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的社会意义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1]传统习俗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
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
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元宵节对社会的影响,你知道吗?
社会影响
文化价值
中国传统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伦理和审美等
方面的综合需要。在物质生活层面,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许多不同节
日独特的食品。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
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
元宵节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欢节,人人参与,乐在其中。
古代元宵节由于开禁,人流如织,男女相遇,易于产生爱情。千百年
来,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举不胜举。[45]
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
乐。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元宵节也是求子的佳
节良辰。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
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这里“灯”
谐音“丁”,就是男丁。这样一来,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偷灯就
是祈求子嗣绵延。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于是,
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
节日文化是没有国界的,春节如此,元宵节也不例外。亿万国人
的热情、奔放、张扬,可与巴西、德国等国的狂欢节比肩。
历史价值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
视,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
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
年间(公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
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
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
“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
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47]如今,随着时代发展,
今天的元宵节正从家庭走向社会。不论元宵、彩灯、烟花如何变化出
新,这些元宵节延续的古老传统风俗依然没变。这些传统文化的元素,
它始终是人们心中割舍不断的情愫。
经济价值
元宵节临近,花灯、汤圆和花炮等商品生意火爆,山东省日照市
“元宵经济”红红火火。商家吹响元宵经济“集结号”。20xx年2月
17日是元宵节,吃汤圆、品美食、看庙会,每一位市民都在努力的抓
住春节的尾巴,享受元宵节中的年味。在元宵节到来时,节日经济再
度被搅热,酒店订座爆满,超市元宵卖得火。近年来一些春节期间没
来得及聚会的同事、亲友将元宵节作为一起聚餐的机会,使得元宵节
酒店的订座率大幅增加,元宵节订餐数量几乎不亚于除夕年夜饭,部
分酒店针对市民过年喜吃大鱼、大肉的习惯,特意在元宵节推出“忆
苦思甜”菜肴,粗粮、野菜、窝窝头颇受市民青睐。
节日意义
元宵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一样,是中国传统节日,
事实上其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远远胜于其他节日,有着非同寻常的意
义。
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
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
拜年。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在这个时段,人们的
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初五是破五,农活可以开始干,商店可以
开门了。这个时段,社会开始正常运作。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
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所以,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
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
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
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
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
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
对象。
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可
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而不是有人肤浅臆想的七夕。
本文发布于:2023-02-02 09:08: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72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