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极具特色。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关枸杞的作
品达七首之多。此后,许多大文学家、大诗人泼墨展才,名作迭出。新中国成立后,在美丽
富饶的卫宁平原,出现了一个“红枸杞文化现象”,涌现出了一批红枸杞作家、诗人、书画
家、剧作家、摄影家、音乐家、舞蹈家等,出版了几十部枸杞专著,涉猎诗、词、歌、赋、
小说、影视剧、报告文学、摄影等二十多个艺术门类。同时,更有智者进行了红枸杞与自然
科学、旅游学、茶学、民俗学等十多门学科的研究,使枸杞文化研究进入了更高层次。中宁
“绿色枸杞基地”“枸杞绿色长廊”“万亩枸杞示范园区”“枸杞观光台”“枸杞绿色景
观带”“枸杞博物馆”„„的诗情画意,把杞乡发展和杞乡人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成就
了“红枸杞”文化。
中宁,地处宁夏中部,横枕滔滔黄河,古之人文大县,今之经济重镇。
古往今来,中宁聚天地之精华,凝山河之灵性,历史悠久,英才辈出。自西汉元鼎三年设眴
卷县始,两千余年,四为县治,五为州治,历史积淀,雄浑厚重;承华夏之禀赋,融中原农
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之精髓,形成了枸杞文化、丝绸之路文化、佛教文化、黄河生态文化
等多元文化体系,境内文化名胜风格迥异、古朴典雅。牛首佛光、星渠翠柳、黄河古渡、胜
金雄关、双龙石窟、长城遗址、鸣沙过雁、宁舟宝塔、石空灯火、芦沟烟雨、长河落日等胜
景璀璨、底蕴深厚,彰显了人性山河的悠长龙脉;秉人文之根本,得名族之和气,重文兴学,
重教育人。地灵而人杰。自清乾隆六年首设社学开始,广开私塾,大兴学堂,育人载德。历
史人物代有传承、彪炳史册;革命英烈赴死国难、慷慨悲歌。尤其在新中国诞生后,杞乡教
育事业飞速发展,3万余名莘莘学子考入全国各大专院校,遍布祖国各地,铁肩担道义,勤
政为民;妙手著文章,笃学深研;商海搏激流,艰苦创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
在新生的人民政权和人民军队中,有9人曾经担任或正在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近73人担
任厅级领导职务,500余人担任县处级领导职务,有1500余人担任科级领导职务;在科研
教学前沿,教授、副教授120余人,博士60余人,副主任医师、中学高级教师、会计师、
经济师、工程师等各类高级人才9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在商海征程上,近300
余名杞乡英才征战商海,成为区内外有实力、有影响的经济人物。
中宁枸杞赢得了世人的赞誉,枸杞文化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打造“黄河金岸、引领世界枸
杞新潮流”给枸杞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中华杞乡到处都充满了大干快干的建
设激情。世界枸杞文化园旅游景区项目建设落户中宁。项目依托中国枸杞之乡18万亩枸杞
种植面积以及已形成的一个两万亩,三个一万亩,7个5000亩,26个1000亩的枸杞连片种
植乡镇和枸杞生产专业村。1500亩精品枸杞生态园是世界枸杞文化园旅游景区的核心部位,
是全区黄河金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光旅游枸杞园、枸杞博物馆、休闲娱乐区、公共服务
区都在不同程度推进,中国枸杞博物馆列居其中,成为沿黄城市带一颗璀璨的“明珠”。
2009年中宁枸杞荣膺“中国驰名商标”后,中宁县委政府领导深切感受到杞乡厚重的文化
底蕴,更加深刻理解了“红枸杞”丰富的精神内涵,意识到历史赋予“中国枸杞之乡”沉甸
甸的时代责任,中宁县委主管领导组成专门班子,广泛吸纳意见建议,提出“与时间赛跑,
与生命赛跑,留下中国历史文化枸杞文化之根”的文化战略设想,部署打造中国杞乡文化发
展的战略工程,中宁县文联从最基础的“留根文化”入手,策划编写《红枸杞历史文化丛书》。
“中宁枸杞”百年历史,五本大全,这么一份沉甸甸的时代文化责任,落在中宁县文艺界群
体人的肩上,且用不足“百天”的时间完成任务。
时间就是命令,命令就是任务,任务就是责任,中宁县文联只能选择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
跑,挑起了“掌灯夜书”“咬文嚼字”“挥汗染墨”激扬文字,翰墨记史的时代责任。
用翰墨飘香留住历史,留住记忆。中宁县文艺界以此为荣,勇担重任,以压力为动力,以“留
根”为自豪,本着“抢时间,争速度,求质量,出精品”的工作宗旨,以文会友,广纳贤士,
有序部署,内引外联,智勇结合,昼夜筹划,并积极争取区市文联、区书画协会、中国书画
协会会员的支持,精选书写《诗经》等远古名典名人、近代现代伟人名家的枸杞诗话点题作
品共34幅。
经过百天苦战,《杞乡中宁历史文化典藏》《杞乡中宁民俗文化经典》《杞乡中宁名胜大观》
《杞乡中宁夜话》《杞乡中宁诗书翰墨》系列文化丛书共五大卷本130万字呈于世人,填补
了中宁建县以来无历史文化丛书结集出版物的历史空白,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及
宁夏解放六十周年献礼之作,被中国枸杞博物馆作为珍贵历史文化遗产陈列收藏。
2011年,县文联编辑完成反映中宁文学创作成就的《红枸杞文学丛书》。整套丛书共五卷本
130万字,集中体现中宁文学爱好者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质朴情怀,填补了中宁建县以来
无文学结集出版物的历史空白。历时近一年,中宁县文联多方联系,内查外调,编纂反映宁
夏党史重要人物张子华事迹的著作《塞上革命先驱张子华》一书,全方位展示了从中宁恩和
镇走向革命的**人张子华短暂而壮丽的人生轨迹,此书更被宁夏人民出版社列为宁夏纪念建
党九十周年重点出版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史图书馆也收藏了此书。该书的出版发行对于丰
富宁夏党史内容、确定张子华宁夏革命第一人的历史地位提供了难得的史料。
让人欣慰的是《红枸杞历史文化丛书》,进一步增强了杞乡人对中华杞乡的尊敬和自豪感,
擦亮了中宁县文化工作者的眼睛。“做一个有良知有责任的文化工作者”的赞誉净化着文艺
界的心灵,警示着文化工作者的人生,感染着文艺界工作者的热情。
《红枸杞》期刊也是中宁文化事业发展中的耀眼明星。《红枸杞》的前身是2002年创办的《中
宁文苑》,2005年改名《红枸杞》。作为杞乡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红枸杞》走过5年的风
雨历程,在面对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2009年《红枸杞》改版后以弘扬“红
枸杞”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高层面地突出杞乡地域文化特色,刊物一经面世,受
到区市文艺界同仁和广大读者的广泛好评。2009年县文联为了庆贺中宁枸杞荣获“中国驰
名商标”而开通了《红枸杞·专刊》,专刊设计新颖,装帧考究,图文并茂,印刷精美,主
流色以中国人所崇尚的红色为主色调,反映中宁枸杞产业发展历程和中宁枸杞荣获“中国驰
名商标”的过程。刊物充满喜庆、热烈、庄重、尊贵的韵味,彰显着美丽杞乡博大精深的文
化底蕴。此专刊在新闻发布会上赠发后,参会人员争相传阅。
红枸杞原创音乐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县文艺界努力挖掘极富地域文化特色的杞乡文化资
源,创作了一批富有浓郁地方特色歌词。
原创歌曲《走进中宁》《千年情缘》《红果红》《红果情》《美丽的杞乡我的家》《杞乡谣》《这
坨坨枸杞红了》《请到杞乡来做客》《杞园情歌》《黄河黄红果红》《中华红》等35首红枸杞
歌曲,在杞乡传唱,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红枸杞文化品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好
评。2009年5月8日~5月21日,在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
联合主办的“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总决赛”上,中宁县文联选送的《千年情缘》获“西
北赛区创作奖”并入围“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总决赛”。这是中宁有史以来第一次参
加高规格高档次的流行音乐赛事,表明中宁的原创音乐已取得重大突破。在央视音乐频道现
场直播比赛实况,同时播放了“中国枸杞之乡——中宁县”的电视宣传短片。虽是短暂的播
放,但现场万人注目,对宣传“中国枸杞之乡”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中国宁夏第五届枸杞节,
原创歌曲《美丽的杞乡我的家》情深音美,唱出杞乡几十万回汉儿女对家乡的热爱。2012
年1月4日“盛世欢歌”红枸杞原创音乐会在中宁影剧院上演。《走进中宁》《这坨坨的枸杞
红了》《七月的枸杞园火辣辣的红》《红果红》等16首原创歌曲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在各方云集的记者在中宁节庆活动中,红枸杞原创歌曲演唱,始终是记者们最为精彩的焦聚,
摄像机快门咔嚓响个不停。世人注视着鲜艳欲滴的红枸杞,每个节庆因红枸杞原创歌曲的演
唱,全场一片赞叹之声!
在剧本创作方面,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杞乡火热生活,创作了《枸杞红了》《走出枸杞湾》
《枸杞湾的红精灵》《红枸杞》《杞乡岁月》《杞乡魂》《杞乡人物冯志远》等一批红枸杞戏剧
影视剧本,文字总量近2000万字。其中,反映杞乡人物冯志远老师先进事迹的现代戏《冯
志远》演出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在书画作品创作方面,通过组织书画笔会活动和个
人自主创作,先后创作书画作品3000多幅,获国家、省部级参展览奖项21人次。在摄影创
作方面,通过组织摄影创作活动,创作反映中宁历史文化、经济社会、风俗民情、社会事业
发展等多个侧面的摄影作品4000幅,丰富了文联影像资料库内容。编辑完成的反映杞乡自
然风光、人文历史、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大型画册《杞乡印象》,为中宁对外宣传交流做出
了积极贡献。
随着“红枸杞”文化的不断发展,“红枸杞”文学艺术队伍不断壮大。滴水穿石的红枸杞作
家严光星,第一个提出推广实施红枸杞工程,实现红枸杞理想,积极开展系列红枸杞文学丛
书艺术创作。2000年后,严光星进入了《红枸杞小说丛书》《红枸杞人生宝典》的构建与创
作过程中,为中宁红枸杞文学创作鸣锣开道。红枸杞文化引领了一大批文学创作者,红枸杞
文学创作艺术骨干及各门类艺术骨干脱颖而出,杞乡文艺骨干发展到二百多名,其中65人
被推荐吸收为区级协会会员,8人被推荐吸收为国家级协会会员,成为红枸杞文化队伍的一
朵朵枸杞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09年中宁枸杞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达
32亿元,中宁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枸杞产业发展的中心。继以出版的《红枸杞历史文化丛
书》《红枸杞文学丛书》《中宁枸杞史话》《谈古论今话枸杞》及35期《红枸杞》文学期刊等
一批红枸杞历史文化著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集中展示了红枸杞文化的深厚底蕴,传承
了杞乡人文精神,成为红枸杞文学艺术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红枸杞影视、书画、音乐、美
术、民间文艺等各艺术门类也是推陈出新,百花齐放,为推动杞乡文学艺术事业发展起到了
积极推动作用,把红枸杞文化发展推上新的高度。
中宁文学艺术界守土有责,不辱使命,潜心培养红枸杞文艺人才,出精品,出人才,一批红
枸杞作家、诗人、剧作家脱颖而出,红枸杞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总结经验,博采众长,从
2010年初春开始,中宁县文联开始筹划红枸杞文化发展的前景框架。经过两年之久沉淀式
的思考,“中国枸杞文化之乡”项目建设规划的轮廓逐渐形成。
2011年,中宁县委政府打造“中华杞乡”,建设“六个中宁”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定位,提
出加快实施振兴中宁枸杞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全国枸杞“文化推介中心、苗木繁
育中心、科技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人才培育中心、市场交易中心”战略构想,并付诸
实施,这些都赋予红枸杞文化产业发展更加科学、更加丰富、更为全面、更具特色的精神内
涵和人文要素,为枸杞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中华杞乡,红动中国,文化引领,
走向世界,已成为杞乡人的共识。中宁县文联集中时间,积聚人力历时两月,多方搜集资料、
几经撰写几经修改,于2012年初形成5万余字的“中国枸杞文化之乡”文化申报项目大纲。
大纲分别从中宁县基本概况、枸杞的资源、特色及类型、枸杞文化的开发利用、枸杞文化传
承保护、枸杞文化学术研究及文化名人、红枸杞文艺作品及相关活动、枸杞文化的发展规划
等十个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在赴中国文联商谈期间,“中国民间文化之乡”命名办对申报
大纲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申报大纲目录清晰,主题分明,内容丰富,详尽准确,特色鲜明,
枸杞产业文化特质十分突出,符合“中国文化之乡”的申报要求。为此,中宁县人民政府研
究启动了“中国枸杞文化之乡”创建项目。
2012年12月中旬,中宁县申报创建“中国枸杞文化之乡”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与自治区文
联相关领导赴中国文联协商、洽谈申报创建相关事宜。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同意将宁夏
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申报的“中国枸杞文化之乡”列入2013年度考察命名计划,商拟2013
年7月中宁枸杞采摘期间进行实地考察。
中宁县创建工作办公室严格按照“中国枸杞文化之乡”申报要求,认真组织各单位部开展紧
张有序的工作,全县人民齐心聚力“建基地、活流通、促加工、打品牌、兴文化”,用心中
的挚爱,大写红枸杞文化独特的风韵,中国枸杞文化之乡的建成将成为中宁枸杞发展史上的
辉煌篇章,中国枸杞之乡也将成为中华文化百花园的一朵奇葩。
【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小说阅读网手机用户请访问:
】
作者有话说
求月票、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打赏、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
砸过来吧!
聚划算>|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3:45: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7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