弘扬传统美德需要从小事做起
④依靠法律才能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知识。解答本题要抓住材料中弘扬传统美德和完善法律结
合起来,规范慈善活动,结合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知识分析回答。
【解析】选A。弘扬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和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表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
治国相结合,①符合题意。规范慈善活动,弘扬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表明弘扬传统美德需要扶正祛邪、扬
善惩恶,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从小事做起,③不符合题意。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能够依靠法律,也能
够通过道德教育,弘扬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④表述不准确。故选A。
3.(2019·全国卷Ⅲ·T21)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
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
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的
时代价值在于()
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
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
③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
④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题指南】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的作用。解答本题时应弄清弘扬“工匠精神”的原
因。
【解析】选C。实现中国梦征程中的“工匠精神”对应“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②符合题意;“工匠精神”作为先进文化,能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
神支撑,④符合题意;“工匠精神”不属于理论体系,①说法错误;“工匠精神”不是路径,③说法错误。
4.(2019·海南单科·T15)2019年3月,全国首家省级好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好人馆以图片、实物、视频
等多种形式,生动直观地体现该省829位入选“中国好人榜”的好人事迹,引起社会热烈反响。设立好人馆
()
①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
②拓宽了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渠道
③丰富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创新了道德教育的形式
④提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载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思想道德建设。解答本题关键要把握两点:一是设立好人馆的目的;二是科学文化
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区别。
【解析】选D。设立好人馆并向社会免费开放,充分发挥好人的道德模范作用,丰富了道德教育的内容,提供
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载体,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理论创新和拓宽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的渠道,①②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5.(2019·江苏单科·T34(1),6分)什么是好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电影经常出现“叫好”和“叫
座”的矛盾,有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票房却遭到冷遇;有些电影过度注重“眼球效应”,缺乏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虽获得高票房,却是“低口碑”。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文化生活》知识,简析我国电影需要“立得住的文化内核”的原因。(6分)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软实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分析材料信息,
并注意设问要求和限定的知识范围。
【解析】第(1)问是原因类试题,我国电影需要“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这个文化内核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并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角度实行分析说明。
答案:(1)我国电影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得住的文化内核,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决
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华文化之“魂”,它能够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文化软实力是综
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6.(2019·全国卷Ⅲ·T39(3),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
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
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
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
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
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
疟疾新方法,挽救了世界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
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
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持续理解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3)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列举两条理由。(4分)
【解题指南】本题主要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解答本题时要围绕中华文化列举坚定文化自信的理由。
【解析】本题是原因类试题,设问要求是列举理由。通过阅读材料,可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建设文化强国、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等角度回答。
答案: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建
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以我为主,在国际交流中借鉴吸收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坚定
文化自信,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每条2分,答出任意两条给4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7.(2019·北京文综·T41(3),8分)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9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
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动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鲁迅和雨果分别是中国和法国的伟大作家,虽然相隔万里,但是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下文为鲁迅文
化基金会秘书长、鲁迅长孙周令飞先生在“鲁迅对话雨果”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中讲话的部分内容。
“雨果在他的《悲惨世界》里说:‘只要本世纪三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
黑暗使儿童羸弱,换句话说,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存有愚昧和困苦,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
都不会是无益的。’鲁迅先生以他高度浓缩的小说、精美绝伦的散文和浩瀚滚烫的杂文,表达了同样的意愿
和同样的意志,正如他那首《无题》绝句所言:‘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
声处听惊雷。’”
(3)结合材料,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8分)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属于意义类题目。首先分析鲁迅和雨果文化作品的共性,然后,结
合材料分析文化交流活动的意义。
【解析】首先分析鲁迅和雨果文化作品的共性:都关心社会历史进步,注重下层百姓的命运,具有强烈的社
会责任感等;其次从促动两国的文化和发展、推动文化创新两个角度分析文化交流活动的意义。
答案:(3)鲁迅和雨果都关心社会历史的进步,注重下层百姓的命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各自民族精
神的代表,也是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巨人。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能增进中法人民的相互理解,促动
两国文化合作与发展,也有利于增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自觉性,在中法文化的交流中推动文化创新。
8.(2019·天津文综·T14,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守望相助,邻里相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邻里往来减少,关系趋于
淡漠。12年前,因为一位小学生的倡议,青岛市海伦路街道试办了第一届“邻居节”,之后在市北区全面推
广,今年扩至全市。12年来,这个百姓自己的节日从小到大,活动形式从大众化的自娱自乐拓展到邻里友爱
互助和各类志愿服务,密切了居民间的情感联系,促动了“亲人善邻、和睦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的建构。
(1)依据材料,使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邻居节”由小变大的原因。(8分)
(2)“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
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请列举一项优良家风,并使用所学知识说明传
承该家风的两点意义。(5分)
【解题指南】第(1)问,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要求说明“邻居节”由小变大的原因,属于原因类题
目。第(2)问,属于意义类题目,答案具有开放性。但要围绕传承优良家风这个主题。
【解析】第(1)问,围绕主题“邻居节”由小变大,可从“邻居节”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核心价值观、人民
群众的创造等角度分析说明。第(2)问,答案没有限定知识范围,可从对家庭、对社会的角度,或者是对文化、
对经济的角度分析其意义。
答案:(1)“邻居节”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群众
创造的(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8分)
(2)答案示例一孝老爱亲:①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有利于促动家庭、社会的和谐。
答案示例二诚实守信:①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如果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5分)
9.(2019·浙江文综·T40(1),12分)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
有效方式。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
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世界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
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
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
《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1)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的角度,简述这个“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事例对我们的启示。(12分)
【解题指南】本题以中英文化交流合作为背景,综合考查学生对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的使用。能够转化为分
析“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事例是如何做到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的。
【解析】第(1)问,“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通过文化创新促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分析其如何做到文化创
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启示我们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
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答案:(1)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通过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
世界最大的盛会》并在BBC2播放这个新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文化“借船出海”;纪录片通过叙事视角、结
构处理等的创新,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这个成功事例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文化创新,进一步
丰富文化传播方式,进一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我国的文化是有价值和生命力的。纪录片的播放
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魅力,引发收视热潮,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所以,我们理应
有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本文发布于:2023-02-02 16:54: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85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