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巴金儿子

更新时间:2023-02-02 11:48:43 阅读: 评论:0

鲁教版七年级英语课本-形容雨大


2023年2月2日发(作者:什么是肉鸡)

第l9卷第2期

2017年4月

安顺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NSHUN UNIVERSITY

VoI.19 No.2

Apr.2017

中国现代小说中被忽略的少者形象

以巴金的《憩园》和《寒夜》为中心

徐逸文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0047)

摘要:自五四“人”发现的命题被提出以来,少者的教育和人格培养f-I题就以‘ 人”发现

的亚命题而存在。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一方面是创作实践中少者形象的大量出现,另一面却

是少者形象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被作家所忽视。四十年代,巴金从普通平凡的家庭生活出

发,探索少者内心阴暗的隐蔽世界,在作品中少者形象得以转变。在此基础上,巴金重新审

视家庭关系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互爱的和谐关系才是孩子健康成

长的关键。

关键词:现代小说;少者形象;巴金

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507(2017)02一OO22一O4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儒学以长幼尊卑

和严格的家庭等级关系来强调子女应遵守伦理纲

常,符合一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子女在父辈

面前没有自身的权力和要求,有时甚至连最基本的

生存权力都无法得到保障,更不用说其人格的独立

发展,青少年在纲常伦理的窠臼中丧失了其主体地

位。在中国社会文化开始变革的2O世纪,中国社

会文化中有一种从“长者本位”到“少者本位”转

化的趋势,无论是从思想史层面上,还是社会史层

面上,儿童或者说青少年的社会身份、地位和角色

都发生了转变。虽然自晚清以来,青少年作为一个

“新兴”群体开始涌现并迅速成长,但这种转变并

不是一蹴而就的,依然艰难重重,“长者本位”的

观念还深深影响着中国家庭。

、“长者本位”向“少者本位”的转变

少者形象的发现是近代中国“人”发现的重要

收获之一,将少者从成人附属品的依附地位中解放

出来,并作为独立人的形象存在逐渐登上历史舞

台,其实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思想文化运动。1896

年梁启超发表《论幼学》,在吸收西方近代教育学、

心理学的基础上,集中论述中国少年的教育问题,

阐释自己的教育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

展。1900年,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使少者

形象开始成为国家的一种寄托和希望。1918年,

鲁迅发表了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大声疾呼

“救救孩子”,向“长者本位”观念发起冲锋。同

年,周作人在《新青年》上发表《人的文学》,描

述了西方发现人、发现妇女和儿童的历史,并于

1920年在北京的孔德学校做了题为《儿童的文学》

演讲,指出:“儿童期的二十几年的生活,一面固

然是成人生活的预备,但一面也自有独立的意义与

价值,,[1j 。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少

者作为独立生命个体被发现,文学创作中出现了大

量鲜活的少者形象,以及一批以少者视角来叙述文

本,回忆童年往事的文学作品。

鲁迅是 者形象创作实践的先锋者,《故乡》

中的少年闰土,《社戏》中的双喜、阿发是天真活

泼充满童趣的乡野少年,《狂人El记》中的小妹,

《药》中的华小栓是被封建迷信残害至死的悲惨少

年,还有一些麻木的少年看客,如《狂人日记》中

的一伙小孩子,《示众》里面买包子的胖男孩。而

在冰心、王统照、王鲁彦、叶圣陶等作家的笔下,

作家对少者的关注多以问题小说的形式出现。如冰

心的《两个家庭》《鱼儿》,叶圣陶的《一课》和

《义JIA等,作家以真善美的少年形象来揭露社会

的丑陋和黑暗,引发人们对下层人民和少年命运的

关注和思考。在左翼作家笔下则刻画了一批深受封

建旧习和阶级压迫,向往革命的先进少年,如蒋光

慈的《少年漂泊者》,胡也频的《小人儿》等,作

品中的少年成为了民族国家建构的象征。而在京派

作家手中,则注重展现少年的纯真童心,追求人性

之美,如沈从文的《三三》《边城》,凌叔华的《小

收稿日期:2017~O2—28

作者简介:徐逸文(1994 ̄),女,江西鹰潭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 22・

安顺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英》《弟弟》,萧乾的《雨夕》等,在京派作家笔下

展现的是一个淳朴自然的童真世界。包括在战争中

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群”作家,他们大多在作品

中回忆逝去的童年,如萧红的《呼兰河传》《小城

三月》,端木蕻良的《初吻》《早春》等,他们借以

少者的形象回忆家乡,揭露日本殖民者侵占国土故

乡,残害同胞的罪行。

梁启超对少者教育问题的重视和对中国少年

的期望,鲁迅、周作人等先驱们对“少者本位”的

理论性表达,冰心、叶圣陶、沈从文、萧红等作家

的积极创作实践,共同推进了近代中国由“长者本

位”向“少者本位”的转变。中国现代作家塑造了

一批具有现代品格的少者形象,也丰富了少年中国

形象的内涵。当然,在作家身体力行的实践创作

下,文学创作中出现了大量的少者形象,但其性格

并不鲜明,多数作家笔下塑造的少者形象都笼罩在

成人观念的巨大阴影之下。且在多数的文学作品

中,少者往往以一种向往革命的激进少年形象出

现,成为一种政治宣传的符号;或是以一种天真少

年的形象出现在作家的笔下,以少者的纯洁来反衬

社会的黑暗,少者成为了社会问题的承担者。同

时,也有不少作家在文本中以少者作为叙述视角,

以少者的眼光看待成人世界,讲述成人世界的悲

惨。这些少者形象最终都指向了对社会黑暗的批

判,少者形象和少者视角在作家手中成为一种文本

叙述的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少者形象的特殊性被忽

视了,少者以一种朦胧模糊的群体形式出现,而少

者形象塑造的转变,在巴金作品中得以实现。巴金

在他的自传中写道:“从《告少年》里我得到了爱

人类爱世界的理想,得到了一个小孩子的幻梦,相

信万人享乐的社会就会和明天的太阳同升起来,一

切的罪恶都会马上消灭。,,[。]7。巴金在其文学创作中

不断融人了时代文化的内容,从而实现人物形象从

“长者本位”向“少者本位”转变。诸如《激流三

部曲》里的觉新、觉民、觉慧;《还魂草》里的袁

丽莎和秦家凤;《猪与鸡》里的王文生;《憩园》里

的姚小虎、寒儿;《寒夜》里的汪小宣等等,都是

一批少者新形象的代表。

=、巴金对少者形象的塑造

在巴金3O年代创作的作品中,少者受到新思

潮的影响而与封建大家庭抗争,旧式家庭是少者急

迫要逃离的牢笼,反抗推翻封建家族似乎成为了青

年们寻求出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在4O年代后,

巴金继续对封建批判的主题进行开拓,随着战争的

不断加剧和社会矛盾的激化,巴金的情感态度开始

趋于客观冷静,他认为当时社会存在的最主要的问

题便是教育问题。因此,在《憩园》和《寒夜》

中,巴金将目光投向由新知识青年自由组建的新式

家庭,通过对这些新式家庭生活处境的描写,以及

对小宣、小虎和寒儿等少者形象的刻画,体现了巴

金对新式家庭子女教育方式的思考,而这些都是对

这一社会问题的折射。

在《寒夜》中,正因为曾树生和汪文宣是通过

自己的努力和抗争才得到新式教育的机会,所以当

他们作为父母时,也很重视儿子小宣的教育问题。

但他们却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小宣上贵

族学校,以为这样小宣就能得到最好的教育,甚至

当小宣入学考试落榜时,不惜花钱托人情让小宣继

续读下去。实际上,小宣上贵族学校的费用已经远

远超出了汪家所能承受的经济水平,就连小宣的祖

母也认为“那还不是她自己招来的,她一定要把他

送到那种贵族学堂去。他同学都是阔人子弟,只有

他是穷家小孩,处处比不过别人。她又不肯多给他

花钱,小宣常常叫苦,,[。]4 。通过小宣祖母的话反

映出小宣上贵族学校给家里带来的经济负担,也看

出小宣在学校的处境十分艰难。在战争情况下,物

价高涨,汪家一家四口挤在经常停电的出租屋里,

汪文宣的工资远远不够生活所需,就连自己生病也

舍不得花钱看病。小宣的学费全靠在商业银行上班

的母亲,虽然曾树生似乎总有办法弄到钱,但她热

衷于舞会、咖啡馆等场所,一个月也没几天在家,

到处应酬,花钱的地方也很多。她之所以把小宣送

入贵族学校,就可以不用操心,实际上这是一种教

育责任的逃避。父母忽略了孩子敏感脆弱的内心世

界,当小宣面对着一群阔人子弟时,他还怎么能放正

心态好好学习?当先生一次次催着他交图书费、伙

食费时,他又怎能承受住先生和同学们可怜的眼光?

小宣不仅在物质上得不到满足,在亲情上也无

法得到满足。他每次都以功课赶不上,先生又催得

紧为由不回家。就连假期也更愿意到学堂附近同学

家里去住,而不想面对无休无止争吵的家人,更不

想接触家里那常年紧张沉郁的空气,即使回到家也

很冷漠,不爱笑也不爱讲话。母亲和儿子之间似乎

没有多大的感情,曾树生甚至认为“小宣跟他祖母

合得来,他有祖母喜欢,有父亲爱护,也是一样。

反正他跟我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现在年纪也不小

了,用不着我这样的母亲了。,,【3]“。在曾树生最终决

定离开家去兰州逃难后,写回家的信中也未提及小

宣的情况,她不要求把小宣带走,也不想写信,希

望汪文宣能替自己解释一下。缺失的母爱使母子之

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在家中,小宣感受不到亲情的

温暖;在学校又因为自己贫寒的家庭而自卑。双重

的精神压抑使小宣这样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变成一副

贫血、老成、冷静的样子,在他身上似乎没有青

春,就已经衰老。

相对于《寒夜》中汪小宣家庭的贫寒,《憩园》

・ 23 ・

安顺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中的姚小虎可谓家境殷实。父亲姚国栋有着祖上遗

下来的七八百亩田,母亲赵家比父亲家更有钱。由

于母亲的离世,外婆赵老太太十分溺爱他,经常派

人接小虎去赵家玩耍,小虎经常与赵家小孩打牌赌

博,不好好读书,“一个月里头总有十天请假,半

个月迟到的。上了七年学认字不过一箩筐。”[43钉尽

学了些阔少爷脾气,小小年纪就骄纵蛮横,盛气凌

人。当父亲姚国栋的好友黎先生第一次见到小虎

时,小虎便用一种类似傲慢或轻蔑的眼神打量他。

但姚国栋却没有意识到小虎身上的问题,甚至还觉

的小虎这样是一个小孩应有的表现:“我对小虎的

教育很有把握……对付小孩,就害怕他不爱玩,况

且家里又不是没有钱……不是我做父亲的吹牛,小

虎到外面去,哪个不讲他好!,,[1]盯当黎先生有意提

醒姚国栋小虎身上的缺点时,他急忙辩解:“老弟,

这种事情没有旁观者清的。我对小虎期望大,当然

不会忽略他的教育。,,[4368虽然姚国栋读了大学甚至

还留了洋,但是当遇到自己子女教育问题时,还是

难以摆脱封建旧文化的影响,认为家里有钱,小孩

就可以拿来挥霍。错误地认为惹是生非是活泼好

动,胆大妄为是敢作敢为。而这样教育培养出的小

孩和《激流三部曲》中好吃懒做、自私自利、贪婪

无度的克安克定又有什么区别?一味地溺爱,无原

则的满足孩子,而不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和

人格的培养,孩子必定无法形成健全的品德和独立

的人格。而在最后,小虎也因贪玩跋扈的性格导致

了他的死亡。他明知道水涨的厉害还是任性地和赵

家几位少爷去游泳,最后被水冲走淹死。直到小虎

死亡,姚国栋才终于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小虎上的问

题。

《寒夜》中小宣和《憩园》中小虎的父母都是

新派人物:汪文宣和曾树生是接受了新思想的大学

毕业生,梦想办一所中学,做点有益于国家有益于

民族的事情;而姚国栋,也是受过教育的新派人

物,大学毕业,国外留学,在政府做过官,也曾在

学校做教授还翻译过一本书。小宣和小虎都有新式

教育背景的父母,理应拥有比其他人更好的教育机

会,但事实是,小宣和小虎不仅没有变的更好,反

而成为了两个极端:一个冷漠,一个骄横跋扈。

相反,《憩园》中杨家的小儿子寒儿却是一个

充满感恩和爱意的少年。寒儿的父亲以前是一个典

型的堕落败家子,整天花天酒地,挥霍金钱,瞒骗

妻子,不顾家庭。当寒儿的父亲因为对自己放荡行

为而愧疚,选择离家出走时,寒儿的大哥坚决驱逐

父亲。与大哥不同,在父亲离家以后,寒几经常在

私底下帮助照顾无家可归最终沦为乞丐的父亲,他

一直希望父亲能够痛改前非,一家人能够团圆。他

既没有小虎的蛮横也没有小宣的冷漠,寒儿是一个

・24・

令人温暖的少年,他对父亲的爱让我们感受到了孩

子最纯真的真善美。寒儿对父亲的爱让人感动,相

反有着新式父母的小宣和小虎却让我们感到无比的

叹息。巴金曾说:“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

给他们一样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的道

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

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

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

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5]3蚰

三、少者形象被忽略的原因分析

在巴金的《秋》中,觉新的儿子小海患脑膜炎

去世,如果小海没有去世,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小

海长大后的处境就如汪小宣或者小虎那样一般。中

国的新一代在新式父母的教育下,却依旧无法健康

成长,正如小宣和小虎一样。鲁迅当时呼吁“救救

孩子”依旧是一个未解决的,值得关注的问题。并

且在中国现代文学少者形象的刻画中,多出现的是

天真浪漫的童真少年或激进革命式的少年,少者以

一种朦胧的群体形象出现。而之所以在中国现代文

学中,一面在创作实践中出现大量的少者形象,一

面又忽视少者的思想状况和生存现状以及他们的特

殊性,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少者形象的发现其实也是“人”的重新

发现。五四时期被认为是“人”的重新发现,而少

者形象的发现往往作为一种“人”发现的亚命题而

存在,如同妇女问题等弱势群体而一并被发现。青

少年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生力量,被寄予着民族国

家建立的希望。而当少者形象的发现被建立在民族

国家建构之上时,就会无暇顾及少者在身心发展阶

段与成人的不同差异,而一以贯之的用民族国家的

话语来书写少者,就会出现一种朦胧的群体少者形

象。将少者放在政治语境中来探讨,最终导向的是

民族的解放,而不是少者本身,少者的本性也在革

命政治的话语下丧失。

其次,中国白话小说至诞生以来,在文学等级

中就一直处于次等地位。当时的白话小说作者迫于

主流文化的压力,以及提高自身文化地位的目的,

而不自觉地模仿属于文类等级最高地位的文言史书

书写范式,作为虚构的小说文本,却追慕史书的权

威性、真实性和说教性,在叙述故事时以一种上帝

式的全知视角去构建文本,叙述者被塑造成真实、

权威、可靠的角色,以一种教化百姓的说教式,引

导百姓严格遵循以儒家传统文化中为核心的主流价

值观。因此在史书范式的影响下,教化大众的责任

意识成为了白话小说一直存在的潜在品质。

而随着近现代白话小说的发展,这种潜在品质

一直被发掘发扬。小说这种通俗易懂的文学形式在

百姓大众中极易普及,便于对大众进行启蒙和教

安顺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化,于是中国的现代小说成为了启迪民智,救亡图

强的重要政治工具。启蒙大众的意图就决定了小说

要有一个可靠、成熟、智力水平在大众之上的权威

叙述者,因此在中国现代小说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

数作品依旧是以成人视角去书写文本。而青少年属

于心智还未发展完全的未成年人,无法成为启蒙大

众的引导者,而只能做被启蒙的对象,因此在承担

着启蒙教化责任的现代性小说中少者形象被忽视和

群体化。

再者,每个作品都有自己选定的叙述视角,对

于人物表现选择大多是选取自己熟悉的世界,写自

己熟悉的人和事,大部分青少年还未有独立写作的

能力。并且成人叙事要保持少者心理生理的种种特

殊特征,以成人的视角去模拟青少年的心理就难免

会出现一概而论的现象,要彻底抛开成人世界的束

缚,以少者的心理视角去看待世界本身就具有一定

难度。且大多数以少者视角叙述的文本中,成人的

悲惨故事仍然构成小说的主体。在这些文本中,少

者视角的选择仅仅是一种叙述策略,目的是关照成

人社会的苦难,指向的是对社会的批判。

五四初期英雄式的激进革命理想已经远去,通

过对社会现实的进一步体认,巴金开始由浪漫回归

现实,理想式的“出走”书写开始“回归”。在

《憩园》和《寒夜》中,巴金的写作风格变得更加

沉稳内敛,意义内涵更加丰富。从觉慧到小宣、小

虎、寒儿,是巴金直面人生各种矛盾和复杂问题的

开始,也是巴金对家庭中父母子女关系深入认识的

过程。巴金对少年内心隐蔽阴暗心理的挖掘,以及

对少者独特性地书写,折射出巴金对于青年一代教

育问题的重视,并渗透出其独特的家庭教育理念。

从《憩园》和《寒夜》中,可以看出巴金继承

了五四文学反封建的启蒙传统,‘但对于旧家庭的批

判已经变得更加理性,旧家庭不再是少年急迫逃离

的牢笼监狱。在新旧伦理交错的时代,巴金描绘了

一种新旧伦理交错的困境,并试图从中寻找一种和

谐的家庭新伦理: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建立一种和谐

互爱的亲子关系,个人的独立与家庭的互爱是一种

共生而非决裂的关系。寒儿正是用自己对父亲深厚

的亲情之爱去包容愿意痛改前非的堕落父亲。而这

也给我们启示:旧式家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

对下一代的不良教育,父母与子女之间和谐互爱的

亲子关系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结语

在2O世纪4O年代的家庭叙述中,巴金开始重

新审视家庭关系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在作品

中,通过巴金描绘的家庭关系和刻画的少者形象,

我们既可以看到巴金对旧社会、旧制度、旧道德观

念的严厉批判,也可以看到巴金对中国少年命运的

深切重视与关心。巴金对中国少年教育问题的思虑

以及对其健康成长的关注,也是他关爱社会、关爱

民族的具体表现。巴金对封建家庭的批判与对家庭

和谐的认同并行不悖地交织在一起。封建旧式家庭

的时代或许已经远去,但父母子女之间真挚的亲情

之爱却始终能够打动人心,家庭与亲情始终是少年

最温暖的港湾。

参考文献:

[1]周作人.儿童的文学[A].止庵缩.周作人讲演集

[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

[23巴金.巴金自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3]巴金.寒夜[M].巴金全集(第八卷)[M].北京:人

民文学出版社,1989.

[4]巴金.憩园[M].巴金全集(第八卷)[M].北京:人

民文学出版社,1989.

[5]巴金.爱尔克的灯光[A].龙・虎・Jm[M].巴金全

集(第十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The Youth Images Neglected in Modern Chinese Novels

——Centered On Ba Jin’S Novel‘‘Qi Yuan”and‘‘Han Ye"

XU Yiwen

(College of Liberal Art,Chong 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47,china)

Abstract: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on the one hand,there is a large number of youth images in

the creation practice,on the other hand,the particularity of youth image is ignored by writers to some ex—

tent.In the forties,ba Jin starts from the ordinary family life,explores the hidden world of the youth,In

the works,the image—building of the youth transformation.On that basis,Ba lin look at the family rela—

tionship and the education of parents,and believes that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is the key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Key words:modern novel,youth image,Ba Jin

(责任编辑:伍微微)

・ 25 ・

本文发布于:2023-02-02 11:48: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76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巴金儿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