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单一公有制的结构已经为公
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所替代。根据实践的发展,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
制度。
2、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根据是:(1)公
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
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
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3)一切符合“三个
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3、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
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
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
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
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
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我国对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是以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以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
条件的。任何否定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5、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
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6、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和集体成分。
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
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些
产业可以有所差别。鉴于过去只重视扩大公有资产在数量上的优势,不注意质量的提高,
党的十五大特别提出,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8、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
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
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9、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适
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
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股份制成
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4:02: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8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