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课件
师把平面镜安上:这样观察就好多了,是不是那平面镜在这里起到了一
个什么作用
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作用。
师:现在我想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F,投影片该如何放置呢哪位同学能
到前面来画一下
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展示投影仪工作原过程。
师: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像是倒立,放大的,且物像在透镜的侧,我在像
的位置放一光屏能不能接收到像呢这个像也是像,这里哪一段是物距,
哪一段是像距呢物距像距关系如何。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那么我们该如何用图表现它的成像情况呢
教师画出透镜,主光轴,引导学生画出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图:
放大镜
师:请同学们拿起桌面上的放大镜,观察下,它是什么类型的透镜
好,现在用它来观察书上的字或自己的指纹。
学生观察。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物像在透镜的侧,类似于照相机投影仪我们在像的位置放上一个光
屏,能不能承接到像呢因为这个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我们是通
过透镜看到的,这个像叫做虚像。
板书:虚像。
师:现在保持书与眼的距离不变,使放大镜适当远离书,你发现了什么
生回答:离书越远,像越大。
师:那么我们该如何用图表现它的成像情况呢
教师画出透镜,主光轴,引导学生画出放大镜成像原理图:
实像和虚像
师:请同学们结合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及工作原理图,以及
我们刚才的学习,下,凸透镜成像时,实像和虚像有何区别小组间可以
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学生回答:
1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异侧,光屏能承接,倒立。
2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的,同侧,光屏不能承接,正立。
师:同学们很好,实像与虚像在前下面的学习中我们也涉及到过。例如
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平面镜成像是正立的虚像。
课堂巩固练习
1在照相机的底片上成的像。
2在幻灯机的银幕上成的像。一瓶杨梅罐头从侧面看上去,每个杨梅都变
大了,我们看到的是的像,圆形的罐头和水共同组成了镜。
课堂小结
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通过本节的学习,
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课外作业
拿一个凸透镜,用它来观察你手上的指纹和教室外的树木,你所看到的
物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怎样解释你看到的现象
板书设计
5-2生活中的透镜
一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四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倒立的都是实像,正立的都是虚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实验观察解决问题梳理反思深
化问题应用练习评价反馈等四个环节组成的。第二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
核心内容,着重解决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应用及成像问题,但解决问
题的过程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探究,而是演示观察制作探究的混合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目的是成凸透镜成像特征,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
能力,教学效果比较好。实像与虚像的初步概念在上一章已经涉及到,
本节复习提问时又回顾了该知识点,在三次观察探究过程中又进行了渗
透点拨,所以本节把它放在梳理深化环节,通过学生的阅读自学来处理,
点到为止,不要占用过多时间。
不足之处:主要在教学过程和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1在处理预习疑难时时间较长,影响了授课进度。
2预习教材时相关问题的设计还需揣摩,要有思维含量,不能太直白。例
如,学习透镜时可以给学生列出生活中不同的透镜仪器让学生选择其中
的凸透镜或凹透镜。问题要明确具体,使学生一看就知道该做什么,怎
么做。
4适当加一些探究问题的细节,培养学生在探究中评估反思的科学素养,
逐步提高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不足:
1小组合作学习仍需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中缺少便于操作的有
效的激励措施,这使得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成为一句空话。如何能
激起每个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需要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共同
努力。由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淡薄,需要学生通过课后复习巩固的知
识不能及时复习,使学生的学习不够扎实,长期下去学生只能囫囵吞枣
式的学习,根本无法完全的学会学通学懂,更难以灵活运用所学,才能
真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成绩。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体会到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少一些束缚,多一些
放手,多一点指导。学生就会多一份自由的天地,就能更好地发挥学习
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透镜可广泛应用于安防车载数码相机激光光学仪器等各个领域,随着市
场不断的发展,透镜技术也越来越应用广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课件例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透镜》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
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
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主光轴
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学生
会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
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
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
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
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
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
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
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学生在上一章学
过《光的折射》基础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生
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但是
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
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
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
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
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
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运
用讨论法直观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八年级学生处于中学期间的过度阶段,自学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一定
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了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
学习方法,着力开发学生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
四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南极大陆冰天雪地,四季如冬,在有阳光充足的
时候,小企鹅们经常会躲到一些特殊形状的大冰柱后面来取暖,为什么
这样就不会冷呢
利用企鹅取暖的现象引入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探究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教师拿出两副眼镜请学生观察,其中一副为近视眼镜另一副远视眼镜,
并提问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区别学生经过观察可以发现近视镜中间薄边缘
厚;远视镜中间厚边缘薄。教师由此引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并利
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图片,让学生区别认识。然后展示
课本图3.1-2引导学生认识主光轴和光心。
利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知识。
探究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组织学生分组做实验:分别让平行主光轴的光入射到凸透镜凹透镜上,
观察折射光线的路径,最后用笔画出入射折射光线的路径。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
光有发散作用,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光的路径,学生观察与自己所画路
径进行对比,教师由此向学生讲解焦点焦距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发现过
光心的入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学生自己动手,经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解诶知识,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物理学习的乐趣。
第三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哪些问题你获得了什
么知识
通过问题式的小结,引导学生自己节课的重点,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延续,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
识应用能力,有效地进行第二次学习,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
标,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必做题:第6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12345题
选做题:如果一个戴着老花镜的老人,被困在一个小岛上,他想生火烤
点东西吃,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你能帮助他生火吗
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能力的需求,既使
学生进行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进一步提升的空
间。
本文发布于:2023-02-02 16:16: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83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