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
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
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
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3)激发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4)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2.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3.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4.教学用具
多媒体
5.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师:昨天让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先来看看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
(一)回想昨天读书的情景,你读这篇课文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预设]很生气,很愤怒。
(二)检查字词,理解词语。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宏伟灰烬侵入瑰宝殿堂
亭台楼阁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奇珍异宝
师:同学们,这些词语都认识吗?哪一位同学来试试?(抽读)
师:昨天也让大家提前查查文中的词语,现在我要考一考,举世闻名、众星
拱月、玲珑剔透分别是什么意思?谁记得最准,来说一说。
[预设]
①学生知道,先找学生说,再点拨方法
(三)抽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看来课前大家预习得非常认真,全篇又读得如何呢?哪些同学愿意给大家
示范一下?同时,其他同学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课件出示)
1.注意倾听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在相应位置做上标记。
2.在听的过程中,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3.这篇课文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生读,正音。画句子中的词语。小组交流这篇课文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师:交流结束。这篇课文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预设]第一自然段:概括圆明园的毁灭师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
失。/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很大。(板书)
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规模/布局。(板书)
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
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珍贵文物。
第五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毁灭经过。(板书)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在概括段落大意的时候有一些妙招。比如说,一般每一
段的哪一句话比较重要?
[预设]开头一句和末尾一句。
师:对,请同学们快速默读3、4自然段,有一句话就概括了这两段的内容。
你找出来了吗?
[预设]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很好。那这一句是什么句?在结构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预设]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那承上的是哪一段呢?启下的又是哪一段?
[预设]承上的:3段。启下的:第4段。
师:所以第3、4自然段分别写出了圆明园的什么?
[预设]建筑宏伟、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板书:圆明园建筑宏伟圆明园收
藏的珍贵历史文物。)
师:所以,同学们在概括段落大意是一定要注意过渡句。
师:同学们,圆明园现在还存在吗?
[预设]不存在。
师:那看着板书的布局,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二至四自然段都是属于一部分。/写的是圆明园的过去。/圆明园以前的
样子,并且很美的样子。/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师:那谁来概括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更简洁的语言。
[预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
师:非常好,语言简洁,表达得清楚。看来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有了初步的了
解。
(四)交流资料
师:昨天让大家搜集了清政府软弱的一些资料,大家都搜集了哪些呢?都来分
享一下。
学生交流资料。
师:那么圆明园毁灭造成的损失究竟有多大呢?作者又是怎么在描写圆明园昔
日的辉煌?又怎样在评价圆明园的毁灭?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又该怎样看待这一历
史事件?……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在下节课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三、回顾质疑
师: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一上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看看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没
有。为什么要拍卖兽首?/为什么会出现在法国?
[预设]兽首是圆明园的珍贵历史文物,是被英法联军抢走的。
四、作业
熟读课文,并预习课后练习。
五、板书
第二课时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应段落。
(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
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2.教学重点
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
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4.教学用具
多媒体
5.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圆
明
园
的
毁
灭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将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
题)
二、回顾感知
师: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
三、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师:好,现在我们看着白板:(课件出示维克多雨果写的一封信:在世界的某
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
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
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师:这是圆明园毁灭之后,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发出的正义的声音。为什么
大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毁灭如此痛心、如此愤怒呢?
[预设]因为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极大。/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
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课件出示)
生读。
师:这损失究竟有多大呢?作者用了两个什么词来形容?
[预设]不可估量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不可估量”什么意思?
[预设]不可以计算,无法估计。
师:是啊,作者在开篇短短的一句话中,就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足见
其损失之大。(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那么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园林让作者这么说呢?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昔日
的圆明园,去追忆它的辉煌。(板书:昔日的辉煌)
1.圆明园的布局
师:圆明园在布局上有什么特点呢?(板书:布局)我找一位同学来读第2自
然段,其他同学看着白板,看看能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图将圆明园的总体布局画出
来。(课件出示:请你为老师展示“众星拱月”的布局。)
生读。
师:其它的小园应该怎么画呢?哪位同学愿意在黑板上展示一下?
找学生画图。
[预设]方位不准,不能体现出“众星拱月”的特点。
师:出示课件,展示圆明园布局。圆明园除了三个大园,周围还有许多小园,
分布在圆明园的()()()三面,这就叫“众星拱月”。(板书:众星拱月)
师:谁是星?谁是月?
[预设]周围的小园是星,圆明园是月。
师:所以,众星拱月的意思就是比喻许多事物围绕着一个中心。
2.宏伟的建筑
师:那我们又来看看圆明园内有些什么样的景观呢?出示阅读提示:
默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老师提醒:找到
一个圈一个,不要漏下一个啊,漏下一个就是漏掉了一处着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
着名的园林啊!)
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里一共有几个“有”?
[预设]7个。
师:指名逐一读出7个“有”。第一个,圆明园里有——(),……
师:跟着我好好地把这7个“有”读一读。我读“有”,同学们读景观,准备
好了吗?
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圆明园中还有(),园中
不仅有(),还有()。
师:配合得非常好。同学们,从这7个“有”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圆明园里的景观有很多。
师:那我们再一起来欣赏这几幅图片。(课件出示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
月、雷峰夕照图片)这些图片,圆明园里有没有呢?
[预设]有。
师:你从哪儿判断的,谁能说一说?
生读。
师:那现在一共有8个“有”,让我们带着骄傲的感情齐读这8个“有”。
(课件出示句子)同时思考:这8个“有”是不是写尽了了圆明园的所有景观呢?
[预设]不是
师:那得用多少个“有”才能写尽呢?
[预设]很多/数不清/无数个
师:对,请从第三段找出依据。
[预设]“如”字的部分,只是举例。/“还有很多景观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
画意建造的”里的“很多”。
师:那同学们来看看这几句。(课件出示: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
观。)“西洋景观”在课文中举例了吗?
[预设]没有。
师:没举例但是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圆明园景观的不同风格,我们可以看出圆明
园中的景观实在是——(太多了。)
师:据说园中大大小小的建筑有100多处,而且一步一景,景景迷人,同学
们,想看看这些美景吗?
[预设]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一起去目睹圆明园的辉煌。(课件出
示,配乐。边配乐边解说。)此刻,你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
到了什么?
[预设]我仿佛看到了很多人热闹非凡的景象。/各种各样的建筑,很宏伟。/听
到了流水的潺潺声,泉水四溅的声音。
师:那你又有着什么别样的感受呢?(接着配乐)
[预设]我感觉是一种享受。/犹如人间仙境。/像梦幻一般。
师:是啊,漫步园内,起!(课件出示:漫步园内……幻想的境界里。)
生齐读。
师:让我们再次齐读这几句话,读出对圆明园的惊叹与享受。
生齐读。
师:这就是我们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圆明园,这就是举
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板书)。
3.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什么?
[预设]: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
个自然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生齐读。
师:这个自然段是根据什么结构来写的?谁看出来了举手告诉我。
[预设]:总分结构/总分总结构。
师:在这个自然段中,一共有三句话,我们来看最后一句:“所以,它又是世
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是不是一个总结句呢?
[预设]是。
师:所以它是——(总分总)结构。
师:第一句话,它除了是总起句,在上节课我们还说了它是一个什么句子?
[预设]过渡句。
师:那具体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呢?齐读第二句话。(课件出示1)
师:我们可不可以将第二句话变成这样的呢?(课件出示2:有先秦时代的青
铜礼器,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预设]不可以。
师:为什么不可以呢?有无“上自”、“下至”有什么区别?我们先来看一些
奇珍异宝。(引导:先出示先秦时代和唐宋元明清的一些图片。仅仅是这些吗?再
配以别的朝代的图片,这些也是圆明园中的宝贝,但是作者并没有在文中直接表达
出来,而是用了“上自”、“下至”加以概括。这说明——)
[预设]学生反映不出来,则配以别的朝代的图片加以提示;学生反映得出来,
则直接呈现别的朝代的图片,作补充说明。
师:这说明“上自”、“下至”的意思是——(从上到下),圆明园收藏的珍
贵历史文物是从先秦时代,到清代,从未间断。那说明圆明园收藏的文物——?
[预设]多/全面/数不(),应有()
师:难怪,在这一段的末尾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预设]博物馆、艺术馆。(板书:博物馆、艺术馆)
师:这么美、这么大,又有这么多奇珍异宝的园林,面对这一人间奇迹,你的
心里一定会升腾起一种情感,那就是:无比的——(骄傲、自豪。)所以,作者在
文章的最后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板书:瑰宝精华)
师:但是这些数不清的奇珍异宝最后却都被陈列在欧洲各国的博物馆里。为什
么?
[预设]被烧了/被抢了/被英法联军抢了/被毁灭了。(板书:被毁灭)
【设计意图】:巩固总分总的写作结构,运用图片形式加强学生的民族文化熏陶,
同时体会语言的概括力与准确性。
4.感受圆明园的毁灭经过
师: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去看看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
的。先齐读:
(生读)
师: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读
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恨/很愤怒、很伤心、很难过……
师:你觉得恨,是因为?请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预设]它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
掉/还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课件出示)
师:刚才同学们读的这些句子,老师想把它改一改,你们看改成这样可以吗?
(课件出示: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
拿走的东西,就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破
坏。)
[预设]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预设]通过分析“闯进”“掠”“毁”这些词让学生体会到侵略者的强盗行
径。通过分析“凡是”“统统”“任意”这些词让学生体会侵略者的野蛮、残暴、
贪婪、为所欲为。
师:侵略者的这种行为你觉得是什么样的行为?他们就是一群:
[预设]土匪、盗贼、混蛋、强盗……
师:对,强盗。这些都是强盗的所作所为啊。“夺人之美为己有”也就罢了,
最可恨的是,他们还怎么样?
[预设]火烧圆明园。
师:是啊,他们还放火烧毁圆明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惨不忍睹的场景。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激发情感。)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将你的感受融入到这段文字的朗读
中。(课件出示:1860年……)
[预设]声音特别大的读。
老师适当作朗读指导。
师:什么都没有了,(擦掉板书,让园景图片消失,出示废墟图片。)曾经让
人美得心醉的圆明园,在一场掠夺和大火之后,毁得让人心碎。那么你们认为是谁
造成了如此的惨况呢?
[预设]英法联军、清政府
师:同学们,如果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面对着这断壁残垣,满目疮
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课件出示,配乐)
生自由发言。
师: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国弱则被欺负,落后就要挨打。为了让圆明园的毁
灭这段屈辱的历史不再重演,我们要记住:(课件展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并
板书)
5.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师:学到这里,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
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圆明园的?(辉煌),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预设]突出了圆明园的毁灭损失之大/衬托手法
师:通过写圆明园的辉煌来衬托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以前有,
现在没有了,所以你的感受会更加的?(强烈),对这些侵略者也会更加的?(仇
恨、痛恨)
师:同学们,只有有,才能体会没有的痛苦,而最美好的事物被毁灭是最令人
愤慨的。所以,作者在安排材料的时候,匠心独运,用大量的篇幅去描绘圆明园昔
日的辉煌,才更能激发起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决心。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时刻铭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课件出
示,学生齐读。)
四、积累语言,迁移运用
见第三环节末尾。
五、作业
同学们,圆明园已经毁灭,如果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面对着这断壁
残垣,满目疮痍,你有什么想说的,想做的吗?将你想说的,想做的写下来,写成
200字的短文。
六、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毁灭:闯进、掠、毁、
凡是、统统、任意
瑰宝
不
可
估
量
的
损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4:00: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8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